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必刷题之组成细胞的分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必刷题之组成细胞的分子(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3 21:1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生物必修一 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选择题
1.(2023高二下·白山期末)常通过指示剂染色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或鉴定细胞的活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测还原糖时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即可观察到现象
B.观察脂肪颗粒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C.检测蛋白质时需要依次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B溶液
D.利用台盼蓝染液鉴定动物细胞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
2.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表所示,其中植物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
离子 K+ Na+ Mg2+ Ca2+ NO3- H2PO4- Zn2+
培养液浓度 /(mmol·L-1) 1 1 0.25 1 2 1 0.25 1
A.Ca2+ B. C.Zn2+ D.H2PO4-
3.(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某含乳饮料的配料有水、白砂糖、全脂奶粉、食用香精、甜味剂、碳酸钙、维生素A、维生素D等。成分检测结果显示该含乳饮料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约为牛奶的三分之一,糖含量约为牛奶的两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乳饮料和牛奶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含乳饮料中脂肪含量较少,儿童大量饮用不会引起肥胖
C.含乳饮料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D.含乳饮料为青少年提供的营养更多更全面,能替代牛奶
4.下列生命活动与蛋白质有关的是(  )
①改变反应速率 ②血液中运输O2③与特定抗原结合
④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 ⑤信息传递
A.仅①②③ B.仅②③④ C.仅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2023高三上·长春开学考)核酸是细胞中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中的DNA是环状的,真核细胞中的核DNA是链状的
B.人体细胞中的RNA是由DNA转录而得到的单链核酸,无碱基间的配对
C.DNA和RNA所含的碱基不同,五碳糖和磷酸也不同
D.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6.下面为核苷酸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如果②为核糖,则③有5种
C.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7.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都含C、H、O、N四种元素
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8.下列关于脂肪和磷脂结构组成,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是由三个脂肪酸与一个甘油组成的甘油三酯
B.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饱和脂肪酸
C.饱和脂肪酸室温常呈液态原因是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
D.磷脂是由甘油和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形成的
9.发菜可以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合成氨基酸,同时具有强烈的旱生生态适应性,能在极度干燥的条件下存活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复吸水后仍可恢复代谢活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极度干燥条件下的发菜恢复吸水时的动力为液泡中的溶液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差
B.组成发菜和衣藻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直接能源物质都主要是ATP
C.发菜的核酸彻底水解可以产生4种碱基
D.发菜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10.(2023高二下·白山期末)生物体中的不同有机物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大多数无机盐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B.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
D.动植物细胞中的脂肪都是其储能物质
11.(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依次是(  )
①甘蔗的茎 ②油菜籽 ③花生种子 ④梨 ⑤甜菜的块根 ⑥豆浆
A.④②⑥ B.⑤②⑥ C.①②⑥ D.④③⑥
12.如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Ⅰ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Ⅱ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C.Ⅱ和Ⅲ称为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
D.P、S、K、Ca、Zn属于大量元素
13.下列有关待测物质、检测试剂及颜色变化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颜色变化
A 蔗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B 鸡蛋清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淀粉 碘液 蓝色
D 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A.A B.B C.C D.D
14.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水
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糖尿病病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
D.肥胖的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15.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物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且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B.植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相对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抗旱性相对越强
C.无机盐在细胞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是大分子物质的组成成分
D.并不是所有的离子都是细胞所需要的,例如铅离子
16.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10mL量筒而不用5mL量筒
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17.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转换成高倍镜观察时需要提升镜筒以防止装片被损坏
B.由于需要观察颜色,故可用无色的甘蔗汁代替西瓜汁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C.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于是滴1 2滴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洗去浮色
D.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立即可见溶液变为紫色
18.(2023高一下·玉溪期末)某多肽链由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若用酶将其水解成1个四肽、2个五肽、3个七肽、2个八肽,则至少需要多少水分子、至少增加的氨基数是(  )
A.49、48 B.43、42 C.8、8 D.7、7
19.(2023高一下·滁州期末)血红蛋白是一个含有两种不同亚基的四聚体,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如图所示。血红蛋白的每一个亚基都含有一个血红素辅基。每条α链由141个氨基酸构成,每条β链由146个氨基酸构成。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素中Ca2+是血红蛋白运输氧的关键物质
