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2022七上·章丘期末)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获知( )
A.甲村海拔高度约是300米 B.乙村所处地形部位是山谷
C.丙村位于甲村的东北方向 D.丙村附近有陡崖
2.温泉与煤矿区的相对高度是( )
A.50米 B.150米 C.250米 D.350米
【答案】1.D
2.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相对高度是一个地方与另外一个地方海拔的高度差,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
1.A、甲村的海拔范围在100-150米之间,A错误;
B、乙村并非位于山谷的地方,处于平原上,B错误;
C、丙村位于甲村的东南方向,C错误;
D、丙村附近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部位,D正确。
故答案为:D
2.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温泉的海拔在400米左右,煤矿的海拔为25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米。
故答案为:B
(2022七上·章丘期末)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A.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B.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C.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4.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 )
A.海陆分布 B.地势起伏 C.沧海桑田 D.地壳运动
【答案】3.C
4.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宽广平坦、起伏小;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大,外部较陡峭、内部起伏比较平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陡峭的山坡;丘陵的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小
3.①海拔在500米以上,内部地势平坦,为高原部位;②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为山地;③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属于丘陵部位;④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
故答案为:D
4.地形剖面图可以清晰直观的表示一个地方的地势起伏程度,B正确。
故答案为:B
5.(2023七上·昭阳期末)读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山谷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图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部位为山谷,故A正确;B图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的部位为山脊,排除B;C图等高线出现闭合的曲线,中间数值低的部位为盆地,排除C;D图等高线出现闭合的曲线,中间数值高的部位为山顶,排除D。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6.(2023七上·船营期末)读“等高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山峰比①山峰高
B.若①②两地图上距离为 3 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 6 千米
C.③处适合攀岩运动
D.④处有河流形成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图中等高距为50米,②山峰海拔在450-500米之间,①山峰海拔高度580米,②山峰比①山峰低,A错误;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所以若①②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6千米,B正确;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不适合攀岩运动,C错误;④处等高线重叠为陆崖,形成河流可能小,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023七上·惠阳期末)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周边的河流和地形进行野外考察,图为该校周边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王庄村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4.5厘米,实际距离是( )
A.90米 B.900米 C.45米 D.450米
8. 清水河的流向是( )
A.自东向西流 B.自西向东流 C.自南向北流 D.自北向南流
9. 登山路线①和②的特点体现在( )
A.路线①可看日落 B.路线①溪水较多
C.路线②地处北坡 D.路线②坡度较小
【答案】7.B
8.B
9.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7.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因此,王庄村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4.5厘米,实际距离应该为:200米×4.5=900米。故答案为:B。
8.根据方向标判断,清水河的流向自西向东流。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9.登山路线①位于东坡,不能看日落,可看到日出,A错误;登山路线②位于北坡,登山路线②等高线较①密集,坡度较大,C正确,D错误。坡度的陡缓影响水流的速度,并不影响水流的大小,故路线①溪水较多错误,即B错误。故答案为:C。
(2023七上·仁化期末)户外爱好者李明计划去附近的山上攀岩,如图为该山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中甲地与最高峰的相对高度为()
A.80米 B.180米 C.400米 D.580米
11.虚线②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12.图中最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B
11.C
12.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10.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地的海拔为400米,最高峰的海拔是580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80-400=180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读图分析可知, 虚线②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因此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陡崖最适合开展攀岩活动。读图分析可知,①处是山峰,②处是山脊,③处是山谷,④处是陡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3七上·东港期末)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等高距为200米
B.甲处海拔高度一定为450米
C.乙、丙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D.从海拔高度来看,该地地形类型为山地
14. 丙地位于乙地的( )
A.北方 B.东方 C.西方 D.南方
15. 下列地形剖面图,最能反应ab线地表起伏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13.C
14.A
15.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3.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A错误;甲处海拔高度在400—500米之间,不一定为450米,B错误;乙海拔为300米,丙海拔为2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C正确;从海拔高度来看,该地地形类型为丘陵,D错误。故答案为:C。
14.该图有指向标,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为北方,可知,丙地位于乙地的北方,故答案为:A。
15.读图可知,ab线为南北方向,且靠近a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大;靠近b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答案为:C。
(2023七上·宁强期末)地图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具,通过查看地图,我们可以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观察学校平面图,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
