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业3·理解鉴赏
【作业3】课外拓展延伸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要注意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小君是东方中学初一新生,请根据“小君的一天”各个情境,完成以下有关礼貌用语各小题。
情景一:
小君中午在食堂吃饭,与旁边的一位老爷爷聊起了天。言谈中他问道:“哎,你几岁了?”老人听了没好气地说:“三岁!”小君听了十分尴尬与疑惑。
坐在一旁的你赶忙小声提醒他……
(1)请将你的提示语写出来:
情境二:
离开食堂后,小君就往寝室走。走到寝室楼前,他突然看见自己的小学同学晓蕾,他们从毕业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没有见过了。两个昔日的同窗好友一见面竟客套了起来,异口同声说出……(提示:两个字,用作久别重逢的客套。一般对很久没有见面的人说,表示客气的说法。)
(2)两人异口同声说的两个字是:
情境三:
与晓蕾分别之后,小君的脑海中闪现出小学六年很多美好的画面,突发灵感,想要写一篇文章记录小学生活,抒发内心的怀念之情。他就在午休时间写了一篇文章,写完之后,下午课间来到语文老师办公室,拿给语文老师看,希望语文老师帮自己修改。小君对语文老师说:“……”
(3)假如你是小君,你认为小君会说什么呢?
2.小文学习过本单元的文言文之后,对《世说新语》这本书很感兴趣,就买来阅读并做了读书笔记。以下是小文做的部分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认识作者】《世说新语》是 (朝代)文学家 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
(2)【成语积累】《世说新语》中的很多成语故事,小文做了以下表格进行整理,请你帮他补充完成。
四字成语 故事原文 成语寓意
a ( )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七步成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b ,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比喻敏捷的文才。
C( )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鹤立鸡群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栋梁之才 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d( )
3.生命中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值得珍藏,请以“珍藏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使用行文线索
(2)不少于600字。
【评价量表】
设计目的 评价指标 水平
积累并学会运用常用谦辞、敬辞和成语;学会使用行文线索写作记叙文。 优秀 良好 合格
积累常用谦辞、敬辞和成语。
会在语境中使用谦辞、敬辞和成语。
会使用行文线索写作记叙文。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小君,老爷爷年纪大了,是长辈,我们在问询问年纪大的长辈年龄是应该要用“高寿或者贵庚”,最好不要直接问他几岁,我想老爷爷可能是觉得你这样直接问,不够礼貌,所以生气了。
(2)久违
(3)语文老师,我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回忆童年生活的,不知道您是否方面帮我修改下?
【详解】考查生活情境中的礼貌用语,情境性和实用性很强,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礼貌用语,并且能够恰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1)根据情景可知,小君要询问的是一位老爷爷的年龄,小君没有称呼,而是直接叫“哎”,十分没有礼貌,而且询问年长者年纪要用到礼貌用语“贵庚、高寿”等,不能直接问“几岁了”。因此,可从这个方面要提示。
示例:小君,我们对待长者要有礼貌,不能直接称呼老爷爷为“哎”,而是要称呼他“老爷爷”,另外,询问年长者年纪不能直接问他几岁了,应该问他“贵庚、高寿”,表示尊敬。
(2)结合情景“他们从毕业到在已经三个多月没有见过了”及“提示:用作久别重逢的客套。一般对很久没有见面的人说,表示客气的说法”可知,这里应该使用的久别重逢互相问候的礼貌用语是“久违”。“久违”一般用作久别重逢的客套。一般对很久没有见面的人说,表示客气的说法。
(3)寻求他人帮助时,要注意有称呼,语气温和,态度谦卑,并简洁地说出请求的内容。
示例:语文老师,我写了一篇记录小学生活,抒发内心的怀念之情的文章,想请您帮我修改一下,可以吗?
