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2 10:51:13

文档简介

宜城市重点中学 2023-2024 学年高二语文 9 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3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乃含蓄之美。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特征,
说话委婉,强调含忍,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而现代的审美观念,是外露的、张扬的、
包装的。曲解的广告、张扬的建筑、直露的喊话等等,使我感到现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
多么不合时宜,我似乎在说一个古老的梦幻、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审美事实。
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
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具有
和西方不同的意韵。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
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当然,隐不等于晦,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
讳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便如坠五里云中。我们说,隐而不露,藏而不显。隐是为了
更好的露,藏是为了更好的显。关键要有味,要启迪人想象的空间。
宛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
秋风早,飘零君不知。”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影的舞动、
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
绵长的、内蕴的。曲是中国园林的至上原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记北京城东有曲水园,园中的漏云透月轩、掩山楼、宜雨亭、住秋
阁,都在曲,含蓄蕴藉,一个唤起你更多想象的引子。园林的曲景在云墙和回廊的设置上
体现最为充分,如拙政园的回廊,婉曲回转,极尽优柔。
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这是以“永”字的八笔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
在我理解,永字八法透露出中国美学的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外
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但在其深处暗藏机锋。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
所决定的,在书法中叫做蓄势。反对直露,认为直露一览无余便没有韵味。如颜真卿的藏
头护尾,颜体可以说是藏的典范。起笔裹锋,没有裹锋,平平地写,那就太露;落笔回锋,
没有回锋,一笔送出,就没有意思。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点必隐锋,波必三折。书法无
往不复的道理,是《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体现,没有送出的一笔是不回的,
一如《周易》所说没有绝对的去,也没有绝对的来,衰败之处就是生命的起点,灿烂之处
也可能就是没落的开始。书法、园林、绘画等都是空间艺术,但中国美学强调,这一空间
是“回荡的空间”,充满音乐的节奏。
雾里看花,乃是中国美学的又一种境界。它通过迷离忧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不同于西
方美学的朦胧美,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论画中国古代有三远之说,北宋绘画理论
1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有言:“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瞑漠、野水
隔而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飘渺者谓之幽远。”此三者统之于远而归之于心,
反映出宋人山水的境界追求。在韩拙这里,迷远被视为一种山水境界而予以推出;阔远,
弥望的是无边的山色;幽远更是“微茫飘渺”,也具有迷远的审美特征。韩氏三远观使中
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技法而走向理论自觉。唐宋山水画颇多迷远之境,米芾及米友仁父子更
是将迷远之境推向极致,他们创造的“云山墨戏”,以迷离漫漶之景出胸中之盘郁,使人
能看到宇宙初开之象,在其朦胧恍惚的传达中看出鸿蒙的意味。在园林艺术中亦如此,园
中点点皆实景,你不能在园中起一丝云烟,不能在山前着一片梦幻,但中国很多园林创造
恰恰就是为飘渺的云,为迷离的雨,为那山前的梦幻设计的,看看他们为园景的命名就知
道其用意。“浮翠阁”、“香影廊”、“养云精舍”、“月到风来”等等,景皆实但起意
皆虚,实景虚意,妙出玲珑。曲胜过直,忍胜过躁,子路的冒进,夫子颇不以为然;颜回
的忍辱,被夫子许以大气象。力从内在的冲荡来,胜过外在的强力,美从迷离中寻来,胜
过通透的美感。中国艺术的世界宛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赏艺人沿着这条小道悠然前行,
在那深深的处所,有一无上妙殿。
(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造园几乎可以说是造曲的艺术,北京城东曲水园在曲中增添了含蓄,园内造景名
称可唤起众人的想象力。
B.书法“无往不复”之道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一笔一
划间表现出转折与回旋。
C.北宋韩拙提出的“阔远”“迷远”“幽远”,总体反映出宋人山水的境界追求,
他突出了“迷远”的地位。
D.西方美学的朦胧美与雾里看花同中有异,具有独特的思想哲学内涵,雾里看花则
借助迷离恍惚展示美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隐与露、藏与显是两组辩证关系,隐与藏的度要适中,过度则会让欣赏者如坠雾
中,影响观瞻。