A.体育馆在校园西北角
B.图书馆在体育馆的西南方向
C.从宿舍楼向南穿过树林即可到达体育馆
D.从侧门到体育馆可以先向西穿过小广场,然后向南
1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代表()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答案】16.A
17.C
【知识点】方向判断;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点评】(1)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16.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因此:
A.体育馆在校园西北角,A符合题意;
B. 图书馆在体育馆的东南方向,B不符合题意;
C. 从宿舍楼向北穿过树林即可到达体育馆,C不符合题意;
D. 从侧门到体育馆可以先向西穿过小广场,然后向西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代表平原。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3七上·中山期末)联合国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世界茶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种植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全、茶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下图为某地茶叶种植地形区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山峰①的海拔范围是( )
A.500至600米之间 B.500至550米之间
C.600至650米之间 D.550至600米之间
19.该地茶园分布的主要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答案】18.D
19.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之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不同之处是: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18.读图分析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米。因此山峰①的海拔范围是550至600米之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读图分析可知, 该地茶园分布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等高线密集,地形崎岖,因此主要地形是丘陵。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023七上·惠阳期末)关于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
B.甲处是山脊
C.智贤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低
D.①、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②坡度更缓
【答案】A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A符合题意;
B. 甲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B不符合题意;
C.智贤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高,C不符合题意;
D.①、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②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1.(2023七上·惠阳期末)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缓
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
③图示等高距为 20 米
④图中最高山顶的海拔高于 400 米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①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③图示等高距为 100米;④图中最高山顶的海拔高于400米。故B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用等高线地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等高距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相对高度)。
(2023七上·沈丘期末)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北向南 D.自东北向西北
23.已知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2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
A.12千米 B.12.6千米 C.120米 D.126米
24. 若甲地海拔为650米,它与丙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400米
【答案】22.A
23.B
24.B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2.根据等高线性质、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排除BCD,故答案为:A。
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尺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已知图上距离为4.2厘米,比例尺为1:300000可知,实际距离为12.6km,排除ACD,故答案为:B。
24.读图可知,丙地海拔为100-200m,甲地为650m,相对高度范围为450-550m,结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25.(2023七上·河北期末)下列选项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山峰③山脊 B.①山谷②山峰③陡崖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峰 D.①山脊②山谷③山峰
【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②处等高线闭合且中间数值大于四周,是山峰地形;③处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地形,故答案为:A。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6.(2023七上·德惠期末)下列四幅图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高,为山顶;B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为山脊;C位于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D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023七上·番禺期末)某中学地理兴趣班计划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对某山区进行考察,图是“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虚线是四个小组的考察路线,据此回答问题。
27.出发前,甲小组位于乙小组的()方向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8.若出发前,在地图上量得丙小组与丁小组的位置相差2cm,则他们实际的直线距离是()
A.10米 B.50米 C.100米 D.500米
29.四小组在进行攀登活动时,下列描述其遇到的情况与实际相符的是()
A.甲小组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坡度最缓
B.乙小组测得出发点距离山顶的相对高度为550米
C.丙小组在攀登过程中有可能看到河流
D.丁小组在攀登过程中看到瀑布
【答案】27.B
28.C
29.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1)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普通地图:上北 ,下南 ,左西 ,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
经纬线地图: 经线指示 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等高线疏密状况与坡度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海拔高度差;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等高距相等 。
