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下5.2.1平行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下5.2.1平行线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22 19:2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1平行线
一、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想象在转动的过程中存在不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出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为今后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做好铺垫.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平行线;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概念、画法、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难点】平行线的画法、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前面我们学的两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两条直线相交(其中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形)
生活中两条直线除了相交以外,还有什么情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意在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同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出铺垫.
追问1:这些实物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示图片)
总结:生活中两条直线还有不相交的情形,也就是两条直线平行.
追问2: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实物给我们以平行线的形象?(学生回答,并出示例子)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层层提问,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并通过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相交与不相交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为引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1.平行线的概念
思考: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归纳: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情形,这时我们说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 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模具,学生亲自动手演示,再通过观察、思考,直观了解两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总结出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
注意: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1)“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
设计意图:对平行线的定义进行剖析,强调注意事项,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巩固平行线的定义.
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
设计意图:强化平行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
针对练习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
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
3.平行线的画法、平行公理及推论
平行线的画法: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①放:三角板的一边放在已知直线上;
②靠:靠紧三角板的另一边放上直尺;
③推:使三角板沿着直尺移动;
④画:沿三角板的边画出直线.这时所画直线就一定与已知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先分小组操作,并交流派代表发言或展示.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总结出画平行线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练习2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如图(1),过点A画直线EF∥BC;
(2)如图(2),在∠AOB内取一点P,过点P画直线PC∥OA交OB于C.
设计意图:平行线画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3.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探究:
问题1:平面内的一个点与直线AB有几种位置关系?
问题2:点P是直线AB上的一个点,你能过点P画出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吗?
问题3:经过直线外一点C画直线AB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问题4:经过直线外一点D画直线AB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你能对这些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吗?
归纳: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回答以上4个问题.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平行公理,并得出公理,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即符号语言,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
问题5: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
总结: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几何语言表达:
∵a//c , c//b(已知)
∴a//b(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让学生观察出直线B.c的平行关系,从而引出平行公理的推论.
针对练习3
工人师傅在架设电线时,为了检验三条电线是否平行,工人师傅只检验其中两条是否与第三条平行即可.这种作法的依据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设计意图:感受平行公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巩固平行公理.
(三)当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两条直线与某一直线平行;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a // d,b // c,所以c // d;
B.因为a // c,b // d,所以c // d;
C.因为a // b,a // c,所以b // c;
D.因为a // b,c // d,所以a // c.
3.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如图,因为AB // DE,BC // DE(已知),所以A,B,C三点 ; ( )
(2)如图,因为AB // CD,CD // EF(已知),所以________ // _________. ( )
4.如图所示,AD∥BC,E为AB的中点,
(1)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
(2)EF和AD平行吗?说明理由;
(3)用测量法比较DF和CF的大小.
5.如图:直线AB∥CD, 直线 AB∥EF,想一想,直线CD与EF可能相交吗?为什么?
(反证法)
设计意图: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给与指导,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完成框图.
设计意图:通过画结构图,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提升本节课对所研究内容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作业
六、板书设计
5.2.1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表示
3.平行线的画法:步骤:放、靠、推、画.
4.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平行公理)
5.平行公理的推论
七、课后反思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都具有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模型、图片都比较感兴趣,全班学生都认真、主动地参与了观察、想象、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得出结论.但在实践画图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显得不够熟练.总体来说,本节课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反思,总结反思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并检验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弄明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