B.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中,若“曲岸”改为“直岸”会破坏诗句内
蕴和谐的意境。
C.园林命名不仅要点出实景,更要提高其格调虚意构思,才能让园林给予人回味无
穷的想象空间。
D.选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阐释核心观点,覆盖园林、绘画、书法、音乐、文学、哲
学等多个领域。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众人对桥上亭拟名,“翼然”不够准确,“泄玉”太粗
陋太“实”,宝玉所提“沁芳”更为雅致。
2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B.苏州留园“华步小筑”一角,用砖砌地穴门洞,分隔成狭长的小径,步入便得“庭
院深深深几许”之趣。
C.诗人墨客安坐于潺潺流波曲水旁,取杯酒饮之而赋诗,“流觞曲水”流传成为一
种独特的诗酒文化印记。
D.李结有词云“花圃萦回曲径通,小亭风卷绣帘重,秋千闲倚画桥东”,内容虽简,
但对自然景物描写极尽委曲之致。
4.“含蓄”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命题,内涵丰且影响远,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5.人文科学的研究,既要求真也要求新:“真”在于研究材料的真实性、研究方法的合
理性等;“新”在于研究者的立场和情怀,关联现实获得新价值等。请分析本文的求真与
求新。(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将军
刘建超
①“15 年以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哥查着字典读完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后,
右手握着书轻轻拍打着左手心,站立窗前一脸庄严,两眼望着无边天际对我说。
②哥那年 12 岁。哥高中毕业报名参军。全县 800 名应届毕业生中挑选 3 名飞行员,
哥是最后 6名候选人之一。哥打开箱子搬出平时不许我翻动的几十本宝贝书:“这些都留
给你了,好好学习,哥当了将军回来接你。”可哥政审没有通过。哥哭了一天,背着母亲
缝好的被子到 80 里外县化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每月 23 元工资。
③哥的师傅为人尖刻。哥除了干活还要给师傅洗衣打饭,星期天还去乡下帮助师傅家
干田里的活。哥的师傅烟瘾大,爱下棋,常哄着哥陪他下棋,谁输了谁就买一包“黄金叶”。
哥的工资除去吃饭大都“孝敬”师傅吸烟了。学校放暑假,我背着一小口袋白蒸馍去看哥。
哥屋里除了母亲缝的那床被子,啥都没有。一张苇席铺在地上,上面堆满了棋书。哥光着
膀子坐在席上打棋谱能打一通宵。“目前局势是这样的,我赢师傅已在把握之中了。”哥
说,晌午,哥和师傅下棋又连输三盘。哥的师傅伸着黑乎乎的手从小口袋里抓走了三个白
蒸馍,我心痛得直掉泪。哥说:“兵不厌诈,你还不懂。”哥转正那天,在职工食堂与师
傅挑战:“谁输一盘,一条‘黄金叶’烟。”哥将三条烟放在桌上。围观的人开始起哄。
哥的师傅从兜里掏出一沓菜票:“破上下个月吃咸菜了!”哥就蹲在凳子上,一手托腮,
一手调动兵马,直杀得师傅大冷天硬是出了一头汗。不少人给哥的师傅当“高参”也无济
于事。哥干脆利索连胜三盘。哥收起菜票揣着烟从容潇洒走出食堂。师傅瞪着眼张着嘴半
天没缓过劲儿。
④15 年后,哥没有当将军却当上了爸爸。哥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上将。嫂子撅
着嘴老大不愿意。上将升入小学后,嫂子的厂里出现困难,厂里不少职工托人找关系往哥
的厂子里调。嫂子也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谈。哥在屋里背着手不停踱着步子,说:“从目前
3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局势看,我厂的效益确实不错,但是个污染严重的行业,治理是早晚的事。而你厂的产品
是国家建设的资源性产品,定当扶持。”如哥所料,不出一年,哥的厂被勒令停产,嫂子
的厂又红火起来。嫂子对哥佩服得不得了,对哥伺候得更周到。
⑤上将升入中学后,城里兴起建房热,双职工借钱筹资在县城新规划的职工新区盖房
子。哥不为所动。老街四邻新房建成,请哥去“燎锅底”,哥吃着人家的酒菜,看着人家
的新屋,蹦出两个字“惜哉”。主人让哥说个明白。哥用手指蘸着酒在桌上画了一幅地图,
一手撑着腰,一手拿着一根筷子:“目前的局势是这样的,云梦河是流入淮河的主要河流
之一,横跨半个省,途经四个城市,是造成春夏两季洪灾的主要因素,现今世界是资源之
争,重点在石油,10 年 20 年后,争夺的重点将是水资源。云梦河水质优良,不但白白浪
费掉,还是水患之根,治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从县地理位置上看,要治理云梦河非葫
芦口处莫属。在葫芦口处筑堤,受淹者职工新区首当其冲。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住不
上三年五载就拆迁,岂不可惜哉?”主人不爱听,酒席未散就把哥“请”了出去。3年后,
职工新区果然开始拆迁,哥成了县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⑥天未降大任于哥,同样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女儿上将在一次郊外春游中因车祸丧
生。嫂子因失女儿之痛精神恍惚,晾晒衣服时不慎从二楼坠下,治疗 3个月最终还是截瘫。
为给嫂子治病哥花了所有积蓄,变卖了所置家当,还背了两万元的债务。哥却处之坦然,
只是头发白了许多。闲暇时,哥推着嫂子出去“散步”,嫂子怀中抱着两样东西:一只折
叠的小马扎,一副象棋。哥放稳轮椅,打开马扎,铺开棋盘,接受男女老少的挑战。无论
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每次把对手逼入绝境,一声“将”之后,哥便从衣兜里摸出一包
烟来,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嫂子会及时划一根火柴,将烟点燃,对哥粲然一笑。哥深吸一
口烟,再将烟雾从鼻孔唇缝缓缓吐出,那份踌躇满志的神态,俨然一位将军。
《选自《中国小小说典藏品》,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哥查着字典读完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看似闲笔,却是为下文哥
赢师傅,考虑问题有前瞻性埋下伏笔。
B.哥把平时不许让我动的宝贝书留给我,并叮嘱我好好学习,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表
现哥对当上将军信心满满和对现实困难估计不足的幼稚。
C.“哥”选择在学徒期满那天,在职工食堂向师傅挑战,并“干脆利索连胜三盘”“收
起菜票提着烟从容潇洒走出食堂”,表现哥之前的输都是让着师傅的。
