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中国近代史历史发展主线
1840
鸦片战争
1851
太平天国运动
1864
1856
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屈辱史
抗争史
1842
探索史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屈辱史
抗争史
1898
戊戌变法
探索史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屈辱史
抗争史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化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复习导入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900年-1901年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1.通过自主学习和教材梳理,掌握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列举《辛丑条约》的内容;
2.通过材料研读和比较探究能够辩证评价义和团运动;认识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理解《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通过了解八国联军野蛮残暴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义和团和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壹
义和团运动
壹·义和团运动
1.背景:
材料研读
材料:教会势力很大,新县官到任拜庙完后,就要去拜神南,神南出入都坐轿车。普通百姓不敢和教徒发生争执,教徒常常威胁说:“奶奶的,逮你去见神甫去!”百姓不能和教徒打官司,不论什么官司,无论谁有理,总是教徒打赢,连县令也怕教会路力。
——《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结合下面材料思考:义和团运动为什么能发展壮大起来?
壹·义和团运动
2.兴起:
由山东、直隶(今河北省)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以设坛练拳的方法组织群众,宣传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性质:一次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壹·义和团运动
3.口号:
“扶清”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让群众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灭洋”
反帝国主义斗争意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
盲目排外。
材料:(义和团)他们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 迷信色彩。
表明了当时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局限性
壹·义和团运动
4.清政府的态度:
剿灭——招抚——镇压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义和团运动初期,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
态度变化: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变化原因: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概括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壹·义和团运动
5.发展: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杀洋人毁洋物)
清政府
招抚义和团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捣毁教堂
毁坏车站和铁轨
砍断电线
1900年6月20日 ,
义和团杀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引起洋人不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贰
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概况: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西摩尔
奥匈帝国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目的: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英、俄、日、美、德、法、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军2000多人,以“救护使臣”为名,在大沽口登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记忆口诀:饿的话 每日熬一鹰
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过程:
(1)廊坊阻击战
北京
天津
联军乘火车前往
遭到义和团阻击,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廊坊
西摩尔
抵达廊坊的八国联军
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攻陷大沽炮台
6月16日,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天津的大沽炮台,尽管守军奋勇抵抗,但炮台最终失陷。
大沽口炮台
——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北京外国军队射杀团民
对外宣战!
2.过程:
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过程:
(3)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郊民巷使馆区
义和团围困下的英国公使馆
被义和团用火药重创的西什库教堂
这一举动使清政府处于被动局面,成为列强扩大战争的借口。
北京
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天津保卫战
激战老龙头火车站
炮轰紫竹林租界
天津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7月中旬,天津失陷。
聂士成血祭八里台
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
2.过程:
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
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
8月15日,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当天,联军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门,至当晚,联军占领全城。
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下令剿杀义和团,并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八国联军的暴行:
“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美军抢掠的白银
法国抢来的耕牛
充分暴露侵略者
的凶恶本质
烧
杀
抢
掠
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有何积极意义?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P34三)
瓦德西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清政府态度
剿灭
招抚
1.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2.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
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叁
《辛丑条约》的签订
叁·《辛丑条约》的签订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罪己诏》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李鸿章
庆亲王奕劻
叁·《辛丑条约》的签订
主要内容 影响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影响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钱
禁
兵
馆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大大增加了人民负担;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清廷处于各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体现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但打上了屈辱的烙印
叁·《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慈禧携光绪皇帝回到北京。
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依靠清政府来挽救中国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叁·《辛丑条约》的签订
指《辛丑条约》中规定的赔款。此次赔款因1900年(旧历庚子年)八国联军发动战争而起,故称“庚子赔款”,简称“庚款”,又称“大赔款”。
赔款总额为4.5亿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11个条约签字国按比例分赃。沙俄独得1.3亿两,分赃最多。除正额赔款外,还有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白银。到1938年止,中国已付各国的庚款达6.5237亿两。
知识拓展
庚子赔款
知识拓展
清华大学前身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清华大学
叁·《辛丑条约》的签订
归纳
1840年
1842年
鸦片
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1856年
1860年
第二次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进一步加深
1894年
1895年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1900年
1901年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陷入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课堂小结
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
目的:
抗击八国联军:
结果:
义和团运动
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性质: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
“扶清灭洋”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
剿灭→招抚(利用)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廊坊阻击战
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
《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影响:
随堂训练
1.(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
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这两句话主要说明义和团
运动( )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反抗清朝腐朽统治
C.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D.具有盲目排外性质
A
2.(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1900年,列强再次入侵北京。一时
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复兴之路》中的这段解
说词指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列强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D
随堂训练
3.《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
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
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
D
4.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所属境内,如有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致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
随堂训练
D
5.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