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基础训练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基础训练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5 16:17:20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基础训练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祥云期末)图中甲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陡崖 B.鞍部 C.陡坡 D.山峰
(2023·广西)我国西部山区某地甲村地势险峻,村民进出需沿陡峭的山路攀爬,交通不便导致贫困,2020年该村整体yi地搬迁。图为甲村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搬迁前,村民从乙地回甲村,需要攀爬的相对高度约为(  )
A.590米 B.720米 C.880米 D.1160米
3.图中①②两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①是山脊②是山脊 B.①是山谷②是山谷
C.①是山脊②是山谷 D.①是山谷②是山脊
4.(2023·龙江模拟)下列地形部分,表示山谷的是(  )
A. B.
C. D.
5.(2022七上·福鼎期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 D.气势
6.(2022八下·永善期中)下图中C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陡崖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7.(2022七上·文山期末)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  )
A.8679米 B.9003米 C.8999米 D.8689米
8.(2021七上·叙永期中)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  )
A.湖泊、海洋 B.积雪、冰川 C.高原、丘陵 D.平原
9.(2021七上·高要期中)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亚马孙平原的颜色是(  )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白色
10.(2021七上·吉林期中)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图是(  )
A.分层设色地形图 B.等深线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D.等高线地形图
(2021七上·江油月考)读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各种地形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宽广平坦﹣﹣平原
B.海拔较高,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高原
C.地面起伏不平,海拔在500米以上﹣﹣丘陵
D.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较低﹣﹣盆地
12.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绿色 B.白色 C.黄色 D.褐色
13.(2021七上·江油月考)地形剖面图能够更直观地表示(  )
A.地形类型 B.海拔高低
C.地势起伏和坡度和缓 D.相对高度
(2021·怀化) 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根据图示信息,a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15.甲村与虎山山顶的温差约为(  )
A.2℃ B.4℃ C.6℃ D.8℃
16.桥梁附近河段的流向大致是(  )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
17.(2021·鄂州)读“等高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山峰相对高度超过130米
B.若①②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6千米
C.③处适合攀岩运动
D.④处有河流生成
(2021八上·德州开学考)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8.该图表示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19.图中小清河甲乙河段的流向是(  )
A.从西北流向东南 B.从南流向北
C.从东南流向西北 D.从北流向南
(2021·吉林)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等高距是(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21.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约(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350米
(2021·深圳)读下图,回答问题。
22.如图甲地在乙地的(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2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地最陡。
A.甲 B.乙 C.丙 D.丁
24.图中乙、丁两地的相对高度(  )
A.10米 B.20米 C.30米 D.40米
25.(2021·齐齐哈尔)下面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序号表示山峰的是(  )
A. B.
C. D.
(2021·仙桃) 读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示中山谷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7.A.B两座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
A.50米 B.150米 C.170米 D.180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甲处有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部位,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鞍部是两山之间的平缓部位,山峰是等高线闭合外地内高处,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山谷是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脊是等高线凸向低处
【答案】2.B
3.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2.由图可知,乙地所处的位置海拔在700米至800米之间,甲村的海拔范围在1400米至1500米之间,所以村民从乙地回甲村,需要攀爬的相对高度范围在600米至800米之间,故选B。
3.由图可以看出,①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②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排除ABD,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A.读图可知,A地海拔在500米以下,为丘陵,A错误;
B.读图可知,B地海拔在500米以下,也是丘陵,B错误;
C.读图可知,C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所以是山脊,C错误;
D.读图可知,D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所以是山谷,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5.【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相对高度,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如下: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相对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6.【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图中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A处为鞍部,B处为山顶。图中没有陡崖。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7.【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处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8848-(-155)=9003米。故根据题意选B。
【点评】海拔是相对于海平面的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高度。
8.【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或湖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故答案为:A。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9.【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通常情况下,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山地、高原,绿色表示平原,白色表示冰雪,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亚马孙平原的颜色是绿色,故答案为:C。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10.【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不同的颜色,使得地表形态清晰可见,这种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不同高程带的自然象征色设色,来表现地貌形态和高度分布的特征,这是中小比例尺一览性地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答案】11.C
12.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点评】(1)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2)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11.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宽广平坦——平原,A正确。海拔较高,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高原,B正确。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丘陵,C错误。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较低——盆地,D正确。故答案为:C。
12.由图可知,该岛国的地形类型中,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占了一半以上,说明该国以平原为主,在分层设色地图中,以绿色为主,故答案为:A。
13.【答案】C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故答案为:C。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判读规律:①根据经纬度,首先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②依纵坐标,看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情况,是山、谷、盆地、高原和平原。③依剖面图判断其地貌类型和地势特征。