D.“目前局势是这样的”,该口头禅细腻地展现出“哥”虽然没有成为真正的将军,
但灵魂深处的将军梦使他不自觉地产生角色代入感。
7.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意蕴丰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化用孟子的名言,以对名言的质疑,表达了“我”对哥不幸遭遇的不平,写出普通
人的辛酸。
B.文章主题是说明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告诉我们不要好高骛远,理想要建立在现
实基础上。
4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C.以“我”的视角评论“哥”的境遇,既有真实感,又流露出对哥坚强面对困境的赞
扬。
D.这句话,上承“哥”没有实现“将军”梦的遗憾,下启“哥”后来的坎坷遭遇。
8.本文在表现“哥”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烘托哥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健词:人生如棋。乙组提
出一个关健词:《孙子兵法》,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
短评思路。(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
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
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注】与吴战而不胜,身臣
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曹
恃齐而不听宋,齐攻荆而宋灭曹。邢恃吴而不听齐,赵伐吴而齐灭邢。许恃荆而不听魏,
荆攻宋而魏灭许。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而韩灭郑。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
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荆为攻魏而加兵许、
鄢,齐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韩,而韩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
其社稷者也。
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
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
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君之功者,上任之以国。臣故曰:是愿古之功,
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
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
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谋事,小
忠不可使主法。 (节选自《韩非子·饰邪》,有删改)
材料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
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有删改》
【注】大朋之龟;又称“十朋之龟”,指用以占古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5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身臣入【A】宦于吴【B】反国【C】弃龟【D】明法【E】亲民【F】以报【G】吴【H】则夫
差为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在本文意为拉帮结派。
B.“偷幸”,意思为苟且侥幸,与《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意思不相同。
C.“民望”,民众心生怨恨,与现代汉语“众望所归”的“众望”意思不同。
D.“其安易持”中的“安”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似,都
指安然未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开篇运用了举例和对比论证,以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国运对比,来证明彰明
法度的重要性。
B.材料一选用越王勾践的故事,也从正面上论证了治理国家要显明法度。
C.材料一中用较大篇幅说明韩国的灭亡,指明其灭亡原因完全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
度。
D.材料二运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自然、社会现象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
于未乱”的观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4 分)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4 分)
14. 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老子和韩非子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评析,并说明你的观
点。(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 15~16 题。
池鹤①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②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上。②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高竹笼”“乱鸡群”,写出池鹤恶劣的生活环境,尽管如此,它仍有
孤标傲世的品格。
B.颈联说池鹤觉得鸬鹚毛色污浊,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过谄媚,诗人以此突出池鹤不
讨好取媚的风骨。
C.颔联中的“丹砂”“白雪”运用借代手法,既写出了池鹤的形象之美,又写出了
6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池鹤的品格之美。
