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4.2 Ca(OH)2的性质(基础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2022九上·杭州月考)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
A.用水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用盐酸洗 D.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石灰水瓶内壁附有的白膜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溶于酸分析。
【解答】 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该白膜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与碱溶液反应,但可溶于酸,所以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故选D。
2.(2021九上·金华月考)下列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
A.熟石灰 B.硫酸 C.纯碱 D.食盐
【答案】A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用途分析。
【解答】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故选A。
3.(2018九上·嘉兴月考)下列各组内物质名称表示同一种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烧碱 苛性钠 B.氢氧化钙 消石灰 生石灰
C.盐酸 氯化氢 食盐 D.冰 干冰 水
【答案】A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酸碱的俗称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熟石灰,生石灰为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食盐为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能导电
B.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D.将氢氧化钙与粘土、沙子混合,用做建筑材料
【答案】B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电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具有碱的通性: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②与酸性氧化物反应,③与酸发生中和反应,④能和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解答】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B、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可以用这一现象检验OH-;
C、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D、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利用这一性质,将氢氧化钙、黏土和沙子混合,用来做建筑材料。
故答案为:B
5.(2023九上·杭州期末)氢氧化钡(Ba(OH)2)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实验小组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实验①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B.利用实验②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利用实验③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
D.利用实验④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B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是没有明显的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2022九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加入多少量的饱和石灰水,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硫酸、碳酸钠、氯化铁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分析,由此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解答】 ①中加入石灰水后,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若加入石灰水少量,则溶液呈酸性或中性,②中加入石灰水后,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若加入石灰水少量,则溶液呈酸性或中性,③中加入石灰水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论加石灰水量多量少,反应后溶液中都会有呈碱性的氢氧化钠生成,④中加入石灰水后,氯化铁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若加入石灰水少量,则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故选C。
7.(2023九上·杭州期中)从用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 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③取不溶物,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A.一定含有CaCO3和Ca(OH)2
B.一定含有Ca(OH)2,可能含有CaCO3
C.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D.一定含有CaCO3,可能含有Ca(OH)2
【答案】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石灰浆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A、石灰浆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结合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抹墙掉下的物质加水搅拌,没有全部溶解,说明有难溶物,上层清液使酚酞变红,说明呈碱性,则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钙,不溶物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还一定有碳酸钙;
故选A。
8.(2022九上·余姚期中)图是科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CuSO4或H2SO4
B.B处贴上的卡片是Ca(OH)2
C.C处卡片上的物质一定能与BaCl2发生反应
D.可用Fe2O3替换Fe的位置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铁能与硫酸、硫酸铜反应,硫酸、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分析。
【解答】A、A处物质能与铁反应,则可以是CuSO4或H2SO4 ,不符合题意;
B、A处为硫酸铜或硫,则B处贴上的卡片是Ca(OH)2 ,不符合题意;
C、C处卡片上的物质为硫酸铜或硫酸的一种,一定能与BaCl2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
D、Fe2O3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硫酸铜反应,不能用氧化铁替换铁,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1九上·杭州期中)小陈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图甲所示实验。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 酸钠溶液,溶液 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仪器的使用操作无误
B.图乙中 d~m 段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
C.图乙中 m~n 段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变小
D.图乙中 n 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Na2CO3 和 NaCl
【答案】D
【知识点】pH值的测量及方法;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当盐酸过量时,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pH会从小于7增加,至等于7,碳酸钠过量则在于7,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与氯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分析。
【解答】A.胶头滴管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伸入试管,故错误;
B.由溶液pH的变化图,m~npH不变,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没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C.由溶液pH的变化图,d~mpH增大,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d-m段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D.图乙中n点之后溶液pH>7, 溶液中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溶质有Na2CO3 和 NaCl,故正确。
