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2 16:53: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积累文言字词。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对那些身居陋室,胸怀天下者的歌颂。请跟随我一同走进课文――《陋室铭》。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点勾画出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文本探究
1.陋室的环境?
【交流点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新自然,幽静雅致,淡雅中不失生机。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
【交流点拨】
写陋室环境,“上”“入”二字对仗工整,化静为动,陋室环境的清新自然、幽静雅致、生机盎然,流露出作者对陋室环境的喜爱之情。
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的人学识渊博,同时也有点清高自赏,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性。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不“陋”?
【交流点拨】
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三个方面。
6.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交流点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
【交流点拨】
起兴,用“不高之山、不深之水”来类比“陋室”;用“仙、龙”来类比“德”;立意于“德馨”。
8.作者明明赞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到“诸葛庐”“子云亭”?用意何在?
【交流点拨】
以古代先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先贤的志趣。
9.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交流点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突出了“陋室不陋”的主题。
10.作者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交流点拨】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背读】
预留5分钟,学生自行完成课文背诵。
【教考衔接】
信阳市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节选 有删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10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退而省③其私,亦足以发④,回也不愚。”
(《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注释】
①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②违:提出异议和疑问。③省:考察。④发:发挥。
1.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意思。(2 分)
(1)无案牍之劳形
劳:
(2)人不堪其忧
堪: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3.甲文写诸葛庐和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2分)
4.刘禹锡居“陋室”,颜回在“陋巷”,他们却都不改变人生志趣,体现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联系实际,谈谈你受到怎样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1)使......劳累(1分) (2) 能忍受(1分)
2.台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分)
3.运用了类比的手法,突出作者的陋室和子云亭诸葛庐一样简陋,说明了有品德高尚的人陋室就不简陋了,也是以杨子云诸葛亮自况,说明自己和古代圣贤一样,品德高尚。(2分)
4.表达了他们高洁傲岸的操守和安贫乐道的志趣。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向颜回学习,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巩固;在人生中我们应有自我的精神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要有一颗安贫乐道的心。(4分)
作业
⒈.《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2.背诵并用楷书默写《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