D.尾联用细节描写写出池鹤对青田云水的向往神态,白居易的《琵琶行》结尾一句
也用了此种手法。
16.本诗借物抒怀,诗人借池鹤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常用“百无一用是书生”来形容有才但浮夸的读书人,用《论语》中的句子说
就是他们“ ”,所以孔子提倡“ ”,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
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2)《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
“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 , 。” 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
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8~19 题。
今天看到一个热搜的话题,“安徽一算命网红 3年非法盈利 200 多万”,这不禁让我想
起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这个话题。
相较于不确定性来说,人们_ (1) ,因为确定性提供的是简单的答案,但
是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内心恐惧不确定性,这也就给某些能够提供确定性答案的“算命大
师”提供了存在的空间,毕竟他们声称可以提供绝对“确定”且简单的答案,他们用某种
愿望替代了赤裸裸的现实,而这几乎是一种伪科学。它用科学总是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这
一说法来适应人们强烈的情感需求,提供给人们的是我们缺少而又盼望得到的对人的力量
的幻想,它宣称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求、医治疾病等,甚至它会高调宣布 (2) ,
而自己才是真正的“科学”。
与此相对的是,①让科学提供确定性的答案,又何其难也。②即使说不确定性是生活
中的一种常态,③但是人们无法接受科学的不确定性,④而且往社会要求科学家提出明确
的确定性,⑤比如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一种疾病能不能完全被治愈等等,⑥如果科学家
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确定性,⑦人们就会往往去寻找替代的说法和主张。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丙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19. 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
密。不得改变原意。(6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20~22 题。
湘大的四周没有高山,一眼望去的是些低矮而平级的丘陵,这里的人家,①不像喜欢
7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抱团聚居的瑶村,而是三三两两,散开在各个山洼中,很多还是独门独户,房子基本都掩
映在青林间,跟人捉迷藏似的。有时你在林子里转来转去,到了人家的屋前还不知道。突
然间爆出的一声大吠,就会吓得你一跳。心魂甫定,你一边后退,一边与狗对吼,狗愈发
来劲了,咆哮着追出来,几乎被咬到。主人这时会恰到好处地出来,喝住黄狗,然后笑着
跟你打招呼。
站在稍高的地方放眼望去,是重.重.叠.叠.的苍翠,黛碧上的那一抹新绿,则像国画大师,
醉酒后随意洒上去的笔墨。山坳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像几根新发芽的昂藤,不过得以青翠
的山色为背景,一旦高出山脊,②就淡了,虚了,散了,飘渺了,与云天一色,再也看不
见了。
山洼的荒塘里,白水的中央,则娇.娇.俏.俏.地擎几枝新荷,像是舞台上一群少女,在音
乐响起之前摆出的一种造型。动心之处,似乎比柔.柔.弱.弱.的花更胜二三分。最奇的是,每
口池塘的水面都俏立着这么一群精灵,难怪湘潭被人称作莲城。
20.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重重叠叠、娇娇俏俏、柔柔弱弱”,说说它们和“重叠、娇俏、
柔弱”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 分)
21.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
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 分)
22. 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几乎”,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 分)
(1)他们用某种愿望替代了赤裸裸的现实,而这几乎是一种伪科学。
(2)狗愈发来劲了,咆哮着追出来,几乎被咬到。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材料二: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材料三:张华是复兴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他发现自己有个学习上的大问题:常常在
学期初干劲十足,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各方面都表现积极;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松弛懈
怠,学期末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早忘了当初的目标,而且离心目中理想的自己越来越远了。
对此,他深感困扰。
假如你是张华的同学,请你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给张华写一封信,
帮助他认清问题,并给他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8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9 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 D【解析】“西方美学的朦胧美与雾里看花同中有异,具有独特的思想哲
学内涵”错误,张冠李戴。由原文“雾里看花,乃是中国美学的又一种境界。它