故选D。
10.(2020九上·拱墅期末)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
C.可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波尔多液,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其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与CO2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答案】D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分析,其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总质量增加,但溶液质量减小。
【解答】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呈碱性, 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 ,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是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 ,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质量减小 ,符合题意;
故选D。
11.氢氧化钙俗称 或 ,化学式为Ca(OH)2,水溶液是 ,具有 性。
【答案】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腐蚀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俗名与性质,以及水溶液的俗名回答。
【解答】氢氧化钙是一种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就是通常所说的石灰水,具有腐蚀性。
故答案为:熟石灰 消石灰 石灰水 腐蚀
12.(2022九上·杭州期中)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常构建如图思维导图梳理知识,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一”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③⑥同属于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 。
(2)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A物质的化学式: ,物质C的化学式: 。
【答案】(1)H++OH-=H2O
(2)Fe2O3;Na2CO3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中和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2)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A为金属氧化物或碱,C为盐类物质,再复分解反应条件写出一种物质即可;
故答案为:(1)H++OH-=H2O ;(2)Fe2O3;Na2CO3。
13.(2022九上·瑞安期中)小明研究氢氧化钙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实验 。(填写图中的序号)
(2)图乙表示实验③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种类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表示的离子是 。
(3)实验结束后,将实验②和③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沉淀消失,其原因是 。
【答案】(1)①
(2)Ca2+
(3)实验②后,试管中存在过量的稀盐酸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各反应的现象及实质分析,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1)①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产生碳酸钙沉淀,②中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③中氯化铁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
(2)图乙表示实验③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种类在反应前后的变化,★为反应前试管中的离子,且反应后保持不变,③反应实质是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钠,则★为钙离子;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②和③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沉淀消失,说明②中盐酸过量,氢氧化铁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使沉淀消失。
故答案为:(1)①;(2)Ca2+ ;(3)实验②后,试管中存在过量的稀盐酸 。
14.(2022九上·长兴月考)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科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科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答案】(1)红
(2)Ca(OH)2+Na2CO3=CaCO3↓+2NaOH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2)根据除杂原则分析,则除杂时所加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且不引入新杂质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成红色;
(2)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氢氧化钙杂质,可加入适量碳酸钠然后过滤,反应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故答案为:(1)红;(2) Ca(OH)2+Na2CO3=CaCO3↓+2NaOH 。
15.(2023九上·宁海期末)为验证稀HCl的化学性质,小科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试管是 (填字母,可多选)。
(2)为了检验试管D中变成无色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Cl,可以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_____(填字母,可多选)检验。
A.AgNO3溶液 B.Ca(OH)2溶液
C.CaCO3 D.CO2
(3)五个实验完成后,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后出现白色沉淀;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向滤液X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溶质可能为(除酚酞外)___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NaCl B.NaCl、HCl
C.NaCl、CaCl2 D.NaCl、HCl、CaCl2
【答案】(1)ABC
(2)C
(3)A;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与活泼金属、碳酸盐反应会产生气体,由碱和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加入物质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碳酸钙与氯化钙反应可产生碳酸钙沉淀,确定混合试管中原有成分,由此判断混合后溶质组成分析。
【解答】(1)A中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有气泡产生,B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C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D中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溶液由红色变无色,E中反应无明显现象;
(2)硝酸银溶液与盐酸和氯化钠都会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无法证明反应是否发生,A错误;氢氧化钙与盐酸、氢氧化钠混合都无明显现象,无法验证反应的发生,B错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若加入碳酸钙无气体产生,则说明盐酸发生了反应,C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D错误;
(3) 五个实验完成后,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后出现白色沉淀,则为B或D与C混合,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氯化钙或碳酸钠可能剩余一种,因有白色沉淀,一定不含盐酸,故选AC。
答案为:(1)ABC;(2)C;(3)AC。
16.(2023九上·余姚期末)花匠用熟石灰来降低校园苗圃中土壤的酸性,但效果不明显.化学老师发现是熟石灰已经部分变质,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际例子,就取回一包熟石灰样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该样品确实部分变质.请填写有关实验仪器和药品,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熟石灰样品部分变质.
[实验仪器]玻璃棒、胶头滴管、 .
