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和灭火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及方法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时导入
火给人的印象是温暖的、沸腾的,甚至是心酸的、刻骨铭心的……
燃烧给我光明和温暖
利用燃烧发射火箭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利用燃烧冶炼钢铁
课时导入
课时导入
火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燃烧和灭火。
火灾
感悟新知
1. 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知识点
1
燃烧及其条件
知1-讲
感悟新知
2. 燃烧的条件(如图1 所示)
(1) 可燃物;(2) 氧气(或空气) ;
(3)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1-讲
感悟新知
要点提示:1.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燃烧,如缓慢氧化。
知1-讲
感悟新知
2. 燃烧要能发生,必须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 着火点是使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同
知1-讲
知识拓展:
初中化学中的燃烧是一种狭义的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燃烧的条件中强调必须有氧气,其实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氢气、钠、镁均既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还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说明在某些情况下氯气、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
感悟新知
知1-讲
感悟新知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如图2 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B. 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 热水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 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D
例1
考向 探究燃烧的条件
知1-练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注意找到合适的参照物。
解:1 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升高水的温度,也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会燃烧,D 错误。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
1. 灭火的原理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灭火
原理
满足
其一
知2-讲
感悟新知
2. 常见的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灭火方法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1. 森林着火时开辟隔离带
2. 液化气起火,关阀门
3. 仓库着火,搬走仓库内可燃物
知2-讲
感悟新知
灭火原理 灭火方法
隔绝氧气(或空气) 1.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2. 盖上灯帽熄灭酒精灯
3. 实验台上酒精失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 消防员用水枪灭火
2. 用嘴吹灭蜡烛
知2-讲
感悟新知
3.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器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干粉
灭火器 隔绝空气 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
灭火器 降温和
隔绝空气 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知2-讲
感悟新知
灭火器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水基型灭火器 隔绝空气 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
知2-讲
感悟新知
要点提示:
1. 灭火只需要破坏燃烧的任一个条件就可以。
2. 灭火原理中用到“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注意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且要降至着火点以下。
知2-讲
感悟新知
3. 很多火灾用水来灭火,但不是所有的火都可以用水来灭,如电器类的着火、能与水发生反应的物质着火时不能用水来灭火。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隔绝空气。。
知2-讲
感悟新知
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C. 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 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C
例2
考向 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判断
类型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知2-练
感悟新知
解:用嘴吹灭蜡烛是使蜡烛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而灭火,故A 选项错误;油锅着火时加水,油会浮在水的表面,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因此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B 选项错误;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C 选项正确;木柴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灭火,不是降低木柴的着火点,故D 选项错误。
知2-练
感悟新知
误区警示:破坏燃烧的任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效果,但是采取措施时应分情况而论。(1) 油、气类着火不能用水来灭火;(2) 电器、电线类的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3) 图书馆、实验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4) 室内着火时不能开窗通风等。
知2-练
感悟新知
每年5 月12 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灭火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 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C
例3
类型2:火灾中的逃生知识的正误判断
知2-练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火灾中要学会正确自救和逃生。
解:身上着火时不能乱跑,否则会加快空气流通,使火越烧越旺,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逃离,防止吸入较多的有害物质;千万不能乘坐电梯,因为一旦断电,电梯停止运行,无法逃生;如果火势过大,不能逃离时,可留在室内,关闭门窗防止大火侵入,可向门窗泼水,或站在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千万不要轻易跳楼。
知2-练
感悟新知
1. 爆炸 一般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1) 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车胎爆炸等,是由于气体膨胀、压强增大造成的,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知识点
3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知3-讲
知识链接:
1. 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天然气;
2. 可燃性液体:汽油、煤油、柴油、酒精等;
3. 可燃性粉尘:如煤粉、面粉等。
感悟新知
知3-讲
感悟新知
(2) 化学爆炸一般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迅速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如火药爆炸、煤矿矿井爆炸、烟花爆竹爆炸等。
2. 易燃物 一般是指易燃烧的气体、液体,容易燃烧、自燃的固体,以及易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可燃物。如酒精、汽油、棉花、面粉、煤粉、白磷等。
知3-讲
感悟新知
3. 易爆物 是指那些受热或受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火药等。
4. 防止爆炸发生的措施:
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如存放时不要堆得过密,轻拿轻放;严禁烟火,保持良好的通风;绝不违章操作等。
知3-讲
感悟新知
5. 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知3-讲
感悟新知
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 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的着火点
C. 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 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D
例4
考向 考查易燃、易爆物的安全使用
类型1:爆炸原理的判断
知3-练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内易引起爆炸,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知3-练
感悟新知
解: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A 错误;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改变,燃着的蜡烛能升高面粉的温度,不能升高其着火点,B 错误;鼓空气的目的是吹散面粉,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 错误;弥散在空气中的面粉颗粒能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遇明火易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D 正确。
知3-练
感悟新知
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 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 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 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A
例5
类型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使用
知3-练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结合燃烧的条件及爆炸原理来分析。
解: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悬浮着大量可燃性面粉颗粒,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烟花是一种易燃易爆物,烟花厂不能建在市中心;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查燃气泄漏处,可能会引起爆炸,可用水或肥皂水来检查,A 正确,B、C、D 错误。
知3-练
感悟新知
教你一招:易燃、易爆物使用时要注意:
(1) 存放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要经常翻动,防止自燃,不同物质隔离贮存;
(2) 遇水或受阳光照射易发生燃烧、爆炸的物质,不得存放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3) 搬运时,轻拿轻放,勿撞、摔或砸;
(4) 存放处要防火。
知3-练
课堂小结
爆炸
有限空间内
(急剧燃烧)
同时具备
可燃物
与氧气(或
空气) 接触
温度达到可
燃物着火点
同时
具备
任一
被破坏
灭火
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