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不同于西方美学的朦胧美,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
想内涵”可知,选项把原文中的“它”换为“朦胧美”,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2.D【解析】“覆盖园林、绘画、书法、音乐、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错
误。覆盖范围不包括“音乐”领域,原文“充满音乐的节奏”是用来描述“回荡
的空间”的,选文并未在音乐领域举例或展开阐释。
3. C【解析】A.“沁芳”之名,既切景又没有太“实”,体现“新雅”之意,
做到了“蕴藉含蓄”,可作为“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的论据。
B.可直接体现园林之“曲”的艺术趣味,可作为“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的
论据。
C.“曲水流觞”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符号,内容涉及艺术、文学、旅游、
园林等多个方面,该项整体论证侧重“诗酒文化”,与第二段观点不符,相较之
下最不合适。
D.可作为“宛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的论据。
4.①宛曲:与直露相对,宛曲、深远。(1 分)
②藏势(蓄势):外表平静,内蕴玄机。(1 分)
③迷远:迷离微茫,传达朦胧的美感。(1 分)
④意义:启迪人想象的空间(欣赏者角度);不把意思表达尽,打造创造
者与鉴赏者沟通的“回荡的空间”(创造者角度)。(1分)
5. 求真:①研究材料真实:文中所引《曲池荷》、《帝京景物略》、韩拙
的三远观等真实、规范。(论据真)(1分)
②比较辨析,论证合理:在中西方比较中,明确曲线和含蓄美的不同内涵,厘
清概念,有理辨析,推导结论可信。(论证真)(1分)
③准确认识学说及理论: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作者对造型心理学、绘画理论、
中国哲学等有准确的认识。(论点真)(1分)
求新:开篇即道出传统和现代审美观念的巨大差异,作者关注当下,强调含
蓄的美学价值,彰显作者的研究立场与情怀。(2分)
6. C【解析】“都”错误。从第三段:哥说“目前局势是这样的,我赢师傅
已在把握之中了。” 暗示之前的确实力不够,并不是“都”是让着师傅的。
7. B【解析】这句话并不是用来批评“好高骛远”不好的,再说当将军也不
是不切实际的理想。
8. ①用我对比哥。看见哥连输三盘,把白蒸馍都输掉了,我心疼的要命,
但哥说:“兵不厌诈,你还不懂。”展现哥深谋远虑,欲擒故纵的隐忍。
1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②用嫂子对比哥。嫂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调到哥的厂子里,引出“哥”对两
家单位发展趋势的高明预见。体现哥高瞻远瞩。
③老街坊对比哥。老街坊都庆祝职工新区建成,唯独哥摇头叹息,表现哥对
局势发展了如指掌,预测 拆迁,目光高远。 (答一点 1 分,两点 2分,三点 4
分,其它有道理酌情给分)
9.小组甲 人生如棋:人生如下棋,每一次选择都要统观全局大局,不能只
顾眼前,这样才有前瞻性。比如在嫂子换厂,职工小区建设上,哥都看的长远而
准确;人生如棋,和师傅之前的对弈中,学会让棋,迷惑对方,最后一举获胜;
人生如棋,当人生棋局处在劣势之时,要保持冷静平淡之心,等待命运的转机。
比如嫂子摔伤,哥哥女儿车祸,哥哥面对如此人生困境依然乐观。人生如棋,尊
重每一个对手。如“不论其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
小组乙《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学会隐忍,哥与师傅下棋体现出《孙子兵法》
中假痴不癫,欲擒故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哥了解师傅,也了解自己的实力
已经能胜师傅,所以才会在出师那天拿出几条烟,让师傅轻敌,押出一个月的饭
票,最后大获全胜。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抛砖引玉,故意输掉一些的小的利益,
引出“师傅一个月饭票”的收获。(任答 1点 2 分,其它有道理酌情给分)
10.BDH
11.D【解析】“静而后能安”中的“安”字为“性情安和”。
12.C【解析】“完全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错,还有“恃外”这个原因
13.(1)有奖赏不能起到鼓励作用,有刑罚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那么一个国家
即使强大,也一定会危险。(4 分,“劝”“则”“虽”各 1 分,句子通畅 1 分)
(2)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
时那样,就不会失败。(4 分,“民”“几”“慎”各 1 分,句子通畅 1 分)
14. ①韩非子主张治国理政应当彰明法度(赏罚符合法度)。(1 分)②老子则
主张无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1 分)③道法结合。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
要让治国理政有法可依。“道”为“法”的基础;“法”可维护“道”。(1 分,
能够进行相应评析,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古代的先王尽力于亲近民众,从事于彰明法度。彰明法度,忠臣就
能自我勉励;刑罚必行,奸臣就停止作恶。忠臣自我勉励,奸臣停止作恶而国土
得到拓展,君主因此尊贵,秦国就是这样的;群臣拉帮结伙,紧密勾结来破坏法
治,谋私营利因而使国土削弱,君主卑下,崤山以东的六国就是这样的。混乱弱
小的国家就衰亡,这是人事的常规。社会安定而强盛的国家就称霸天下,这是自
古以来的道理。越王勾践依仗贵重的龟甲占卜来与吴国打仗而不能取胜,自己做
俘虏到吴国去服贱役,回国以后抛弃龟卜,彰明法度、亲近民众以报复吴国,结
2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果吴王夫差被他活捉。所以依仗鬼神保佑的就会忽视法治,依仗别的诸侯国的就
会危害自己的国家。曹国依仗齐国而不听从宋国,齐国进攻楚国的时候宋国便灭
掉了曹国。邢国依仗吴国而不听从齐国,赵国攻打吴国的时候齐国消灭了邢国。
许国依仗楚国而不听从魏国,楚国进攻宋国的时候魏国便灭掉了许国。郑国依仗
魏国而不听从韩国,魏国攻打楚国的时候韩国就消灭了郑国。现在韩国弱小而依
仗大国,君主不重视法治而听从秦国、魏国,依仗齐国、楚国可以利用,而使韩
国越来越衰亡。所以依仗别人不能拓广自己的疆土,但韩国看不到这一点。楚国
