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2.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就环境问题公开表示,到2020年,美国将会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水平的80%,此外美国将把新能源比重提高到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O2属于温室气体 B.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属于新能源 D.乙醇属不可再生能源,乙醇燃烧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3.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碳酸钙的分解 B.碳与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H2与O2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
4.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 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 D. 该反应的 H小于0
5.25℃、101 kPa下,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g)+O2(g) == 2H2O(1) △H= ―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 +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 ―571.6 kJ/mol
D.H2(g)+O2(g) == H2O(1) △H= ―285.8kJ/mol
6.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H2(g)+O2(g)=H2O(l) △H=-285.8kJ/mol
CO(g)+O2(g)=CO2(g) △H=-283.0kJ/mol
C8H18(l)+O2(g)=8CO2(g)+9H2O(l) △H=-5518kJ/mol
CH4(g)+2O2 (g)=CO2(g)+2H2O(l) △H=-89.3kJ/mol
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 H2(g) B. CO(g)
C. C8H18(l) D. CH4(g)
7..下列过程需要通电才能进行的是( )
①电离 ②电镀 ③电解 ④电化学腐蚀 ⑤电泳
A.①② B.②③⑤ C.②③ D.全部
8.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溶液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酚酞溶液。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电极为阴极 B.b电极为阴极
C.a极产生氧气 D.b极附近溶液变红
9.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材料为钢芯镀镍,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在硬币制作时,钢芯应做( )
A.正极 B.负极 C.阴极 D.阳极
10.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电解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设电解质足量),向电解后溶液中加入适量原电解质,可以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的是( )
A.Cu(NO3) 2 B.K2SO4 C.HCl D.NaOH
11.某同学欲在铜钥匙上镀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铜钥匙做阳极,碳棒做阴极,CuSO4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B.Zn与铜钥匙用导线相连插入ZnSO4溶液中
C.Zn做阳极,铜钥匙做阴极,ZnSO4溶液做电镀液电解
D.在电镀过程中溶液中的Zn2+浓度减小,Cu2+浓度增大
12. 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13.下列各图表示的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14.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正极 B. 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D.原电池中外电路电子的转移是从正极移向负极
15.如图由锌—铜—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0.2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两极的变化是( )
A.铜片增重6.4g B.锌片增重6.5 g
C.铜片上析出0.1 mol O2 D.锌片溶解了6.5 g
16.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金属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下列现象不能用电化学腐蚀来解释的是( )
A.
铜板上的铁铆钉在阴雨天易生锈
B.
马口铁(镀锡的铁)破损后很快生锈
C.
铜器皿在高温环境中迅速变黑
D.
电工作业中若将铜、铝导线直接相连易出现接触不良现象
17.下列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的是( )
①反应吸热 ②反应放热 ③反应后熵增加 ④反应后熵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在高温下,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减小压强 B.缩小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大压强
19.对于3Fe(s)+4H2O(g) Fe3O4(s)+4H2(g),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
A.K= B.K=
C.K= D.K=
20.对于反应C(s)+H2O(g)?CO(g)+H2(g);△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反应达平衡后,增大体系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C.反应达平衡后,升高体系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增加C(s)的量,平衡正向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21.(2分)已知:(1)Zn(s)+1/2O2(g)=ZnO(s),ΔH=-348.3kJ/mol
(2)2Ag(s)+1/2O2(g)=Ag2O(s),ΔH=-31.0kJ/mol
则Zn(s)+Ag2O(s)=ZnO(s)+2Ag(s)的ΔH等于
22.(8分)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
23.(8分)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的过程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烧杯中铁电极的质量增加。
(1)乙烧杯中,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阴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烧杯中两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阴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6分)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2(g)+C(s)2CO(g) Δ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1)增加C,平衡__________,[CO]__________。
(2)减小密闭容器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___,[CO2]__________。
(3)保持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通入N2,则平衡__________,[CO2]__________。
(4)保持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_________,[CO]__________。
25.(10分)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如下:FeO(s)+CO(g) Fe(s)+CO2(g) ΔH>0,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已知1 100 ℃时,K=0.263。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______,平衡常数K的值_______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 100 ℃时,测得高炉中[CO2]=0.025 mol·L-1,[CO]=0.1 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____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6分)
26.(8分)PCl5的热分解反应为PCl5(g) PCl3(g)+Cl2(g)。
(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3分)
(2)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 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0.150 mol·L-1。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5分)
27.(8分)化学反应:CaCO3(s)===CaO(s)+CO2(g) ΔH(298 K)=178.2 kJ·mol-1,ΔS(298 K)=169.6 J·mol-1·K-1
(1)通过计算说明常温下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4分)
(2)CaCO3分解反应要自发进行,温度T应高于多少K?(4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D
B
D
D
B
A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B
D
C
B
A
D
C
21. -317.3kJ/mol
22. A-2e-=A2+
Cu2++2e-=Cu
变大 D>A>B>C
23. Ag++e-=Ag
24. 不移动 不变 逆向移动 增大
不移动 不变 正向移动 增大
25. 增大 增大 右 V正>V逆
Q26. (1)解 PCl5(g) PCl3(g)+Cl2(g)
==0.45 mol·L-1。
答案:(1)K= (2)0.45 mol·L-1
27.解析:(1)298 K,ΔH-TΔS=-113.0 kJ·mol-1-298 K×(-145.3×10-3?kJ·mol-1·K-1)=-69.7 kJ·mol-1<0,因此常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
(2)298 K时,ΔH-TΔS=178.2 kJ·mol-1-298 K×169.6×10-3?kJ·mol-1·K-1=128 kJ·mol-1>0,故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当ΔH-TΔS=0时,T==1 051 K,故当T>1 051 K时,ΔH-TΔS<0,反应才能自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