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业3理解鉴赏(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业3理解鉴赏(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22: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3·理解鉴赏
1.下面是七(1)班小乐同学做的有关《朝花夕拾》读书卡片,请按照要求,将其补充完整。
作品名称 读书方法 相关知识点
《朝花夕拾》 运用默写 A.本书作者是鲁迅,原名 ,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 篇回忆性散文。前七篇反映他 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 ,又到 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快速阅读 B.书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其中比较好读的是议论或记事兼议论的文章。
圈点批注 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等等。
摘抄做笔记 C.
(1)请将A段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2)B段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来并改正。
(3)C处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摘抄一两个书中的句子,并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2.七(1)班将举行“感念师恩”活动,请你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向四位恩师表达感谢,完成下列表格。
哪一位老师 印象最深的事件 最想说的感谢的话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3.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以下两幅思维导图。
(1)请为《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绘制思维导图。内容至少包括文章题目、简介、人物或事件。
(2)请绘制《朝花夕拾》人物群像思维导图(不少于四个人物),结合人物的主要身份和性格特点或事件来绘制。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1)《旧事重提》,10,童年时代,南京,日本
(2)应该是: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
(3)示例:摘抄: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范爱农》)
赏析:本句是人物的外貌描写,“破”和“旧”生动形象写出范爱农的穷酸落魄的形象特点,体现出鲁迅对他的同情。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的识记。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杂文集。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2)本题考查名著体裁理解。
B段中“比较好读的是议论或记事兼议论的文章”说法错误。《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情节完整,描写生动,情感真挚。
(3)本题考查摘抄和人物形象赏析。根据题干“摘抄一两个书中的句子,并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的提示,应照抄人物描写的句子,并赏析。
示例:
摘抄: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赏析:本句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妈妈与人“低声交谈”的神态和样子,表现了“我”的讨厌之情。
2.示例:
第一位:语文老师。事件:我学习古诗文很吃力,语文老师课后为帮助我理解诗文,会含情朗读、创设情景。感谢的话:是您让我深深地沉浸在古诗文的世界无法自拔,让我学会了欣赏诗文,谢谢您,语文老师!
第二位:英语老师。事件:背诵英语词汇对于我来说是“老大难”,英语老师会将找到英语单词的动画,帮助我识记。感谢的话:英语老师,您帮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第三位:劳技老师。事件:劳技老师教我们植树、做手工品。感恩的话:劳技老师,是您让我学会了在劳动中创造价值,感谢您!
第四位:物理老师。事件:物理老师,您在课上单手劈砖、口中喷火,让我们在贴近生活的实验中理解生涩难懂的物理知识。感恩的话:物理老师,您寓教于乐,让我感受到了物理的魅力,感谢您!
【详解】本题需要学生对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件进行选取和概括,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最能体现出老师的不同性格气质的事件。对老师表达感谢的话,注意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套话、空话,要具体明确。
3.(1)参考示例
(2)示例
【解析】(1)
本题考查绘制思维导图。要求根据文章题目、简介、事件、主要人物等绘制十篇文章的思维导图。
示例:
(2)
本题考查绘制思维导图。要求根据人物身份、性格或事件等内容绘制不少于四个人物的思维导图。
示例: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