2.(1) 南朝宋 刘义庆
(2) 望梅止渴 本自同根生 管中窥豹 房屋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解析】(1)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故答题空依次填入:南朝宋;刘义庆。
(2)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a.“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及成语寓意“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可知此处成语是:望梅止渴;
b.据成语“七步成诗”可知,故事出自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曹植的七步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故此空填入:本自同根生;
c.据寓意“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及原文“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可知,此处成语为:管中窥豹;
d.据成语“栋梁之才”及原文“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可知,其寓意为:原指房屋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3.参考范文
珍藏在心灵深处的财富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已经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十五年的时光。这十五年里,发生了许多了令人难忘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有些往事仿佛都已经是过眼云烟,但唯有那件事却令我无法忘怀。因为我已经把它当作宝贵的财富,将一生珍藏心灵深处。
记得那是八年级的一个周末,在回家的路上,我渐渐地走上上坡,快到村口了,心中的奥恨已变成彷徨……
秋叶在回来的路上徐徐飘落,不时吹来一阵凉风,我打了个寒战,望望天空,又要下雨了,该怎么办?夜色已经降临,唉,还是回家吧!父亲要打就让他打吧!这能怨谁呢?只能怪自己太不小心了,把60元的书费给丢了。
渐渐逼近家门了,可我的步子似乎有千斤重,迟迟不能向前迈进。枝头上的小鸟也叫个不停,我心中的彷徨变成了恐惧。
想到可能还在劳作的父亲,我心如刀绞。天啊,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向父亲交代呢?他的眼睛会因为我丢了书费而变得更加暗淡,他的脊背会因为我的丢钱而变得更加弯曲。
我终于迈着千斤重的步子走进了家门,三步并作两步向自己的房间走去。“你回来了?”一声沙哑的声音向我袭来,我不敢回头。“快过来,去吃饭,饿坏了吧!”母亲的声音好温柔,好甜美,令人感动,可我听在心里,却好象被针扎了一般。
我终于忍不住了,向母亲说出了丢钱的事,顿时,母亲瞠目结舌,手甚至不断地抖动起来。是啊,这怎么能不叫母亲震惊呢?60元对于富人家庭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于我们家来说,要工作好几天才能攒到这些钱呢?
母亲终于开口了:“孩……孩子,你可……可别难过,也……不能告诉你……父亲呀!”我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一下子扑到母亲怀里放声大哭。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眼泪打湿了枕头。
清晨六点,到处布满了雾,父亲向往常一样送我上学,在路上我们一句话也没说。一路上,我紧紧攥着母亲给我的20元钱,似乎怕它再丢了,快到校门口时,父亲止住了脚步,微微抬起右手,拿出一条手帕,层层打开:“孩子,这是40元,拿好,千万别再丢了。”此时,我真想放声大哭,但我还是抑制住了。
在一瞬间,我似乎有点不想离开父亲,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是父母爱的阳光!
爸爸妈妈啊,你们的爱,是儿女一生值得珍藏心灵深处的财富。因为有了你的爱,女儿一生才不会贫穷。
【详解】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
一、审题立意。半命题作文首先需补充完整题目。审题可知,此处可填写“珍藏”的对象。“珍藏”指珍重地收藏,只有珍贵的东西才值得珍藏。因此,此处填写的应是对人有意义、有用处、有影响的东西。“珍藏”的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质上的珍藏,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珍藏。如珍藏贺卡,照片,钢笔,邮票等,也可以珍藏微笑、话语、思念等。还可以珍藏芳香,珍藏爸爸的一记耳光、珍藏一个电话号码、珍藏母亲的眼泪等。无论写珍藏什么,都要回忆起与珍藏对象相关的事情的细枝末节,交代清楚值得珍藏的理由。另外,需注意要使用行文线索,如人物线、事物线、情感线等。
二、选材构思。一是可以写珍藏实物:(1)珍藏相册,可写我的照片,体现我的成长,父母的付出,表达感恩的心、感激的情;可写家庭(或家乡)的照片,体现家庭(或家乡)的变化,表现物质生活的丰裕、精神生活的充实。(2)珍藏书、画、树叶等,可引出一个故事,刻画一个人物形象。(3)妈妈的珍藏:顶针、玉镯、海螺,分别寄寓中国传统女性贤妻良母的美德、玉石般的人品以及妈妈的梦想,讴歌中国女性的伟大。二是可以写珍藏抽象的东西:(1)珍藏励志的名言或某些人物的精神,给我的人生指明方向,教我生活,教我做人。(2)珍藏诗歌,引出我对自然、人生、生活、文化的热爱。(3)珍藏一段生活(或历史),让我清醒、明智,让我明白生活的含义,让我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三、文体。根据题干要求,本文需写成记叙文。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