【答案】14.A
15.B
16.D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3)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1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分析可知,a处所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为山脊。故答案为:A。
15.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甲村的海拔高度是300~400米,虎山山顶的海拔高度是900~1000米,甲村与虎山山顶的高度差是500~700米,所以其温差是3~4.2℃。故答案为:B。
16.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桥梁附近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北流向西南。故答案为:D。
17.【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图中等高距为50米,②山峰海拔在450—500米之间,与①山峰相对高度在80—130米之间,A错;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所以若①②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6千米,B对;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不适合攀岩运动,C错;④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形成河流可能小,D错。故答案为:B。
【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陡崖处等高线重合,表明该地地势高差大,坡度陡峻。在陡崖处可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如新兴的玻璃栈道,跳伞或蹦极等极限运动,或者是攀岩运动,都可以给游客带来惊险刺激的体验。但野外宿营要注意避开陡崖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
【答案】18.B
19.D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2)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18.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等高线密集,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说明是五种地形类型中的山地,故答案为:B。
19.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判断,再依据水往低处流,小清河的水自北向南方向流。故答案为:D。
【答案】20.B
21.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即为等高距。
(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0.等高距是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由图可知,图中所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所以等高距是100米,故答案为:B。
21.两地的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相减,图中甲处的海拔在500米以上,乙的海拔是2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至少在300米以上,但不能等于400米,故答案为:D。
【答案】22.C
23.A
24.B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2.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方,据此可推知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C正确,故答案为:C。
2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图中甲处的等高线重合,较乙、丙、丁处的更加密集,因此甲处的坡度最陡,A正确,故答案为:A。
24.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乙处的海拔是860米,丁处的海拔是840米,因此乙、丁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60米-840米=20米,B正确,故答案为:B。
25.【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①处中间海拔最高,四周海拔低,相对高差达到330米以上,是山峰,A正确。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B错误。③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错误。④处几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应该是陡崖,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答案】26.B
27.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故图中乙处为山谷;甲处位于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丙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故答案为:B。
27.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山顶的海拔是960米,B山顶的海拔是810米,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960米-810米=150米。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基础训练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祥云期末)图中甲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陡崖 B.鞍部 C.陡坡 D.山峰
【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甲处有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部位,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鞍部是两山之间的平缓部位,山峰是等高线闭合外地内高处,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山谷是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脊是等高线凸向低处
(2023·广西)我国西部山区某地甲村地势险峻,村民进出需沿陡峭的山路攀爬,交通不便导致贫困,2020年该村整体yi地搬迁。图为甲村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搬迁前,村民从乙地回甲村,需要攀爬的相对高度约为(  )
A.590米 B.720米 C.880米 D.1160米
3.图中①②两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①是山脊②是山脊 B.①是山谷②是山谷
C.①是山脊②是山谷 D.①是山谷②是山脊
【答案】2.B
3.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2.由图可知,乙地所处的位置海拔在700米至800米之间,甲村的海拔范围在1400米至1500米之间,所以村民从乙地回甲村,需要攀爬的相对高度范围在600米至800米之间,故选B。
3.由图可以看出,①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②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排除ABD,故选C。
4.(2023·龙江模拟)下列地形部分,表示山谷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A.读图可知,A地海拔在500米以下,为丘陵,A错误;
B.读图可知,B地海拔在500米以下,也是丘陵,B错误;
C.读图可知,C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所以是山脊,C错误;
D.读图可知,D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所以是山谷,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5.(2022七上·福鼎期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 D.气势
【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相对高度,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如下: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相对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6.(2022八下·永善期中)下图中C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陡崖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图中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A处为鞍部,B处为山顶。图中没有陡崖。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7.(2022七上·文山期末)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  )
A.8679米 B.9003米 C.8999米 D.8689米
【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处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8848-(-155)=9003米。故根据题意选B。
【点评】海拔是相对于海平面的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高度。
8.(2021七上·叙永期中)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  )
A.湖泊、海洋 B.积雪、冰川 C.高原、丘陵 D.平原
【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或湖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故答案为:A。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9.(2021七上·高要期中)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亚马孙平原的颜色是(  )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白色
【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通常情况下,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山地、高原,绿色表示平原,白色表示冰雪,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亚马孙平原的颜色是绿色,故答案为:C。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10.(2021七上·吉林期中)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图是(  )