为了进攻魏国而对许、鄢用兵,齐国进攻任、扈而侵夺魏地;但这些都不足以保
存韩国,而韩国不明白这一点。这些都是不彰明法律禁令来治理自己的国家,依
仗国外的势力而使自己的国家灭亡的例子。
我所以说:认识到治理国家的法术,那么国家虽然小,可以富足。赏罚谨慎
而诚信,民众虽然少,国家可以强盛。赏罚没有准则,国家虽广大,但军队弱小,
那么土地可能会不属于自己,民众也会不属于自己。没有了土地和民众,尧、舜
也不能统治天下,夏、商、周三个朝代也不能强盛。君主又错误地给予奖励,臣
民又白白地取得赏赐。那些置国法于不顾而谈论先王明君功绩的人,君主却把国
事委托给他,我所以说:这是指望古代君主那样的功绩,用古代君主给臣下的奖
赏赏赐给今天的人;君主用这种形式错误地给予奖赏,臣下用这种形式白白地取
得赏赐。君主错误地给予奖赏,臣下就会抱有侥幸心理,臣下白白地取得了奖赏,
那么功劳就不显得尊贵。没有功劳的人受到奖赏,国家的财力就会匮乏而民众就
会埋怨,国家财力匮乏而民众埋怨,那么民众就不会为君主尽力了。所以使用奖
赏错误就会失去民众,使用刑罚太滥民众就不再害怕。有奖赏不能起到鼓励作用,
有刑罚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那么一个国家即使强大,也一定会危险。所以说:
一点小聪明不可以去谋划事情,只对私人效忠的人不能让他掌管法制。
材料二: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
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
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
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
出来的。动手去做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
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
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
不想要的,不珍爱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
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15. C【解析】“运用借代手法”错。颔联从表面上看,意思是丹顶鹤害怕低
下头,头上象征高贵的标志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忧白色的毛色变得不好看。
从意义上理解,应该还有一层:低下头,不仅仅担忧高贵的标志不再,还因为低
3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头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气度相悖;“晒翅常疑白雪消”,这
里的白雪不仅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种圣洁的清白。由此,一个清高孤傲,
而又不愿意对世俗妥协的丹顶鹤形象便脱颖而出。因此,“丹砂”“白雪”应为
“借喻”,喻指“池鹤美好高洁的品格”。
16. ①对知音的渴求。
②对高洁风骨的珍视之情。
③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官场俗辈的厌恶”亦可)。
④对自然的向往与不得的无奈。(“对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亦可。)(每
点 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17.(1)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2)先修其身 先正其心
(3)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18. ①更愿意相信确定性;②科学并不“科学”
【解析】第一空处,前语境说“相较于不确定性来说”,空处应该填比较的
结论,对应“人们”这个主语,再结合后文“因为确定性提供的是简单的答案”
分析可知空处应该有“不确定性”这个关键词,于是得出答案①更愿意相信确定
性。
第二空处,由上文“它用科学总是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一说法来适应人们
强烈的情感需求,提供给人们的是我们缺少而又盼望得到的对人的力量的幻想,
它宣称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求、医治疾病等,甚至它会高调宣布”和下文“而
自己才是真正的‘科学’”可知空处内容应该是算命大师的自以为是的说法,他
们否定科学以肯定自己,于是得出答案②科学并不“科学”。
19. 语句②修改为:虽然说不确定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语句④修改为:而且往往会要求科学家提供明确的确定性。
语句⑦修改为:人们往往就会去寻找替代的说法和主张。
【解析】语句②处“即使”这个关联词语不能搭配语句③处的“但是”,因
为“即使”表达让步假设关系,而文中上下句关系为转折,关联词搭配错误,可
以把“即使”改为“虽然”。
语句③“但是人们无法接受科学的不确定性”中主体为“人们”,语句④和
语句③逻辑关系为递进,应该共同陈述“人们”的态度,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可
以删掉语句④的“社会”,或者修改为:而且社会往往会要求科学家提供明确的
确定性。
语句⑦语序不当,“往往”应该放在“就在”前面。
20.①“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比“重叠”数量更
多,更能凸显苍翠的绿意。②“娇娇俏俏”意为柔美俊俏,比“娇俏”更能描摹
4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荷花当时柔美娇羞的状态。③“柔柔弱弱”比“柔弱”表示的程度深,更能表现
其他花娇小,令人怜惜的特点,更能凸显荷花的“娇羞”“俏皮”,这才是更让
人心动。(每点 1分)
【解析】(1)“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叠词。
“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部分相一致,叠加。
语境中“重重叠叠的苍翠,黛碧上的那一抹新绿”中的“重重叠叠”比“重
叠”数量更多,更能凸显苍翠的绿意。
(2)“娇娇俏俏”,柔美俊俏。叠词。
“娇俏”,美丽俊俏。
“娇娇俏俏地擎几枝新荷,像是舞台上一群少女”中的“娇娇俏俏”比“娇
俏”更能描摹荷花当时柔美娇羞的状态。
(3)“柔柔弱弱”,柔软而脆弱,通常与女性的柔美、娇羞和脆弱的形象
相联系。
“柔弱”,软弱,不刚强;柔软,不坚硬。
“柔柔弱弱”比“柔弱”表示的程度深,“柔柔弱弱的花”更能表现其它花
