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关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路名、地名和人名的拼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颛桥路 ZHUANQIAO LU 李砜 LI FENG
B.西湖XI Hu 王飨WANG xiang
C.驸马府 FU mafu 碧瀛路 BIYING LU
D.池泾路 CHIJING LU 张逸 Zhang Yi
2.下列词语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xuān rǎn) 小丘(xiǎo qiū) B.妩媚(wǔ mèi) 侠客(xiá kè)
C.衣襟(yī jīn) 芭焦(bā jiāo) D.苍穹(cāng qióng) 夜暮(yè mù)
3.下面词语中的“孤”字与“孤芳自赏”的“孤”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孤苦伶仃 B.孤掌难鸣 C.孤注一掷 D.孤家寡人
4.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风、月、蝉、鹊等都是平常的景物,虽然组合巧妙,却仍显得平淡。
B.月光明亮,鹊儿惊飞,自然就会引起“别枝”摇曳;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夜间的蝉鸣声就特别令人感到清幽。
C.“惊鹊”和“鸣蝉”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难免生出淡淡的忧伤。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引用、拟人)
B.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比喻)
C.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拟人)
D.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拟人)
6.下列句子中使用的诗句或俗语、谚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点。
B.看到黄叶纷纷飘落,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一句俗语“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就这样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C.学贵有疑,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宋代哲学家陆九渊也告诉我们:“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chóu yuàn cǎi hóng mí méng wēi xiào zhào yào
( ) ( ) ( ) ( ) ( )
8.辨字组词。
蹄( ) 毯( ) 裳( ) 虹( )
啼( ) 毽( ) 赏( ) 红( )
9.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唱和——( ) 纯熟——( ) 微弱——( )
反义词:清晰——( ) 精致——( ) 熟悉——( )
10.用恰当的词语替换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 )
(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 )
(3)你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 )
11.理解句子含义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 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 比作大花。思考一下,“羊群”在大海上会比作 ,请用它来写一句话: 。
三、诗词曲鉴赏
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2.这是词的作者是 代的 。“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13.词的上阕中描写了静的景物:明月、 、 ,也描写了夏夜特有的声音: 、 、 ,衬托出夏夜的安静,表达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 。
14.请用波浪线标出一句对偶句。
15.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表现了恬静的气氛。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6.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17.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18.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丽( ) 愉快( ) 舒服( )
19.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 和 。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 和 。
20.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1.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 。
22.作者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 。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写一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23.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中写了 、 、 和 ,写出了草原 、 的特点。
小溪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流——极平常极平常的溪流,水位最高时水面也就四米宽,水小时,鼓足了劲,一下子就能跳过去。溪岸上长着几株婆娑的柳树和一棵小桃树,对岸便是大片的田地。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常,和苏北农村的无数条小溪相比,没有任何更值得夸耀的地方。
然而,我却非常喜欢它。
“当,当……”时钟刚敲了四下,我就来到了溪边。眼前一片朦胧。过了一会儿,从溪底看见天空中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像有一长串珍珠镶嵌在黑缎子似的天幕上。夜幕渐渐拉开,眼前的小溪又展开了另一幅动人的画卷:瑰丽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晕染在溪水中——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柠檬黄,紫罗蓝,孔雀蓝,湖蓝,五光十色,美丽动人,像( )的熊熊火焰,像( )的灿灿黄金,像( )的道道彩绸。啊,真想不到,小溪竟是这样的美!
