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提升卷
17 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通常分为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和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四大类。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五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甲物质可能为( )
A.热带雨林 B.荒漠 C.冰川积雪 D.草甸
2.依图判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 )
A.土壤肥力 B.地形地势 C.水热条件 D.灌溉水量
3.对于我国西北地区来说,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途径宜为( )
A.拓展林草面积 B.建设人工绿洲
C.加大冰川融水 D.减少荒漠化土地
2023年1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今年春夏间向海洋排放福岛核废水,预计到2023年3月前后,核废水总量将会达到137万吨的水箱容量极限,日本计划用30年时间将福岛核电站积累的一百多万吨核废水处理和稀释后倒入太平洋,该决定遭到了本国民众和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完成下面小题。
4.若科研机构利用GIS模拟核废水扩散路径,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有( )
A.表层洋流分布 B.海水温度分布 C.板块运动趋势 D.生物迁徙路径
5.日本核废水排海的危害有( )
①毒害海洋生物,继而威胁人类健康
②会改变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
③排海后,其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和环境风险都将不可控
④会以长久、复杂的方式影响海洋环境,使海洋渔业受损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下表示意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林地 湿地 草地 园地 耕地 人工草地 其他用地
旱地 水田
面积(平方千米) 51830.13 4310.24 1395.67 173.29 615.69 914.49 323.09 45.55
比例 86.95% 7.23% 2.34% 0.29% 1.03% 1.53% 0.54% 0.08%
6.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区( )
A.兼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B.决定本省环境承载力
C.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耕地 D.会阻碍本省经济发展
7.下列关于江西省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红线区经济产出能力
B.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动态监管
C.治理生态问题时,各部门采取独立的管理方式
D.将生态区内的居民全部迁出,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河南省西峡县和淅川县矿产资源丰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点丹江口水库重要的水源蕴含地。下表为西峡县和淅川县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数值越大,价值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① ② ③ ④
粮食生产 0.91 0.28 0 0.80
水资源供给 -0.31 0.33 0 8.29
气候调节 0.39 6.27 0 2.29
净化环境 0.11 1.86 --0.99 5.55
生物多样性 0.14 2.32 0 2.55
8.表中生态系统①至④依次是( )
A.农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 B.林地、农田、建设用地、水域
C.农田、水域、建设用地、林地 D.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农田
9.西峡县和淅川县的发展方向最合理的是( )
A.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网箱养殖业
B.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
C.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
D.依托生态补偿机制,农旅融合助乡村振兴
中国政府努力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实现“净零排放”)。碳汇是某种媒介通过自己的方式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下图示意我国“双碳”进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上升的原因有( )
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部分高能耗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较快
②重物质、重享受的传统消费习惯导致人均碳排放量居高不下
③我国进口了大量高耗能高排放产品
④经济规模扩大,能源消费增长快,能源结构不太合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下列最有利于体现碳汇的措施是( )
A.贝藻综合养殖 B.坡面修建水平梯田
C.潮汐发电 D.特高压输电
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的电脑、电视、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多达50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被非法出口到非洲和亚洲。加纳首都阿克拉郊区的阿格博格布洛西是世界上较大的电子垃圾末端处理地区之一。已通过层层回收的电子垃圾最后到达这里,当地居民通过焚烧清除掉废弃电器上的塑料,获取少量可以回收的金属,无价值的部分直接填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阿格博格布洛西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其根本原因是( )
A.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差 B.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
C.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 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13.下列关于跨国污染物转入对阿格博格布洛西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区域发展潜力下降
B.处理方式主要污染大气,对水源影响较小
C.利于产品零部件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D.通过获取高价值的回收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吉首蒲儿根,种群极度稀少,仅在德夯流沙溪流沙瀑布下形成优势种群(湘西武陵山德夯风景区)。德夯为半封闭式“V”字形峡谷,深达数百米,谷内光照时间、温度和湿度均与外界有显著差异。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其濒危级别达极危,繁殖和延续受到威胁。表是德夯风景区气候特征以及吉首蒲儿根的生长环境。完成下面小题。
年均气温 介于12—23℃之间,平均为17℃
湿度 94%—96%
土壤 黄红壤、pH值为6.8左右
年降雨量 1200—1600mm
全年日照 1400h左右
开花期 3-5月
14.吉首蒲儿根生长需要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 )
A.阴暗高湿 B.地势崎岖 C.土壤肥沃 D.光照充足
15.导致吉首蒲儿根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种子落水错失萌发条件 B.开花期短结实率较低
C.人为过度干扰生存环境 D.瀑布环境传粉效率低
16.下列对吉首蒲儿根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有( )
