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提升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提升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22 13: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提升练-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内充入一定量和,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入一定量HCl,反应速率不变
B.降低温度,若增大,则
C.其他条件不变,改为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后转化率增大
D.调整反应物的投料比,当以充入反应物,平衡时体积分数最大
2.通过反应可将转化为,在,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的条件下,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b表示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B.440K时的平衡转化率为60%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比在恒温密闭容器中的高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延长反应时间,可将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从Y点的值升至X点的值
3.氯元素具有多种化合价,可形成、、、和等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在新型催化剂RuO2作用下,O2氧化HCl可获得Cl2:4HCl(g)+O2(g)=2Cl2(g)+2H2O(g) ΔH=-116kJ·mol-1。对于反应4HCl(g)+O2(g)2Cl2(g)+2H2O(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uO2的使用能降低该反应的ΔH
B.该反应的ΔH<0,说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C.其它条件相同,增大n(O2)/n(HCl),HCl的转化率下降
D.升高温度,反应体系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
4.近日,北京大学马丁团队报道了Pt/NiAl2O4界面催化剂上甲醇重整制氢反应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CH3OH(g) CO(g) +2H2(g) ΔH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平衡后充入氩气,反应速率增大
B.恒温恒压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平衡后充入CH3OH(g),平衡不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加入Pt/NiAl2O4 ,能提高单位时间内H2的产率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和反应热(ΔH)都增大
5.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或方案 目的
A 往某溶液中先加入2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少量KMnO4溶液,溶液变红 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B 将装有CuCl2溶液的试管先加热,然后置于冷水中 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C 向盛有醋酸的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 探究醋酸和碳酸酸性强弱
D 将鲜花放入装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 探究干燥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6.可逆反应aA(s)+bB(g)cC(g)+d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c+d>a+b
D.达平衡后,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7.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是一种低毒、环保、性能优异的化工产品。纳米CeO2催化下,CO2和CH3OH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eO2可有效提高CH3OH的平衡转化率
B.反应①中有O-H键的断裂
C.反应②可以看作是加成反应
D.该合成方法可以利用廉价的甲醇把影响环境的温室气体CO2转化为资源,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8.在2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1molA和3molB,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3B(g)2C(g)。 经3s后达到平衡,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B表示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
B.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无关气体(如Ne),反应速率增大
C.3s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1.2mol
D.平衡后,v(正) (A)=v(逆) (A)
9.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用玻璃棒蘸取某待测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待测液中含有钠元素
B 向某钾盐的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产生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钾盐为或或
C 将铜丝用酒精灯外焰灼烧,铜丝逐渐变黑;再将其插入酒精灯内焰至接近焰心,铜丝又逐渐变红 乙醇能将还原
D 与在恒温容器中反应,反应达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化学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在密闭容器中将过量于下加热分解,平衡时为。
(1)如果反应体系的容积不变,提高反应温度,则将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晶体,发生以下反应:

①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若K=1,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与足量,的平衡转化率为 (结果精确到0.1%)。
②如图所示,上述反应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粉末与少量,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的晶体,则温度T1 (填“>”“<”或“=”)T2.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12.在一定温度下的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5min达到平衡时,。
(1)0~5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容器内气体压强之比 。
(3)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平衡将向 (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4)达到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将C从容器中分离出一部分,则化学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在具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H2(g)+I2(g) 2HI(g)已达到平衡。将活塞外拉,则:
(1)容器内颜色: 。
(2)容器内压强: 。
(3)逆反应速率: 。
(4)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14.现有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热反应,且m+n p (填“>”、“=”或“<”) 。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B的转化率 。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 。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 ;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15.某小组设计实验研究单一组分浓度对化学平衡2Fe3++2I-2Fe2++I2的影响。
实验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取2 mL1 mol L﹣1KI溶液,滴加0.1 mol L-1FeCl3溶液2 mL。 i.溶液呈棕黄色。
ii.待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后向其中滴加2滴0.1 mol L-1KSCN溶液。 ii.溶液不显红色。
(1)①待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其目的是 。
②加入KSCN溶液的目的是 。
(2)甲同学认为溶液不显红色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c(Fe3+)太低,故改进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2.
