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河北省语
文第二十三讲 说明文阅读(三)(2013·乐山)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不容忽视的“镉大米”
人们总是在食品安全中学习化学知识,两年前“10%大米镉超标”的新闻让人们空前关注起“镉”。而最近“广州超过4成大米镉超标”的报道,在“谈食色变”的今天,更让公众群情激愤。
“镉”究竟为何物?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沟渠河流,再通过灌溉污染农作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衡量,镉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主要危害肾脏和骨骼。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它对肾脏的危害程度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微克。经典回放 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但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但也超过了国际卫生组织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也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们来说,镉的其他来源就更不能忽视。经典回放 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容易造成慢性镉中毒。它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在日本的“镉大米”地区,统计了近两万名成人,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为主。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的病例统计。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也会导致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剂量是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对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依据。经典回放 镉中毒更大的麻烦在于它的长期性,即使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
中国人主食米饭。“镉大米”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治理工业污染,也迫切需要广泛严格地检测大米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公布与处理。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此外,根据研究,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增强对镉的抵抗力。经典回放 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一词不能去掉。因为“痛痛病”除了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这一重要原因外,还有其他因素;去掉后就成了“痛痛病”完全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这不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拨】 这是分析说明文语言比较典型的一个题型,关键是要弄清“主要”一词的语境意,并比较去掉前后句子意思之间的区别。答题时必须按规范的模式进行。经典回放 变式训练
1.下面四个句子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的一项是( )
A.两年前“10%大米镉超标”的新闻让人们空前关注起“镉”。
B.长期接触剂量是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
C.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
D.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容易造成慢性镉中毒。
【答案】 C
【点拨】 A选项的“空前”表示程度,B选项的“可能”表示猜测,D选项的“长期”表示修饰限制,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经典回放 2.这篇文章的语言很准确,很科学,请举一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句中的“主要”一词说明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是造成“痛痛病”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拨】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从以下几类词语中体现出来:表估计、表猜测、表修饰限制、表程度范围、表依据来源等,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举例。经典回放 3.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容易造成慢性镉中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增强对镉的抵抗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长期”一词科学准确地说明要较长一段时间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才容易造成慢性镉中毒,并不是偶尔的一两次食用就会造成镉中毒。(2)“可能”是个表估计、表猜测的词语,表示可能但并不是绝对的,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对增强对镉的抵抗力的重要性。
【点拨】 说明文中词语的表达效果就是语言的准确性,“长期”表示修饰限制,“可能”表示估计、猜测,答题时重在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语境意。经典回放 4.“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一句中“这个”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国际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
【点拨】 “这个”一词属于指代性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必须根据上文的内容得出。经典回放 中考主要考查:①辨析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②理解说明文词语的含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命题热点命题热点一、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答题模式:具体说明___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答题模式:把______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3)列数字:用科学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
答题模式:用具体的数据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答题模式:把________和________相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____的特点。解题技巧 (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答题模式: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________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答题模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7)摹状貌:就是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把事物的特征表达出来。
答题模式: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显得生动活泼。
(8)引资料: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数据、名言、格言、谚语,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答题模式:引用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解题技巧 (9)列图表:用画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答题模式:具体说明了________的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
答题模式:对________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________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说明文的语言:
1.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可以以平实见长,也可以以生动活泼见长。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指代性词语:“这”“这些”“这样”“这种”“这类”等。
②表估计:“大约”“左右”“估计”“大概”“至少”等。解题技巧③表猜测:“可能”“也许”“据推测”。
④表修饰限制:“之一”“一般”“经常”“目前”“至今”“主要”“只”(只要、只有)“总”。
⑤表程度范围:“最”“很”“几乎”等。
⑥表依据来源:“据说”“研究表明”“据……推测”等。
2.常见试题类型及答题模式: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解题技巧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
①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②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③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后与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结论是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④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________,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________,这与文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解题技巧 (3)“××”词能否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模式:不能换。因为“××”词表示________(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换了后________(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4)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模式: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5)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模式: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②找有概数的句子。
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解题技巧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一、(原创题)
私人飞行安全吗
随着通用航空在中国的发展,私人飞机、私人飞行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于是大家也渐渐认识到,私人飞机、私人飞行并不只是富人们的游戏,我们期待私人飞行平民化的时代早日到来。当然,随之而来人们的最大的关切是:这玩意儿安全吗?