从此,我对小溪入了迷。上学前,放学后,我都要去看看它,就像看望我的老朋友。我爱溪中悦耳的流水声,我爱溪中变幻无穷的景致。
24.选择恰当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
① 销熔 ②浮动 ③ 燃烧
25.划“ ”的句话运用了 、 两中修辞手法,从中我体会到了 。
26.“然而,我却非常喜欢它。”这句话在文中起了 作用。
五、书面表达
27.写作
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或者有什么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围绕“让生活更美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50字,内容不限,题材不限(不能写诗歌)。
参考答案:
1.D
【解析】略
2.B
【解析】略
3.C
【解析】略
4.B
【详解】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5.D
【详解】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该句运用了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
把大山(五岭和乌蒙)比喻成成细浪与泥丸;
“走”字拟人化。
6.A
【详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朝·卢梅坡《雪梅》的诗句。不是梅尧臣。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7. 愁怨 彩虹 迷蒙 微笑 照耀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注意“耀”左边最后一笔是“”,不是“L”
8. 马蹄 地毯 衣裳 彩虹 啼叫 毽子 欣赏 红色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马蹄;地毯;衣裳;彩虹;啼叫;毽子;欣赏;红色。
9. 附和 熟练 虚弱 模糊 粗糙 陌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大多按照原韵);指唱歌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纯熟:指熟练;精通。
微弱:又小又弱呼吸微弱;指优势不大以微弱多数通过。
清晰:形容词,指看得很清楚,很逼真。
精致:意思是精巧细致;细密。也指精美工巧; 美好等。
熟悉:意思是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
故答案为:附和;熟练;虚弱;模糊;粗糙;陌生。
10. 天空 摇摆 安慰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故答案为:(1)天空;(2)摇摆;(3)安慰。
11. 草原 羊群 白帆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
阅读句子可知,本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据此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草原;羊群;白帆;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12. 宋 辛弃疾 词牌名 词名 13. 清风 稻花 惊鹊 鸣蝉 蛙声 喜爱 1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5.A
【解析】略
16.清鲜;明朗;柔美;惊叹; 17.xuān yíng 18. 瑰丽 愉悦 舒适 19.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苍翠欲滴 绿草如茵 20.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1.中国画 22. 绿毯上的白花 碧绿的湖面上漂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23. 草原 天空 小丘 平地 辽阔 壮美
【解析】16.考查了学生对课文优美句段的掌握,本段是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背诵,因此根据对课文的背诵选词填空即可。即清鲜明朗柔美惊叹。答案为:清鲜;明朗;柔美;惊叹。
17.考查了对生字读音的掌握,完成本题较简单,结合课内对生字的掌握选择。答案为:xuān yíng。
18.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在理解所给词语的基础上完成。奇丽:新奇美丽。近义词可为“瑰丽”。愉快:欢欣快乐。近义词可为“愉悦”。舒服:能使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近义词可为“舒适”。答案为:瑰丽 愉悦 舒适。
19.考查了对词语的积累。课文中表示绿的词语有: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课外积累的表示绿的词语有:碧波荡漾、芳草茵茵。答案为: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苍翠欲滴 绿草如茵。
20.考查了对拟人句的理解。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文章中的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答案为: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1.考查了对于比喻修辞的辨析。比喻,就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它有相似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形式叫做比喻。在比喻句中,本体就是句子本来要说明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具体、生动,为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比喻词就是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通常由”好像、仿佛、犹如、似”等词语担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本句为比喻句,将“小丘”比作"中国画”。答案为:中国画。
22.此为拓展题目,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补充句子,如,将“羊群”作“天上的白云”。答案为:绿毯上的白花 碧绿的湖面上漂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23.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中写了草原、天空、小丘、平地,写出了草原辽阔、壮美的特点。答案为:草原 天空 小丘 平地 辽阔 壮美。
24.③ ① ② 25. 排比 比喻 晚霞中小溪的迷人魅力 26.承上启下
【解析】略
27.例文: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为什么说微笑让生活更美好?在你失落的时候别人向你微笑。你会心情开朗,不会再为某一件事而伤心。微笑会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上下学见到同学打招呼的时候,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自己开心,别人也开心,在别人遇到困难或者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逃避勇敢面对,不会有不好的结果。还我们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我们好。对别人微笑,你会收到一份会心的微笑。在一次偶然的时候,老实点我到黑板上解题。我做题的过程中,我的心一直砰砰的跳,恐怕做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然而我却得到了表扬,从此以后我学习更加勤快了。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也微笑对人,因为我知道微笑对人你会得到好的结果。
如果你不尊敬别人,别人也不尊敬你。上次我心情不好,有一个人向我请教一道数学题。而我却说不知道。这还不重要,我又加了一句。“你好笨”。他生气了,有一次我向他借橡皮擦,他说没有。有也不借给你。我很纳闷儿她的心情怎么会这么坏。我的心情很好。于是没有理他,到了后来,我才想起一怎么回事。
后来在他写作业的时候墨水没有了,于是我主动,给他。到了后来我们和好了。变成了知心的好朋友。每一次见到她都会向她微笑。微笑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句话是真的,同时你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得很好,因为我尝试过自然也知道结果。
【详解】话题作文,围绕让生活更美好写作文首先写什么会让生活更美好,其次写这个事物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最后写这个事物让生活更美好带给你的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