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重庆名校高 2024 届高三开学考试
物理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选对得 4分,选错得 0分。
1. 日本政府拟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谴责。辐射的危害程度常用“当量剂量”这
一物理量衡量,其国际单位是希沃特,记作 Sv。每千克(kg)人体组织吸收 1 焦耳(J)为 1 希沃
特。下列选项中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达希沃特,正确的是
A.m2/s2 B.kg2·m2/s2 C.J/kg D.m2/s
2. 下列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有关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结论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到的
B.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月—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遵从相同的规律
D.牛顿力学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无法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
3. 一质量为 m 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 s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其中 t1~t2 时间段内
图像为直线。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 FN 表示,速度大小用 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以下判
断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v增大,FN>mg
B.t1~t2时间内,v减小,FNC.t2~t3时间内,v增大,FND.t2~t3时间内,v减小,FN>mg
4. 宇宙中有两颗相距 400 km 的中子星,它们绕自身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 12 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
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和万有引力常量,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
两颗中子星
A.各自的质量 B.质量之和 C.各自的速度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5. 登陆火星的飞船需经历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设在Ⅰ、Ⅱ、Ⅲ轨道上运行时,飞船的周期分别为 TⅠ、
TⅡ、TⅢ,飞船在轨道Ⅰ上 P 点时加速度为 a1,在轨道Ⅱ上 P 点时加速度 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Ⅰ>TⅡ>TⅢ
B.a1>a2
C.飞船在 P 点从轨道Ⅱ变轨到轨道Ⅰ,需要在 P 点喷气使飞船加速
D.若轨道Ⅰ贴近火星表面且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角速度已知,则可推
知火星的密度
第 1 页,共 5 页
{#{QQABAQ6AogAoQABAAQhCAQEwCgCQkBAACIoGBAAIIAAAQBFABCA=}#}
6. 如图所示,从足够高的 1、2 两点水平抛出两个小球,之后两球在空中的 P 点相碰,测得从 1、2 两
点抛出的小球在 P 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53°、45°。已知 1、2 两点在同一竖直线
上,P 点到 1、2 两点的水平距离为 d,sin53 0.8,cos53 0.6,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
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 1、2 两点抛出的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B.从 1、2 两点抛出的小球经过 P 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3
C.从 1、2 两点抛出的小球初速度大小之比为
2
d
D.1、2 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
4
7. 如图所示,AB、AC 为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 两点恰为外接圆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C 点在圆周上。两个带孔小球甲、乙分别从 A 处由静止沿两细杆滑到下端 B、C 时,动能恰好相
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小球的质量相等
B.两小球下滑的时间不等
C.此过程中两小球所受重力的平均功率不等
D.两小球在细杆下端 B 和 C 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5分,选对不选全得 3分,有错选得 0分。
8. 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 x 轴正方向传播,a 是介质中的质点,t=0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
示,t=6 s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周期有可能为 4 s
B.质点 a 在 t=6 s 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5 3 cm
C.该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为 5 m/s
D.质点 a 在一个周期中向前传播 20 m
1
9. 一小球被细绳 AC、BC 悬挂在如图所示的架子上,其中 AC 绳长为 L,BC 绳长为 L 。当架子静止
5
时绳 AC 与竖直杆 AP 夹角 θ为 37°,绳 BC 水平。当小球随架子一起以角速度 ω绕 AP 杆旋转时,
BC 绳刚好伸直且无拉力,重力加速度为 g,则角速度 ω可能为(sin37 0.6,cos37 0.8)
5g
A.
4L
4g
B.
3L
5g
C.
3L
3g
D.
4L
第 2 页,共 5 页
{#{QQABAQ6AogAoQABAAQhCAQEwCgCQkBAACIoGBAAIIAAAQBFABCA=}#}
10.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面内,一颗质量为 m 的珠子穿在圆环上。现用一个轻质
橡皮筋连接圆环最顶端和珠子,初始时刻珠子静止于圆环最低端,给珠子一个向右的轻微扰动,珠
子将向上滑动,将小球绕圆心转过的角度记为 θ。弹性绳伸长时弹力按照胡克定律变化,弹性绳原长
为 R
1
,劲度系数为 2mgk ,重力加速度为 g。已知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可以表示为E k( x)
2 ,
p
2 R 2
x 为弹性绳的形变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π
A.当 ,珠子速度为 2gR
2
2π
B.当 ,珠子速度达到最大
3
C.珠子的最大速度为 gR
2π
D.若将珠子质量改为 0.5m,则小球速度最大时有
3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6分。第 11题 8 分,第 12题 8分。
11.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准备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
上,下端系一小球,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摆线长度,并求出其平均值 l,再用螺旋测微器多次测量小球
的直径,并求出其平均值 d,将 l d 作为摆长 L。将悬线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后由静止释放,
小球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同时数 1,每次通过最低点计数一次,数到 n 时停止计时,秒表的读数为
t,计算出单摆的周期 T,多次改变摆长 L 并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 T。
(1)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小球应该选用密度大的钢球或铁球
B.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C.应该先悬挂摆球后再测量摆线的长度
t
D.单摆周期的计算式为T
n
(2)某次测量小球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则这次测量的读数为________mm。
(3)该小组以 T2 为纵轴、L 为横轴作出函数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可以通过此图像得出当地的重力加
速度 g。由图像求出的重力加速度 g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造成图像不过坐标点的主要原因是 。
12.某实验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第 3 页,共 5 页
{#{QQABAQ6AogAoQABAAQhCAQEwCgCQkBAACIoGBAAIIAAAQBFABCA=}#}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把远离定滑轮一侧的木板垫高,调节木板的倾角,使小车在挂上槽码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D.每次通过增减小车上的砝码改变小车质量时,都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角
(2)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 A、B、C、D、E、F、G 共 7 个计数点。其相
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在周期为
T=0.02s 的交流电源上,打下 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m/s。测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3)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补偿阻力这一步骤,若长木板水平,保持拉小车的槽码质量不变,测得小车
总质量的倒数与小车加速度的图像如图所示,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 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b,重力加
速度为 g,则小车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____(用字母 k、b、g 表示)。
四、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1 分。第 13 题 10 分,第 14 题 13 分,第 15 题 18 分。
13.如图所示,“U型”管各段粗细相同,右端封闭了一端长为 l=12 cm 的空气,左端开口与大气相连。右
边管中的水银柱比左边高Δh=6 cm。大气压强 P0=76 cmHg,初始温度为 T=280 K,g=10 m/s2,不计
管道粗细的影响,问:
(1)初始状态右端封闭气体的压强为多少?
