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1 20:28:56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2022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第11课 古代日本
感悟导入:日本名称的由来
1
2
3
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其影响,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掌握武士集团与幕府统治形成的背景及其发展历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史料实证)
学习目标
认识到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理解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学习他国长处来发展自己的明智之举,认识到一个国家应该善于借鉴与学习。(家国情怀)
壹·6世纪前的日本
(1)兴起:
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兴起的地方
(2)统一:
目标导学1:6世纪前的日本
探究1、日本的统一:
社会结构
大王
贵族
部民
最高统治者
依靠力量
生产者
经济结构:“部”
田部
农业
海部
海洋捕捞
织锦部
锻冶部
中国、
朝鲜移民
关系: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王室和贵族私有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按分工分别编成不同的部。
探究2、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社会性质:奴隶制社会
目标导学1:6世纪前的日本
贰·大化改新
1.改革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原因。
材料一: 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材料二 :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①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
②国际:唐朝制度先进,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客观)
目标导学2:大化改新
2.改革概况:
时间: 人物:
史称:
646年
孝德天皇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苏我氏等大贵族控制政权。645年6月12日,由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谋划实施了暗杀权臣苏我入鹿的宫廷政变。最终权倾朝野的苏我氏宗家灭亡。皇室夺回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轻太子为孝德天皇(36代)。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7世纪中期(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参照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又吸收了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布《改新之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日出之处的国家)。
孝德天皇
中臣镰足
目的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目标导学2:大化改新
3.改革内容: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c.统一赋税。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班田收授法)
抑制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不仅充实国库,也提升了政府的综合实力。
目标导学2:大化改新
4.改革影响:
(1)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应积极改革创新。
(2)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积极吸收其优秀文明成果。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思考: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对于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目标导学2:大化改新
叁·幕府的统治
5世纪初
1-2世纪
646年
12世纪晚
出现
小国
大化改新
大和
统一
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
700年
1868年
视频赏析:简介幕府统治
探究1、武士和武士集团
背景:
目的:
性质:
集团代表:
①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②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特权。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影响)
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
武士集团是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源氏武士集团、平氏武士集团
源氏
武士集团
平氏
武士集团
幕府
目标导学3:幕府的统治
再也不去天皇那里打卡,自己在镰仓另外建了个办公楼做将军府,又叫幕府。
从此天皇成了退休老干部,空虚寂寞冷,将军成了管事的主,幕府时代来临
目标导学3:幕府的统治
探究2、幕府统治:
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
12世纪开始
①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②幕府将军实际把持着国家大权;
时间
标志事件
特点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影响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特权
目标导学3:幕府的统治
“当生与死逼迫你选择时,唯干脆利落地选择死。”
“我讨厌考虑那些所谓的是非、正邪。不顾一切的尽心侍奉,无论什么事情都首先考虑主君就可以了。”
---山本常朝《叶隐》
思考: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目标导学3:幕府的统治
和平友好、相互学习、合作共赢……

元末明初
清末
民国
遣唐使、鉴真东渡
戚继光抗倭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新中国
1972年中日建交
拓展题:历史上的日本和中国有何联系?
拓展题:结合所学,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中日两国关系?
古代日本
6世纪前
的日本
大化改新
庄园和
武士集团
幕府统治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
部民制
背景
中国文化影响;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等
开始
646年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班田制等
影响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形成
原因;特权“不输不入”;影响
武士
集团
保护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并逐渐形成军事集团。
建立
特点
1192年源赖朝“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镰仓。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近700年。
武士道
武士效忠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课堂总结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幕府制度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归封建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日本进入武士专权的幕府始于( )
A.德川幕府 B.镰仓幕府 C.室盯幕府 D.江户幕府
4.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A
C
B
B
课堂练习
5.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6.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改革开始了。“改革”指的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成立镰仓幕府 D.设立元老院
7.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指( )
A.引进了中国的先进制度 B.天皇掌握了实权
C.缓和了矛盾,稳定了政局 D.日本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
8.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B
B
D
B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