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反对党八股(节选)
毛泽东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 世纪最具影响100 人之一。
他的文章立意高远,生动活泼,旁征博引,善于用典,说理透彻,针对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
创作背景
1942 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遵义会议在政治、军事上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但党内“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尚未肃清,仍然存在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而且,抗日战争以来,共产党吸收了一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身上存在着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领导全党进行了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于1941年5月,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为标志。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由此,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反对教条主义,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犯错误的同志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而着重分析其犯错误的环境和原因,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两个目的。
延安整风运动
八股文
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所谓“股” ,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固定的格式和写作套路。具体表现为:
(1)题目必须取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以“四书”命题占多数。
(2)论述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准,不得自由随意发挥。
(3)体裁结构有固定的格式,全文分为破题(开篇两句点破题意)、承题(承接题意进行阐发)、起讲(开始议论)、入手(起讲后的入手之处)、起股(提比)、中股(中比)、后股(后比)、束股(束比)八部分。末尾又有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也称大结。其中,从从起股到束股,每组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称为八股文。
八股文的主要文义在于诠释经书的义理,并要求据题立论,只许为圣贤立言,很少有作者自由阐发的空间;而它在形式上长此以往就陷入僵化死板的境地。
八股文
“读书人,最不齐;滥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上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唏嘘,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日昏迷,就教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清·徐大椿:《刺时文》
党八股
党八股是指党内某些人在写文章、发表演说或者做其他宣传工作的时候,对客观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和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
文本探究
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基本结构
本文共10段,依据论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提出中心论题:
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具体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列举并论证其危害和纠正的方法
表明反对党八股的重大意义:
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第10段
第2-9段
第1段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
并列结构
本论是分析问题、
论证观点的主要部分
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基本结构
文章标题有什么特点?
为何用“反对”党八股而非“禁止”党八股?
标题直接表明观点,干脆利落,毫不含糊。
用“反对”一词,是因为党八股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难以用行政命令等外力强行禁止,应通过旗帜鲜明地反对与倡议,使读者自觉认同并彻底改变文风。
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宗明义地指出要分析党八股的“坏处”,旗帜鲜明地提出论题,领起下文。“以毒攻毒”,仿照八股文的笔法来写,风趣幽默。
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基本结构
罪状 表现 危害 根源 克服办法
空话连篇 言之无物
装腔作势 借以吓人
无的放矢 不看对象
语言无味 像个瘪三
长且空洞: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散布坏影响
造成坏习惯
写短些,写精辟些
需要有内容的文章
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生怕人家驳
装样子吓人
妨害真理
损害同志
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惯用的手段
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靠实事求是、靠科学
故意写人们看不懂的、听不懂的
起不到作用
见不到成效
对于宣传对象,要调查研究分析
不看对象
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
没有多少人欢喜看、欢喜听
没有和人民群众接触过
对于人民群众、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下苦功学习
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基本结构
罪状 表现 危害 根源 克服办法
甲乙丙丁 开中药铺
不负责任 到处害人
流毒全党 妨害革命
传播出去 祸国殃民
按照事物外部标志分类,满足于现象罗列
使人不思考事物本质
对待问题是
形式主义的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不预先研究准备,写完后不修改
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责任心不足
改正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
最后两条罪状是前六条造成的严重后果、恶劣影响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是对党和革命的危害而言的;“传播出去,祸国殃民”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而言的。这些危害在上述六条罪状中已阐发清楚,意义自明,故这里放在一起概括论述,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剖析批判每一条罪状,按照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方法的思路来论述
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基本结构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内容空洞
思想内容
表现形式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动机不纯
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目的不明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缺少文采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形式主义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责任心不足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危害后果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表现
根源
危害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基本结构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言之有物,内容充实
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有的放矢,看清对象
丰富多彩,生动鲜活
抓住要害,解决问题
深入研究,认真负责
端正文风,有益革命
宣传出去,利国利民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认真阅读课文,分析论证逻辑
空话连篇
言之无物
长而空
短而空
斯大林的演说
有些老爷的长文章
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1)例证:长篇巨著《资本论》
(2)引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1)表现:“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2)后果:“下决心不让群众看”
以第一条罪状为例
形态一
形态二
(3)正反举例
提出分论点
分析批判
得出结论
认真阅读课文,分析论证逻辑
以第一条罪状为例
课文第二段先提出本段论点:“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接着分析批判“空话”的两种表现形态:第一是长而空。长而空的表现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其产生原因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然后以斯大林的演说和有些老爷的长文章为范例,一褒一贬,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
第二是短而空。先承上启下,辩证地指出短而空也不好,因为“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紧接着用长篇巨著《资本论》作为例证,并引用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说明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最后得出结论:“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认真阅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以第一条罪状为例
这段内容主要的论证方法是破立结合(边破边立)。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摆情况),分析问题(论危害,挖根源),解决问题(提改正方法)的思路进行的。也就是说从批判中阐明正面主张,破中有立。这种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使论证全面深刻,说理透彻。
在具体论述问题时,还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长而空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事例论证: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的演说(简短有力但内容丰富)
正反论证:《资本论》(虽长但言之有物)与“我们的老爷”的长文章。
引用论证: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需要)
认真阅读课文,分析修辞手法
以第一条罪状为例
反问。例如:①因为长而且空,群众看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②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长而空的文章无人看的危害。
设问。例如: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
运用设问,明确地指出了短而空的文章同样是要否定的。
比喻。例如:把内容冗长、内容空洞的文章比喻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既幽默风趣,充满讽刺意味,又耐人深思。
认真阅读课文,归纳修辞手法
以比喻修辞为例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请找一找并分析其特点?
本文比喻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用得生动恰切,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从所用的喻体看:有歇后语,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有俗语,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有地方方言,如“瘪三”;有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事物,如“洗脸”“中药铺”;还有成语,如“无的放矢” 等等。
从比喻的方式看,有用一个喻体来比方一个本体的,如用“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比喻长而空的文章;有用两个喻体来比方一个本体的,如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喻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还有用三个喻体来比方一个本体的,如用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交朋友要彼此知心来比喻写文章要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