当我们乘坐民航航班时,现在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去忧虑飞行是否安全,因为我们相信任何航空公司都会把飞行安全放在第一位,且航空公司有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来保障飞行安全,而民航管理当局也会把所有航空公司、所有民航客运飞机及民航航线飞行员纳入其安全管理视界。而私人飞行则是个性化、随意性的个人飞行活动,那么,私人飞行安全吗?私人飞行安全靠什么来保障?其实,与开车、坐火车一样,私人飞行作为一种交通出行行为方式,当然也是有风险的。事实上,欧美通用航空先进国家在通用航空发展初期的确经历了一个安全事故高发期,但随着航空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航空安全管理规章的不断完善及飞行者飞行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通用航空飞行安全记录得以逐步改善,目前已达到了人们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安全事故率低于地面交通。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也就是说,飞行风险在所难免,飞行安全是需要人们努力去保障的。而“技术+规章+飞行行为”应是保障私人飞行安全的铁三角。“适航安全技术”一直是通用航空发展中的技术研究重点,近年来科技进步明显,使通用航空制造商生产出了更加安全的私人飞行航空器,并开发了像空中防撞这样的安全技术系统。事实上,导致飞行事故的大多数原因不是技术硬伤,而恰恰是违反管理规章及飞行行为不当这样的软性因素。再来看“规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可以说先进国家用鲜血和生命写就了今天较为完善的通用航空安全管理规章体系,我们应该吸取国外通用航空发展史上血的教训,借他山之石完善我们的规章体系,而更为重要的是,通用航空从业者要树立人人遵守规章的强烈意识,将规章作为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还有就是“飞行行为”,将来如果私人飞行者在天上飞行时也像现在国人在地面开车一样你追我抢,那该是多么恐怖的场面!所以,应制定通用航空飞行员飞行行为准则,他律+自律,使飞行员群体养成良好的安全飞行意识和飞行行为。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总之,“技术+规章+飞行行为”三足鼎立支撑起私人飞行的安全屏障,缺一不可。
(选自2014年3月6日《法制晚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一段画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B.第四段“而‘技术+规章+飞行行为’应是保障私人飞行安全的铁三角”中的“应是”表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制定通用航空飞行员行为准则,能有效约束飞行员的飞行行为,提高私人飞行的安全系数。
D.只要有了“技术+规章+飞行行为”铁三角的支撑,私人飞行安全就能得到完全保障。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2.文章主要是说明私人飞行是否安全,为什么却从民航飞行说起?
将民航飞行与私人飞行进行比较,引出要说明的问题。
3.文中第四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打比方,将规章比作安全红线,形象地说明了遵守规章对于私人飞行安全的重要性。
4.整体感知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私人飞行是否安全。(不超过80字)
没有绝对的安全,但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保障安全。开发最新的安全技术系统,制定合理的航空安全规章,规范飞行行为,这些都能为私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二、(2014·重庆B)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生气的成本有多高
林海峰
①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原因何在?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②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由于神经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③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就是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④可悲的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的系统变更!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⑤别以为你有可以生气的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生气;别以为你有值得怀疑的证据,就可以让自己疑神疑鬼;别以为情绪紧张所导致的压力,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对不起,你的身体不知道你在小题大做,你的神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想象出来的可怕、紧张”。你的神经忠诚于你的想法,只要你往坏处想,神经就即刻为你准备!那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迅速备战,才有机会逃离危险。
⑥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⑦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⑧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原来,仔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
⑨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⑩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
?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真正生气,因为生命一定远比那些事情重要;没有什么人值得你生气,因为你无需因为他们而伤害自己。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制造压力,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累积负面的情绪!照顾好自己,首先要照顾好你的心情。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情绪紧张导致压力增加,机体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来保证身体所需的供养,这就会立刻引发心脏病。
B.不良情绪积累对人造成的危害,远比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严重得多。
C.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是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
D.道家闭关,佛家“八戒”,儒家约束举止,都是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创造好心情。
[点拨: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3.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1)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瞬间:转眼之间,说明生气对身体产生影响的速度很快。
(2)为了应激,……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当然:指没有疑问的意思,说明生气毫无疑问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4.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生气会消耗人的很多精力。
(2)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不良情绪会引发其他四种因素同时产生,给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后果。
5.读了此文,你认为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生活中,遭遇不良情绪时,你常用什么方法排遣?