①组培快繁,建立苗圃 ②扩大人工种群
③风景区实施封闭管理 ④建立种群信息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围场地区地处冀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图为该地落叶松人工林的碳储量动态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疏伐:在幼龄林后至成熟林前为调节树种个体间矛盾而进行的抚育性采伐。
主伐:也称“森林采伐”。一般指用材林木到达成熟龄时为生产木材而进行的采伐。
17.河北围场地区的人工林选择种植落叶松,主要原因是(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水源
18.采伐后碳储量下降,表现最明显的是( )
A.土壤碳储量 B.生物碳储量 C.林产品碳储量 D.总碳储量
青藏高原地区是中国保护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区域。截至2021年,青藏高原的自然保护区占中国陆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57.56%。雅江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民族社区聚居地,独特的文化实践对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物多样性状况产生巨大影响。下表示意2018年雅江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 各类型土地面积/ 各类型土地面积与 保护区总面积之比/%
林地 7737.79 84.40
耕地 421.73 4.60
牧草地 411.64 4.49
居民点及交通用地 210.86 2.30
19.雅江自然保护区生产生活用地与林地的比重差异,反映出保护区内( )
A.土地利用分配不协调 B.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加剧
C.人类活动的强度逐渐增强 D.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得到恢复
20.对于雅江自然保护区内的民族社区聚居地,其合理的解决措施是( )
A.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限制经济活动
B.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C.放宽保护措施的标准,加快经济发展
D.实施民族社区整体搬迁,缓解人地矛盾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7年黄河曾断流226天,给山东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21年10月,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等地整合为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创建中)。不同于其他大江大河入海口活跃的“湾区经济”形态,黄河口选择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位置。
简析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的影响。
简述黄河口生态优先发展策略对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由有机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三部分组成。当沼泽植物残体的堆积量大于其分解量时,泥炭不断积累、堆积,并发育成泥炭地。潮湿的泥炭地固碳能力远强于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汇”。然而泥炭地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干燥、被氧化,则会成为巨大的“碳源”。
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此外还被作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泥炭地的退化过程加快。
从碳循环的角度,解释近代以来英国泥炭地由“碳汇”向“碳源”转化的原因。
英国政府从水利和农垦等方面,采取了修建堤坝,堵塞排水沟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泥炭地。分析上述措施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突然且迅猛,瞬间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没有固定的排放途径,不易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对生命与生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轨迹图。
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我国东部的原因。
结合图文资料,说明我国东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塞尔公约》旨在遏制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2013年6月-2014年1月,共有103个加拿大集装箱(外贴可回收塑料的标签)在菲律宾马尼拉港口卸货,海关查验发现绝大部分为电子和厨房垃圾,并进行了封存。由于这些洋垃圾长时间堆放,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019年4月,菲律宾官方表示:如对方不予回应,他们将对其宣战。
推测加拿大转移“洋垃圾”的原因。
(2)针对上述环境问题,提出菲律宾政府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答案】
D
C
3.B
【解析】
1.从图中看,甲物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虽然小,但也有季节变化,可判定甲物质可能为草甸,D正确;荒漠、冰川积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更低,且季节变化不明显,BC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应高于阔叶林与针叶林,A错误。故选D。
2.根据图可知,7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最大,是因夏季降水充足,气温高,植被生长速度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达到最大,而冬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最小,是因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多枯萎,故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水热条件,C正确,土壤肥力、 地形地势、灌溉水量等因素不会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随季节发生变化,ABD错误;故选C。
3.我国西北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区,水源是制约生物发展的主要因素,拓展林草面积,可能加剧水资源短缺,不利于生态发展,A错误;合理建设人工绿洲,增加水源,可有效地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B正确;加大冰川融水,会造成生态破坏,C错误;减少荒漠化土地,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但不能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D错误;故选B。
【答案】
4.A
5.B
【解析】
4.利用GIS模拟核废水扩散路径,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应该是对核废水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核废水主要是随着洋流的流动扩散的,A对;海水温度分布、板块运动趋势、生物迁徙路径不是影响核废水扩散的主要因素,B、C、D错。故选A。
5.核废水排海主要危害海洋环境,不会改变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②错;影响生物、人类健康,使海洋渔业受损,产生不可控风险都是核废水排海的危害,①③④对,B对;A、C、D错。故选B。
【答案】
A
7.B
【解析】