A.分层设色地形图 B.等深线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D.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不同的颜色,使得地表形态清晰可见,这种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不同高程带的自然象征色设色,来表现地貌形态和高度分布的特征,这是中小比例尺一览性地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2021七上·江油月考)读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各种地形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宽广平坦﹣﹣平原
B.海拔较高,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高原
C.地面起伏不平,海拔在500米以上﹣﹣丘陵
D.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较低﹣﹣盆地
12.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绿色 B.白色 C.黄色 D.褐色
【答案】11.C
12.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点评】(1)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2)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11.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宽广平坦——平原,A正确。海拔较高,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高原,B正确。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丘陵,C错误。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较低——盆地,D正确。故答案为:C。
12.由图可知,该岛国的地形类型中,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占了一半以上,说明该国以平原为主,在分层设色地图中,以绿色为主,故答案为:A。
13.(2021七上·江油月考)地形剖面图能够更直观地表示(  )
A.地形类型 B.海拔高低
C.地势起伏和坡度和缓 D.相对高度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故答案为:C。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判读规律:①根据经纬度,首先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②依纵坐标,看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情况,是山、谷、盆地、高原和平原。③依剖面图判断其地貌类型和地势特征。
(2021·怀化) 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根据图示信息,a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15.甲村与虎山山顶的温差约为(  )
A.2℃ B.4℃ C.6℃ D.8℃
16.桥梁附近河段的流向大致是(  )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14.A
15.B
16.D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3)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1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分析可知,a处所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为山脊。故答案为:A。
15.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甲村的海拔高度是300~400米,虎山山顶的海拔高度是900~1000米,甲村与虎山山顶的高度差是500~700米,所以其温差是3~4.2℃。故答案为:B。
16.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桥梁附近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北流向西南。故答案为:D。
17.(2021·鄂州)读“等高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山峰相对高度超过130米
B.若①②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6千米
C.③处适合攀岩运动
D.④处有河流生成
【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图中等高距为50米,②山峰海拔在450—500米之间,与①山峰相对高度在80—130米之间,A错;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所以若①②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6千米,B对;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不适合攀岩运动,C错;④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形成河流可能小,D错。故答案为:B。
【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陡崖处等高线重合,表明该地地势高差大,坡度陡峻。在陡崖处可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如新兴的玻璃栈道,跳伞或蹦极等极限运动,或者是攀岩运动,都可以给游客带来惊险刺激的体验。但野外宿营要注意避开陡崖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
(2021八上·德州开学考)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8.该图表示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19.图中小清河甲乙河段的流向是(  )
A.从西北流向东南 B.从南流向北
C.从东南流向西北 D.从北流向南
【答案】18.B
19.D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2)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18.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等高线密集,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说明是五种地形类型中的山地,故答案为:B。
19.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判断,再依据水往低处流,小清河的水自北向南方向流。故答案为:D。
(2021·吉林)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等高距是(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21.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约(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350米
【答案】20.B
21.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即为等高距。
(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0.等高距是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由图可知,图中所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所以等高距是100米,故答案为:B。
21.两地的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相减,图中甲处的海拔在500米以上,乙的海拔是2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至少在300米以上,但不能等于400米,故答案为:D。
(2021·深圳)读下图,回答问题。
22.如图甲地在乙地的(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2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地最陡。
A.甲 B.乙 C.丙 D.丁
24.图中乙、丁两地的相对高度(  )
A.10米 B.20米 C.30米 D.40米
【答案】22.C
23.A
24.B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2.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方,据此可推知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C正确,故答案为:C。
2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图中甲处的等高线重合,较乙、丙、丁处的更加密集,因此甲处的坡度最陡,A正确,故答案为:A。
24.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乙处的海拔是860米,丁处的海拔是840米,因此乙、丁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60米-840米=20米,B正确,故答案为:B。
25.(2021·齐齐哈尔)下面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序号表示山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①处中间海拔最高,四周海拔低,相对高差达到330米以上,是山峰,A正确。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B错误。③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错误。④处几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应该是陡崖,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021·仙桃) 读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示中山谷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7.A.B两座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
A.50米 B.150米 C.170米 D.180米
【答案】26.B
27.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故图中乙处为山谷;甲处位于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丙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故答案为:B。
27.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山顶的海拔是960米,B山顶的海拔是810米,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960米-810米=150米。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