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 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 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难点
4.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你们能不能说出你自己听到过的声音?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活动一: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咙,一起合唱《起风了》
用手摸着喉咙有什么感觉
新课讲授
声带在振动
活动二:演示实验,让音叉发声。
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你发现了什么?
将轻质小球与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小球被弹起
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转换法
活动三:演示实验,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
水滴被弹出杯子
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转换法
活动四:在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击鼓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纸屑被弹起
鼓面在振动
转换法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你能说出它们分别靠什么振动发声吗?
弦
鼓面
翅膀
空气柱
思考:她趴在地上听到了什么?
声音的传播
听到了马蹄声和兵器在地上拖着走的声音
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小儿垂钓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声音的传播
这两句古诗的含义?同时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说明气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
思考:歌声是通过什么传入我们的耳朵里的?
空气(或气体)
声音的传播
1. 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钟声音有什么变化
2.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你听到的闹钟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玻璃罩内空气越稀薄,铃声越弱;如果空气完全被抽出,我们将听不到声音。
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我们又能听到铃声了,进入的空气越多,声音越大。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正是平时大家并不留意的空气传送了声音。如果没有空气,人们就不能正常交流。
太空中没有空气,哪怕离得很近,航天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流。
那么,声音在空气中是怎么传播的呢?
以击鼓为例: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传声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的传播
声波
水波
类比法
看到闪电后,过会才听见雷声
这个现象说明,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耳朵需要一段时间。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物理意义:
声音在每秒内传
播的距离
声速
阅读小资料,你能发现声速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声速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对着山崖喊话以后能听到回声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
①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人耳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
回声与原声的时差大于0.1s
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在大礼堂讲话,感觉声音更响亮
混响
当堂训练
1.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C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真空不能传声”是实验直接验证的结论
D.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
3.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的快
B.声音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声速变小
C.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相同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始终为340m/s
当堂训练
C
4.一辆汽车以15m/s的恒定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笛声2s通过的路程;
(2)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
(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
解:根据可知,笛声传播的距离:;
汽车行驶的距离:;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
则:,
;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
课堂小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声速
回声
声速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的反射
分辨出回声的条件:回声与原声相差0.1s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以波的形式传播
课后作业
1.预习声音的特性;
2. 完成练习册上对应的习题;
3.下节课抽查要求背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