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8课新年好(作业设计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8课新年好(作业设计方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9-21 21:5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二年级音乐《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学科 年级 学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基本信息

音乐 二年级 一 人音版 新年好


单元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课时主题 课时数 课时意图 学习内容
感受“年”文化 1 单元开启活动体验 《小拜年》(一年级)
《龙咚锵》(一年级)
课时信息
体验“年”文化 2 主题探究 《小拜年》《过新年》
展现“年”文化 1 活动体验 作品展示 《晚会》《窗花舞》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和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综合内容。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及《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通过学唱歌曲、欣赏歌曲,体验本单元乐曲的欢快情绪,在音乐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速度与力度等音乐要素,感受新年音乐的风格特点。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节奏和音高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创 1-2 小节的节奏音型。
(二)教材分析
1.本单元结合一年级两首相关音乐作品。
《小拜年》是根据同名吉林民歌改编的,歌曲《小拜年)》为 4/4 拍,F 羽调式。它的节奏紧凑,变化比较多,旋律活泼欢快,抑扬有致。《小拜年》在东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北地区有很多种旋律,黑龙江、吉林、辽宁都有自己的《小拜年》若干首,是一种传统民歌,在民间广为流传。课本选用了由歌曲《小拜年》改编的器乐曲,使学生感受唢呐、锣鼓等民乐器所渲染的欢乐气氛及浓郁的东北民间音调。
演唱作品《龙咚锵》是一首运用汉族民间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2/4 拍,五声宫调式,由起、承、转、合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主要运用了节奏重复,旋律级进、重复,前两乐句歌声与锣鼓声交替,转句开始将锣鼓的节奏与歌唱的音调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热烈的气氛,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2.本单元演唱歌曲内容与中国喜迎春节浓浓的年味密切相关。
单元紧紧围绕“新年好”的人文主题进行编写。演唱作品选编了一首二拍子歌曲《小拜年》,该曲为湖南花鼓调特点,表现了舞狮子耍龙灯、载歌载舞过新年的民俗特点。另一首歌曲《过新年》,也是具有敲锣声声鞭炮响、喜喜洋洋闹新年特点的歌曲。这两首歌曲的安排,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更让学生在演唱具有传统风格的作品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闹新春”的民俗音乐文化特点。
3.本单元的两首聆听作品具有艺术表现性。
第一首聆听作品《窗花舞》(片段),选自芭蕾舞剧《白毛女》。该曲由管弦乐演奏,其鲜明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旋律,曾深深打动几代人的心。第一首聆听作品《晚会》,是贺绿汀所作的管弦乐曲。这首乐曲既有时代特征,又富有“过年情节”的作品。让学生从聆听和表现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体验中,感受“年”文化的魅力。
4.本单元的“编创与活动”注重乐器的实践。
侧重“简易打击乐器分类”的实践与练习。并结合作品的聆听,用实践的方式,对打击乐器个性化音色的听辨加以复习与巩固。
(三)学情分析
总的来说,二年级学生身心可塑性强,但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在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到的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本单元的教学以演唱、欣赏、表现歌曲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学情分析针对学校二年级 655 位学生进行调查,在了解中国传统新年文化习俗、认识打击乐器、音乐活动完成形式、音乐作业完成形式的选择四个方面进行音乐学科学情调研时,得出以下结论。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大部分二年级学生对中国传统新年文化习俗、打击乐器方面都有一定的认知,音乐活动偏向于小组合作完成,对于作业完成的形式更多偏向于动手实践、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演唱、编创活动。基于此项调查,我们了解了二年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基本掌握情况,也对本次作业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向性。本单元作业设计的课题是“新年好”,以中国传统“年”文化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在弘扬中国传统年文化的同时,将演唱、欣赏、口头表达、动手实践、编创等学习内容相结合,学生在感受文化的同时逐步提高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单元核心素养与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一)单元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
能体验新年音乐的欢快热闹情绪,提高对新年音乐的浓厚兴趣,感受与欣赏乐曲中的艺术美。
2.艺术表现
能积极参与单元歌曲与音乐的演唱、演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表现出新年音乐的魅力与活力。
3.创意实践
能利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制作适合为歌曲伴奏的简易打击乐器和舞蹈道具,最终形成较为综合的新年音乐会表演。
4.文化理解
能关注到新年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对新年音乐文化有清晰的理解和感悟,能用语言或音乐的形式对新年音乐进行描述、表演。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龙咚锵》、《小拜年》(一年级)、《过新年》、《晚会》《窗花舞》、《小拜年》(二年级)歌曲,感受新年音乐的欢快热闹情绪,体验音乐艺术美感。
2.通过感受、体验、探究、合作、编创等方法学习歌曲。
3.能通过打击乐器的音色给乐器进行分类,并学会用身边物品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了解中国的“年”文化,感受过年的气氛,加深对“年”文化的认知,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单元作业目标
