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件(湘教版)(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件(湘教版)(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2 17:1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滔滔黄河
滔滔黄河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八年级地理上册
XJ

课标考点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2.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其与长江之间的差异,了解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图表的能力。
2
黄河的概况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山北麓,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后注入渤海。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域面积75万千米 。
2
黄河的概况
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在山东注入渤海
1.源头和入海口
2
黄河的概况
青海省
四川省
甘肃省
宁夏
内蒙古
陕西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东省
青、
川、
甘、

内蒙古、
陕、
豫、
晋、

2.流经省区
黄河源头
2
黄河的概况
河口


桃花峪







河口
(内蒙古)
桃花峪
(河南)
上游
中游
下游
巴彦喀拉山脉
渤海
3.上中下游划分
2
黄河的概况
上游有湟水、洮河等,中游有汾河、渭河等,下游无支流。
湟水
洮河
渭河
汾河
河口
桃花峪
4.主要支流
2
黄河的概况
想一想: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
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支流无法注入。
想一想:为什么黄河干流“几”形内有一个区域不属于黄河流域?
该区域属于内流区。
4.主要支流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太行山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2
黄河的概况
5.流经地形区
河 名
黄 河
长 江
珠 江
长度(千米)
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流域面积
5464
6300
2190
480
10000
3500
75
180
45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议一议
2
黄河的概况
2
黄河的概况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为上游。青海龙羊峡以上为河源段,大部分流经于青藏高原上,河道迂回曲折,两岸多湖泊沼泽,河水清浅稳定。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地形险峻,山势
龙羊峡水电站
陡峭,峡谷绵延,水流湍急,总落差13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游比较大的峡谷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在这些峡谷修建了一系列水电站。黄河上游重要的支流有洮河、湟水等。
6.河段特征---上游
河口
桃花峪
龙羊峡
刘家峡
青铜峡
龙羊峡
青铜峡
黄河出青铜峡后,在宁夏、内蒙古段,地势比较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由于当地气候干旱,黄河较少有支流汇入,加之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引黄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黄河流量逐渐减少
2
黄河的概况
6.河段特征---上游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华北平原
塑造平原
黄河的贡献
2
黄河的概况
黄河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侵蚀出壮观的峡谷地貌。从河口到潼关的黄河谷地,称为晋陕峡谷,其中的壶口瀑布撼人心魄,蔚为壮观。黄河过潼关后转向东流,形成了雄奇的三门峡景观。
黄河中游有无定河、汾河、渭河支流汇入,水量不断增加,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6.河段特征---中游
河口
桃花峪
黄土高原
黄河哪一河段的含沙量增长最快?
植被稀疏、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中游
2
黄河的概况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2
黄河的概况
“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民间也有“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黄河含量沙之高,在世界河流中是绝无仅有的。1999年以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黄土高原植被率大幅度提高,年入黄河泥沙量显著减少。
6.河段特征---中游
2
黄河的概况
黄河丛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大堤
低水位
高水位
大堤
河床
开封铁塔
13米
55米
6.河段特征---下游
河口
龙羊峡
l 落差大、峡谷多、
水能丰富
l 泥沙多、
水土流失严重
上游
中游
l 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形成”地上河“
下游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水 特征 河源段,河水 ; 峡谷段,水流 ; 平原段,流量变 ; 晋陕峡谷段,流速变 ,水量变 ,泥沙增多,颜色变 。 流速变 ,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 。
概括
清浅稳定
湍急

“浅 急 缓 ”



“沙”

“地上河”
“悬”
2
黄河的概况
6.河段特征
2
黄河的概况





地 面
“地上河”形成
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
7.地上河成因
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年入海径流量逐渐变小;70年代为313亿米3,80年代为284亿米3 ,90年代中期为187亿米3。在近30年时间里,黄河年入海径流量锐减了近一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出现断流现象。1997年黄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纪录,断流多达12次,合计226天,断流里程长达622千米。近些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区域用水协调措施,黄河断流的情况有所好转。
黄河下游断流原因: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②工农业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③支流较少;
2
黄河的概况
8.黄河断流
2
黄河的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河何进行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天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很大作用。
9.黄河治理
2
黄河的概况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千米,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要功能,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能够有效提高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项目 长江 黄河
流量
径流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季节变化较小,汛期长
季节变化大,汛期短
较小

无结冰期
有结冰期
2
黄河的概况
2
黄河的概况
开封“地上河”示意


(2)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年平均流量:先减少再增加后减少。
年平均含沙量:先逐渐上升,再急剧上升,后逐渐降低。
上游支流少,生产生活用水多,使水量减少;中游支流众多,水量大。下游多地上河且工农业用水多。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下游泥沙沉积,含沙量逐渐降低。
(1)分别说出黄河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的演变特点。
低纬度
高纬度
河水
封冻
凌汛的形成示意图
河口
桃花峪
气温低
气温高
刘家峡
包头
开封
温馨小提示: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上游刘家峡至包头河段
下游开封至入海口河段
定义: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
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形成条件:有冰期的河流
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发生河段:上游宁夏内蒙古境内
下游山东段
2
黄河的概况
①控制上游水量
②采取破冰的方法。
2
黄河的概况
将相关内容的序号填入图中,完成下图。
①流经黄土高原 ②河堤决口,泛滥成灾 ③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进入平原地区
人工筑
堤约束
土层疏松
植被破坏
流速减慢
泥沙沉积
暴雨
洪峰