B.血红蛋白合成后需要分泌到血浆中发挥作用
C.一分子血红蛋白至少含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
D.形成一分子血红蛋白需脱去的水分子数为285个
20.(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在严查偷猎野生动物的行动中,执法部门发现某餐馆出售的一种烤肉比较可疑,餐馆工作人员说是“山羊肉”,执法部门通过检验确定这种“山羊肉”来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执法部门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A.斑羚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山羊和斑羚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
C.山羊和斑羚的DNA分子具有各自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D.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斑羚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21.(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几丁质是由1000~3000个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昆虫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几丁质和糖原的元素组成相同
B.若干个相连的氮原子构成的结构是几丁质的基本骨架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几丁质是否为还原糖
D.糖原和几丁质都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22.(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鸡蛋富含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这些营养物质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磷脂等营养物质
B.鉴定蛋白质时可选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
C.鸡蛋煮熟后,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D.鸡蛋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
23.(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图甲是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图乙表示DNA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由a到b的过程中,必须脱去一个水分子
B.图甲的全过程都发生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
C.图乙中的a可表示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D.限制酶的作用位点在图乙中的①处
24.(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因此C是最基本的元素
B.甘蔗吃起来特别甜,甘蔗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蔗糖
C.鸡蛋煮熟易被消化,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链变得松散
D.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发生障碍,机体会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5.(2023高二下·东莞期末)“糖不甩”是东莞的一种民间传统风味小吃,已被录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做法是先把糯米粉煮熟,揉搓成粉丸,再加入滚热的糖浆,最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和切丝的煎鸡蛋,口感酥滑香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糖不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化合物
B.“糖不甩”中有机物的共有元素有C、H、O、N
C.“糖不甩”中煎鸡蛋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利于人体消化
D.“糖不甩”中花生含有的脂肪氧化分解时比等质量糖类释放的能量多
二、非选择题
26.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为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最终导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化合物中含有   个游离的氨基,   个游离的羧基。
(2)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   种,其中它重复出现的R基是   ,请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
(3)该化合物含有   个肽键。
(4)b框所示的R基所构成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5)该外毒素在环状肽形成过程中失去了   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
27.(2023高二下·开江月考)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成熟苹果果肉中的还原糖时所用的试剂是   ,在   的条件下,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   沉淀。
(2)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常使用的染液是   ,其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用其染色时,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   。
(3)检测黄豆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其中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很少,不能过量,为什么    。
28.(2023高一下·富锦月考)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Zn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Mg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证实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
材料用具:三十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缺Zn、缺Mg的培养液对苹果生长发育影响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1)方法步骤:
①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的缺Zn培养液和   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②将三十株长势相同的幼苗均分三组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培养液中。
③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2)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   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②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中的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缺   引起的;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   引起的;若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   引起的;若B、C两缸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   。
(3)若实验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于缺Zn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   。增加步骤后的实验结果是   。
29.(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生酮饮食是指糖类含量非常低(2%~5%)、蛋白质含量适中、脂肪含量高的饮食,这一饮食方式具有降低体重,改善肥胖的作用,并可用于辅助治疗某些疾病。
(1)细胞中的糖类一般是由   (元素)构成。过多的糖类摄入会在人体细胞中以   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生酮饮食通过严格控制糖类摄入比例改善机体肥胖的机理是   。
