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材版本:人教版
铜陵十中:刘蕾
说课流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2.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的发展变化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材分析——三维目标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
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振兴国家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了解欧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分析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2.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确立的依据:课标、三维目标、学情
突出的方法:设置情境、小组合作史料研习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确立的依据:课标、三维目标、学情
突破的方法:史料分析、小组讨论、设置情境学情分析——学生特征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征
2.认知结构
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教给谁
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教什么
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怎么教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征
2.认知结构
学情分析——认知结构 九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已较强,也能分析、概括问题,敢于对历史问题提出自己见解、乐于探究问题; 学生情感丰富,需要引导其形成较为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
(2)指导阅读;启发式教学等。教法学法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研读史料;小组讨论;论从史出。
依据:“学生是历史课堂的主人”;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检测反馈课堂小结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战争留下的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城市的繁荣日本汽车工业新干线铁路1964年东京奥运会仅仅十多年后的西欧与日本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亨利:德国人,曾留学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回国,成为一名记者。
山田凉介:日本人,曾留学美国,与亨利是大学同学。回国后从事科技工作。设计意图:让人物回到历史中
创设情境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一、在废墟中重建希望
1、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山田凉介给亨利的信:
老同学,你好!我当初归国后,站在广岛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想着何时才能复兴我的祖国啊!但仅仅几年,我国经济的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5年2月某日
设计意图:以书信形式 创设情境 贴近学生 引起学生兴趣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材料一: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日本都成了美国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棋,所以,其对日的政策,也就变为了扶持和利用日本,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等方面,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材料二: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材料三: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并推行非军事化政策。通过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设计意图:史料的设置,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教育作用于开发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一、在废墟中重建希望
1、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科教立国2025年日本15%工作由机器人完成 在日本的餐馆里,机器人可以做寿司;在大公司里,有负责接待客人并帮客人倒茶的机器人,还有负责清洁卫生的机器人;在家庭中,有能够陪老人聊天、给老人喂饭的保姆机器人……机器人甚至有望进入日本人的宗教领域,科学家正在设计可以主持神道教仪式的机器人。 根据日本政府2007年制定的一份计划,日本将在2025年拥有100万个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10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届时这100万机器人相当于1000万产业工人,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 来源: 广州日报时间: 2008-03-08 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亨利给山田凉介的信:
你好!我们国家在战后也得到了大发展,早在50年代初,不仅是我国甚至西欧的工业生产大体达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
1955年3月某日二、在废墟中重建希望
2、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材料:设计意图:增强地理空间感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西欧:西欧,在自然地理概念上是指欧洲的西部,主要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等国。国际政治概念上指二战后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讨论:
1、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从劳动力、技术、政策等方面)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共性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并且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重点,达成情感目标。2、找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点都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或扶持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3、你觉得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亨利的微博:
时代发展真快,我们现在可以在微博上交流了,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可谓鼓舞人心。我们建立了欧洲联盟,我最近采访了一些普通百姓,根据他们的心声,写了篇文章《我们是欧洲人》。二、在联合中谋求发展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这一天开始,我们不再是法国人、德国人、波兰人等等,我们都是欧洲人。
我们有逐步使用的单一货币──欧元;
我们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我们有自己的盟旗;
我们有自己的盟歌;
我们的队伍还在不断的壮大,
我们在联合中求得最大的发展。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二、在联合中谋求发展
学生归纳欧盟的成立的意义(一):
欧盟成立后,成员国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地发展。 1965年和1993年美国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1965年1993年其他49%西欧16%其他46%美国35%美国27%欧盟27%欧盟成立的意义(二):
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性质),提高了其在国际上的地位。设计意图:通过图表列举,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了解欧盟前身-欧共体成立的原因、经过、意义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归纳总结:欧洲的三次统一进程、各自的结果及其原因。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意图:对知识进行升华,达成情感目标。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山田凉介的微博:
你们欧洲变化真大,我的祖国也越来越强,不仅经济越来越强,更要走向政治大国。我们正在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发几张图片给你看看。三、在发展中谋求国威
大力发展军事,向国外派军。教学过程2——讲授新课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亨利的微博:
可是你国家的行为引起了亚洲邻国的不满。三、在发展中谋求国威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大的启示是( D )
A利用美国的经济援助 B大量出售军用物资
C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D实行科技立国政策教学过程3——检测反馈设计意图:检测已学过的知识,巩固运用重点难点知识。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西欧国家经济恢复的条件有( B )
①经济基础好 ②"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③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④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④②拓展思维:重大新闻 2014年10月18日,第28届中国—欧盟经贸混委会在布鲁塞尔举行。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共同主持会议。会上,双方就习近平主席今年3月访问欧盟总部提出的建设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和李克强总理近期访欧的成果落实,以及中欧经贸关系中的多项重点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广泛共识。
思考:中国如何加强与欧盟的经济联系?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历史的能力。板书设计欧洲 成立基础 成立时间 货币 元
联盟 意义:欧盟成员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
利于 。欧盟成为世界上 经济体
日本 原因:1、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
经济 推行 ;50年代进行扶持
发展 2、日本政府制定 ,引进 ,
发展 ,80年代实行 政策
地位: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大国 1.基本史实的贯彻和历史素养培养之间的矛盾。
2.教师的理想化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中贯彻效果之间的矛盾。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