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百合花
茹志鹃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
百合花花语和寓意
美好家庭,寓意着家庭幸福、和谐。
白色的花语有纯洁、庄严的含义,寓意着神圣、庄严、纯洁的事情。
祝福、心想事成的花语含义,寓意着人们能心想事成。
百年好合,适合送给新婚的夫妻。
1.变换视角重构故事,了解小说主要情节;
2.通过叙述视角的比较辨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
3.借助对小说构思艺术的赏析,掌握从叙述视角切入的阅读方法。
学习目标
小说阅读的步骤:
一、读题目: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
二、读背景(社会环境)
三、析要素
1、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 特点、手法、作用)
2、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特点、手法、作用)
3、情节:
(1)线索:线索物、线索事/单线、双线(明暗线、主次线、并行线)
(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3)人称和视角
(4)谋篇布局技巧:伏笔、铺垫、照应、悬念、留白等
4、主旨
四、品语言
1.《百合花》是一部意蕴深远的小说,很适合拍成一部微电影,大家认为以谁的叙述视角展开比较好?
2.如果我希望以回忆的形式展开,各位同学能否以演员的身份讲述一下文中通讯员的故事?
提示:注意讲述的视角、人物的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讲述时可以融入主观感受和想象。
注意抓好故事的整体情节和矛盾冲突的重点。
一、阅读小说,复述情节
情节梳理
1.开端: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途中的事
2.发展: 通讯员和我去借被子
4.结局: 新媳妇为通讯员献出并盖上自己的新被子
3.高潮:总攻开始,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
在三个不同视角中,我们可以看到小通讯员是一个拘谨、朴实、羞涩善良、舍己为人的有血有肉的战士。而“我”视角下的小通讯员形象更加丰富立体,因为文章以“我”的视角展开,“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推动了情节发展。
小结
1.为了让电影更加细腻动人,我们需要丰富镜头语言,所以要将文本中的细节梳理出来。请各位同学再次细读文本,从演员形象、环境场景等角度分析一下它们能给电影带来的效果
二、细读文本,分析细节
人物形象
人物一:通讯员
人物二:新媳妇
人物三:“我”
人物一:通讯员:带路—借被—牺牲—盖被
(1)他是一个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
(2)稚气未脱离,憨厚朴实,拘谨腼腆、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
对生活和自然充满热爱。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
善解人意,关心他人。走走停停,给我两个馍馍体现出他关心“我”。
(3)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
人物二:新媳妇借被—缝衣—献被
1.美丽漂亮“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绺蓬松松的刘海,头上硬翘翘地挽了髻。(外貌)
2.娴静、羞涩 脸扭向里面,扭过脸 尽咬着嘴唇笑个没完
3.深明大义 那位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唯一的嫁妆,,,
4.害羞腼腆 刚开始做救护工作时 她红了脸答应做我的下手
5.友善、善良 笑眯眯地抿着嘴,时不时东张西望,好象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开口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
6.崇敬、痛惜、悼念、歉疚刚才那种羞涩已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劈手夺过被子,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小通讯员的身上。
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人物形象小结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有哪些作用?
1.自身作用:有自身鲜明的性格特点,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2.情节: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推动情节发展。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3.主要人物:侧面衬托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4.揭示主题: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了小说 的主题。
5.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渲染气氛、莫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6.特殊的叙述视角
文本以“我”的视角展开,这种叙述方式带来什么效果?
“我”的作用:
故事的叙述者:小说是通过“我”的角度来叙述的,娓娓道来,起到了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②女性视角:独特的女性视角是这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体现的。在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我”主动找通讯员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问他有没有娶媳妇的言行,表现出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一种泼辣”,是一个具有强烈性别意识的人物。
情节发展的推动者:“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便于表现感情的变化:生气 兴趣 着恼 亲热 爱上 后悔 心跳 强忍泪水 想推开沉重。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侧面衬托主要人物: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主旨角度:与主要人物一起凸显小说主旨。
文本中有哪些细节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它们给小说的完整度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文本细节
小说中的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体现出了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和人性美,展示了残酷的战争也没有泯灭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主题。这篇小说主题的营造,绝不仅仅是依靠故事情节,更依赖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
小结
补充镜头细节
明知已无实用意义,为什么新媳妇还缝补通讯员衣服的破洞,把结婚用的新被子垫放到他的棺木中
这是无法控制的深挚情感的倾泻:
一是无法补救的歉疚之情
二是对舍己救人的英雄战士无比崇敬、悲痛的感情。
三是对这个年轻可爱生命骤然离去的痛惜之情、深情悼念。
含义:
表层含义:指代的是被子上的花纹图案,是一种客观物象。
深层含义: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你认为这部微电影的名字应该叫什么?
请根据理解尝试提出一些看法。
为什么小说命名为百合花?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三、背景补充,总结升华
主旨总结: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新娘子的设定
茹志娟在《我写〈百合花〉的经过》里这样解释新媳妇这个角色:“为什么要新娘子,不要姑娘也不要大嫂子?现在我可以坦白交代,原因是我要写一个正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旋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年轻的、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当然,我还要那一条象征爱情与纯洁的新被子,这可不是姑娘家或大嫂子可以拿得出来的。”不难看出,作者在新媳妇身上寄寓了美好的期待,被爱沐浴的人,也会把爱传递于他人。
通过我们的设计,这部小说将被我们拍摄成电影,请各位同学为我们的电影写几句宣传语。
四、设计宣传,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