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以评求教
2023.9.20 原创
壹
课时概况
课题题目 课标要求 内容分析
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五年未命题)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承前启后(过渡性强)
14、文艺复兴运动 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任务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15、探寻新航路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16、早期殖民掠夺
贰
试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1、(2016·河南)米兰多拉( 1463—1494 )在《论人的高贵的演说》中借上帝之口说道:“亚当……你就像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设计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作者的观点属于( B )
A.君权神授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启蒙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考点分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书籍名称及书籍强调的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人的世界”发生变化,即强调“人文主义”。提示信息较多且直接明确,难度较小。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对于主干知识的关键信息,应着重强调,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般的敏感,并进行反复训练。
2、(2017·河南)“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自然法”等被当时思想家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启蒙思想家热衷“理性”一词是由于( C )
A、自然科学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人文主义的出现 D、资本主义兴起
考点分析:从题干分析可知,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更进一步考查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间的联系。在材料中“运用……能力”“自然法”等的迷惑下,学生易将A与C混淆,进而不能准确把握材料要表达的考查方向。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准确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精准定位正确选项,这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对学生解读与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训练,在平时讲授新课时,以教材为抓手,以内容做材料,设计问题,当堂训练。
3、(2019·河南)绘画在中世纪被认为是“机械”技艺,人们将画家和工匠联系在一起。后来,一位画家评价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人们并不尊崇伟大君主的名望,只把画家称作神圣的人。这里画家地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B )
A.新航路开辟 B.人文主义流行
C.大学的兴起 D.启蒙思想传播
考点分析:依据题干中后来、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把画家称作神圣的人等关键信息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艺复兴,更进一步考查文艺复兴的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在这里,我们要把握住“后来”“变化”的意指,通过前后比较,得知人的地位的提升,其原因就是人文主义的影响。
教学策略:首先,要教会学生:第一,准确找出题干中的关系词——转折类、递进类、因果类等。第二,准确分析这些词语所暗含的历史信息,才能准确把握题干的考查要点。其次,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小见大,要注重向学生渗透,通过发现现实中的细节,来窥探历史的发展规律及特征。
4、(2020.14)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B )
A.开辟新航路 B.文艺复兴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大革命
考点分析:依据题干中所提到的“人”的身份地位的变化,可知,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设问中进一步明确考点:即文艺复兴的实质或核心思想。较简单。
教学策略:针对主干知识,要提炼其核心内容,把握其本质内涵,寻其历史特点,才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应对各类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总结要简短精悍,语言表达要直中要害。同时,也照此要求,训练学生。
5、(2022.16)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西方传承了一种文明特质。这一“特质”的内涵是( A )
A.人文精神 B.契约精神 C.法律至上 D.分权制衡
考点分析:依据题干中三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内涵,可知,他们都在强调人的重要性,即考查的是西方历史中一直传承的人文主义思想。本题信息明确,指向清晰,较简单。
教学策略:要注重历史史实间的前后联系,积极构建时间与空间上的历史发展脉络,运用年代尺、表格、阅读地图等多种形式,运用好历史地图册,加强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考点总结 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内涵、实质及影响)
考点预测 1、通过当时历史情况下的具体史实,考查人文主义的内涵、实质及影响。
2、侧重考查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文艺复兴运动的联系;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联系;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的关系。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1、(2015·河南)长期以来欧洲人对奇异而神秘的东方感到好奇。有的书籍写道:生活在恒河源头地区的人们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另一些人生下来只有一条腿,但是十分灵巧……。从根本上开始改变欧洲人这一认知的事件是( B )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考点分析:依据材料中欧洲人对东方错误的认知,可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源于各地区间的隔绝封闭、不联系。那么,逆向思维来思考,则是问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局面?即是反问世界间是如何建立新的联系的?层层逻辑推导下,本题考查的即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策略:针对同一个知识点,要注重多样化的设计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真正融会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
2、(2017·河南)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它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 C )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考点分析:题干中体现了在哥伦布的历史行为影响下,不同地区间,物种的双向交流在加强,地区间的隔绝孤立状态被打破。由此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策略:针对教材中未提及的内容,要教会学生研读材料、分析设问、准确定位考查的方向、学会专业的语言表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近几年历史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3、(2018·河南)亚当·斯密曾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样评价是因为这些事件使( A )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西欧获得了急需的金银
C.世界贸易中心转至美洲 D.西欧拥有新的殖民航线
考点分析:题干中“美洲的发现”“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等,信息指向明确,即新航路开辟,并指出此事是“最伟大、最重要的”,所以,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教学策略:在讲授评价类知识时,首先,要指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其次,要学会论从史出,依据史料进行概括。最后,要学会全方位运用,既要会通过史料来概括,同时,又要学会运用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来回反复的多样化的联系,来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4、(2023.24.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这种交流也以相反的方向进行:美洲向欧亚大陆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引入美洲后,犁耕开始取代过去的锄耕;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的咖啡成为北美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很快传播开来。玉米进入到亚洲,推动了对边远地区的拓荒;美洲的作物比较容易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欧、亚、非的农业歉收问题,使很多地区的人口得到快速增长。
——摘编自帕特里克 ·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1)请绘制示意图,呈现材料一中的“交流”。(3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交流”带来的影响。(3分)
(1)示意图需呈现交流的区域、方向、内容等。(3分,符合题意即可)
(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人们的饮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人口增长。(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考点分析:材料信息较为简单,主要考查新航开辟的影响。第一小问,是让学生将文字材料转化为示意图的形式,看似简单,但对学生的内在要求较高。第二小问,考查新航开辟的影响,能从材料中进行概括得出即可,较为简单。
教学策略:在平时教学中,要逐步渗透:教中学,学中做的模式。目的是为了培养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将核心素养落在实处。
考点总结 以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为主旨,从社会认知的改变、经济贸易往来、世界联系的增强等角度进行设问,注重强调在新航路开辟影响下,对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所带来的影响。
考点预测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注重从具体史实的史料中,概括其影响。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1、(2019·河南)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D )
A. 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 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 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考点分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西班牙、美洲、搜刮白银黄金、黑奴贸易等,可将考查的内容定位在早期殖民掠夺,同时,题干更多介绍的是早期殖民掠夺的消极一面。而问题是“这主要反映了”指明:本题是考查对早期殖民掠夺的认识,即早期殖民掠夺的特点:原始性、残酷性。
教学策略:要善于剖析每一节课要宣扬的主流价值观,要善于概括每一节课的核心思想。同时,运用历史史实的讲解,将此思想渗透在学生心中,才能让学生产生同频共振,进而不断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核心素养润化于心。
考点总结 早期殖民掠夺的特点:残酷性、野蛮性
考点预测 早期殖民掠夺的特点及其影响(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建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对殖民地社会发展带去先进文化。)。
.
多读书
读好书
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