1.能有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了解更多打击乐器,能根据简易打击乐器的音色准确分类,利用生活日常物品制作小打击乐器并能为歌曲伴奏。
3.通过欣赏音乐、编创歌词,巩固复习本单元音乐知识,并能通过编创动作表现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4.通过了解“新年”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争做“传统音乐文化接班人”。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本单元作业设计是在“双减”背景下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布置的,以“年”文化为线,在弘扬民族传统节日及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创能力。结合单元主题目标,我们把本单元作业分为三类。
(一)基础性作业
本单元在感受“年文化”中设计了“简易打击乐器”分类作业,以及“窗花”舞蹈道具的制作,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增加对打击乐器的兴趣。此项作业简单易懂,学生基本都可以掌握。
(二)实践性作业
在基础作业的推进下,引导学生寻找身边日常物品,通过物体发出的声响进行打击乐分类,学会用日常物品创造音乐,体验物品发声的过程,并通过实践活动收集废弃物品,学习如何自制简易打击乐器,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制作,体验自制乐器过程的乐趣,分享制作成果。
(三)创造性作业
结合本单元的演唱歌曲,鼓励学生课下为歌曲设计简单的节奏伴奏,鼓励学生课上为歌曲进行打击乐伴奏,引导学生为歌曲中的部分段落创编简单的歌词,根据歌词内容和情绪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营造热闹的过年气氛,感受“年”文化的魅力。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感受“年文化”——《小拜年》《龙咚锵》
(一)作业内容
请任选一项,与家庭成员一人或多人一起完成,提交作业形式为图片形式,并附上自评星级。
1.基础性作业 (“我是小小宣传员”)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说一说 “年”的起源和风俗,聆听与“年”相关的音乐,听辨《小拜年》《龙咚锵》,感受两首歌曲中不同音乐元素,例如:欢快的情绪、节奏的变化、速度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表现等。
2.实践性作业(“我是小小分类员”)
学生通过复习学过的打击乐器,按照乐器的发音体特点,对打击乐器的种类进行成功分类。
3.探究性作业(“我是小小演奏员”)
学生通过教师出示的节奏,选择乐器分类中的打击乐,创编出富有年味气息的打击乐节奏。
2/4 X . X X X | X 0 | X . X X X | X 0 ||
龙 咚 龙咚 锵! 龙 咚 龙咚 锵!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1-1 个别学生课时作业任务单)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二)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分为自评和师评。
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分为三个等级。“我是小小宣传员”基础型,“我是小小分类员”实践型、“我是小小演奏员”探究型。
(图 1-2 个别学生课时作业评价单)
(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作业分析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小拜年》、《龙咚锵》,与同伴或家人共同完成音乐趣味作业,深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通过邀请家人共同探究,达到与亲人“共情”的氛围。
基础性作业(“我是小小宣传员”)
了解“年”的起源和风俗,听辨《小拜年》《龙咚锵》,欢快的情绪、节奏的变化、速度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等音乐元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践性作业(“我是小小分类员”)
聆听新歌曲,感受歌曲中的打击乐,师生复习学过的打击乐器,连一连,成功归类相对应的打击乐类型。
探究性作业(“我是小小演奏员”)
在上一环节的实践作业中,学生已分清打击乐的名称与类型,可选择乐器分类中的打击乐为出示的节奏型伴奏,把知识运用到实践,感受与创造实践相结合。
2.设计意图
基础性作业(“我是小小宣传员”)
学生通过了解“年”的起源与风俗、听辨歌曲欢快的情绪、节奏的变化、速度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感受和年有关的音乐,体验年文化的气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实践性作业(“我是小小分类员”)
学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打击乐,进行连一连分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连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探究性作业(“我是小小演奏员”)
“我是小小演奏员”:学生通过用乐器分类中的打击乐为节奏伴奏,把知识运用到实践,把感受与创造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艺术表现的自信心。
第一课时作业呈现
(图 1-1 学生分类打击乐器) (图 1-2 学生演示打击乐的正确演奏方法)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1-3 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为出示的节奏型创编)
(图 1-4 个别学生连连看游戏作业单)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体验“年”文化——《小拜年》
(一)作业内容
学生任选一项,与一位家人或同学们一起完成,提交作业形式为视频或图片,并附上自评等级。
1.基础性作业
学习歌曲《小拜年》,并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唱给家人听,让学生充分感受具有湖南地域特色的音乐“年”文化。
2.实践性作业
课堂观看湖南“耍龙灯与舞狮子”视频,模仿耍龙灯、舞狮子的舞蹈动作(以手部动作为主),并结合上节课节奏编创内容,组织学生用舞蹈和敲击锣鼓进行综合性趣味表演。
3.探究性作业
学生根据歌词内容,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季节等元素,课后为歌曲第一乐段编创新版歌词,并邀请同学和家人一起唱一唱。
(图 2-1 学生将所学歌曲有感情的演唱与家人分享)
13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2-2 学生在班级中观看湖南“耍龙灯与舞狮子”视频,模仿耍龙灯、舞狮子的舞蹈动作)
(图 2-3 个别学生课时作业任务单)
14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二)评价设计
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分别为“基础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作业内容难度层层递增,每项作业均用等级表示,鼓励孩子大胆表现。
(图 2-4 个别学生课时作业评价单)
(三)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1.作业分析