(2)生酮饮食中蛋白质的种类必须丰富多样,否则可能会影响人体自身蛋白质的合成,从氨基酸来源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3)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癌症患者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近期我国科研人员研究生酮饮食对于CIT模型小鼠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处理方法 正常饮食饲喂 正常饮食饲喂CIT模型小鼠 生酮饮食饲喂CIT模型小鼠
①第一组为正常对照组,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
②检测到各组血小板数(×109/L)如图:
实验结果说明,生酮饮食对CIT模型小鼠的影响是   。
30.(2022·天津)为研究高脂饮食与肠道菌群及糖脂代谢的关系,进行如下试验:
(1)建立糖脂代谢紊乱大鼠模型
将20只大鼠随机平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脂饲料(HFD组)和普通饲料(ND组)16周。
①检测空腹血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表。
组别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血糖(mmol∕L) 胰岛素(mmol∕L)
ND组 1.56 0.63 5.58 10.02
HFD组 2.59 1.65 7.28 15.11
与ND组相比,HFD组   偏高,说明脂代谢紊乱,其他数据说明糖代谢紊乱,提示造模成功。
②检测粪便中4种典型细菌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HFD组粪便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相对含量   (增加∕减少)。
(2)探究肠道菌群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另取20只大鼠,喂以含   的饮用水杀灭肠道中原有细菌,建立肠道无菌大鼠模型。分别收集(1)试验结束时HFD组和ND组粪便,制备成粪菌液,分别移植到无菌大鼠体内,建立移植HFD肠菌组和移植ND肠菌组,均饲喂高脂饲料8周。检测空腹血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表。
组别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血糖(mmol∕L) 胰岛素(mmol∕L)
移植ND肠菌组 1.86 0.96 6.48 11.54
移植HFD肠菌组 2.21 1.28 6.94 13.68
该试验的自变量为   ,结果显示两组均发生糖脂代谢紊乱,组间差异说明高脂饮食大鼠的肠道菌群可   (加剧∕缓解)高脂饮食条件下的糖脂代谢紊乱。
(3)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为了缓解糖脂代谢紊乱,请说明可以采取的策略。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检测还原糖时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后才可观察到现象,A错误;
B、观察脂肪颗粒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B错误;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入B液4滴,C错误;
D、利用台盼蓝染液鉴定动物细胞时,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染液会进入死亡细胞,所以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半乳糖)可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或多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斐林试剂必须混合加入、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后加入。
2.【答案】C
【解析】【解答】 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Na、H、O、N、P、S、K、Ca、Mg; 而Zn属于微量元素,因此花卉对Zn2+的吸收量最少,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的分类:
①大量元素:如 C、H、O、N、P、S、K、Ca、Mg等。
②微量元素:含量少,但不可缺少,和大量元素一样重要,如Fe、Mn、Zn、Cu、B、Mo等。
③主要元素:C、H、O、N、P、S 6种。
④基本元素(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H、O、N 4种。
鲜重下含量高低依次为:O>C>H>N ;干重下含量高低依次为:C>O>N>H 。
⑤最基本元素:C ,因为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3.【答案】C
【解析】【解答】A、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故A错误;
B、含乳饮料中虽然脂肪较少,但是糖类含量较多,大量饮用也会引起肥胖,故B错误;
C、含乳饮料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故C正确;
D、含乳饮料有水、白砂糖、全脂奶粉、食用香精、甜味剂、碳酸钙、维生素A、维生素D等,但是蛋白质含量不高不能替代牛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A是质量分数为0.1g/mL的NaOH水溶液;双缩脲试剂B是质量分数为0.01g/mL的CuSO4水溶液.先在待测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 3mL,振荡均匀(营造碱性环境),再加入1~2滴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如果待测液里含有蛋白质,那么会看到溶液变成紫色。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4.【答案】D
【解析】【解答】①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酶可以改变反应速度,①正确;
②血液中运输02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②正确;
③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③正确;
④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蛋白质,因此结构蛋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④正确;
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参与信息传递,⑤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正确,即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蛋白质具有以下生理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2)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3)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4)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5.【答案】A
【解析】【解答】A、原核细胞的DNA是环状的,真核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是链状的,A符合题意;
B、人体细胞中的RNA是由DNA转录而得到的单链核酸, 但在tRNA中有部分碱基互补配对,B不符合题意;
C、DNA和RNA共有的碱基是A、C、G,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 ,DNA含脱氧核糖,RNA含核糖,二者所含的磷酸相同,C不符合题意;
D、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类,核酸的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的碱基组成。
6.【答案】D
【解析】【解答】分析图示可知,①是磷酸、 ②是五碳糖、 ③是碱基。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②和 ③ 方面 ,A错误;
B、如果②为核糖,则 ③有A、U、G、C共4种,B错误;
C、③是碱基在生物体中共有5种,C错误;
D、人体内的③-碱基有5种,②-核糖有2种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DNA和RNA共有的化学组分是磷酸 、腺嘌呤( A )、鸟嘌呤 ( G )、 胞嘧啶 ( C );
DNA特有的组分是脱氧核糖、胸腺嘧啶 ( T ),RNA特有的组分是核糖、尿嘧啶 ( U )。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有2种核酸,8种核苷酸,5种碱基。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其组成中有4种核苷酸,4种碱基。
7.【答案】D
【解析】【解答】A、纤维素不是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的物质,A错误;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糖类,都含有C、H、O三种元素,不含N元素,B错误;
C和D、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六糖糖,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多糖,三种多糖的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
8.【答案】C
【解析】【解答】A、脂肪是由三个脂肪酸和一个甘油组成的甘油三酯,A正确;
B、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中,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中,B正确;