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心智修养,调整心态;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有:散步,唱歌,参加体育活动等。名题强化 名题强化 完成考点跟踪突破1 完成考点跟踪突破24考点跟踪突破24 说明文阅读(三)
一、(2014·龙东)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②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③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和床边。如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④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2.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作比较;真实具体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3.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明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去掉后不能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示例一:希望更先进的电子产品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样,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身心带来健康与愉悦。示例二:更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会使更多的人沉迷于电子产品,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人沟通、亲近大自然,这样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
二、(2014·盐城)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②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在空气中凝结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④据气象部门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⑤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
⑥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1.从文中看,雾和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两点)
一是相对湿度的区别;二是构成成分的区别;三是能见度的区别;四是对人的危害性的区别;五是成因的区别。(意近即可)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雾与云的关系;作比较,把雾与云进行比较,说明了两者的区别。
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1)“主要”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不能删去。“主要”一词一方面说明颗粒物在霾降低空气能见度的作用中位置突出,另一方面说明在霾降低空气能见度的过程中,除了颗粒物的消光作用以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此为主,其他为次。“主要”一词使说明更准确。
(2)“蹿红”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蹿红”这里指迅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成为焦点。(意近即可)
4.作者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一:我同意作者的看法,是不容乐观的。理由是:无论从文中还是现实来看,很多城市都已出现严重的灰霾,经济发展与治理灰霾的关系也难以处理好,而且,目前治理灰霾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示例二:我不同意作者的看法,我的看法是乐观的。从文本看,目前人们对“灰霾”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灰霾”的危害越来越重视,只要下定决心,从现在做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治理灰霾还是有成功的希望的。(联系文本与现实,有理有据阐述即可)
三、(2014·绥化)
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
壹心理
①明明是勤勉上进的有为青年,为何总在雨天犯困?是你的自制力太差,还是这其中另有缘由?以下内容,或许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②白噪声是天然的安眠曲。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不同于其他噪音,白噪声会使人感到平静,更易入睡。人在特别安静与特别嘈杂的环境下都会睡不着,但是在相对舒缓、有规律的声音环境下会很容易入睡,比如雨声、落叶声、转动的电扇声,还有老教授讲课的声音。一些神经衰弱的失眠症患者还会去购买专门的白噪声发生器,以帮助入眠。
③雨天气压低,交感神经不给力。交感神经与兴奋有关。当天气晴朗时,空气的含氧量高,能够为人体充分补充能量,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活动意向更积极;而到了阴雨天,气压降低,空气的含氧量减少,交感神经处于低落状态,人就会出现在雨天犯困的情况。
④褪黑素也参与了捣乱。人体在光线昏暗的情景下会增加褪黑素的分泌,其作用就是让人产生倦意;反之,光线明亮则褪黑素分泌减少。下雨天,天色暗沉,光照时间不足,会使人的褪黑素分泌增加,人困马乏也就不足为奇了。
⑤可能与进化有关。人类的许多行为都与早期进化有关。比如,人类对草丛“沙沙”的声音特别警觉,这是源自对蛇类的天生恐惧。男子在挑选配偶时以白为美,是因为肤色白的女子更显年轻,也更可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⑥同样,雨天好眠也可能与进化有关。远古时代,人类一般住在山洞或茅草屋里面,晚上睡觉时会非常担心野兽来袭。而在下雨天,野兽一般不会出现,人们也会放松警惕,获得短暂的安全感。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人们沿袭了这种习惯,雨天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意味着“安全”,人们可以在这样的天气里放下戒备,让紧张的神经舒缓下来,做一个甜美的梦。
⑦看到这儿,你是否想起了童年的某个雨天,自己慵懒地躺在床上听雨声呢?
1.选文从哪几方面说明了下雨天睡觉特别香?
白噪声、交感神经、褪黑素、进化。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白噪声,使读者对白噪声有了本质上的认识。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估计、猜测,在文中表示雨天好眠与进化有关只是作者的推测。去掉后,就变成雨天好眠一定与进化有关,与事实不符。用“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常言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这是关于人在不同季节精神状况的三种说法,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说法,分析其中的原因。
春天逐渐昼长夜短,睡眠时间不足;秋季工作或劳动强度大,身体疲乏;夏季天气炎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