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社会行为 课件(共18张PPT)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3 社会行为 课件(共18张PPT)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2 08:1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社会行为
第二章 第3节
人教版 生物(初中)(八年级上)
社会行为
营群体生活的各种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各种行为。
群居生活 = 社会行为?
白蚁群体
①狒狒群体存在明显等级(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序)。
②“首领”权利: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选择栖息场所。
③“首领”义务: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群体。
狒狒群体
成年雌狮—数只,负责狩猎,雌狮的分工也有所不同,有些狮子负责驱赶猎物,其他狮子则负责伏击。
成年雄狮—1~2只只,主要负责保卫领地。
幼狮—若干
狮群
蜂王—体形细长,负责产卵。
雄蜂—少数,身体粗壮,它和蜂王交配。
工蜂—体型较小,负责采花粉、喂养蜂王、雄蜂和幼蜂,筑巢、清理蜂巢、守卫等工作。
工蜂 雄蜂 蜂王
蜜蜂的群体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
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取食物和抵御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社会行为的特征
典例分析

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池塘里的所有鲤鱼
B.草原上生活的狮群
C.一个蚁穴里的蚂蚁
D.同一蜂箱中的蜜蜂
A
解析:池塘里所有的鲤鱼,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 气味 声音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叫通讯。
1提出问题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
蚂蚁靠气味通讯。
探究:蚂蚁的通讯
3制订计划
注意事项
①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去接触“桥”和岛,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②实验用的小木条应当粗细和长短相同、没有特殊气味。
注意事项
③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若蚂蚁用工具从蚁穴获取,实验前需将受惊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④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⑤实验完毕后,将捕获的蚂蚁放回自然界中。
实验结果
桥1和桥2 交换后
探究:蚂蚁的通讯
得出结论
蚂蚁依靠气味通讯。
讨论
蚂蚁通讯的对获取食物的意义是什么?
蚂蚁是进行群体生活,没有通讯,就无法进行交流食物信息,会影响蚂蚁的生存。
探究:蚂蚁的通讯
正常的行走
屁股翘起
发现食物源,屁股拖地排出信息激素
用触角接受信息激素
信息交流的意义
没有信息交流,动物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的个体的交配繁殖也会受到影响。
自然界信息交流时普遍存在的,各种信息的交流使生物间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生物与环境之间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人工合成性外激素
信息交流对动物生活的意义
人工合成性外激素
诱 杀
农业害虫
干 扰
雌雄虫之间通讯
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课堂小结
1.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间需要信息交流。下列不能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黑长尾猴的不同叫声
B.鸟类或昆虫特殊的鸣叫声
C.黄蜂的警戒色
D.蛾类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
C
解析:黄蜂的警戒色是为了警戒天敌等其他动物,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课堂检测
2.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
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
B.实验时要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盘子里要放少许清水
D.实验过程中可以用手对调AB、BC两根小木条后继续观察
解析: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手直接对调两根小木条。蚂蚁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手上的气味会对蚂蚁的通讯造成干扰,D符合题意。
D
课堂检测
3.在白蚁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社会行为 D.取食行为
C
4.下列各类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狒狒 B.蚯蚓
C.麻雀 D.蝗虫
A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