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知识点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知识点梳理
疏松物质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 )。土壤中有沙子、泥土、黏土、石块、枯树枝、小虫等丰富的生物及生物遗体,还有( )等物质。
水分、空气、腐殖质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土壤可分为三种类型:(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 ),沙质土粗糙,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 ),黏质土细腻,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壤土粗糙程度适中。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2.验证土壤成分的实验:
(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纸巾上出现水迹。
证明:( )。
(2)把土块放入水中,土块中冒出了气泡。 证明:( )。
(3)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土壤出现分层现象:
大颗粒的在下,细小颗粒的在上,水面漂浮一层黑色物质。
证明:( )。
土壤中含有水分
土壤中有沙粒、黏粒和腐殖质
土壤中有空气分
4.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
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 )等;
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 )等;
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 )等。
仙人掌、芝麻、花生、西瓜
荷花、芦苇、水稻、莲花瓜
蚕豆、苹果树、月季瓜
5.( )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 )。腐殖质是( )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人们常用( )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制作一个简易肥料袋,可以在袋中放:土、果皮、菜叶、蚯蚓等。
动植物遗体
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
供植物生长
腐殖质
6.( )是由于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雨水等冲刷土壤而发生的现象。( )是表示失去( )而逐渐沙质化的现象。引起土壤沙化的原因可能是( )或( )等自然因素,也可能是( )等人类活动。
土壤沙化
土壤流失
细粒、粉粒、黏粒
干旱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开荒、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流沙入侵
7.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保护土壤的活动:( )。
破坏土壤的活动:( )。
修筑梯田、轮作或休耕、植树造林
开窑烧砖、开山毁林、抛撒垃圾、过度开垦、过度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