(1)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堤改道,每遇洪灾,民不聊生,频繁的灾害,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
(2)说一说黄河水患的主要成因及其危害。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河道决口泛滥。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地区 忧患 治理措施
上游 荒漠化、凌汛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 地上河、决口泛滥、凌汛、断流
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兴修水库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治黄关键)
用破冰船、飞机大炮炸开冰坝
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2
黄河的概况
河口
桃花峪
思考
长江和黄河的共同点。
长江和黄河的共同点:①共同流经的省份: ;
②共同流经的地形区(发源地): ;都发源于 ;
③共同的水文特征: ;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
④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的三级阶梯,流向都是 。
青海省、四川省
青藏高原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自西向东
青海省
1.黄河发源于 (地形区) 山脉北麓,干流形似汉字
“ ”,先后流经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在 注入 ,
是中国第二长河,但不是第二大河。
2.黄河流经的地形区:上游— 、 ;
中游— ;下游— 。
3.黄河 的流域面积最为狭小, 原因: 。
4.黄河各河段的特征:
青藏高原
巴颜喀拉

9
山东省
渤海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下游
下游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河段 划分 各河段特征
上游 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 。 流经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多峡谷,落差大, 。
中游 河口至河南的 . 多支流、峡谷、含沙量大, 。
下游 桃花峪至入海口 进入华北平原,落差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 ”
河口
桃花峪
水能资源丰富
水土流失严重
地上河
5.”塞上江南”是指 和 ;
黄河流经该地区水量减少 的原因: 。
6.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中游流域的原因? .
.
.
7.※“地上河”成因: .

8.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指的就是 景观。
9.黄河断流发生的河段是: ,其原因为: .

10.黄河的治理,其关键在于 。一、上、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二、下游: 。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②流经地区土质疏松;③流经地区夏季多暴雨;④有众多支流汇入,水量增加,冲刷作用较强
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
下游“地上河”
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
下游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②工农业生产、生活需水量大;③支流较少
治沙
植树造林种草
修堤筑坝
11.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 ,以 、 、 为
主要功能。
12.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 。
凌汛的危害: ;

13.比较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黄河:水量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
长江:水量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




小浪底水利枢纽
②④








防洪
防凌
减淤
①河堤决口,河水泛滥;
②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生命
14.长江和黄河的共同点:①共同流经的省份: ;
②共同流经的地形区(发源地): ;都发源于 ;
③共同的水文特征: ;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
④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的三级阶梯,流向都是 。
青海省、四川省
青藏高原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自西向东
青海省
黄河 上游 上游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
中游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剧增
下游 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
长江 上游 上游地区植被被破坏, 严重。
中游 ,湖泊蓄洪能力降低。
干支流同时进入雨季, ,多暴雨
,泥沙淤积,泄洪不畅。
修堤筑坝
水土流失
围湖造田
河道弯曲
降水大且集中
植树造林种草
退耕还湖
修建水库
裁弯取直
植树造林种草
合理放牧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 ( )
A.唐古拉山和东海 B.昆仑山和渤海
C.喜马拉雅山和东海 D.巴颜喀拉山和渤海
2.黄河源头和入海口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是( )
A.甘肃省、河南省 B.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
C.青海省、山东省 D.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
3.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 )
A.青海、甘肃 B.青海、四川 C.青海、西藏 D.四川、甘肃
课堂检测
(2022·四川泸州)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2022年5月,黄河壶口瀑布河水变清,出现了短暂的“绿色”景观,完全看不出平时的“沙色”,在2021年,黄河壶口段的河水也曾出现过此现象。左图为“绿色”壶口瀑布景观图,右图为“沙色”壶口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在黄河壶口欣赏最为壮观的“沙色”瀑布的理想时间是一年中的( )
A.12月至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课堂检测
5.黄河壶口段的河水变清绿的主要原因是( )
A.阳光的折射现象 B.河水中绿藻生长繁盛
C.流域内降水减少 D.河水含沙量急剧减少
6.如今黄河水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清绿色,表明黄河流域( )
A.水污染在不断加剧 B.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C.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D.水患得到基本治理
课堂检测
(2022·山东济南)黄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下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及“黄龙入海”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黄河中游含沙量最大的季节一般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下列人类活动会对“黄龙入海”现象起到减弱作用的是( )
①黄河沿岸城市大量引水 ②中游植树种草 ③小浪底调水调沙 ④下游加固堤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