[实验药品]水、酚酞试液、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样品中有氢氧 化钙存在
样品中有碳酸 钙存在
【答案】烧杯;稀盐酸;在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样品,加水,搅拌,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另取少量样品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碱性,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配制溶液所需仪器等分析。
【解答】 [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时需有反应容器,该实验涉及到样品的溶解,所以除玻璃棒、滴管外,还需要烧杯。
[实验药品] 要证明熟石灰部分变质,需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使酚酞变红的性质完成,需实验药品为水、酚酞试液、稀盐酸。
得出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实验步骤为在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样品,加水,搅拌,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变红的现象,得出结论。
得出样品中有碳酸钙存在,操作步骤为另取少量样品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观察到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烧杯;稀盐酸;在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样品,加水,搅拌,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另取少量样品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17.(2022九上·瑞安月考)实验室中有一瓶久置的Ca(OH)2固体,同学们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白色固体是Ca(OH)2
猜想2:白色固体是CaCO3猜想3:白色固体是
【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方法验证猜想。
甲同学:取少量样品加水,充分振荡,发现溶液中大量固体不溶解,则证明CaCO3的存在。
乙同学:取少量样品加水,充分振荡,静置后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证明Ca(OH)2的存在。丙同学: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气泡产生,证明CaCO3存在。
请指出以上方法中不合理的是哪位同学,并说明理由 。
【进一步探究】丁同学取1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如图2所示。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g/L,计算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Ca(OH)2和CaCO3;甲同学不合理。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出现大量固体不溶解;25%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白色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碳酸钙的一种或两种,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由量筒内水的体积计算产生二氧化碳体积,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质量,再利用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出碳酸钙质量,由此计算氢氧化钙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由所给猜想可知,白色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碳酸钙的一种或两种,所以猜想3为白色固体是 Ca(OH)2和CaCO3 ;
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出现大量固体不溶解,所以甲同学实验不合理;
由实验装置特点可知,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即为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则实验时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0.165L×2g/L =0.33g
设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33g
100:44=x:0.33g
x=0.75g
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25%
故答案为: Ca(OH)2和CaCO3 ;甲同学不合理;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出现大量固体不溶解;25%.
18.(2022九上·义乌月考)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发生中和反应的试管是 。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 。
【答案】(1)GH;F
(2)2HCl+Ca(OH)2=CaCl2+2H2O
(3)NaOH、Na2CO3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各试管中反应情况确定反应现象,结合中和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分析;
(3)根据加盐酸先无明显现象,然后有气泡产生确定试管中物质成分分析。
【解答】(1)实验中A溶液变红,B产生气泡 ,C溶液变黄,D产生气泡,E溶液变红,F无明显现象,G产生沉淀,H产生沉淀,其中F中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 实验中F无明显现象产生,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 ;
(3) 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 说明盐酸先与其它物质反应无明显现象,然后再与另一物质反应产生气体,则为G试管,滤液中溶质为 NaOH、Na2CO3 ;
故答案为:(1)GH;F;(2) 2HCl+Ca(OH)2=CaCl2+2H2O ;(3) NaOH、Na2CO3 。
1 / 1"高效课堂"1.4.2 Ca(OH)2的性质(基础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2022九上·杭州月考)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
A.用水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用盐酸洗 D.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2.(2021九上·金华月考)下列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
A.熟石灰 B.硫酸 C.纯碱 D.食盐
3.(2018九上·嘉兴月考)下列各组内物质名称表示同一种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烧碱 苛性钠 B.氢氧化钙 消石灰 生石灰
C.盐酸 氯化氢 食盐 D.冰 干冰 水
4.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能导电
B.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D.将氢氧化钙与粘土、沙子混合,用做建筑材料
5.(2023九上·杭州期末)氢氧化钡(Ba(OH)2)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实验小组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实验①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B.利用实验②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利用实验③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
D.利用实验④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6.(2022九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加入多少量的饱和石灰水,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3九上·杭州期中)从用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 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③取不溶物,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A.一定含有CaCO3和Ca(OH)2
B.一定含有Ca(OH)2,可能含有CaCO3
C.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D.一定含有CaCO3,可能含有Ca(OH)2
8.(2022九上·余姚期中)图是科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CuSO4或H2SO4
B.B处贴上的卡片是Ca(OH)2
C.C处卡片上的物质一定能与BaCl2发生反应
D.可用Fe2O3替换Fe的位置
9.(2021九上·杭州期中)小陈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图甲所示实验。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 酸钠溶液,溶液 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仪器的使用操作无误
B.图乙中 d~m 段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
C.图乙中 m~n 段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变小
D.图乙中 n 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Na2CO3 和 NaCl
10.(2020九上·拱墅期末)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
C.可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波尔多液,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其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与CO2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11.氢氧化钙俗称 或 ,化学式为Ca(OH)2,水溶液是 ,具有 性。
12.(2022九上·杭州期中)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常构建如图思维导图梳理知识,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一”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③⑥同属于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 。
(2)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A物质的化学式: ,物质C的化学式: 。
13.(2022九上·瑞安期中)小明研究氢氧化钙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实验 。(填写图中的序号)
(2)图乙表示实验③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种类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表示的离子是 。
(3)实验结束后,将实验②和③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沉淀消失,其原因是 。
14.(2022九上·长兴月考)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科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科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15.(2023九上·宁海期末)为验证稀HCl的化学性质,小科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试管是 (填字母,可多选)。
(2)为了检验试管D中变成无色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Cl,可以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_____(填字母,可多选)检验。
A.AgNO3溶液 B.Ca(OH)2溶液
C.CaCO3 D.CO2
(3)五个实验完成后,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后出现白色沉淀;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向滤液X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溶质可能为(除酚酞外)___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NaCl B.NaCl、HCl
C.NaCl、CaCl2 D.NaCl、HCl、CaCl2
16.(2023九上·余姚期末)花匠用熟石灰来降低校园苗圃中土壤的酸性,但效果不明显.化学老师发现是熟石灰已经部分变质,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际例子,就取回一包熟石灰样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该样品确实部分变质.请填写有关实验仪器和药品,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熟石灰样品部分变质.
