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贬谪(zhé) 绮丽(yǐ) 宠辱偕忘(xié) 岸芷汀兰(tīng)
B.滁州(chú) 伛偻(Iǚ) 樯倾楫摧(jí) 浩浩汤汤(shāng)
C.草芥(jiè) 对弈(yì) 山肴野蔌(sù) 岩穴暝(míng)
D.阴翳(yì) 林壑(hè) 觥筹交错(gōng) 雾凇沆砀(dàng)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指因罪被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B.“饮酒”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象征着富贵吉祥、子孙昌盛;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向往。
C.“更”为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的是晚上八时左右。
D.“庆历四年”“崇祯五年”中的“庆历”“崇祯”指的是皇帝的年号,运用了年号纪年法;“丙辰中秋”中的“丙辰”运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去国怀乡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惟长堤一痕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前人之述备矣/名之者谁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C.登斯楼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D.而年又最高/朝而往,暮而归
5.诗文名句默写。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2)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3) ,忽复乘舟梦日边。
(4)怀旧空吟闻笛赋, 。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云归而岩穴暝
D.属予作文以记之
7.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么会有所不同呢?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就告辞(离开了)。
8.学校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上举行关于“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会,有同学收集了下面一组故事,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
A.祖 逖——闻鸡起舞
B.毛 遂——一言九鼎
C.范仲淹——断齑画粥
D.苏 秦——悬梁刺股
(2)李海深同学学习十分努力,但多次考试成绩都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学习。你打算怎么劝他?要求:在劝说中引用一句名言。
(3)阅读下面这个故事,作为学校小记者,请你设计采访问题。
受新冠疫情影响,只能上网课的15岁女孩杨秀花,每天要爬一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来到距家4公里左右的悬崖,窝在崖壁边上课,因为附近只有这里有信号。学校要求每天早上7点45分打卡,因此秀花6点就得起床,尽早出门,书包里装着馒头、包子当作干粮。直到下午5点,天差不多要黑了才回家。粗略计算,秀花每天都要在悬崖边待上至少10个小时。
①如果你要电话采访杨秀花同学,请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②如果你要采访杨秀花的班主任张老师,请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阅读理解
(一)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问小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了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气概和精神?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2)微斯人____________
1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C.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
D.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
(三)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又行十里,至小石桥。望赤松山,积霭横翠,蔚然深明。而水声琤琮,如环珮之相击相应。复行三里许,入山门。长松偃蹇①道旁,若不肯与世士为伍。至桥亭,坐于老木之上。与涧横石,激为清湍,澎湃汹涌。人籁俱息,心目为之醒然。止于“漱玉②”,饮于“濯缨”。曩岁③雷雨泉石之声,恍然在耳边。复曳杖入“小桃源”,暝色已满岩谷矣。
——吕祖谦《游赤松山记》
注:①偃蹇(yǎn jiǎn):高耸。②漱玉:和后面的“濯缨”都是泉名。③曩岁:往年。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3)蔚然深明 蔚然:
(4)止于“漱玉” 止: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与涧横石,激为清湍,澎湃汹涌。
17.概括两文反映的一种共同心境并分别说明其由来。
甲、乙两个文段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①以楗②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今成都二水,此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湟,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③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④,不为塘埭⑤以居水,故陂湖潢⑥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⑦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选自《成都文类》,有删改)
[注] ①堋(péng):分水的堤坝。②楗(jiàn):遏制、堵塞。③茀(fú):草多。④渎(dú):沟渠。⑤埭(dài):堵水的土堤。⑥陂(bēi)、潢(huáng):积水的池塘。⑦蹲鸱(chī):植物名,俗称芋头。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江沱自岷而别(离开)
B.而阔沟以导之(使……宽阔)
C.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耸立)
D.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美景)
20.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姿态”的意思是①姿势;样儿。如:姿态优羨。②态度;气度。如:做出让步的姿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
请依据以上对“姿态”一词的解释,任选角度,以“姿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
A 2.B 3.D 4.B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静影沉璧 (3)闲来垂钓碧溪上 (4)到乡翻似烂柯人
C 7,A
8、(1)B
(2)朋友,别灰心,勿气馁。一时的失败代表不了什么。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请相信自己,勇敢面对这次失意,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下次考试,你一定是胜利者。
(3)①杨秀花同学,你在去上网课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②张老师,请你介绍一下杨秀花同学平时的表现,好吗?
C
体现了作者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11.(1)探求 (2)如果没有
12.C(面对;A.因为/来;B.全/一片;D.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有时)
13.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的歌声互相应和着,这样的快乐哪有尽头呢!
14.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5、(1)意趣,情趣 (2)领会 (3)茂盛的样子 (4)停歇
16、(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山涧中横立着许多石头,溪水冲激石头形成湍急的水流,汹涌澎湃。
17、愉悦。甲文作者具有乐观豁达的情怀,虽被贬滁州,但处之泰然、随遇而安,纵情山水之间,在乎“山水之乐”,怡然自得。乙文写作者游赤松山的所见所闻,处处可见赤松山美好的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欢欣与愉悦之情。
18、甲文由面到点(由远到近),层层烘托铺垫(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写出醉翁亭所在。乙文用移步换景写法(以游踪为线索),写出游赤松山的所见所闻。
19.A
20.(1)春秋两季的早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2)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21.不相似。《岳阳楼记》重在抒怀。作者借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感怀,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本文重在说理。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