27.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正北方向,乙小组出发点位于正南方向,甲小组出发点位于西偏北的位置,甲地在出发时位于乙地区的西北方向。
故答案为:B。
28.图中的比例尺为1:5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米,在地图上丙小组与丁小组位置相差2厘米,实际距离为2*50米,即为100米。
故答案为:C。
29.A.甲小组路线等高线密集坡度较为陡峭,A选项错误;
B.乙小组海拔在100-200米之间,山顶的高度为550米,相对高度350-450米之间,B选项错误;
C.丙小组的线路中等高线向数值高的地区凸出,为山谷地区,发育河流,可以见到河流,C选项正确;
D.丁小组线路中等高线向数值低的地区凸出,为山脊地区,不会发育河流,没有瀑布,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30.(2023七上·长顺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沿AC线、BC线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 线(AC或BC)。AC线和BC线处哪处可能有河流? 处(AC或BC)。图中等高距为 米。
(2)E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D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3)D点位于A点的 方向,D点的海拔可能是 米。
(4)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 。图中比例尺的表达方式为 。把图中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 。
【答案】(1)AC;BC;50
(2)鞍部;山峰
(3)东北;300~350之间(填大于300,小于350具体数值的给分)
(4)图例;线段式;1:50000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沿AC线、BC线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AC,因为AC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更容易。AC线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不会有河流发育,BC线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处可能有河流发育。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图中等高距为50米。
(2)E位于两山峰中间呈马鞍形状为鞍部。D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山顶)。
(3)根据图中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北方,D点位于A点的东北方向。图中等高距为50米,则D点海拔大于300米,小于350米。
(4)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图中比例尺的表达方式为线段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用数字式表示为1:50000。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1.(2022七上·岳池期中)根据“等高线图”(下图)回答问题。
(1)虎头峰峰顶的海拔高度范围在 米之间。
(2)R1处和R2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3)某登山者在虎头峰上欲从南坡或北坡下山,那么他沿 (选填“南”或“北”)坡下山难度较大,原因是 。
(4)如果钱家村和杏花村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答案】(1)1000-1100
(2)R2
(3)北;北坡比南坡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些
(4)2.5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为100米,所以等高距为100米,故虎头峰峰顶的海拔高度范围在1000米—1100米之间。
(2)据图可知,R1处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不能发育河流;R2处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可能发育流。所以R1处和R2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R2.
(3)据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所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某登山者在虎头峰上欲从南坡或北坡下山,那么他沿北坡下山难度较大,原因是北坡比南坡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些。
(4)据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据题意可知,钱家村和杏花村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可计算两地实地距离为2.5厘米/ (1: 100000) =250000厘米=2.5千米。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2.(2022七上·兴文期中)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 ,地势特征是 高 低。
(2)请写出图中地形部位的名称:C ,D 。
(3)图中度假村甲的海拔高度是 ,与A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沿①②两条路线登山,坡度更缓的是 (填序号)。
(4)丙村镇位于乙村镇的 方,若量得两村镇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村镇的实地距离是 。
(5)乙、丙两村相比,地形更平坦的是 村,易受泥石流威胁的是 。
(6)站在山顶B处 (能或不能)远眺山顶A,理由是 。
【答案】(1)山地;北;南
(2)陡崖;山谷
(3)500米;502米;①
(4)西;1000米
(5)丙;丙
(6)能;山顶B是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且站在山顶B远眺山顶A中间无遮挡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中区域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该地是山地地形。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 500 米以上,北高南低,地表高度差悬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图中字母 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C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3)由图中信息可知,甲的海拔高度为500米,A山顶的海拔高度为1002米,则度假村甲和A山顶的相对高度为1002米—500米=502米。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可判定,沿①、②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①,理由是①线路等高线更稀疏,表示坡度更缓。
(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丙村镇位于乙村镇的西方,若量得两村镇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村镇的实地距离是2厘米x500000=1000米。
(5)乙、丙两村相比,地形更平坦的是丙村,而乙村位于山谷处时,最有可能受泥石流威胁。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图中山顶B是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且站在山顶B远眺山顶A中间无遮挡。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2022七上·章丘期末)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获知( )
A.甲村海拔高度约是300米 B.乙村所处地形部位是山谷
C.丙村位于甲村的东北方向 D.丙村附近有陡崖
2.温泉与煤矿区的相对高度是( )
A.50米 B.150米 C.250米 D.350米
(2022七上·章丘期末)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A.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B.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C.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4.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 )
A.海陆分布 B.地势起伏 C.沧海桑田 D.地壳运动
5.(2023七上·昭阳期末)读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山谷的是( )