15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考察的是本课学习的基础内容,学生通过歌曲学习,了解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特色,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鼓励用欢快的情绪将《小拜年》演唱给家人听。
“实践性作业”是实践、体验性作业,学生通过对视频动作的学习,感受耍龙灯时的“咚咚锵”的热闹欢快的情景,并试着为这首歌曲编创一个舞龙灯、狮子灯的简单舞蹈动作,衔接上节课节奏编创内容,组织学生用舞蹈和锣鼓进行综合性趣味表演。
“探究性作业”中,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学习和了解,把传统节日文化和季节编创在歌曲中,估计学生用歌声表现出来。
2.设计意图
基础性作业: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了解不同区域的“年”文化,感受有湖南特色的音乐“年”文化,激发学生对过“年”的喜爱。
实践性作业:学生通过观看“耍龙灯”的视频的学习,尝试为这首歌曲编创舞龙灯、狮子灯的简单舞蹈动作及锣鼓演奏的表演,增强音乐表现力、模仿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的综合素养。
探究性作业: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结合语文知识的融合,与同学一起探究、思考、表演,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一起体验丰富多彩的“年”文化。
第二课时作业呈现
(图 2-5 学生表演舞蹈动作)
16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2-6 学生表演舞蹈动作)
第三课时:体验“年”文化——《过新年》
(一)作业内容
1.基础性作业
学唱歌曲《过新年》,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高有表情的演唱。让学生充分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闹新春”的民俗音乐文化特点。
2.实践性作业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打击乐器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动手自制打击乐器——小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动手制作,并进行简单的演奏。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亲自实践,设计、制作、演奏小鼓,让学生感受到动手制作小鼓的乐趣。
(1)活动准备
零食小桶 1 个(制作鼓身),气球 1 个(制作鼓面),黏土 1 块(制作鼓槌),铅笔 2 支(制作鼓棒),剪刀,双面胶,彩纸,装饰胶带。
17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3-1 自制小鼓材料准备)
(2)活动步骤
①使用剪刀剪掉气球的收口处。
②将气球蒙在小桶上,作鼓面。
③使用双面胶将彩纸贴在筒身上,作鼓身。
④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装饰胶带对进行装饰。
⑤将黏土搓成小球,套在铅笔上,作鼓槌。
⑥制作完成,敲一敲,听听小鼓的声音。
⑦用自己制作的小鼓,边唱边为歌曲《过新年》伴奏。
(3)温馨提示
①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②可以独立制作,也可以与他人合作。
③制作时产生的垃圾放入垃圾桶。
18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3-2 自制小鼓成品展示)
扫描二维码,观看制作示范。
(图 3-3 教学视频二维码)
19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3-4 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制作小鼓)
3.探究性作业
用自己制作的小鼓,边唱边为歌曲《过新年》伴奏。把学生们分为演唱组和打击乐组,一唱一伴轮流进行练习,再最终展示。
20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3-5 个别学生课时作业任务单 )
21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3-6 自制小鼓课堂展示)
22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二)评价设计
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分别为“基础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作业内容层层递增,每项作业均用等级表示,鼓励孩子大胆表现。
(图 3-7 个别学生课时作业评价单)
(三)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1.作业分析
23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学唱歌曲《过新年》,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准有表情的演唱。让学生充分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闹新春”的民俗音乐文化特点。
实践性作业:自制打击乐器——小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动手制作,并进行简单的演奏。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动手设计、制作、演奏小鼓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探究性作业: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演唱组和打击乐组,学生通过轮换角色进行练习和表演,进一步提高参与感和积极性。
2.设计意图
基础性作业:学生通过演唱《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热烈氛围,体验祥和美好的节日景象,珍惜幸福的快乐生活。
实践性作业:自制打击乐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注意力、想象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探究性作业:学生通过演奏打击乐器提高音乐活动参与感,培养演奏能力和良好的节奏感,充分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
第三课时作业呈现
(图 3-8 学生作品展示)
24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3-9 学生作品展示)
(图 3-10 学生作品展示)
25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3-11 学生作品展示)
(图 3-12 学生作品展示)
26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3-13 学生作品展示)
27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图 3-14 《过新年》展演)
(图 3-15 《过新年》展演)
28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第四课时:展现“年”文化——《窗花舞》、《晚会》
(一)作业内容
以下作业请任选一项,与家庭成员或同学合作一起完成,提交作业形式为视频或图片,并附上自评星级。
1.基础性作业(“我是小小宣传员”)
请收集一幅窗花并介绍窗花有关的故事或习俗。(提交作业形式为 MP4 视频,并附上自评星级)
2.实践性作业(“我是小小舞蹈家”)
学生根据课上学习过的窗花等相关知识创编一支窗花舞(可以加入剪窗花、贴窗花的动作)。并随着音乐跳起来!