6.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它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环境利用等提出较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A正确;生态保护红线区受所辖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影响,B错误;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生态保护红线区内耕地占比很低,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林地、湿地等,C错误;江西省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与发展经济并不冲突,D错误。所以选A。
7.合理控制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促进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有利于保护生态,但只注重生态效益,而将居民全部迁出不切实际,A、D错误;各类用地相互关联,治理生态问题时各部门应加强合作,C错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动态监管,有利于减少生态破坏,B正确。所以选B。
【答案】
8.A
9.D
【解析】
8.①粮食生产的服务价值最大,应为农田;②在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服务价值大,应为林地;③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还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应为建设用地;④在水资源供给方面服务价值大,应为水域。综上所述,表中生态系统①至④依次是农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该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点,对水质要求高,不适合大力发展网箱养殖业,A错误;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错误;城镇化发展速度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C错误;依托生态补偿机制,农旅融合助乡村振兴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D正确。故选D。
【答案】
D
11.A
【解析】
10.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部分高能耗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较快,①正确;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物质、重享受不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消费习惯,②错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逐步减少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进口,③错误;我国经济规模扩大,能源消费增长快,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不太合理),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上升,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贝藻综合养殖,可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能够体现碳汇,A正确;梯田主要种植农作物,每年均需种植和收获,吸收二氧化碳量少于贝藻的综合养殖,B错误;潮汐发电和特高压输电不能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CD错误。故选A。
【答案】
12.D
13.A
【解析】
12.加纳首都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处西非,由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难以发展其他产业,所以才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D正确;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并不是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差,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才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民众生活环境艰苦,焚烧塑料获取金属是经济来源,民众是当地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排除AB;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有利于电子垃圾的输入,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故选D。
13.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处于世界电子垃圾的处理末端,大部分无价值的垃圾直接填埋,损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导致区域发展潜力进一步下降,A正确;垃圾填埋混入土地后,对水源的污染大,排除B;该地处于电子垃圾处理末端,只能获取少量的可回收金属,大部分为无价值垃圾,产品零部件重新利用率很低,回收品的价值量很低,难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排除CD。故选A。
【答案】
A
C
16.B
【解析】
14.结合材料中吉首蒲儿根的生长环境表中显示湿度94%—96%,全年日照1400h左右,平均一天不足4小时可以看出,吉首蒲儿根生长需要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阴暗高湿,A正确、D错误;瀑布下形成优势种群,主要对应的是高湿而非地势崎岖,B错误;黄红壤相对贫瘠,C错误。故选A。
15.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其生长要求严苛,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生存环境,使吉首蒲儿根物种濒危,C正确;种子落水错失萌发条件、开花期短结实率较低、瀑布环境传粉效率低都是一直存在的现象或条件,并不会导致目前变为濒危的原因,ABD错误。故选C。
16.下列对吉首蒲儿根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有组培快繁,建立苗圃、扩大人工种群、建立种群信息库,①②④正确;风景区实施封闭管理不现实,③错误。故选B。
【答案】
17.A
18.B
【解析】
17.据材料“河北围场地区地处冀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故河北围场地区的人工林选择种植落叶松,主要原因是气候,A正确;土壤、地形、水源对人工林选择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
18.读图可知,采伐后森林植被减少,碳储量下降,表现最明显的是生物碳储量,B正确;土壤碳储量变化不大、林产品碳储量增加,AC错误;总碳储量因生物体储量下降而下降,D错误。故选B。
【答案】
D
20.B
【解析】
19.2018年雅江自然保护区各类用地中,林地所占比重最高,生产生活用地所占比重较低,反映出在保护区建立后,为降低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干扰,实施了大面积的退耕还林,使雅江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同时林地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也符合保护区的建设要求,该保护区土地利用分配趋向合理,D正确。根据表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保护区内土地利用分配较为协调,并且人类活动减弱,AC错误。并且保护区内实施了大面积的退耕还林,使林地的比重提高,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减弱,B错误,故选D。
20.该保护区的民族社区聚居地,可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可以保护当地独特的文化,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B正确。该保护区内核心区的民族社区可以实施生态移民,但是实施民族社区整体搬迁不现实,D错误。限制经济活动不利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不合理,A错误。放宽保护措施的标准会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不合理,C错误,故选B。
【答案】21.