[实验仪器]玻璃棒、胶头滴管、 .
[实验药品]水、酚酞试液、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样品中有氢氧 化钙存在
样品中有碳酸 钙存在
17.(2022九上·瑞安月考)实验室中有一瓶久置的Ca(OH)2固体,同学们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白色固体是Ca(OH)2
猜想2:白色固体是CaCO3猜想3:白色固体是
【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方法验证猜想。
甲同学:取少量样品加水,充分振荡,发现溶液中大量固体不溶解,则证明CaCO3的存在。
乙同学:取少量样品加水,充分振荡,静置后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证明Ca(OH)2的存在。丙同学: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气泡产生,证明CaCO3存在。
请指出以上方法中不合理的是哪位同学,并说明理由 。
【进一步探究】丁同学取1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如图2所示。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g/L,计算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 。
18.(2022九上·义乌月考)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发生中和反应的试管是 。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石灰水瓶内壁附有的白膜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溶于酸分析。
【解答】 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该白膜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与碱溶液反应,但可溶于酸,所以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用途分析。
【解答】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酸碱的俗称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熟石灰,生石灰为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食盐为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电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具有碱的通性: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②与酸性氧化物反应,③与酸发生中和反应,④能和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解答】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B、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可以用这一现象检验OH-;
C、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D、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利用这一性质,将氢氧化钙、黏土和沙子混合,用来做建筑材料。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是没有明显的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硫酸、碳酸钠、氯化铁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分析,由此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解答】 ①中加入石灰水后,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若加入石灰水少量,则溶液呈酸性或中性,②中加入石灰水后,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若加入石灰水少量,则溶液呈酸性或中性,③中加入石灰水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论加石灰水量多量少,反应后溶液中都会有呈碱性的氢氧化钠生成,④中加入石灰水后,氯化铁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若加入石灰水少量,则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石灰浆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A、石灰浆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结合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抹墙掉下的物质加水搅拌,没有全部溶解,说明有难溶物,上层清液使酚酞变红,说明呈碱性,则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钙,不溶物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还一定有碳酸钙;
故选A。
8.【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铁能与硫酸、硫酸铜反应,硫酸、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分析。
【解答】A、A处物质能与铁反应,则可以是CuSO4或H2SO4 ,不符合题意;
B、A处为硫酸铜或硫,则B处贴上的卡片是Ca(OH)2 ,不符合题意;
C、C处卡片上的物质为硫酸铜或硫酸的一种,一定能与BaCl2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
D、Fe2O3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硫酸铜反应,不能用氧化铁替换铁,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pH值的测量及方法;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当盐酸过量时,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pH会从小于7增加,至等于7,碳酸钠过量则在于7,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与氯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分析。
【解答】A.胶头滴管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伸入试管,故错误;
B.由溶液pH的变化图,m~npH不变,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没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C.由溶液pH的变化图,d~mpH增大,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d-m段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D.图乙中n点之后溶液pH>7, 溶液中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溶质有Na2CO3 和 NaCl,故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分析,其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总质量增加,但溶液质量减小。
【解答】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呈碱性, 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 ,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是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 ,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质量减小 ,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腐蚀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俗名与性质,以及水溶液的俗名回答。
【解答】氢氧化钙是一种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就是通常所说的石灰水,具有腐蚀性。
故答案为:熟石灰 消石灰 石灰水 腐蚀
12.【答案】(1)H++OH-=H2O
(2)Fe2O3;Na2CO3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中和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2)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A为金属氧化物或碱,C为盐类物质,再复分解反应条件写出一种物质即可;
故答案为:(1)H++OH-=H2O ;(2)Fe2O3;Na2CO3。
