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1 17:05:42

文档简介

凤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球的自转运动,可以让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 B.
C. D.
2关于下图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 B.甲地的自转角速度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的地方时和日期均不同 D.春分日时两地的日出地方时相同
3.一架飞机于地方时3月15日14时自甲地飞往乙地,经过18小时,到达乙地的当地时间是( )
A.3月15日17时20分 B.3月15日21时20分
C.3月14日20时40分 D.3月16日19时10分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对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4.6月19日-20日为我校期末考试期间,地球运动到如图中的( )

A.④~①之间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5.我校期末考试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达到最慢 D.达到最快
6.本学期7月1日放假,一般情况,最后一周即6月27日-6月30日为学科节,学科节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鲁木齐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B.太阳直射南半球,直射点北移
C.上海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武汉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我国古代历法将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将一年分为24个等份,并给每一个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合称二十四节气。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我们地理考试(9月21日)的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的节气是( )
A.霜降 B.白露 C.秋分 D.立冬
8.“惊蛰”节气古解为“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从惊蛰到夏至期间重庆市( )
A.昼渐长,正午杆影渐长 B.正午太阳高度降低,日地距离渐远
C.昼渐长,正午杆影渐短 D.正午太阳高度升高,日地距离渐近
9.夏至这天北京(40°N,116°E)的昼长达到了一年中最大值,为14小时51分。此时某地(40°S,64°W)的昼长为( )
A.9小时09分 B.12小时 C.14小时51分 D.13小时13分
下图示意某地住宅建筑冬夏至正午日照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10.该地可能是( )
A.撒哈拉沙漠 B.刚果盆地 C.北美五大湖区 D.巴西高原
11.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③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④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日,太阳直射(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10°N纬线
13.甲地与乙地之间的距离约为( )
A.1万千米 B.2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某日北京时间6:16天安门广场(116°E,40°N)举行升旗仪式,下列四图为不同日间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能正确表示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状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该日天安门广场日出时,西半球(20°W向西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西半球面积的
A.1/2 B.1/4 C.3/9 D.7/9
16.关于上面①图中A、B、C、D四点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点中,A点的角速度最大
B.四点中,时间最早的是D点
C.四点中,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为C>B=D>A
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顺序是A>B>D>C
“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下图)的电池板可通过水平和垂直转动,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影响太阳能电池板垂直转动角度大小的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地势高低
18.12月22日,下列城市中太阳能电池板水平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A.漠河 B.天津 C.武汉 D.广州
泰山站(73°51′S,76°58′E)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含义。下图为某科考队员于2019年2月8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9.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0.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返回舱于2023年6月4日6时33分在东方着陆场成功着陆,此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苏州某高二学生在观察日出方位变化过程中,发现与返回舱着陆当天日出方位最接近的是( )
