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上》专题一
浮生若暖
课标要求:①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②通过了解秦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原因。
●时空坐标●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首先是疆域统一,是一个实体形态;“多民族”是这个实体的政治组织形式;“封建” 不是“封邦建国”(分封),是疆域统一的实体的社会形态或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
一、秦朝之兴——大一统原因探讨
(一)秦朝统一的原因
材料一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吕氏春秋》
材料二:交通运输的发展,诸侯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但各自为政的局面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史记》
1、客观条件:统一是大势所趋。
①经济:封建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②政治:长期战乱,局部统一,人民渴望统一;
③文化:各民族初步融合,华夏认同加强。
2、主观原因:秦国强大。
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②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③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④远交近攻的策略得当。
一、秦朝之兴——大一统原因探讨
(二)秦朝统一的过程
1、东灭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控制周边地区:
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南方:派屠睢南征岭南,修灵渠,置岭南郡;
西南: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二、秦朝之固——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确立皇帝制度
材料1: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材料2: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能穷乐极。
——李斯《行督责书》
专制主义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特点: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
二、秦朝之固——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
御史
大夫
太
尉
(监察)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军事(虚设)
皇帝侍卫首领
皇宫卫戍司令
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皇室事务
司法刑狱
赋税征收管理
民族外交
祭祀礼教
丞
相
(君主专制)
工商税务皇室财务
(1)作用:①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权独揽;②减少决策失误。
(2)特点:①皇权中心;②家天下;③较为完备。
虎符
二、秦朝之固——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地方制度:郡县制
(1)特点:①郡县两级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有任期,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公天下的开端),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周秦之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基于血缘的早期国家发展为成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比 较 项 分封制 郡县制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产生方式
与中央的关系
权力
历史影响
血缘宗法
皇帝任免
地方独立性很强
(地方分权)
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集权)
世袭封地,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军权等
严格在中央法令规定范围内施政
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易生暴政,官僚腐败
【重点突破】从周制到秦制
二、秦朝之固——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秦朝巩固政权的其他措施
主要措施
经济
思想
法律
交通
社会 管理
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等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统一法律,以法为教
编制户籍,迁徙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三)秦朝统一的意义:1、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修驰道、直道,完善交通网络
三、秦朝之亡——暴政之下的反抗
(一)秦朝的暴政,阶级矛盾激化
秦始皇
焚书坑儒
修阿房宫
泰山封禅
修建长城
秦陵兵马俑
严苛刑罚
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2.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3.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4.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5.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化,农民起义爆发。
三、秦朝之亡——暴政之下的反抗
(二)秦末农民战争
1、原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过程
①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不久战败。
②项羽、刘邦亡秦: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材料: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炽成:“秦的很多做法恰恰是法家所反对的,韩非子《亡征》篇中列举的一百多种国家灭亡的征兆,秦始皇的做法就占了好几条。法家要为秦亡负多大的责任呢?
台湾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它的征战、大兴土木也超过了生产力的承担极限。但是我不觉得秦亡跟法家有那么直接的关系,秦政在很多地方违背了法家的教训。
问题探究: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提示: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
②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
③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
④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
1
2
4
3
秦亡展示了人民的力量,使后世统治者认识到了民众民心的重要性
民本思想有限回归
鉴于秦亡的教训,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儒学成为学术文化思想的主流
尊崇儒学,争取士心
在承认君权至上的前提下,对君主权力加以适度限制(天人感应、祖宗之法)。
君主权力适度制约
后世王朝反思秦朝民族政策的教训,对边疆民族文武并用,因俗而治,理解和承认民族地区社会现状
对边疆民族实行羁縻政策
【思维提升】秦朝速亡对古代中国政治的深远影响
三、秦朝之亡——暴政之下的反抗
(三)楚汉战争,西汉建立
公元前206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进行了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的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历史上称“西汉”。
刘 邦
项 羽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