C、饱和脂肪酸室温常呈固态原因是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C错误;
D、磷脂是由甘油、磷酸和脂肪酸以及其他衍生物形成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
(1)脂肪:组成:甘油+脂肪酸→脂肪;组成元素为C、H、O 。
功能: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与糖类相比,体积 小 ,储能 多 )储能物质];很好的绝热体,有 保温作用;能减压和缓冲,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生物膜的重要成分[结构脂质],组成元素是C、H、O、N、P 。
(3)固醇[调节脂质]: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①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③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9.【答案】B
【解析】【解答】A、发菜是原核生物,不具有液泡,A错误;
B、发菜是原核生物,衣藻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它们的直接能源物质都是ATP,B正确;
C、发菜的核酸有DNA和RNA,彻底水解可以得到5种碱基,C错误;
D、发菜是原核生物,不具有染色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拟核区域有个环状的裸露DNA分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如蓝藻、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衣原体。
②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如动物、植物、真菌(酵母菌、食用菌)、变形虫等。
③原核细胞中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 。
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的结构和物质是: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10.【答案】A
【解析】【解答】A、人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错误;
B、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一类免疫球蛋白,所以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
C、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C正确;
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动植物细胞中的脂肪都是其储能物质,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固醇包括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吸收)等。
11.【答案】D
【解析】【解答】①甘蔗的茎中含有丰富的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检测;②油菜籽中富含脂肪,但种子体积较小,不易操作,不宜用于脂肪的检测;③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种子体积较大,易操作,宜用于脂肪的检测;④梨中富含还原性糖,且近乎白色,可用于还原糖的检测;⑤甜菜的块根富含蔗糖,而淀粉是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检测;⑥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用于蛋白质的检测;所以D选项是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材料的选择标准:①被检测物质含量丰富;②材料接近无色;③易取材,易操作等。
12.【答案】D
【解析】【解答】A、组成生物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B、Ⅱ是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B正确;
C、Ⅱ微量元素和Ⅲ大量元素,都是机体所需要的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C正确;
D、 Zn属于微量元素 , P、S、K、Ca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①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②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2)组成细胞的元素的分类:
①大量元素:如C 、H、O、N、P、S、K、Ca、Mg等。
②微量元素:含量少,但不可缺少,和大量元素一样重要,如Fe、Mn、Zn、Cu、B、Mo等。
③主要元素:C、H、O、N、P、S 6种。
④基本元素(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H、O、N 4种。
鲜重下含量高低依次为:O>C>H>N ;干重下含量高低依次为:C>O>N>H 。
⑤最基本元素:C ,因为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13.【答案】A
【解析】【解答】A、蔗糖不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是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A错误;
B、鸡蛋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现紫色,B正确;
C、淀粉可以用碘液来检测,呈现的是蓝色,C正确;
D、鉴定脂肪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
①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碘液→蓝色;
③脂肪+苏丹Ⅲ (苏丹Ⅳ)橘黄色( 红色)(染色后要用50%酒精洗掉浮色);
④蛋白质(多肽)+双缩脲试剂→紫色。
(2)试剂组成及使用方法
①斐林试剂组成: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使用方法:等量混合使用,现配现用,水浴加热。
②双缩脲试剂组成: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
14.【答案】B
【解析】【解答】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均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A错误;
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正确;
CD、无论糖尿病人、肥胖的人,还是正常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均为水,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均是水,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15.【答案】B
【解析】【解答】A、细胞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且二者可以相互转化,A正确;
B、植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相对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抗旱性相对越弱,B错误;
C、无机盐在细胞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正确;
D、许多无机盐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离子都是细胞所需要的,例如铅离子,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作结合水。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2、无机盐在细胞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P是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必不可少的许多化合物的成分。此外,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非常重要。可见,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重要作用。
16.【答案】B
【解析】【解答】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非10mL量筒,这样量取更准确,A不符合题意;
B、水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有利于试管中液体的快速升温,受热均匀,B符合题意;
C、斐林试剂的颜色为蓝色,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蓝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C不符合题意;
D、斐林试剂要现用现配,不能长期保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条件下能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是否存在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也不能鉴定还原糖的种类。
17.【答案】D
【解析】【解答】A、 转换成高倍镜观察时 直接转动转化器,无需提升镜筒,A不符合题意;
B、甘蔗汁主要含蔗糖,蔗糖不属于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不符合题意;