(1)河流输沙量减少,海浪侵蚀加剧,造成黄河三角洲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加剧土壤盐碱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改变河道冲刷模式,造成下游河床淤高,增加决口和改道风险等。
(2)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维持生态稳定;是迁徙鸟类的庇护所,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利于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利于开展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研究,加强对湿地的保护等。
【解析】
(1)本小题可从水量减少对区域气候、土壤、生物、地貌等自然要素和环境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黄河断流,水量减少,流水搬运能力减弱,河流输沙量减少,沉积作用减弱,导致海浪侵蚀加剧,造成黄河三角洲萎缩;黄河断流,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容易导致海水倒灌(入侵),加剧土壤盐碱化;水量减少后,生态环境恶化,部分水生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断流后改变河道冲刷模式,造成下游河床淤高,增加决口和改道风险等。
(2)本小题主要从黄河三角洲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优先发展策略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角度进行分析。由上一小题分析可知,受黄河断流的影响,黄河口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小、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等。故黄河口生态优先发展策略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维持生态稳定;国家公园可成为迁徙鸟类的庇护所,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利于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利于开展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研究,加强对湿地的保护等。
【答案】22.
(1)泥炭地由于农业开垦、基础设施建设而大量排水,导致地表水位下降,泥炭地裸露;泥炭地被氧化,内部固存的碳变为CO2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泥炭作为燃料被燃烧,释放CO2气体。
(2)泥炭地的保护和改善,提高了泥炭地数量和质量,利于净化水质,改善水资源;利于碳减排、增加碳汇,调节气候、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安全。农垦面积减少,农田水利功能减弱,农产品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有一定不利影响。
【解析】
(1)由材料可知,“碳汇”向“碳源”转化的条件是干燥、被氧化。结合英国对泥炭地的开发利用可知,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排水后导致地表水位下降,泥炭地裸露,泥炭变得干燥、被氧化,内部固存的碳变为CO2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成为“碳源”;由材料“被用于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可知,泥炭作为燃料被燃烧,释放大量CO2气体,成为“碳源”。
(2)国家安全主要包括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故与泥炭有关的资源安全主要指的是水资源安全。从水资源安全的角度看,泥炭地可以净化水质,有利于改善水资源。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保护和改善泥炭地,泥炭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农产品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有一定不利影响;从环境安全看,泥炭地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保护和改善泥炭地,有利于碳减排、增加碳汇,调节气候、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安全。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泥炭地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控制污染、改善水质,维护生态安全。
【答案】23.
(1)我国东部人口密集,城镇数量多,工农业发达,物流运输多;此外,东部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因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多发。
(2)可能危及东部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可能影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虽然发生概率很小,却可能造成重大损害或威胁,影响范围可能波及全国。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城镇数量多;经济活动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工农业发达,物流运输多;且东部地区属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因此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我国东部地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密集,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将会对该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最终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威胁我国东部地区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极端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害或威胁,影响范围甚至可能波及全国。
【答案】24.
(1)污染本国环境;本国垃圾处理成本过高。
(2)利用国际法保护自己,进一步对加拿大政府施加压力;健全法规体系,海关加强检验防范机制,加大对涉事企业的惩处力度;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增强环保意识;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范围和危害扩大。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由于较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导致污染物处理成本过高;以及出于对本国环境保护的考虑等因素,使得本国污染较为严重的电子和厨房垃圾大量流出国门,走向环保标准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菲律宾可依据《巴塞尔公约》这一国际法保护自己,对加拿大政府施压,减少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同时本国也需强化检查防范机制,及时发现进口“洋垃圾”,并加大对涉事企业的惩处力度;对本国民众也需要加强宣传,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引导民众参与抵制洋垃圾的行列;对必须进口的“洋垃圾”或者已经进口的“洋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将污染范围和危害控制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