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契诃夫小说的特点,揣摩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结构、情节等方面欣赏其“讲故事”的艺术,体会契诃夫小说幽默讽刺的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分析其成因。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社会实际,扩展“套中人”的内涵,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学会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
把握别里科夫的格特征及社会批判意义。
【教学难点】
幽默讽刺的运用。
【预习任务】
1.作者介绍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之王,著名剧作家。出身贫困,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的疾苦、思想和诉求有深刻了解,这也是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的生活基础。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学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也给了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更为高明!”
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
2.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898年,当时正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农奴制已废除,但其残余势力仍存在,加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的新形式的剥削,使广大人民群众陷于极度贫困的境地。在这大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沙皇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暴虐统治。当时的俄罗斯,警探密布,禁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用监狱和流放的手段对待进步作家,封杀进步刊物。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贵族、官僚、地主、资本家和反动的知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他们连结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全俄罗斯,连微小的改革都不允许,告密、陷害之风盛行。一些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退缩、消沉,随波逐流,有的甚至堕落成沙皇的警察和密探。他们害怕并压制一切新生事物,形成了一股保守势力,适应了沙皇反动统治的需要,成为暴虐政治的大锁链中的一环,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员。因此,作者对“套子”作用的夸张描述,展示了典型环境的社会沉疴。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紧迫,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享受不到起码的民主权利。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特殊性格的人。别里科夫是被警察制度吓破了胆的满怀恐怖的可怜虫形象,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乱子,怕人告密,一张漫画都把他吓得六神无主,唯恐“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这个畸形人物形象深刻地暴露和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剥夺人民自由的罪恶。
3.叙述类型
(1)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写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作用:制造悬念,引人人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进行叙述。作用: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也可与上下文形成对比或照应。
(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进行一些补充交代。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又叫分叙。作用:条理清晰,便于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6)时空交错的叙事策略
历史与现实交织: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又能表现小说中人物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历史资料或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故事新编:①小说叙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人、杂文(幽默)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即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4.讽刺:小说的表现手法之一,用夸张、反语等手法揭露、嘲讽或戏谑对象,有冷嘲(含刺)、热讽(含泪)之分。作用①鲜明地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②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好恶褒贬;③幽默风趣,增强批判性和感染力。
5.黑色幽默:小说的表现手法之一,运用滑稽、夸张、变形、双关、反语等艺术手法。作用:对社会现实的黑暗进行嘲讽和鞭挞,让人在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感到沉重和苦闷。
任务一:初读理情节
学生活动1: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根据情节的发展可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参考:
序幕:(1—5段)介绍别里科夫有形和无形的套子。
开端:(6—7段)结识华连卡。
发展:(8—17段)漫画事件,骑车事件。
高潮:(18—36段)争吵交锋,摔下楼梯。
结局:(37—40段)婚事失败,病死。
学生活动2:这篇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和叙事人人称?
参考: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先写别里科夫的死亡,再叙述其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是故事的见证人。
任务二:品读析人物
学生活动3:这篇小说的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了别里科夫哪些套子?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形象?
参考:
⑴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怪(形象)
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
②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⑵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怕(性格)
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学生活动4: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别里科夫这样一个奇怪又害怕的人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用什么方法塑造了别里科夫怎样的形象?
参考:
⑴故事
漫画事件:一个促狭鬼给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画了一幅漫画,让别里科夫难看极了。
自行车事件:别里科夫看到科瓦连科和华连卡上街骑自行车,他觉得不成体统。
争吵交锋:别里科夫到科瓦连科家去进行劝导,但被科瓦连科反驳,甚至被科瓦连科推下楼,这时刚好被华连卡看到,并遭到嘲笑。
病重去世:发生冲突后别里科夫卧床不起,一个月后死了。
⑵人物描写
⑶性格特点:封闭,保守,迂腐,胆小多疑,性情孤僻,因循守旧,害怕变化,害怕发展,是现行秩序的维护者,沙皇专制统治的卫道士;同时别里科夫也是被“套子”束缚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牺牲品。既可憎又可怜。
学生活动5:作者运用了哪些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塑造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
参考: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对比/反差。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塑造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华连卡姐弟,他们的形象与别里科夫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别里科夫的顽固、守旧、虚伪和腐朽,突出了别里科夫的“套子”特征。
任务三:赏读探主旨
学生活动5:别里科夫不过是中学里的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为什么能辖制全城十到十五年呢?