A. B.
C. D.
6.(2023七上·船营期末)读“等高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山峰比①山峰高
B.若①②两地图上距离为 3 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 6 千米
C.③处适合攀岩运动
D.④处有河流形成
(2023七上·惠阳期末)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周边的河流和地形进行野外考察,图为该校周边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王庄村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4.5厘米,实际距离是( )
A.90米 B.900米 C.45米 D.450米
8. 清水河的流向是( )
A.自东向西流 B.自西向东流 C.自南向北流 D.自北向南流
9. 登山路线①和②的特点体现在( )
A.路线①可看日落 B.路线①溪水较多
C.路线②地处北坡 D.路线②坡度较小
(2023七上·仁化期末)户外爱好者李明计划去附近的山上攀岩,如图为该山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中甲地与最高峰的相对高度为()
A.80米 B.180米 C.400米 D.580米
11.虚线②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12.图中最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七上·东港期末)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等高距为200米
B.甲处海拔高度一定为450米
C.乙、丙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D.从海拔高度来看,该地地形类型为山地
14. 丙地位于乙地的( )
A.北方 B.东方 C.西方 D.南方
15. 下列地形剖面图,最能反应ab线地表起伏情况的是( )
A. B.
C. D.
(2023七上·宁强期末)地图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具,通过查看地图,我们可以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观察学校平面图,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
A.体育馆在校园西北角
B.图书馆在体育馆的西南方向
C.从宿舍楼向南穿过树林即可到达体育馆
D.从侧门到体育馆可以先向西穿过小广场,然后向南
1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代表()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2023七上·中山期末)联合国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世界茶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种植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全、茶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下图为某地茶叶种植地形区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山峰①的海拔范围是( )
A.500至600米之间 B.500至550米之间
C.600至650米之间 D.550至600米之间
19.该地茶园分布的主要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20.(2023七上·惠阳期末)关于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
B.甲处是山脊
C.智贤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低
D.①、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②坡度更缓
21.(2023七上·惠阳期末)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缓
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
③图示等高距为 20 米
④图中最高山顶的海拔高于 400 米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23七上·沈丘期末)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北向南 D.自东北向西北
23.已知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2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
A.12千米 B.12.6千米 C.120米 D.126米
24. 若甲地海拔为650米,它与丙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400米
25.(2023七上·河北期末)下列选项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山峰③山脊 B.①山谷②山峰③陡崖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峰 D.①山脊②山谷③山峰
26.(2023七上·德惠期末)下列四幅图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2023七上·番禺期末)某中学地理兴趣班计划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对某山区进行考察,图是“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虚线是四个小组的考察路线,据此回答问题。
27.出发前,甲小组位于乙小组的()方向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8.若出发前,在地图上量得丙小组与丁小组的位置相差2cm,则他们实际的直线距离是()
A.10米 B.50米 C.100米 D.500米
29.四小组在进行攀登活动时,下列描述其遇到的情况与实际相符的是()
A.甲小组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坡度最缓
B.乙小组测得出发点距离山顶的相对高度为550米
C.丙小组在攀登过程中有可能看到河流
D.丁小组在攀登过程中看到瀑布
二、综合题
30.(2023七上·长顺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沿AC线、BC线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 线(AC或BC)。AC线和BC线处哪处可能有河流? 处(AC或BC)。图中等高距为 米。
(2)E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D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3)D点位于A点的 方向,D点的海拔可能是 米。
(4)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 。图中比例尺的表达方式为 。把图中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 。
31.(2022七上·岳池期中)根据“等高线图”(下图)回答问题。
(1)虎头峰峰顶的海拔高度范围在 米之间。
(2)R1处和R2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3)某登山者在虎头峰上欲从南坡或北坡下山,那么他沿 (选填“南”或“北”)坡下山难度较大,原因是 。
(4)如果钱家村和杏花村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32.(2022七上·兴文期中)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 ,地势特征是 高 低。
(2)请写出图中地形部位的名称:C ,D 。
(3)图中度假村甲的海拔高度是 ,与A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沿①②两条路线登山,坡度更缓的是 (填序号)。
(4)丙村镇位于乙村镇的 方,若量得两村镇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村镇的实地距离是 。
(5)乙、丙两村相比,地形更平坦的是 村,易受泥石流威胁的是 。
(6)站在山顶B处 (能或不能)远眺山顶A,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相对高度是一个地方与另外一个地方海拔的高度差,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
