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上期
课题 广播火箭发射
教科书 书 名:《信息技术》教材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8月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广播。 会用广播指挥多个角色根据需要运行,实现角色间的密切合作。 能够拓展创新。 A层:1-3;B层:1-2;C层:3(课后针对1、2看微课,不理解之处问同学,问老师)。 4.在火箭发射的真实情境中,以微项目学习活动方式展开学习,首先根据教材P68-69自学编程方法,其次根据微课体验广播的效果,探究广播的原理,然后教师引导实现广播指令指挥多个角色同时运行,最后提交作品交流展示各种创新方式。 5.深入了解神州13号火箭,体会中国自主品牌、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制造,感受到身在科技强国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广播。 2.会用广播指挥多个角色根据需要运行,实现角色间的密切合作。 3.能够拓展创新。 教学难点: 会用广播指挥多个角色根据需要运行,实现角色间的密切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激发内部动机 【10秒】亲爱的同学,你知道神州13号载人飞船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入太空的吗?我听见你在说“火箭发射”。 没错,飞船和卫星都是由火箭发射送入太空的。 很多同学都在用编程完成火箭发射的过程,我们来看看效果吧。进入情境,唤醒祖国大事件回忆,联系生活,思考回答。 身临其境,调动多感官体验并参与学习。 建立生活与学习的紧密联系,激发关注国家大事的动机。 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二)引发认知冲突,学习新知【1分钟】倒计时还没有结束,火箭已经点火发射了…… 所有角色各做各的,一团乱,问题出在哪里? 怎么解决? 先看长征二号视频,思考谁发出了命令,谁执行命令,他们之间如何配合?分阶段,提关键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火箭发射和进入星空两个阶段,根据教材还有进入太空、释放飞船、变轨三个阶段。 旧知识已经解决不了新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广播 什么是广播? 广播本质上是程序的事件,需牢记三要素:广播名称、发广播,接广播。广播名称必须唯一,自己发广播,所有人(包括自己)接广播。将刚才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成两个阶段。 结合教材,共五个阶段。 明确谁发出了命令(发广播),谁执行命令(收广播),梳理成表格。 结合旧知识思考,寻找各种可能性。从理解层面解决问题。 利用计算思维中的“分解、抽象”两大方法,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来解决,识别关键部分,提取核心点。 知道用法并能理解规则。 (三) 解决冲突,自主建构知识体系【3分钟】当数字倒计时结束,火箭才能点火发射,可是火箭怎么知道倒计时结束了呢?两个角色需要用广播发送消息。 数字角色广播“倒计时结束”,自己接收广播,隐藏起来看不见。火箭接收消息,换成点火造型,立刻发射。 接下来的方法都一样,分别对各个角色和背景添加广播,请看操作演示。 在实践中习得知识与技能。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 理清角色与背景的关系,用广播让他们密切合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协调处理同时进行的各项任务。(四) 课后小结【1分钟】第三单元 第1节 如何使用广播 1.广播:成对出现才有效,时刻不忘三要素 广播名称要唯一,一个背景或角色发广播 所有背景和角色都能收广播 2.广播是桥梁,让大家密切来合作 3.拓展创新是关键课后反思编程中一个角色较好处理,添加背景对大多数同学也没有难度,本课难点在于:多个角色分别多次出现在不同背景,单个角色的程序80%以上的同学都能流畅编写出来,但在运行时一团乱,严重挫伤了积极性。 此时引入广播来协调并理清各个角色与背景的关系至关重要,这个微课是非常关键的教学补充,让同学们遇到复杂问题不再惧怕,而是迎难而上,用学过的知识逐步单点击破难点,树立强大的信心。也更好地解决了生活中的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