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运动与静止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 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运动的是( )
A.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都是运动的
B.联合收割机和运水稻的车都是静止的
C.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运水稻的车是静止的
D.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运水稻的车运动的
2.小明和家人在瘦西湖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垂柳 B.他乘坐的船 C.河岸 D.五亭桥
3.在万物皆可外卖的时代,外卖拯救了无数人的胃和无数“出门困难户”。如图所示是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送外卖,则相对下列参照物可以认为图中外卖小哥是静止的是( )
A.马路上加速从他身边驶过的汽车
B.路口交通岗的指示灯
C.马路中间的隔离护栏
D.他所骑电动车的外卖箱
4.观察图中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判断两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相对于房子一定向右运动
B.甲车相对于乙车一定向右运动
C.乙车相对于房子可能向右运动
D.乙车相对于甲车可能静止
5.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6.某人骑车向正东方向行驶,看到插在车上的小旗向正南方向飘动,假设风速保持不变.骑车人沿正南方向行驶时,小旗的飘动方向不可能的是
A.正东方向 B.正北方向 C.东偏南方向 D.东偏北方向
7.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乘坐的小车 B.路边的树木 C.路边的房屋 D.路边的行人
8.《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 )
A.舟中人 B.舟 C.剑 D.江岸
9.如图所示为二青会火炬传递的现场,手持火炬的火炬手领跑,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对于上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
B.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是静止的
C.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是静止的
D.以火炬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10.小明坐校车上学。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校车驾驶员 B.沿途的路灯
C.路旁的树木 D.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
二、简答题
11.岸边楼房上的红旗和河里小船上的小旗都向西飘,请你详细分析:小船相对于岸边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些情况?
12.在田径4×100m的接力赛中,公认的强队偶尔会因交接棒时的失误而与冠军失之交臂,为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你能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
13.母亲节那天,小雨和妈妈去看奶奶。在高速公路上,坐在汽车车窗旁的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而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根据以上情景和对话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2)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3)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4)小雨和妈妈的结论不同,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中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一把抓过来,竟然是一颗飞行的子弹!什么情况下飞行员能轻易地抓住飞行的子弹呢?
15.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
请分析为什么刚开始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后来又觉得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
三、填空题
16.2021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到太空。当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后,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 ___________的。若飞船中的航天员在弹簧测力计挂钩挂上0.2kg的钩码,该钩码的质量为 ___________。
17.“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的。
18.南海艇光荣退役入住阜阳界首,南海艇是被拖船一路拖拽到目的地,途径颖上、阜阳、太和等地区时,人们欢呼一起高歌《歌唱祖国》。如图所示,在颖河中南海艇被拖船拖拽过程中,南海艇相对于拖船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9.小明爸爸乘汽车前往武汉“抗疫”,汽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小明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______(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而小明看到汽车的远去是以_____( 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
20.描述大海的“潮起潮落”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风儿像流水一样在花枝中穿行”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相对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都是运动的;如果选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与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都是静止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A.选垂柳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垂柳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选乘坐的船为参照物时,他妹妹的与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选河岸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河岸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选五亭桥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五亭桥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解析】
【详解】
A.外卖小哥与马路上加速从他身边驶过的汽车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外卖小哥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外卖小哥与路口交通岗的指示灯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外卖小哥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外卖小哥与马路中间的隔离护栏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外卖小哥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外卖小哥与他所骑电动车的外卖箱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外卖小哥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
【分析】
以物体的飘动速度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需要注意物体的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的大小。
【详解】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
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由于乙车一定向左,且速度大,而甲车无论是向右运动、静止或以较小的速度向左时,其相对于乙车都有位置的改变,且都是相对向右运动的。
综上分析可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睛】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A
【解析】
【详解】
A.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行船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B.研究对象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所以不能选择远树为参照物,不符合题意;
CD.远处的树与河岸、山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解析】
【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详解】
由“某人骑车向正东方向行驶,看到插在车上的小旗向正南方向飘动”,说明风向为东南方向;
骑车人沿正南方向行驶时,由于风向为东南,则小旗的方向一定会向东,如果偏南的风速与车的速度相同,则小旗飘向正东方向;若偏南的风速小于车的速度,则小旗将飘向东偏北方向;若偏南的风速大于车的速度,则小旗将东偏南的方向.故无论风速如何,小旗不可能飘向正北方向.
故选B.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只有相对于小车而言,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故小明选择自己所乘坐的小车作为参照物,故A正确;
B C D.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这是研究的对象,而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树木静止,同理路边的房屋、行人都是如此,以谁作为参照物,谁就静止,不可能向后运动,故BCD错误。
故选A。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意思是舟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行进,即舟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
A.以舟中人为参照物,舟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剑相对于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舟为参照物,剑相对于舟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舟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B错误;
C.以剑为参照物,舟相对于剑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剑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C错误;
D.以江岸为参照物,舟相对于江岸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以江岸为参照物,剑相对于江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均以江岸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D。
9.B
【解析】
【分析】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火炬传递时,手持火炬奔跑的火炬手与护跑队员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是静止的;但相对于站立在街道两旁加油助威的观众来说,他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他是运动的。
【详解】
A.火炬手手持火炬,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没有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没有相对运动,火炬是静止的,故B正确;
C.观众可认为不动,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一直有相对运动,则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火炬为参照物,地面往后退,则地面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
【详解】
A.以校车驾驶员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校车行驶过程中,以沿途的路灯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校车行驶过程中,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船上的红旗的方向和岸上房子红旗的方向相同,所以小船相对于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可能和楼房相对静止;由岸上房子红旗的方向可知:风向是由东向西,所以小船也可能是逆风行驶,即向东运动;也可能是顺风行驶,即向西运动,但是船速小于风速。故船相对于岸上的楼房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静止;(2)向东运动;(3)向西运动,但此时船航行的速度小于风速。
12.接棒人在传棒人接近接力区时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速度接近一致(基本保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传接。
【解析】
【详解】
接棒人在传棒人接近接力区时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速度接近一致(基本保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传接。
13. 汽车 树木 妈妈 相对的
【解析】
【详解】
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就是运动,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就是静止。同一物体所选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1]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是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
(2)[2]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是以树木为参照物;
(3)[3]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是以妈妈(或汽车)为参照物。
(4)[4]小雨和妈妈的结论不同,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4.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
答:法国飞行员之所以能够抓到子弹,是因为子弹和飞行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子弹和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并且二者的速度也一样,所以在飞行员与子弹保持相对静止时就能轻易地抓住飞行的子弹。
15.见解析
【解析】
【详解】
答: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自己的列车与对面列车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以站台为参照物,乘坐的列车与站台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而旁边的列车与站台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觉得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
16. 静止 0.2kg
【解析】
【详解】
[1] 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后,由于航天员一直在飞船中,航天员相对于飞船的位置没有变化,故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故钩码的质量仍然为0.2kg。
17.运动
【解析】
【详解】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卫星是运动的。
18.静止
【解析】
【详解】
南海艇被拖船拖拽过程中,南海艇和拖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南海艇相对于拖船是静止的。
19. 汽车 地面
【解析】
【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详解】
[1]小明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意思是说小明是向后运动的,小明爸爸选择的参照物是汽车。
[2]小明看到汽车的远去,意思是说汽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20. 海岸 花枝
【解析】
【详解】
[1]潮起潮落是指海平面的高度相对海岸或海岛发生了变化,即海平面是运动的,是以海岸或海岛为参照物。
[2]风儿在花枝间穿行,风儿与花枝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风是运动的,是以花枝或树枝为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