A.1月4日 B.5月26日 C.7月10日 D.8月29日
22.神州十五号执行任务期间,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
A. B.
C. D.
素有“缙岭云霞”之美誉的缙云山(约106°E,29°N),位于重庆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堪称观日出、览云海的绝佳去处。下图为一摄影爱好者于2022年07月14日某时拍摄到的太阳从缙云山上的缙云塔后方落下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该日缙云塔的日影方位变化为( )
A.西北——正北——东北 B.西南——正北——东南
C.正西——正南——正东 D.东南——正南——西北
24.该日缙云塔日影变化在地面形成的角度为( )
A.180°~360° B.90°~120° C.120°~180° D.180°~225°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绘制的所在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甲、乙、丙、丁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戊、己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据此完成小题。
25.图中表示正北方位的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6.当O点观察者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则太阳直射在( )
A.21°34′S B.23°26′N C.21°34′N D.23°26′S
我国某中学组织学生采用竖直立杆的方式观测日影变化,杆长为1米。下图为当地二至日部分时刻(北京时间)杆影方位及长度,图中①点为立杆点。完成下面小题。
27.该中学所在城市最可能是( )
A.长春 B.长沙 C.乌鲁木齐 D.杭州
28.夏至日,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之一,直立的标杆为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刻板为圭,圭板上有刻度显示日影的长度。下图为圭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圭表的主要作用是( )
A.记录一天中太阳方位的变化 B.记录一年中太阳方位的变化
C.记录一年中日期的变化 D.记录一天中时刻的变化
30.图中影子刻度的顶端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6月22日 B.12月22日
C.3月21日 D.9月23日
二、综合题(40分,每空2分)
31.我国古代人民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2022年12月22日(农历冬月廿九)这一天是冬至,读下面的24节气示意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20分)
(1)2022年冬至这一天,和右图中字母 的位置对应,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方是 ;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方是 。
(2)冬至过后1个月,就进入 (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对应这段时间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 (大、小),白昼长度逐日变 (长、短)。
(3)从小雪到大寒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
(4)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是 月初,最靠近 (节气);从立夏至夏至期间,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 。
32读某日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此时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 ,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 ,新日期占全球日期之比是 。
(2)某物体沿水平方向从M点向A点运动时,其轨迹向 (填“东”或“西”)偏转。
(3)图示日期,北京地区日出方位是 方向。该日过后一个月内,北京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4)A地再过 (时间)迎来日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日为北半球的
(节气),A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参考答案:
1.D 2.D 3.A 4.A 5.B 6.C
7.C 8.C 9.A
【解析】7.结合题意可知,地理考试9月21日,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大约相差2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的节气是秋分,C正确。白露9月7-9日,B错误;霜降10月23-24日,A错误;立冬11月7-8日,D错误。故选C。
根据材料,惊蛰节气在春分前,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靠近赤道。从惊蛰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重庆市昼渐长,正午杆影渐短,A错误,C正确。从惊蛰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重庆市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日地距离渐远,B错误,D错误。
9.位于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两个地区,昼长相加为24小时,故夏至日北京昼长为14小时51分,夏至日时40°S的地区的昼长为24小时减去14小时51分,为9小时09分,A正确。
10.C 11.A
【解析】10.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住宅窗户朝南,故判断该住宅位于北半球;该住宅冬夏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6°52′,故判断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本题选C。
11.夏季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阳光从高度较高的窗户射入室内,前方的屋檐起到了遮挡作用,照射面积比较小,利于遮阳;冬季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阳光从高度较低的窗户射入室内,照射面积比较大,利于采光,从而达到减少室内能源消耗的效果,①③正确;春分到夏至、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②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本题选择A。
12.C 13.B
【分析】12.根据甲地的日出日落时刻,计算出甲地的昼长=18:08-5:52=12小时16分,已知甲地位于北半球,甲地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AB错误;根据乙地的日出日落时刻,可知乙地昼长为12个小时,昼夜平分,说明乙地位于赤道,再根据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H=90-23°26′),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C正确、D错误。故选C。
13.地方时12点为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读图可知,甲地北京时间12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说明北京时间即甲地的地方时,甲地位于120°E经线上。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接近昼夜平分,说明甲地非常靠近赤道;乙地北京时间24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当地地方时为12时,说明乙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2个小时,经度相差180°,据此可计算出乙地位于60°W经线。综上所述,甲、乙两地经度相差180°,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且甲靠近赤道,乙位于赤道,经线圈是大圆,因此,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约为经线圈的一半,即2万千米。故选B。
