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2 10:1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帝国时期,贵族如欲获得行省总督职位,只能通过国王。在国王认为不合适时,会加以撤换或者直接处死。”符合上述特点的古代文明是(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波斯
2.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某种字母文字传播、发展情况的示意图,方框中空缺部分应填入的是( )

A.腓尼基字母 B.拉丁字母 C.梵文 D.楔形文字
3.封建采邑契约制度不仅出现乡村农庄,城镇里也同样存在封建制度。通常大多数城镇属于某一位国王、公爵、伯爵或主教,城镇即是他们的领地,封臣们要向领主供应士兵打仗,还要缴纳大量钱财以求获得领主的庇护。另外,城镇也可以成为宗主,在他的管辖之下,有一些依附于城镇的农庄和乡村。据此可知,封建采邑契约制度( )
A.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平等 B.上下相邻依次互为主从
C.封臣理论上拥有土地所有权 D.剥夺了农奴的人身自由
4.11世纪,意大利以博洛尼亚为代表的城市出现了法律学校,主要培养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教学内容以法律、数学为主,使用本地的民族语言教授,很受人民的欢迎。据此可知,法律学校的出现( )
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改变了中世纪教育模式 D.继承了古罗马法律精神
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道:“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马克思在此强调的是
A.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性质 B.全球物资运输的情况
C.欧洲资源较其他地区匮乏 D.西方文学流派的演变
6.“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富尔敦发明汽船
D.丝绸之路的开通
7.下表是1860年和1900年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图中变化说明( )
A.各国工业均呈上升趋势 B.美国发展成为世界霸主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制度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8.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资产阶级代议制核心是
A.坚持广泛民主性的原则 B.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民意
C.废除或限制君主的权力 D.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
9.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客观上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B.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进行殖民扩张
C.摧毁了中国抵御来文明的仇外心理 D.是人类历史上最文明的物质生产方式
10.恩格斯曾说:“公社是旧的,法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的坟墓,而同时对法国来说又是新的国际共产主义的摇篮。”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评价的是( )
A.巴黎公社 B.法国大革命 C.光荣革命 D.美国内战
11.孙中山说:“盖以服从《临时约法》为服从民国之证据,余犹虑其不足信,故必令袁世凯宣誓遵守《约法》,矢志不贰,然后许其议和。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孙中山这一主张
A.有利于巩固民主共和的政体 B.首开中国因人设法的先河
C.直接导致了民国社会动荡 D.有效限制了袁世凯专制独裁
12.有学者曾这样评价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元凶德国的重任;中国人民第一个举起反法西斯侵略的义旗,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建立了不朽功勋;英美两国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对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该学者说这段话的意图是
A.强调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突出中国为反法西斯胜利作出的贡献
C.表明英美的经济实力是胜利的保障
D.说明国际合作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3.列宁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据此,列宁主张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农产品收购制
14.下图是1947年的一幅漫画。斯大林正在防守的篮球写着“马歇尔计划”,球框上写着“欧洲复苏”。你认为这幅漫画应该是(  )
A.苏联的宣传画
B.美国的一幅漫画
C.真实的再现了斯大林的外交政策
D.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成功
15.二战结束后,五角大楼原计划两年内仅让200万人退伍。但结果,由于一场争取士兵立即返回家园的运动,使得退伍人数一下子达1200万人之多。据此可知战后初期美国
A.凯恩斯主义进一步盛行
B.通过冷战转嫁国内矛盾
C.发动朝鲜战争迫在眉睫
D.民主运动引发经济危机
16.20世纪60年代,教皇保罗二世认为欧洲应该首先是一个基督教的欧洲;1983年的“所罗门宣言”建议把一个共同的文化遗产有意识地确定为欧洲认同的一个因素;1997年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强调了欧盟的统一公民资格和防务认同。“欧洲认同”理念( )
A.推动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 B.弥合了欧洲的文化差异
C.旨在复兴欧洲的古典文化 D.实现对民族界限的超越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是近代法国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20岁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5岁获得物理,化学双博士学位。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了细菌只能来自细菌本身的繁殖,而不会凭空产生。通过实验,他还发现牛奶变酸是那些太小、不用显微镜根本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体导致的,这些微小的生物后来被称为酵母菌和乳酸菌。这些发现为法国酿酒工业奠定了科学基础,巴斯德研发的“巴氏消毒法”也被沿用至今。1882年,巴斯德转向研究狂犬病问题,几百次实验失败后,终于在1885年取得临床实验的成功。1889年,法国成立巴斯德研究所,并将研发成熟的狂犬疫苗投入使用。为纪念巴斯德对预防狂犬病所作的贡献,巴斯德逝世的日期——9月28日——被定为“世界狂犬病日”。
——摘编自马任义《是谁,发明了第一支狂犬疫苗?》
(1)根据材料,指出巴斯德对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取得进步的时代背景。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任务主要是探讨与人生幸福有关的道德伦理问题……认为美德基于知识,而两者之获得皆有赖于教育。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莎士比亚既满腔热情地肯定人的正当欲望,歌颂人性、青春和爱情……同时也看到了大力放纵个人主义充满贪婪的一个世界。