娇小,令人怜惜的特点,更能凸显荷花的娇羞、俏皮,更让人心动。
21.①处的两个逗号将“三三两两”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凸显了湘
大人家的居住状态:分散、独立。②处三个逗号将“虚了”“散了”“缥缈了”
三个动词分割开来,三个动词分割开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炊烟按照时间依次变
化的状态,凸显了炊烟的变化过程。(每点 2分)
【解析】第①处中两个逗号将“而是三三两两”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
凸显了湘大人家分散、稀疏、独立的居住状态,与“不像喜欢拒团聚居的瑶
村”“散开在各个山洼中”前后照应。
第②处中三个逗号将“虚了”“散了”“缥缈了”三个动词隔开,写出了炊
烟的变化过程,强调炊烟按照时间依次变化的状态。如果去掉这三个逗号,语句
间缺少停顿,强调作用减弱。
22.(1)“而这几乎是一种伪科学”中“几乎”表示接近,差不多,指的
是算命大师用愿望代替现实,这种行为与“伪科学”相差无几,是不符合科学中
“不确定”性的。
(2)“几乎被咬到”中的“几乎”表示差点儿,文中指的是差点儿就被狗
咬到,而实际上并未被狗咬到,通过写狗的凶猛凸显居住的分散,主人的及时出
现等。(每点 2分)
【解析】(1)“他们用某种愿望替代了赤裸裸的现实,而这几乎是一种伪
科学”中的“这”是指大师们用某种愿望替代现实。“几乎”表示接近,差不多,
指的是算命大师用愿望代替现实,这种行为与“伪科学”差不多。结合前句“这
5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也就给某些能够提供确定性答案的‘算命大师’提供了存在的空间,毕竟他们声
称可以提供绝对“确定”且简单的答案”可知,算命大师们的这种行为是不符合
科学中“不确定”性的。
(2)“几乎被咬到”中的“几乎”表示差点儿,文中意思是人差点儿就被
狗咬到,实际上并未被狗咬到,表现了狗的凶猛。通过写狗的凶猛体现了湘大人
家的居住特点是分散的、稀疏的以及主人及时出现等情况。
23.【审题】本次作文题目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节选自课本选择性必修
上册《〈老子〉四章》,大意是:人们做事情,往往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
败了,如果能慎终如始,那么做事就不会失败了。本则材料主要强调“慎终如始”
的重要性。材料二节选自必修上册《劝学》,这段话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坚
持的重要性。材料三则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用张华的困惑代表了一部分学
生的困惑,即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终,在开始阶段积极努力,在过程中松弛懈怠,
最终放弃目标,浑浑噩噩。
引导语给出了写作者的身份:张华的同学。考生写作时要注意写作者的身份,
应该在充分共情的基础上给出一定建议,不要居高临下。同时材料给出了写作文
体:书信。“结合材料”要求考生充分结合三则材料,要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来针
对材料三反映的问题,对给予张华一定的指导。另外“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
际”,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设身处地地去认识、分析张华的问题,并
能够有所拓展;“帮助他认清问题,并给他一定的指导”,则要求考生完成两个任
务:一个是要帮助张华认清困扰他的问题根源在哪里;一个是给他提供一定的指
导,也就是给他一些建议。
在写作时,要进入角色,从称呼语、问候语、祝福语,到劝导时的口吻,再
到思考问题的角度,都要体现出是作为一名同学,来帮自己的好友张华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在书信的主体部分,首先可以对张华的这种能善始不能善终的做法给予一定
程度的理解:作为同龄人,能体会到那种攀登的辛苦。接下来可以分析这种做法
的危害:浅尝辄止,享受不到成功的甘甜。接下来,可以试着站到他的角度,寻
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障碍重重、独学无友、缺少督促、自控力差等等。
进而指出解决的办法、路径:两个人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克服困难,相互督
促。
【立意】
1.锲而不舍,慎终如始。
2.慎终如始,则事可成。
3.锲而不舍勤耕耘,慎终如始事可成。
4.锲而不舍长坚持,慎终如始莫大意。
6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优秀范文】
1.锲而不舍以从事,慎终如始可圆梦
张华同学:
你好!我是一名高三学生。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近日,听闻你在学习上
遇到了深感困扰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 ,若能做到锲而不舍,慎终如始,你非但可以摆脱
困扰 ,还能更上层楼 ,圆己之梦。
学期初,你干劲十足。可是一段时间后你开始松弛懈怠。张华,之所以学习会出现问题,
是因为你没有做到锲而不舍,慎终如始。为此 ,结合个人学习和生活实际,我谨提供以下
两条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锲而不舍地学习,自始至终,时刻秉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之决心,是为建议之一。
《劝学》有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 ,假如你雕
刻几天就放弃,那么即便是朽木 ,也雕不出图案;反之,即便是金石,也可以雕出佳作。
雕刻如此 ,人生亦然。忆往昔 ,王羲之为练习书法,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松弛,最后写出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看今朝,江梦南自小失聪,为了从无声的世界里突围,她日
复一日地练习唇语 ,从不懈怠,终于考上 985 院校,逆袭为清华大学的博士。张华,我虽
然不如王羲之、江梦南 ,但自高一以来,我每天坚持背诵优秀作文。苦心人,天不负。在
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作文拿下 54 分 !张华,你我已是高二学生,假如继续以锲而舍之
的态度去学习,那我们终将变成不可雕之朽木;但假如我们能做到锲而不舍,你我必能攻破
“楼兰” ,圆梦高考!
