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环滁(chú) 投箸(zhù) 岸芷汀兰(dīng)
B.琅琊(yá) 伛偻(nǚ) 野蔌(shù) 雾凇沆砀(hàng)
C.潇湘(xiāo) 霏霏(fēi) 婵娟(chán) 日星隐曜(yào)
D.觥筹(gōng) 阴翳(yì) 更定(gèng) 浩浩汤汤(tā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增其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月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思想,把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为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B.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5月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军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美舰,军人住房公积金计息等问题回答了几个电视台的记者的提问。
C.本赛季欧冠决赛北京时间6月4日凌晨在加的夫展开角逐,皇家马德里以4比1的比分完胜尤文图斯,再度捧起了象征欧洲俱乐部冠军荣誉的圣伯莱德杯。
D.《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丽景象)
B.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C.连月不开(开放)
D.是日更定矣(这)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乃/重修/岳阳楼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将/登太行/雪满山
D.怀旧/空吟/闻笛赋
6. 张爷爷写了一副对联,他想考考你。
请你把对联中空缺的一个字补写出来。
上联:立德齐今古
下联:藏书________子孙
7. 默写。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梅绕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行香子》)
(5)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8、综合性学习。
为了研究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赵明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他们对城乡213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三则材料是调查结果。读后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14部推荐名著阅读情况:阅读人数居前五位的名著是《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水浒》和《格林童话》。
材料二:影响阅读名著的原因:
原 因 人数 所占比例
A.找不到书 70 33%
B.没时间 105 49%
C.不喜欢 38 18%
材料三:除推荐名著外,还有很多作品深受同学们喜爱。阅读人数高居第一、二位的,分别是《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有相当数量的同学阅读了《呐喊》和《聊斋志异》。在外国作品中,《汤姆 索亚历险记》《简 爱》和《巴黎圣母院》是最受欢迎的三部。
(1). 材料一中的五部名著,均有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请任选一个特点,从五部名著中找出一个例子,作简要分析。
(2). 仿照下面的例子,对材料二的图表作说明和分析(从B、C中任选一项)
例:选A
说明:认为影响自己阅读名著的原因是“找不到书”的同学有7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
分析:学生本人和家庭藏书不多,而学校和社会上的图书馆又未能提供方便的借阅条件。另外,书价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10.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
(二)阅读《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名之者谁( ) (2)负者歌于途( )
(3)觥筹交错( ) (4)树林阴翳(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的“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色,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③段中的“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第①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反映出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一幅幅从景物到游乐再到归来的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14.本文中的“环滁皆山也”,据说在作者的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本文第①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三)、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已而红在莲叶下起,已而尽潭皆赪①。明霞作底,五色忽复杂之。下冈寻筏,月已待我半潭。乃回篙泊新亭柳下,看月浮波际,金光数十道,如七夕电影②,柳丝垂垂拜月。无论明宵,诸君试思前番风雨③乎 相与上阁,周望不去。适有灯起荟蔚④中,殊可爱。或曰:“此渔灯也。”
——谭元春⑤《三游乌龙潭记》
注:①赪:红色。②电影:雷电之光影。“七夕电影”指作者二游乌龙潭遇雷雨时的情形。③前番风雨:指二游乌龙潭之事。④荟蔚:茂密的草丛树林。⑤谭元春:明代文学家。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2)余拏一小舟 拏:
16.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7.张岱的“痴”表现在哪里 请结合语段甲的内容简要分析。
18.语段甲和语段乙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景的喜爱。请分析语段甲和语段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是如何描写自然之景的。
(四)、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坦然翁传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入不见踪跻,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伤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王事也,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拜祭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 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1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尝携妹北上 尝射于家圃
B.论者谓有神相云 此之谓大丈夫
C.持妹而出 执策而临之
D.悉让其田宅 悉如外人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顷之,持妹而出。
21.选文详写了坦然翁的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读了文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三、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同学们以《初三,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答案
C
(1)规模。(2)指天气放晴。(3)日光。 (4)停息。(5)寄托。(6)陈列,摆开。(7)茂盛。(8)昏暗。(9)裹、围。 (10)哪能。
D 4.C 5.C 6.示例:遗
7、 ①. (1)山雨欲来风满楼 ②. (2)相见时难别亦难 ③. (3)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 (4)水满陂塘 ⑤. (5)却道天凉好个秋
8. (1)合乎题意即可
(2). 【示例一】B 认为影响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原因是“没时间”的同学有10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 一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二是部分同学的课余时间被用来看电视或上网等,挤占了阅读名著的时间。
【示例二】C 认为影响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原因是“不喜欢”的同学有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8% 这部分同学大都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未能从读书中获取教益和乐趣。个别同学有欣赏趣味低俗化的倾向。
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0.“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破空间的阻隔;意思是说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祝福与思念,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11.(1)命名。(2)背着东西的人。(3)酒杯。(4)遮盖。
12.(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3.B
14.本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赅,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本文所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15、(1)消失 (2)撑(船)
16、(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17、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能够看出,张岱“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18、语段甲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强烈的对比,描绘出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语段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逐层点染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龙潭在晴日多姿多彩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B
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中)出来了。
21、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
22.围绕“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体恤父母”几个要点来谈即可。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