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易备课】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北师大版)(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1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易备课】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北师大版)(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4 07:1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运动系统由 构成。
骨、骨连结、骨骼肌
2.骨
类型
结构
成分
特性
骨膜—
骨质—
骨髓—
成骨细胞,与骨 和 有关。
_______的骨髓终生为红骨髓。
骨髓存在于_______和______ _里面。
少年/儿童:
有机物大于1/3,无机物小于2/3,骨容易 。
有机物=1/3,无机物=2/3,骨 。
成年人:
长粗
骨骺端的软骨层
骨松质
骨髓腔
骨松质
变形
坚硬又有弹性
回顾知识
有机物小于1/3,无机物大于2/3,骨容易 。
老年人:
骨折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折后的修复
与骨的长长有关
关节头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窝
关节软骨
有滑液(由关节囊分泌),减少摩擦,使关节灵活
减少摩擦、缓冲震动,使关节灵活
结缔组织膜构成,有韧带,使关节牢固
关节面
使关节更牢固
3.关节为三部分: 、 、 。
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韧带(使关节更牢固)
受刺激而收缩
人上臂肌肉模式图
4.[1] [2] ,
骨骼肌包括 和 两部分。
5.骨骼肌有 的特性。
1
2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肌腹
肌腱
6.当[1] ,[2] 时,完成屈肘动作;
当[1] ,[2] 时,完成伸肘动作;
收缩
舒张
舒张
收缩
神经传导冲动
牵动骨
骨骼肌收缩
骨绕关节活动
7.运动的形成: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能对每种行为举出实例。
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行为: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气味等。
雄蛙鼓起鸣囊发出声音
牛吃草
动物的行为
鸟筑巢
奔跑
拟态
警戒色
蟑螂假死
远眺
睡觉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蜻蜓点水 B.青蛙冬眠 C.兔的心脏在跳动 D.孔雀开屏
C
行为的形成:
动物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一、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自主阅读课本第20页实验1涡虫的行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实验。
涡虫在B端停留的时间更长。
涡虫在A、B端停留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环境中。
涡虫对光照的反应是生来就有的吗?需要后天进行学习吗?
生来就有,不需要经过学习(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先天性行为:
1、是生来就会的,不依赖个体生活经验2、是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你还知道哪些先天性行为吗?
婴儿饥饿
时的啼哭
吮吸动作
(本能行为)
P22
乌贼喷墨
鸟类的迁徙
蜘蛛织网
鸟的孵卵
俗话说“飞蛾扑火”,飞蛾为什么会做出这种我们人类认为是愚蠢的行为呢 你认为它这种行为是先天性的吗?
先天性行为
趋光性
渔民利用动物的
趋光性诱捕鱼类
一只美国红雀在给小鱼喂食
鸡妈妈在照顾一群小鸭子
都是先天性行为
母亲哺育后代的本能
初生的小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头那样大,眼睛还睁不开,她可以爬向妈妈的育儿袋获得保护,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它能不能生存下来?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不能
那么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本身
有什么意义呢?
后天学习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狗狗会收拾玩具、会推推车这种行为是生下来就会的吗?
不是,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
后天学习行为:
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涡虫的学习行为
自主阅读第20页实验2
收缩或转动头端
收缩或转动头端
后天学习行为
舒展
后天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光照——收缩
习惯化:
田间的稻草人放置久了,一些小鸟不觉得他构成威胁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
小黑猩猩会学成年黑猩猩的样子,用小木棍取食白蚁
模仿
成年黑猩猩通过不断地尝试,利用木箱取到了高处的香蕉
顿悟
狗狗滑滑板
思考:
1.不同动物的尝试错误的次数有区别吗?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有什么样的差别?
2.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这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有,动物越高等,尝试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
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200多次
成功
3~5次
成功
老鼠走迷宫
蚯蚓走迷宫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狼群里有两个人类孩子。
人们打死了狼后,在狼穴里发现两个狼孩,大的八岁叫卡玛拉,小的两岁叫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阿玛拉在第二年去世,到死了也没学会说一句话。而卡马拉活到十六岁,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通过这段资料,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还与哪种因素有关?
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习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
通过 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时间
获得途径
适应性
存在意义
联系 生来就具有的
出生后逐渐形成的新行为
遗传物质决定,可遗传给后代
在遗传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不可遗传给后代
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学习行为越强,
就越能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后天学习行为需要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
动物的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为高级
两种取食行为有什么不同?
蜜蜂采蜜
模仿——取食白蚁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鹦鹉学舌
老马识途
惊弓之鸟
饿虎扑食
杯弓蛇影
谈虎色变
飞蛾扑火
蜻蜓点水
猴子骑车
鸠占鹊巢
作茧自缚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关键:
1、是否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2、是否由体内遗传物质直接控制
试一试:
图阴影部分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生来就有 B .都要生活经验
C .都由环境因素决定 D .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D
两者的联系: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之上的
(2014广东)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B、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B
1.下列不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导盲犬给主人带路
C.小狗做算术题 D.八哥说:“你好”
2.“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当堂练习
A
A
3.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
A.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B.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C.都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D.都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C
4.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
A.大山雀喝牛奶 B.蚯蚓走迷宫
C.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D.鹦鹉说:"你好!"
C
例5、同学们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在所有行为中所占比例也越大
B.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C.无脊椎动物比较低等,它们没有学习行为
D.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才有学习行为
A
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控制
学习行为:在遗传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