——摘编自张莉《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三 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马执斌《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关于道德问题的主张及其获取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莎士比亚认为人文主义思想存在什么不良倾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德关于自由的主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的概念源于唐代的茶马互换交易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向西南地区进行茶叶运输、茶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滇、川、青、藏四个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茶马古道”这一概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茶马古道经历历史变迁在清朝开始衰败,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在这条古道上附着各族文化,如西双版纳傣族的贝叶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藏族的雪域文化等,各族文化通过这条古道进行融合、发展。
——摘自郭志清《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藏传佛教于11世纪后由康巴地区传入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在我国仅云南独有,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各国,据史料记载,约在1世纪初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佛教的三大系在“茶马古道”上相交汇,佛教的各系又和传播地区的原始宗教相交汇,使这里的宗教多元化。
——摘自木永顺《论“茶马古道”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 17、18世纪区欧洲大陆掀起的这股“中国热”,从宫廷贵族蔓延到普通大众,中国精美贵重的丝绸与器物是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但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在饮茶皇后、女王、伯爵夫人等人的推介下,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妇女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到18世纪末,饮茶在英国已经相当普及。
——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马古道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三分析17—18世纪欧洲“饮茶热”出现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时期,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根据地的教科书都加入了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各种算术课本的目录上,大都以战争术语作为标题,如“做兵”“做子弹”“排枪炮”“打靶”等,以所学知识为副标题。各种战时国语教科书内容几乎都涉及时事讨论,救国演讲等,有救国运动的文电和诗歌,救国运动的戏剧和故事,民族英雄传记,少年爱国故事,民族英雄抗战史实;等等。学生作文包括翻译重要救国文电为通俗大众文,拟为救国运动告民众书,拟致各国儿童宣布中华民国解放运动的信件,拟募捐启示,拟救国演讲词,订救国运动标语,记救国运动的事实;等等。写字包括写标语、宣传、图表、布告、壁报、民众课本等。
——摘编自袁文静《抗战时期国统区特殊教科书简析》
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点或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D
古代波斯在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后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实行了君主制和行省制,根据材料D项符合,D项正确。古埃及没有实行行省制,排除A项;古印度典型特征是种姓制度,排除B项;古巴比伦没有建立广阔的帝国,也没有实行行省制,排除C项。故选D项。
2.A
根据材料可知,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文字是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22个字母被称为“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A项正确;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字母体系,源自希腊字母,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梵文与腓尼基文字(现代欧洲文字的原形)同属闪米特文字系统,随着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4世纪进入印度大陆而逐渐传播、发展。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所创,演变自象形文字,与材料中字母的起源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B
根据材料可知,城镇是国王、公爵、伯爵或主教的领地,他们将土地封给封臣,封臣又将他的“封土”封给依附于城镇的农庄和乡村。这样就形成了层层分封,上下相邻互为权利义务关系,不能越级从属,B项符合题意要求,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是不平等的,排除A项;封君理论上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封臣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排除C项;农奴与奴隶不同,他们有人身自由,排除D项。故选B项。
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意大利商业发达,经济纠纷频繁,所以“教学内容以法律、数学 为主”,法律学校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题干并没有涉及教学模式的变化,排除C项;题干不能体现古罗马法律精神,排除D项。 故选B项。
5.A
根据“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说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亚非拉血腥掠夺的基础上的,故选A;B项忽略了西方列强殖民掠夺的血腥性,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西方文学流派无关,排除D。
6.B
A选项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美洲地区,因此不能得出“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的影响;B选项新航路的开辟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汽船的发明是为航海事业提供了便利,但是没有实现真正的航行就不能得出这一结论;D选项主要针对的是陆上文明,即便是海上也没有涉及到“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7.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1871年统一,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美国1861年爆发南北内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由此可知德国和美国都进行了制度变革,经济发展较快,而中国固守传统的封建制度,再加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经济速度下降,由此可知,制度变革推动经济发展,D项正确;A选项均呈上升与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美国二战之后成为世界霸主,B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图表不能体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8.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尽管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同时也都通过立法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B项正确;ACD项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并非是核心,排除。故选B项。