慎终如始地学习,越到后期,越要怀有“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之韧性,
是为建议之二。
何谓“慎终如始” 意即像对待起点一样重视终点 ,越到后期越要谨慎。正如老子所言: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若无慎终如始的心态去从事,最终都将功亏一篑。张华,
你可知晓“备份英雄”邓清明 25 年来,他一次次与飞天失之交臂,却不忘初心,慎终如始,
从韶光年华到鬓发染霜,从不懈怠,最终圆梦神州十五号!再看去年校运会,我参加了 1500
米长跑项目,在跑到 1300 米时已是场上最后一名。当时我也想过放弃,但最终我还是怀着
慎终如始的韧性,坚持跑完了最后 200 米,尽管仍是最后一名,但我没有遗憾。学如逆水
行舟,若是一篙松劲,将会后退千寻。张华,你我同在时代之河,理当慎终如始,竭尽全力,
力争上游!
雕刻之路,首先难在“不舍”,或切或磋,或琢或磨,自始至终,刻刀长握;临近收官
时,难在谨慎,难在怀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慎终如始,不到终点,绝不松懈半分。
张华,雕刻如此,个人学习、生活,企业、国家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 若想到千里之外,
就必须锲而不舍、慎终如始地走好每一步。倘若一曝十寒 ,华为鸿蒙系统能够研发成功吗
倘若半途而废,国家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胜利吗 答案不言而喻。
“纵有千古 ,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张华,你我同为复兴中学的学生,
理应勇担大任,为中国梦之实现锲而不舍 ,慎终如始,如此方能不负学校,不负家国,不
负时代!
某某某
2023 年 3 月 5 日
7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张华同学:
你好!我是一名高三学生。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近日,听闻你在学习上
遇到了深感困扰的问题。我听过这样一个名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它的意思是,我
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如果仍然能保持像刚开始一样谨慎小心,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凡
事皆如此,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需时刻保持警惕,须臾不可放松。谨慎行事,小心处事,
始终如一,就不会有失败一说。
然而 ,“慎终如始”听起来有多简单 ,做起来就有多难。你能在连日高强度的学习后,
仍然能保持刚开始那样废寝忘食的努力吗 你能在破解难题却又屡屡碰壁后,依然保持“打
破砂锅问到底”的韧性吗
历览前贤,功成名就者,皆是慎终如始者。孔夫子一生求仁,“知其不可而为之” ,
受困陈蔡仍不改其志;司马光一生勤俭, “闻喜宴独不戴花” ,官至相位仍不变其廉;文
天祥一生爱国,“臣心一片磁针石”,被元军俘虏仍不易其节。现代的科技发展犹是如此。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 ,从“北斗巡天”到“嫦娥奔月” ,从歼-10 出击到航母
问世,从“中华神盾”巡海到“大国长剑”升空……金戈劲舞,铁马蹄疾,这些完美无缺的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扬我国威的同时,更让我们看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坚守初心,慎终如
始。很难想象,这些大国重器在中途一旦有一丁点儿闪失 ,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有的干部忘记了初心,走到了
人民的对立面。从刘青山、张子善到周永康、成克杰,他们最终被送上审判台,被钉在历史
的耻辱柱上,就是因为未能慎终如始,在紧要关头未能把握自己。所以,新中国成立前夕,
在从西柏坡前往北京的路上,毛泽东同志反复提醒干部们“决不当李自成”;所以,在十九
届六中全会上 ,新时代领路人提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间歇性”踌躇满志或许是我们的“通病”。开始时干劲十足处处慎重 ,时间一长,
许是遭遇了瓶颈,许是觉得厌了倦了 ,热情慢慢消退,态度也渐渐松懈起来,一不小心,
就有可能“烂尾”。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 ,说的就是坚持和一以贯之的重要性。若
能多一些“不忘初心” ,就能少一些“无疾而终” ,多一些“方得始终”。
《说苑》有云 : “慎终如始,常以为戒;战战栗栗,日慎其事。”做人做事必须要有
敬畏之心。无论发生何种事情,都要始终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谦逊和“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的谨慎,一如既往坚持下去。这样的话,我们便能实现想要的目标。
愿你能早日走出困扰,实现目标!
高三学生
2023 年 3 月 2 日
8
{#{QQABBQgAgggAQAAAAAgCEQXiCgMQkBAAAAoOABAIsAAAwB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