1.A、甲村的海拔范围在100-150米之间,A错误;
B、乙村并非位于山谷的地方,处于平原上,B错误;
C、丙村位于甲村的东南方向,C错误;
D、丙村附近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部位,D正确。
故答案为:D
2.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温泉的海拔在400米左右,煤矿的海拔为25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米。
故答案为:B
【答案】3.C
4.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宽广平坦、起伏小;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大,外部较陡峭、内部起伏比较平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陡峭的山坡;丘陵的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小
3.①海拔在500米以上,内部地势平坦,为高原部位;②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为山地;③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属于丘陵部位;④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
故答案为:D
4.地形剖面图可以清晰直观的表示一个地方的地势起伏程度,B正确。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图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部位为山谷,故A正确;B图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的部位为山脊,排除B;C图等高线出现闭合的曲线,中间数值低的部位为盆地,排除C;D图等高线出现闭合的曲线,中间数值高的部位为山顶,排除D。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6.【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图中等高距为50米,②山峰海拔在450-500米之间,①山峰海拔高度580米,②山峰比①山峰低,A错误;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所以若①②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6千米,B正确;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不适合攀岩运动,C错误;④处等高线重叠为陆崖,形成河流可能小,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答案】7.B
8.B
9.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7.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因此,王庄村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4.5厘米,实际距离应该为:200米×4.5=900米。故答案为:B。
8.根据方向标判断,清水河的流向自西向东流。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9.登山路线①位于东坡,不能看日落,可看到日出,A错误;登山路线②位于北坡,登山路线②等高线较①密集,坡度较大,C正确,D错误。坡度的陡缓影响水流的速度,并不影响水流的大小,故路线①溪水较多错误,即B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0.B
11.C
12.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10.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地的海拔为400米,最高峰的海拔是580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80-400=180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读图分析可知, 虚线②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因此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陡崖最适合开展攀岩活动。读图分析可知,①处是山峰,②处是山脊,③处是山谷,④处是陡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A
15.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3.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A错误;甲处海拔高度在400—500米之间,不一定为450米,B错误;乙海拔为300米,丙海拔为2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C正确;从海拔高度来看,该地地形类型为丘陵,D错误。故答案为:C。
14.该图有指向标,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为北方,可知,丙地位于乙地的北方,故答案为:A。
15.读图可知,ab线为南北方向,且靠近a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大;靠近b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答案为:C。
【答案】16.A
17.C
【知识点】方向判断;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点评】(1)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16.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因此:
A.体育馆在校园西北角,A符合题意;
B. 图书馆在体育馆的东南方向,B不符合题意;
C. 从宿舍楼向北穿过树林即可到达体育馆,C不符合题意;
D. 从侧门到体育馆可以先向西穿过小广场,然后向西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代表平原。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18.D
19.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之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不同之处是: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18.读图分析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米。因此山峰①的海拔范围是550至600米之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读图分析可知, 该地茶园分布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等高线密集,地形崎岖,因此主要地形是丘陵。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答案】A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A符合题意;
B. 甲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B不符合题意;
C.智贤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高,C不符合题意;
D.①、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②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1.【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①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③图示等高距为 100米;④图中最高山顶的海拔高于400米。故B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用等高线地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等高距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相对高度)。
【答案】22.A
23.B