14.C 15.D 16.C
【分析】14.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6:16,此时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为6:00,因为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可知此日6:00日出,推出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根据上题可知,此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即全球各地均为地方时6点日出,18点日落。根据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6:16,可知,处于白昼的经度范围为116°E向东,到64°W。而西半球的范围为20°W向西至160°E,因此西半球处于白昼的范围为160°E向东到64°W,共跨越136个经度,占西半球面积的136/180,约为7/9。故选D。
16.南北极点的角速度为0,南北极点除外的全球各地角速度相同,均为15°/小时,因此A点的角速度最小,A错;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因为ACD处于同一条经线,因此时间也相同,B错;C点出现极昼,昼最长,BD在赤道,昼夜等长,A为极夜,昼最短,C对;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顺序是B=D>C>A,D错。故选C。
17.A 18.D
【分析】17.由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说明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效果好,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每天日升日落,每时每刻太阳高度都在变化,所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了保证始终正对太阳,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太阳高度角变化大的地区,太阳能电池板垂直转动角度就大,反之就小,所以影响太阳能电池板垂直转动角度大小的因素是因为太阳高度角不同,故选A。
18.太阳能电池板水平转动角度大小与昼夜长短有关,昼长越长,水平转动角度就大,反之就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低昼越长,四地中广州纬度最低,冬至日太阳能电池板水平转动角度最大,故选D。
19.B 20.C
【分析】19.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太阳高度为一天中的最大值,说明泰山站的地方时为12时,泰山的地方时大约15时,并非旭日东升,A错误;东京的地方时大约为16时(该日东京昼短夜长,日落在18点之前),夕阳西斜,B正确。纽约的地方时大约为2时,为黑夜,C错误;开普敦的地方时大约为8时,不是夜色深沉,D错误。故选B。
20.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因此,次日泰山站日出东南,太阳高度变小,白昼继续变短。2月8日泰山站极昼已经结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C 22.A
【解析】21.2023年6月4日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该日距离夏至日6月22日是18天,夏至日过后的第18天,即7月10日,7月10日的昼长与6月4日的昼长是一样的,日出、日落方位也是相同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从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2022年11月29日发射到2023年6月4日返回地面,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到达南回归线后又向北移动,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先变小,在变大,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开始时,11月29日太阳高度较小,返回当天6月4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A、B、C、D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期间北京太阳高度变化趋势的是图A,A正确。
23.B 24.D
【解析】23.7月1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之外,都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该地纬度为29°N,故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根据日影方位与太阳方位方向相反,故可推断出该日缙云塔的日影方位变化为西南—正北—东南, 故B正确。
24.由上题可知,该日日影方位变化为西南—正北—东南, 由此可知日影变化在地面形成的角度一定大于180°, 但不会超过225°,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5.C 26.A
【解析】25.该中学生所在地在我国(北半球),且二至日正午太阳在同一方向,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区域,由此推知该地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即甲、乙、丙、丁方位分别表示南、东、北、西;且由太阳运动轨迹为东升西落,也可知乙为东,丁为西,故可推断丙为北,甲为南。故表示正北方位的点是丙方位, C 正确,排除 ABD。故选 C。
26.由图可知,太阳位于戊位置时,太阳直射该地,根据"我国某中学生绘制的所在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区域,应在夏至日这一天取得最大值,太阳位于戊位置的这一天为夏至日,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 O 点位于23°26' N 。当O点观察者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 H =90°﹣纬度差(直射点与当地的纬度差),再结合直射点与该地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可求直射点纬度=90°-45°-23°26'-=21°34'( S ),故 A 正确。
27.B 28.B
【解析】27.读图,甲日杆影在北京时间9时和16时的长度相等,因此该地在北京时间12:30时为正午,即北京时间12:30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可求得经度为112.5°E。长春的经度大约在125°E,乌鲁木齐经度大约为88°E,杭州经度大约为120°E,与该地经度差异较大;因此该中学所在城市不可能在长春,最可能是长沙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8.夏至日,太阳日出为东北方位,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日落时太阳在西北方位。因此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是B,故选B。
29.C 30.B
【解析】29.圭表通过观察记录正午时影子长短的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正午日影的长度显在圭表的刻度上,可以确定日期,因此圭表是记录一年中日期变化的工具。C正确。
30.根据图中圭表影子刻度的位置及方位可以判断,该地正午日影在北方,圭表影子刻度的顶端显示的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的正午影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日期可能是12月22日。B正确。
31(1) C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 (2) 大寒 大 长
(3)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4) 1 小寒 昼长夜短(且昼逐日延长)
32.(1) 3时/3:00 30°E向东至国际日界线(约180°经线) 5/12
(2)西 (3) 东南 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4) 6小时 23°26′S,120°E 冬至日 66°3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