9.A
材料“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间联系的加强,经济交流的增多,由此可见,工业革命客观上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用商品打开了落后国家的大门,但并不代表摧毁了中国抵御来文明的仇外心理,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同样带来了很多弊端,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阶级和社会矛盾等等,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1871 年3 月,法国巴黎爆发工人革命,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虽然被扼杀,但是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而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材料中的“公社”、“法国”、“社会主义”,可知恩格斯评价的是巴黎公社,A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光荣革命发生在英国,排除C项;美国内战发生在美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根据材料,孙中山认为尊重《临时约法》有利于南北统一,进而巩固民主共和政体,故A正确;材料与中国因人设法无关,故B排除;服从临时约法与民国社会动荡无关,故C错误;材料与制约袁世凯独裁无关,故D错误。
12.D
13.B
根据材料“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可知,列宁认为,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关系就是交换与商业,也就是商品货币关系,为此,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征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将粮食以及物资集中到国家手中进行统一调配,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时期推行的政策,排除C项;1958年,苏联政府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国家统一的收购制,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该幅漫画的寓意是苏联反对借助马歇尔计划实现欧洲的复苏,因此这应该是美国的一幅漫画,故B项正确,A项错误;该幅漫画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不能真实的再现了斯大林的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该幅漫画体现不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成功,故D项错误。
15.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大批军事订货消失和大量军人复员立即造成大规模的失业危机,因此需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A选项符合题意。冷战是美苏双方除军事对抗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材料与冷战无关,B选项排除。朝鲜战争爆发时间是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与二战结束时间不符合,C选项排除。经济危机的最主要表现就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D选项排除。
16.A
20世纪60年代起,欧洲不同力量从宗教认同、文化认同等观念进一步阐释欧洲一体化,这有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文化层面,推动一体化的深入发展,A项正确;B项中的“弥合”表述绝对,排除B项;欧洲一体化的文化阐释并不等同于复兴古典文化,排除C项;“欧洲认同”观念有助于超越民族界限,但是尚未实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7.(1)贡献:奠定了近代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发明了“巴氏消毒法”;研究并完善了狂犬病疫苗。
(2)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然科学的进步;人才的涌现(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职能的扩展;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增强)。
18.(1)主张:“美德即知识”。
获取途径:教育。
(2)内涵: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及尊严;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不良倾向:过分强调自我,个人私欲膨胀。
(3)主张: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自由是在法律范围之内的。
认识: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个人行使权利时不应该违背道德和法律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作用:内地与西南地区文化及商品传播的主要途径;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促进佛教文化相交汇,推动宗教多元化发展。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网络的逐步完善;宫廷贵族追捧的影响;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社交的需要;提升妇女地位的需要等。
20.论题: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教科书内容变化对人民坚持抗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阐述: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侵华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实现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挺进敌后,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战;当时国统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教科书服务于抗战的需要,都加入了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如各种战时国语教科书内容几乎都涉及时事讨论、救国演讲、民族英雄传记、少年爱国故事等等,注重宣扬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战经验和各种应战、备战能力。
总之,抗战时期的教科书内容,适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国人从思想上和能力上满足持久抗战的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