13.【答案】(1)①
(2)Ca2+
(3)实验②后,试管中存在过量的稀盐酸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各反应的现象及实质分析,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1)①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产生碳酸钙沉淀,②中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③中氯化铁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
(2)图乙表示实验③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种类在反应前后的变化,★为反应前试管中的离子,且反应后保持不变,③反应实质是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钠,则★为钙离子;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②和③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沉淀消失,说明②中盐酸过量,氢氧化铁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使沉淀消失。
故答案为:(1)①;(2)Ca2+ ;(3)实验②后,试管中存在过量的稀盐酸 。
14.【答案】(1)红
(2)Ca(OH)2+Na2CO3=CaCO3↓+2NaOH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2)根据除杂原则分析,则除杂时所加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且不引入新杂质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成红色;
(2)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氢氧化钙杂质,可加入适量碳酸钠然后过滤,反应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故答案为:(1)红;(2) Ca(OH)2+Na2CO3=CaCO3↓+2NaOH 。
15.【答案】(1)ABC
(2)C
(3)A;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与活泼金属、碳酸盐反应会产生气体,由碱和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加入物质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碳酸钙与氯化钙反应可产生碳酸钙沉淀,确定混合试管中原有成分,由此判断混合后溶质组成分析。
【解答】(1)A中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有气泡产生,B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C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D中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溶液由红色变无色,E中反应无明显现象;
(2)硝酸银溶液与盐酸和氯化钠都会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无法证明反应是否发生,A错误;氢氧化钙与盐酸、氢氧化钠混合都无明显现象,无法验证反应的发生,B错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若加入碳酸钙无气体产生,则说明盐酸发生了反应,C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D错误;
(3) 五个实验完成后,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后出现白色沉淀,则为B或D与C混合,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氯化钙或碳酸钠可能剩余一种,因有白色沉淀,一定不含盐酸,故选AC。
答案为:(1)ABC;(2)C;(3)AC。
16.【答案】烧杯;稀盐酸;在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样品,加水,搅拌,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另取少量样品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碱性,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配制溶液所需仪器等分析。
【解答】 [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时需有反应容器,该实验涉及到样品的溶解,所以除玻璃棒、滴管外,还需要烧杯。
[实验药品] 要证明熟石灰部分变质,需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使酚酞变红的性质完成,需实验药品为水、酚酞试液、稀盐酸。
得出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实验步骤为在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样品,加水,搅拌,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变红的现象,得出结论。
得出样品中有碳酸钙存在,操作步骤为另取少量样品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观察到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烧杯;稀盐酸;在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样品,加水,搅拌,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另取少量样品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17.【答案】Ca(OH)2和CaCO3;甲同学不合理。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出现大量固体不溶解;25%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白色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碳酸钙的一种或两种,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由量筒内水的体积计算产生二氧化碳体积,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质量,再利用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出碳酸钙质量,由此计算氢氧化钙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由所给猜想可知,白色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碳酸钙的一种或两种,所以猜想3为白色固体是 Ca(OH)2和CaCO3 ;
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出现大量固体不溶解,所以甲同学实验不合理;
由实验装置特点可知,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即为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则实验时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0.165L×2g/L =0.33g
设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33g
100:44=x:0.33g
x=0.75g
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25%
故答案为: Ca(OH)2和CaCO3 ;甲同学不合理;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出现大量固体不溶解;25%.
18.【答案】(1)GH;F
(2)2HCl+Ca(OH)2=CaCl2+2H2O
(3)NaOH、Na2CO3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各试管中反应情况确定反应现象,结合中和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分析;
(3)根据加盐酸先无明显现象,然后有气泡产生确定试管中物质成分分析。
【解答】(1)实验中A溶液变红,B产生气泡 ,C溶液变黄,D产生气泡,E溶液变红,F无明显现象,G产生沉淀,H产生沉淀,其中F中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 实验中F无明显现象产生,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 ;
(3) 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 说明盐酸先与其它物质反应无明显现象,然后再与另一物质反应产生气体,则为G试管,滤液中溶质为 NaOH、Na2CO3 ;
故答案为:(1)GH;F;(2) 2HCl+Ca(OH)2=CaCl2+2H2O ;(3) NaOH、Na2CO3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