3.探究性作业(“我是晚会小歌手”)
班级即将开展一场“新年音乐会”,请你自由选择一首儿歌并寻找搭档组成一支小乐队完成表演唱,(内容不限、表演形式不限。例如:打击乐组合、歌伴舞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图 4-1 个别学生课时作业任务单)
29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二)作业评价设计:自评、师评
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分为三个等级。“我是小小宣传员”为基础型,“我是小小舞蹈家”实践型,“我是晚会小歌手”为探究型作业。
(图 4-2 个别学生课时作业评价单)
(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作业分析
本课时作业以学生和他人为主体共同完成,是为了深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通过邀请家人、同学共同探究,达到与亲人、同
30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学“共情”的效应。
基础性作业(“我是小小宣传员”)
通过了解有关窗花的故事背景等,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于歌曲内容的理解。
实践性作业(“我是小小舞蹈家”)
创编“窗花”舞蹈为体验创造性题目。学生自行创编舞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提升艺术素养。
探究性作业(“我是晚会小歌手”)
学生通过生生合作演唱歌曲,在班级开展小型“晚会”,有利于学生感受“年”热闹喜庆的气氛,体会歌曲的欢快喜悦的情感。
2.设计意图
基础性作业(“我是小小宣传员”)
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祖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实践性作业(“我是小小舞蹈家”)
舞蹈来源于生活,是日常生活动作的夸张化,艺术化表现。将“贴窗花”、“剪窗花”等动作创编成舞蹈能够发散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探究性作业(“我是晚会小歌手”)
考察学生对于歌曲演唱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第四课时作业呈现
(图 4-3 创编窗花舞)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31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新年音乐会”主题活动,通过打击乐曲伴奏、歌曲演唱、舞蹈等形式达到单元质量检测的目的。
“新年音乐会”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体验“年”文化的丰富与喜庆,更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新年好》单元中的民俗音乐文化特点。
检测内容分别为“说一说”、“唱一唱”、“舞一舞”、“奏一奏”四个板
块。
“说一说”——说说你对过年的认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新年的歌曲吗?还
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新年的喜爱?
“唱一唱”——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本单元中的一首歌曲,有感情的演唱;
“舞一舞”——以小组为单位,为本单元音乐作品编创“耍龙灯”、“舞狮子”“贴窗花”等舞蹈动作,并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奏一奏”——个人展示自制打击乐器作品,小组合作为本单元歌曲进行打击乐曲伴奏表演。
扫描二维码,观看单元检测作业呈现。
( 班级“新年音乐会”视频)
(二)单元质量检查作业属性表
对应单元 对应学
序号 类型 作业目标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感知 表现 理解
① 说一说 1 √ √ 容易 原创
② 唱一唱 2 √ √ 中等 原创 25 分钟
③ 舞一舞 2 √ √ √ 较难 原创
④ 奏一奏 3 √ √ √ 难 原创
32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新年好》单元作业设计
七、单元作业设计反思
作业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本单元作业设计的主题是“新年好”,围绕中国传统“年”文化为核心素养,倡导在弘扬中国传统“年”文化的同时,将聆听、演唱、欣赏、口头表达、动手实践、编创等学习内容相结合,学生在感受“年”文化的同时,也学习到打击乐器的分类和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及舞蹈,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新年晚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整个《新年好》单元设计中,我们进行了以“年”文化为主题的单元重组,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内容形式多样化、因材施教,并努力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趣味性与实践性等方面呈现。使得作业目标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并深度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单元主题,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作业设计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成熟之处亟待改进,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我们仍将不断进行新的融合与探索。
作业是学生检验、巩固、拓展、改进的重要方式,而围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将会继续引领所有教师为之探索和努力,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实践与探究,学生会更加热爱音乐这门学科,愿音乐之花绽放在每位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