24.B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2.根据等高线性质、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排除BCD,故答案为:A。
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尺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已知图上距离为4.2厘米,比例尺为1:300000可知,实际距离为12.6km,排除ACD,故答案为:B。
24.读图可知,丙地海拔为100-200m,甲地为650m,相对高度范围为450-550m,结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25.【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②处等高线闭合且中间数值大于四周,是山峰地形;③处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地形,故答案为:A。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6.【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高,为山顶;B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为山脊;C位于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D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答案】27.B
28.C
29.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1)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普通地图:上北 ,下南 ,左西 ,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
经纬线地图: 经线指示 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等高线疏密状况与坡度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海拔高度差;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等高距相等 。
27.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正北方向,乙小组出发点位于正南方向,甲小组出发点位于西偏北的位置,甲地在出发时位于乙地区的西北方向。
故答案为:B。
28.图中的比例尺为1:5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米,在地图上丙小组与丁小组位置相差2厘米,实际距离为2*50米,即为100米。
故答案为:C。
29.A.甲小组路线等高线密集坡度较为陡峭,A选项错误;
B.乙小组海拔在100-200米之间,山顶的高度为550米,相对高度350-450米之间,B选项错误;
C.丙小组的线路中等高线向数值高的地区凸出,为山谷地区,发育河流,可以见到河流,C选项正确;
D.丁小组线路中等高线向数值低的地区凸出,为山脊地区,不会发育河流,没有瀑布,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30.【答案】(1)AC;BC;50
(2)鞍部;山峰
(3)东北;300~350之间(填大于300,小于350具体数值的给分)
(4)图例;线段式;1:50000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沿AC线、BC线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AC,因为AC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更容易。AC线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不会有河流发育,BC线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处可能有河流发育。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图中等高距为50米。
(2)E位于两山峰中间呈马鞍形状为鞍部。D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山顶)。
(3)根据图中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北方,D点位于A点的东北方向。图中等高距为50米,则D点海拔大于300米,小于350米。
(4)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图中比例尺的表达方式为线段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用数字式表示为1:50000。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1.【答案】(1)1000-1100
(2)R2
(3)北;北坡比南坡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些
(4)2.5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为100米,所以等高距为100米,故虎头峰峰顶的海拔高度范围在1000米—1100米之间。
(2)据图可知,R1处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不能发育河流;R2处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可能发育流。所以R1处和R2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R2.
(3)据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所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某登山者在虎头峰上欲从南坡或北坡下山,那么他沿北坡下山难度较大,原因是北坡比南坡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些。
(4)据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据题意可知,钱家村和杏花村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可计算两地实地距离为2.5厘米/ (1: 100000) =250000厘米=2.5千米。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2.【答案】(1)山地;北;南
(2)陡崖;山谷
(3)500米;502米;①
(4)西;1000米
(5)丙;丙
(6)能;山顶B是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且站在山顶B远眺山顶A中间无遮挡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中区域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该地是山地地形。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 500 米以上,北高南低,地表高度差悬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图中字母 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C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3)由图中信息可知,甲的海拔高度为500米,A山顶的海拔高度为1002米,则度假村甲和A山顶的相对高度为1002米—500米=502米。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可判定,沿①、②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①,理由是①线路等高线更稀疏,表示坡度更缓。
(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丙村镇位于乙村镇的西方,若量得两村镇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村镇的实地距离是2厘米x500000=1000米。
(5)乙、丙两村相比,地形更平坦的是丙村,而乙村位于山谷处时,最有可能受泥石流威胁。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图中山顶B是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且站在山顶B远眺山顶A中间无遮挡。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