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2 06: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一、西晋的建立
二、八王之乱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诸葛亮扶助朝政。234年,诸葛亮病逝,蜀汉开始衰落。
曹魏中期,司马懿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人物扫描】司马懿出身世家大族,曹操时开始得到起用,至曹丕时地位不断提高。受曹丕遗诏辅佐明帝,升任太尉,负担防御蜀汉的重任,多次统兵挫败诸葛亮的进攻。齐王曹芳继位后,司马懿与宗室大臣曹爽共同辅政。曹爽对司马懿颇为忌惮,意欲削夺其权。司马懿称病不朝,暗中部署力量,伺机而动。249年,司马懿乘曹爽陪同皇帝曹芳离开洛阳祭拜明帝高平陵之机,在城内发动政变,将曹爽及其党羽全部诛杀。通过高平陵事变,司马懿独掌大权。


263年,司马昭灭蜀汉,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乐公”。
公元265年,司马炎袭父爵晋王,266年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国号晋,建都洛阳,是为晋武帝。

晋武帝
司马炎
280年
264年暴君孙皓即吴国皇帝之位,吴国众叛亲离。279年冬司马炎兵分六路大举伐吴。280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三国尽归司马氏”
洛阳
成都
建业
黄海
东海
南海
夷州



263年,
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一、西晋的建立
洛阳
建业
黄海
东海
南海
夷州


265年,
司马炎废魏帝,
建立晋朝,
史称西晋。
一、西晋的建立
洛阳
黄海
东海
南海
夷州
西晋
280年,
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一、西晋的建立
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晋书·食货志》
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社会安定下来,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西晋统一的意义?
266年 建立
280年 统一
316年 灭亡
西晋的统一为何如此短暂?
(太安二年,303年)魏晋已来之积(积蓄),扫地无遗矣(彻底干净,毫无存留)。
——《晋书·惠帝纪》
一、西晋的建立
统一至灭亡 36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少数民族(匈奴)消灭的统一王朝
以洛阳为都城
一、西晋的建立
西晋的统一为何如此短暂?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当时的很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而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书P85
贾裴王,乱纲纪;裴王贾,济天下。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
门阀世族(也叫士族、势族、望族、阀阅等),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和政治上所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殊阶层。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及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依附关系逐步发展的结果。贾冲、裴秀、王沈等世家大族在司马氏灭魏建晋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司马炎称帝后,不得不认可世家大族世代担任高级官制和免除赋役等特权,与其共享胜利果实。
①统治集团:昏庸腐朽,缺乏雄才大略
一、西晋的建立
西晋的统一为何如此短暂?
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肉粥)?”
——《晋书 惠帝纪》




我家用麦糖洗锅VS我家拿白蜡当柴烧
我家步障紫丝40里VS我家步障锦缎50里
此乃二尺高珊瑚树一株VS砸!赔你三尺高一株!
①统治集团:
豪华奢侈,追求享乐
斗富
播放视频
一、西晋的建立
西晋的统一为何如此短暂?
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有钱可使(驱使)鬼,而况人乎。
——[西晋]鲁褒《钱神论》
材料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②社会风气:金钱至上,唯利是图
二、八王之乱
西晋的统一为何如此短暂?
识图,西晋初年,为巩固统治,晋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想一想:西晋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何关系?
③国家治理:大封诸王,威胁中央统治,终致八王之乱
播放视频
二、八王之乱
西晋的统一为何如此短暂?
八王之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②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永嘉南渡、衣冠南渡)
回顾所学:有哪些朝代推行过分封?产生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西周
西汉初年
西晋
诸侯势大,威胁中央
五霸七雄
七国之乱
八王之乱
秦统一
推恩令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西晋的统一为何如此短暂?
(羌族)分布在郡县,多为官吏、豪强压榨。
——《后汉书·西羌传》
自从魏氏以来,夷虏(少数民族)依附内地,很少有凶暴侵掠的后患。而今(西晋)受任官吏,有的诡诈,侵扰侮辱边夷;有的求赏谋利,妄加讨伐杀戮。
——《二十四史全译·晋书》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西晋是怎样对待内迁少数民族的?
压榨、侵扰侮辱、讨伐杀戮内迁民族
激起反抗,起兵反晋
西晋被匈奴所灭
④国家治理:民族矛盾尖锐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所谓十六国,可以从政权名称上概括为:一成(汉)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南方进入东晋时期。
各国彼此攻战,
政权更迭频繁,
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民颠沛流离。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哪一政权在这一时期短暂统一了黄河流域?它强大起来和什么因素相关?
前秦政权;
氐族深受汉文化影响,苻坚任用汉人王猛,锐意改革,缓和民族矛盾,统一了黄河流域。
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
——车频《秦书》
(氐人)其俗,语不与中国同,及羌杂胡同,各自有姓,姓如中国之姓矣。其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
——《三国志·魏略·西戎传》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射猎图》
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五胡的首领多倾慕中原文化,重用汉人,委以国政。
根据材料,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在生产方式上,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习惯,也适应和学习了汉族的农耕方式。
②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的认同、交融趋势也越发明显。
本课小结
魏蜀吴
西晋短暂统一
门阀政治昏庸腐朽
社会风气奢侈享乐
诸侯势大民族矛盾
八王之乱
西晋衰亡
人口南迁
北:十六国
南:东晋
北方各族内迁
政权更迭
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