(2)若要使“U型”管左右水银柱等高,需将封闭气体加热到多高温度?
14.如图所示,一粗糙斜面 AB 与光滑圆弧轨道 BCD 相切,C 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 BC 所对圆心
角 37 。已知圆弧轨道半径为 R=0.5 m,斜面 AB 的长度为 L=2.875 m。质量为 m=1 kg 的小物块
(可视为质点)从斜面顶端 A 点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从 B 点进入圆弧轨道,恰能通过最高点
D。sin37 0.6,cos37 0.8,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
(1)物块通过 D 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经过 C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FC;
(3)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第 4 页,共 5 页
{#{QQABAQ6AogAoQABAAQhCAQEwCgCQkBAACIoGBAAIIAAAQBFABCA=}#}
15.10 块同样的木板一个一个紧挨着静止放在足够大的固定斜面上,斜面倾角 37 ,每个木板质量均
为 M=1 kg、长 L=1 m,它们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1=0.8。在第 1 块木板上端放一质量为
m=1.5 kg 的可视为质点的铅块,它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2=0.9,现给铅块一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
v0=4.6 m/s,使其在木板上表面滑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取sin37 0.6,
cos37 0.8。求:
(1)铅块刚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2)铅块从上向下滑到第几块木板时,下面的木板开始滑动;
(3)整个过程中铅块和木板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Q。
第 5 页,共 5 页
{#{QQABAQ6AogAoQABAAQhCAQEwCgCQkBAACIoGBAAIIAAAQBFABCA=}#}2022 年重庆名校高 2024 届高三上期开学考试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B D C D AC AC BCD
11. (1)ABC (2)9.450 (3)9.9
(4)摆长多算了半径(意思相同即可)
b
12.(1)A (2)0.48 0.80 (3)
kg
13. 共 10 分
(1)封闭气体的初始压强为
P1 P0 6cmHg 70cmHg ............................3 分
(2)封闭气体末状态压强
P2 P0 76cmHg ................................ 2 分
设管的截面积为 S,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h
P2 (l )P1 ls 2 ........... 3 分
T T '
代入数据得
T ' 380K ③ ....................... 2分
14 共 13 分
(1)在 D 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有
mv 2D mg ..... 2 分
R
代入数据得
v gR 5m/s ............ 1分 D
(2)对 D 到 C 过程用动能定理
1
mv 2
1 2
C mvD mg 2R .......... 1 分
2 2
代入数据得
vC 5gR 5m/s ............... 1 分
设在 C 点时,轨道对物块的支持力为 F,则有
mv 2
F mg C ................... 1 分
R
代入数据得
mv
F mg C
2
6mg 60N ................. 1 分
R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轨道的压力 .......................... 1 分
答案第 1 页 共 2 页
{#{QQABAQ6AogAoQABAAQhCAQEwCgCQkBAACIoGBAAIIAAAQBFABCA=}#}
Fc 60N
方向竖直向下 ........................... 1 分
(3)对物块从 A 到 C 的过程用动能定理
1
mg[Lsin R(1 cos )] mgLcos mv 2c 0 ....................... 3 分
2
代入数据得
0.25 .................. 1 分
15. 共 18 分
(1)以铅块为研究对象,设沿着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则有
ma1 mg sin 2mg cos ....... 2 分
代入数据得
a g sin g cos 1.2m/s2 ........ 2 分 2
(2)设还剩下 n 块木板时下面的木板开始滑动,则受力分析可得
2mg cos nMg sin 1(nM m)g cos .......... 3 分
代入数据可得
n 3,故 n 取 2 .......... 1 分
若铅块能滑上第 9 块木板,则下面的木板开始滑动。
设铅块刚滑上第 9 块木板时速度为v1,则有
v 21 v
2
0 2a1 8L ................... 1 分
代入数据得
v1 1.4m/s >0 .............. 1 分
故假设成立,铅块滑上第 9 块木板时,下面的木板开始滑动
(3)
此后下面的木板开始滑动,此时块的加速度仍然为a1,设下面木板的加速度为a2 ,则有
2mg cos 2Mg sin 1(2M m)g cos 2Ma2 ............... 2 分
代入数据得
a2 0.2m/s
2
以木板为参考系,则此时滑块初速度为
v 1.4m/s
a a 21 a2 1.4m/s
所以当两者相对静止时,相对位移为
0 ( v)2
L 0.7m (从上一得分点至此共 4 分)
2 a
L L ,可知不会滑上第 10 块
又因为 1 2 ,故铅块与木板攻速后不会再产生相对滑动 ................ 1 分
整个过程中木板和铅块之间产生的热量为
Q 2mg cos (8L L) 93.96J ...........................1 分
答案第 2 页 共 2 页
{#{QQABAQ6AogAoQABAAQhCAQEwCgCQkBAACIoGBAAIIAAAQB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