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西南情韵——《苏木地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西南情韵——《苏木地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9-21 21:5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木地伟
一、教材分析
《苏木地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南情韵》的唱歌内容。歌曲为彝族酒歌,C徵调式,中速。全曲分为两个部分,主题部分(四句)和敬酒语部分(二句)。旋律优美流畅,演唱难度较小,歌曲演唱情绪豪迈、热情,表达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特征。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都已经进入变声期,有大多数学生已经完成了变声,且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因此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去演唱歌曲,并在演唱的过程中注重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本节课运用流行歌曲作为导入,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处理,感受歌曲音乐情绪,体验彝族酒歌高亢、奔放的音乐特点。
知识与技能:通过参与彝族酒歌的聆听、演唱、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感性认知;能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热情地演唱歌曲;基本上能够对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声部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表达歌曲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体验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酒歌文化,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歌曲表演;通过欣赏、分析,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1. 能用自然、科学的声音,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学习音乐体裁酒歌,了解彝族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彝族酒歌风格特点的把握,如何在歌曲演唱的体验和实践过程中,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由吉克隽逸演唱的《酒歌》。
【设计意图】流行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为后面的歌曲学唱做铺垫。
(师:同学们有没有人听过这首歌曲?这是一首彝族的敬酒歌。)
引出问题:什么是酒歌呢?
酒歌的概念:酒歌概指民间喜庆节日间饮酒时所唱的歌,主要流传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且多为即兴编唱,演唱形式多样。
2.同学们,刚刚欣赏的这首歌曲中的主旋律,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哼唱吧!
刚刚我们哼唱的旋律出自于一首很好听的彝族敬酒歌《苏木地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二、歌曲学习
(一)发声练习
(二)初听歌曲
展示曲谱,播放歌曲《苏木地伟》
师:我们完整聆听了这首酒歌,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酒歌的情绪是如何的?
生:热情的、热烈的、深情的
师:《苏木地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彝族酒歌,歌曲热情奔放、激情动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歌曲把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表现得淋淋尽致,也是各种饮食活动中人们必唱的酒歌之一。
(三)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分析音乐要素
听辨节拍,并打拍子、分析音乐结构(乐句和段落)
节拍:
结构:四句16小节+结束句4小节
速度:中速
情绪:热情的
2.第一句至第四句学唱
(教师用钢琴伴奏,分乐句进行强化学习)
观察到每句有两个小乐句,注意歌词的递进,方便背唱。
3.结束句(第五句)学唱
乐理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4.完整演唱(跟随原唱1遍,跟随伴奏1遍)
要求:边挥拍边演唱,注意表达热情豪迈的情绪;
积极评价:同学们演唱的非常富有感染力,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好客,也让老师非常想去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去感受那里的人文气息。
三、拓展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酒歌定义,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来感受少数民族酒歌的艺术魅力,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1、彝族酒文化
师:酒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几乎一切事情,都少不了酒。秆秆酒、转转酒已成为了彝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PPT展示)
2、回忆比较蒙古族酒歌
师:刚才同学们用热情的歌唱演绎了彝族酒歌,现在我们回忆一下七年级学唱的蒙古族酒歌《银杯》,对比这两个少数民族酒歌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小结】
音乐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祖国的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彝族,还有白族、苗族、傣族、侗族、壮族等等,希望同学们可以有机会去体验、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了解我们中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跟汉族不同的、美丽迷人的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