材料一:这里的沙皇俄国时期主要是指俄国19世纪末期,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后,沙皇政府开始拒绝任何改革,加强统治,严厉控制社会舆论,残酷镇压群众运动,因此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9世纪末期被认为是俄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危机和时代停滞的反动年代。
材料二:俄罗斯的十九世纪末叶是一个黑暗专制中孕育激荡风雷的时代,由于不断爆发反抗暴君制度的斗争,俄国封建专制势力为维护其统治,对人民采用高压手段,实行严酷的警察统治。一时俄罗斯的大地上阴霾笼罩,气氛极为恐怖。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在原先的思想阵营中退却,匍匐在专制淫威之下,他们陷于彷徨、绝望的泥淖中自甘沉沦,在畏缩、胆怯、容忍中过着麻木的生活。
参考:
⑴他喜欢告密——是沙俄专制制度的代言人
⑵“我们”也是套中人——旧势力顽固,革命力量弱
①“我们”都怕他,没勇气和他斗——明知两个学生犯错不至于开出,却仍然同意。
②把自己的真实情绪隐藏——埋葬别利科夫时“快活的感情”,只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
③别里科夫死后不久,“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只要当时那样的社会还存在,就会有新的别里科夫存在
学生活动6: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这个结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怎样理解小说结尾的深刻含义
参考:别里科夫虽然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步及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要想让新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任务四:联读作比较
学生活动7:别里科夫与鲁四老爷比较,性格形象有何异同?
参考:
同:维护捍卫旧制度并以此左右他人
异:①对旧制度的维护,鲁四老爷出于阶级本性,别里科夫来源于沙皇专制思想专制对他的长期以来的精神侵入和浸染。②鲁四老爷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人物命运走向的权威,而别里科夫的权威并不来自他自身。③鲁四老爷让鲁镇的人从内心害怕让读者从内心憎恶,别里科夫让全城人从内心鄙视憎恶让读者从内心觉得又可憎又可怜。
学生活动8:别里科夫与祥林嫂比较,性格形象有何异同?
参考:
同:都认同旧制度,同样受旧制度的精神折磨致死。
异:①别里科夫为主动完全认同并维护,作茧自缚而死;祥林嫂为麻木屈从,挣扎无望而死。②作为人,别里科夫死得更早,早已成为一个僵死的符号,制度的标签,从无审视自己的内心需要;祥林嫂一直明确自己的内心需要,与命运抗争。③别里科夫的人格已经扭曲,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祥林嫂的身上一直有劳动妇女闪光的人性,是彻彻底底的受害者。
学生活动9: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式“套子”?
参考:
套子是一种比喻说法,就是规矩,是指限制人的思想、行动的各种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环境,它对人的要求是“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别里科夫走后,给世人留下一个“套子”的话题,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虚荣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考试是一种套子,升学率是一种套子。可以说“套子”无处不在。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破除迷信,反对盲从,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规矩(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要进入生活的圈子,干不能陷入怪圈。
原著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如若你容忍这种虚伪,别人就管你叫傻瓜。你只好忍气吞声,任人侮辱,不敢公开声称你站在正直自由的人们一边,你只好说谎,陪笑,凡此种种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有个温暖的小窝,捞个分文不值的一官半职!不,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也许,这就是希望!
蓝欢评价契诃夫的小说:时代在逐渐崩溃,但人不能绝望地活下去。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前行,是需要“人”来完成的。
作业布置
"契诃夫用一个词儿就足够创造一个形象”,这句话不免有点夸张,但却说明了契诃夫在语言上的高度的艺术造诣,契诃夫在短短的篇幅里,以讽刺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请你试用绘画的语言、摄影的语言、音乐的语言描绘你心中的“套中人”的形象,同时为别里科夫写一则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