实验2 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i.取2 mL0.1 mol L﹣1KI溶液于试管a中,滴加0.1 mol L-1FeCl3溶液2mL i.溶液呈棕黄色
ii.待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后,取少量试管a中溶液于试管b中,滴加2滴0.1 mol L-1KSCN溶液。 ii.溶液显红色
本实验改用0.1 mol L-1KI溶液的目的是 。
(3)实验3:研究增大反应物Fe3+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法如下:
取少量试管a中棕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饱和FeCl3溶液,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增大Fe3+浓度,导致Q K(填“>”或“<”),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4)实验4:研究增大生成物Fe2+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将方案补充完整 。
②能够证明增大生成物Fe2+浓度导致平衡移动的实验现象为 。
16.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过程中会发生乙醇的异构化反应:,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和,和只与温度有关。该反应的活化能 (填“>”“=”或“<”),已知:时,,该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乙醇和甲醚,此时反应 (填“正向”或“逆向”)进行。
17.我国科学家在“碳中和”项目上进行了如图相关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效果。以CO2和甲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的反应为CO2(g)+2CH3OH(g)CH3OCOOCH3(g)+H2O(g) △H。在一定条件下,测定碳酸二甲酯的产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a所示;其他条件一定时,改变压强(保持各物质气态),测定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在图b(未画出)。
在140~180℃之间,随着温度升高,碳酸二甲酯的产率降低,可能原因是(写一种) 。
1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填序号)。
①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②对2H2O22H2O+O2↑的反应,使用MnO2可加快制O2的反应速率
③反应:CO+NO2CO2+NO Δ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④合成氨反应:N2+3H22NH3 ΔH<0,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
⑤H2(g)+I2(g) 2HI(g),缩小体积加压颜色加深
19.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碳中和”理念成为热门,通过“CO2→合成气→高附加值产品”的工艺路线,可有效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CO2经催化加氢可合成烯烃:2CO2(g)+6H2(g)C2H4(g)+4H2O(g) △H,在0.1MPa时,按n(CO2):n(H2)=1:3投料,如图为不同温度(T)下,平衡时四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n)关系。
该反应的△H 0(填“>”或“<”)。
(2)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气体,发生反应:2CO(g)C(s)+CO2(g) △H4;温度在200~1000℃时,CO2(g)的物质的量随着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该反应的△H4 0(填“>”或“<”)。
20.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为:;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可知,对于该反应温度越高,其化学平衡常数的值 。(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2)某温度下,若把与置于体积为的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变为开始时的,则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 (用百分数表示。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正(N2)=2v逆(NH3) d.混合气体中c(NH3)不变
(3)某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X(g)和1mol Y(g)发生反应:2X(g)+Y(g) 3Z(g)△H,反应过程中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H 0
三、实验题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已有实验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右图是某实验小组改进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装置。组装仪器后,先在塑料瓶中加入50mL盐酸,然后通过注射器注入50mLNaOH溶液,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1)塑料瓶外泡沫板的作用是 ,缺少的仪器是 。
(2)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依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4
2 20.2 20.4 23.8
3 20.3 20.5 25.6
(数据处理时取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起始温度)
Ⅱ.实验室经常用量气法测量化学反应的速率。

(3)图2与图1相比的优点是 。
(4)也可以将图1中的注射器改为连通器如图3,为了准确地测量H2的体积,在读取反应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应注意 (填写序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液面不再上升时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反应结束立即读数
(5)若想用图3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结合平衡移动理论,为了减小误差,乙管中应盛放 (填试剂名称,已知:,)。
22.某学习小组探究稀HNO3、浓HNO3与铜的反应。 已知NO2溶于Cu(NO3)2溶液使体系呈绿色。对于稀HNO3与铜生成NO、浓HNO3与铜生成NO2的原因,提出两种解释:
解释1.
(1)HNO3浓度越稀,溶液中NO的数目越少,被还原时,每个NO从还原剂处获得较多电子的机会 (填“增多”或“减少”),因此被还原为更低价态。
解释2.推测下列平衡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并通过如下实验证实了推测的合理性。
3NO2+H2O2HNO3+NO
(2)B中盛放的试剂(足量)是 。
(3)C中盛放Cu(NO3)2和 。
(4)该小组证实推测的合理性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23.利用某含铬废液[含较低浓度的Na2Cr2O7、Fe2(SO4)3]制备K2Cr2O7。流程如下:
Ⅰ.用NaOH溶液调pH至3.6,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Na2SO3,一定操作后分离出Na2SO4;
Ⅲ.将分离出Na2SO4后的溶液调pH约为5,得到Cr(OH)3沉淀;
Ⅳ.在KOH存在条件下,向Cr(OH)3中加入足量H2O2溶液,得到黄色溶液;
Ⅴ.向黄色溶液中加入物质A后,溶液变为橙红色,一定操作后得到K2Cr2O7固体;
Ⅵ.测定K2Cr2O7固体的纯度。
已知:Cr2O(橙红色)+H2O2CrO(黄色)+2H+
(1)步骤I中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2)步骤II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 。
(3)步骤IV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步骤V中加入的物质A可以是 。(填序号)
a.KOH    b.K2CO3    c.H2SO4   d.SO2
(5)步骤Ⅵ的操作是:取0.45 g K2Cr2O7产品配成溶液,酸化后滴入18.00 mL 0.50 mol/L的FeSO4溶液,恰好使Cr2O完全转化为Cr3+。产品中K2Cr2O7的纯度是 。(注:K2Cr2O7的摩尔质量为294 g/mol)
(6)向橙红色的K2Cr2O7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产生黄色沉淀,溶液pH减小。试推测黄色沉淀是 ,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D
6.B
7.A
8.B
9.C
10.C
11.(1)增大
(2) 66.7% < I2
12.(1) 60%
(2)7:10
(3)正向移动
(4)不变
13.(1)变浅
(2)变小
(3)变小
(4)不变
14.(1) 吸 >
(2)增大
(3)减小
(4)减小
(5)不变
(6) 变深 变浅
15.(1) 其中的KI与FeCl3充分反应 检验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Fe3+
(2)提高平衡时溶液中的c(Fe3+)
(3) < 正反应
(4) 加入1 mL蒸馏水 溶液颜色变浅
16. > 正向
17.从140℃起随温度的升高,因反应正向放热,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或因催化剂的活性降低或反应的副产物增多
18.②⑤
19.(1)<
(2)<
20.(1)越小
(2) 20% bd
(3)<
21.(1) 保温隔热,防止热量的损失 环形玻璃搅拌棒
(2)-55.2 kJ/mol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ac
(5)饱和NaHCO3溶液
22.(1)增多
(2)水
(3)浓硝酸
(4)C中溶液变绿
23.(1)Fe(OH)3
(2)将+6价的Cr还原为+3价
(3)2Cr(OH)3+3H2O2+4OH-=2CrO+8H2O
(4)c
(5)98%
(6) BaCrO4 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 (橙红色)+H2O2CrO(黄色)+2H+,加入Ba(NO3)2溶液后,产生BaCrO4沉淀,c (CrO)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 (H+)增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