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哦,香雪》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哦,香雪》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18:2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哦,香雪
铁凝
铁凝,女,汉族,1957年9月生,河北赵县人,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7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
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代表作品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铁凝文集》。20 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的心灵中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他们渴望走出闭塞,走出传统,走向外面的新世界。本文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用清新婉丽的文笔,赋予了生活严肃的思考,表现了山村少女对新世界、新生活的炽热追求,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梳理小说情节
Part 01
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和次要人物)、情节、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
1.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
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迥异的山村少女
2.小说是以什么为背景的?
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
3.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故事概括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尾
梳理情节
故事
情节
(1—4)火车开进山村
(5—45)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46—63)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64—72)香雪换回铅笔盒
(73—83)香雪深夜归来
小说赏析
Part 02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大山”、“火车”并不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思考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总结: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变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火车开进深山之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总结: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以往的宁静被搅乱;商品经济走进了深山;
火车对山里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火车象征什么?大山象征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这短暂的“一分钟”意味着两个文明的冲突。
Enter your text here
自主探究
Part 03
品读人物
1.在两种文明的冲突下,台儿沟的姑娘们追求的是什么?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
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和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
笨拙、陈旧
自动铅笔盒: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哒”的一声,便严严实实……
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知识的追求,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体现了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村姑娘的自爱自尊。
不同的换物目的,展示不同的人物形象
凤娇 银圈圈、手表 盲目地羡慕和追随
香雪 铅笔 换回自己的尊严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
其他姑娘们 香雪
相同点 都有着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热烈的向往和追求。 不同点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们总是用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能松能紧的尼龙袜。(注重外表美与物质) 香雪注重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她用一篮子鸡蛋换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追求知识、文明和进步)
原因 ①直接原因: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非常希望能拥有和她的同学一样的自动铅笔盒。 ②根本原因: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别人的需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她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不同的物质追求,表达不同的人生目标
小说如何塑造香雪这一人物形象,请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香雪
①美丽清纯:眼睛、面孔、嘴唇。(外貌描写)
②纯真羞涩: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
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
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敢搭腔,
甚至听了就脸红。(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③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香
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④淳朴自尊:面对同学们的嘲笑,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香雪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开放体面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⑤坚毅执着: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动作描写)
课外延申:不同的人物语言,体现不同的性格特性。
凤娇 在伙伴拥挤中处于弱势地位时,一声尖叫,“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面对伙伴的讥笑嘲讽,“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面对列车的质疑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这些直言不讳的语言充分体现了凤娇大胆直率、性格泼辣的一面。就像王熙凤。
香雪 火车在台儿沟停下时,众多姑娘七嘴八舌问“北京话”(一位火车上的男乘务员)问题时,香雪跟在众多姑娘后小声问了句:“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在回家的路上,众多姑娘和凤娇开玩笑,凤娇让她帮腔时,而香雪却不说话,并且慌得脸红。这些都说明香雪平时不善言谈,胆子小,很腼腆、性格文静腼腆。就像林黛玉。
香雪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
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
1.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心理描写
2.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3.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 怕
——不怕
4.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犹豫
——坚定
香雪的心理变化过程:
害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自卑、封闭、落后
自信、开放、进步
走向成熟
这段心理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铅笔盒
铅笔盒一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
铅笔盒的意义:
①铅笔盒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这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
②当时“文革”的冰雪正在融化,禁锢正在拆除,香雪对铅笔盒的喜爱代表着穷乡僻壤的山民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的企求,中国人民表达出对现代化未来社会的渴望。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无法用40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深山象征:封闭、传统
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
GO TO
引子:火车开进山村
——带来冲击
开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
结尾:香雪深夜归来
主题归纳
——向往现代文明
——对知识的渴望
——自尊自爱
——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