C、应该用 1 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C不符合题意;
D、稀释的蛋清液中含蛋白质, 在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可出现紫色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条件下能产生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 与蛋白质混合呈紫色反应。苏丹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18.【答案】D
【解析】【解答】 由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多肽链水解成了8条肽链,至少需要7个水分子。一条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氨基,水解后的产物中至少有8个氨基,故至少增加了7个氨基,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形成肽链时,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形成环肽时,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19.【答案】C
【解析】【解答】A、 血红素中Fe2+是血红蛋白运输氧的关键物,A错误;
B、血红蛋白是在红细胞中发挥作用的,B错误;
C、由图示可知,血红蛋白有4条链组成,一条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因此血红蛋白中至少含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C正确;
D、血红蛋白有4条链组成,每条α链由141个氨基酸构成,每条β链由146个氨基酸构成。 4条链一共有574个氨基酸,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的数量=氨基酸的数量-肽链的条数=574-4=560个,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1)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2)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数(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数+R 基上的氨基数(R 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的氨基总数(各氨基酸中的羧基总数)-肽键数
(3)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28)-失去的水分子数×18
20.【答案】C
【解析】【解答】A、山羊和斑羚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无法通过这一点来作为判断依据,A错误;
B、山羊和斑羚的DNA分子都遵循相同的碱基配对原则,B错误;
C、山羊和斑羚的DNA的遗传物质不同,主要是各自的DNA分子中的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
D、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斑羚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在山羊和斑羚中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性,无法作为判断的依据,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1)稳定性:DNA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构成了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3)特异性:每种DNA都具有不同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21.【答案】C
【解析】【解答】A、 几丁质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其组成元素一定含由C、H、O、N,糖原的组成元素只有C、H、O,故从昆虫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几丁质和糖原的元素组成不相同,A错误;
B、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基本骨架是由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B错误;
C、几丁质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思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
D、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但不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几丁质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非还原糖),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
22.【答案】D
【解析】【解答】A、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胆固醇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正确;
B、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试剂,可与蛋白到质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考虑材料的易得和对实验颜色的干扰,鉴定蛋白质时可选用鸡蛋清,B正确;
C、蛋白质在高温、过酸或过碱等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所以, 鸡蛋煮熟后,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C正确;
D、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在人体内利用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才能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即鸡蛋中的蛋白质不能在人体内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具有催化、运输、免疫等多种功能,但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吸收,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在生物体内利用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能够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蛋白质的鉴定利用双缩脲试剂与其中的肽键发生紫色反应。
23.【答案】A
【解析】【解答】A、图甲中a到b的过程是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必须脱去一分子水,A正确;
B、图甲a→b→c→d的过程,即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既可以发生在游离的氨基酸上,也可以发生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而d→e蛋白质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的过程则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B错误;
C、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碱基,即图乙中b表示的结构,C错误;
D、限制酶的作用位点是相邻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对于核苷酸内部的化学键不起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氨基酸之间通过核糖体的作用,经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进而连接为肽链,然后运至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2)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限制酶的作用位点是磷酸二酯键。
24.【答案】C
【解析】【解答】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C是最基本的元素的原因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错误;
B、甘蔗吃起来特别甜是因为其含有较多蔗糖,但甘蔗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错误;
C、高温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肽链变得松散,更容易水解,因此鸡蛋煮熟易被消化,C正确;
D、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发生障碍,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便会下降,导致大脑供氧不足,使机体会患缺铁性贫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某一处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形成异常的血红蛋白造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C是最基本的元素。缺铁会使机体会患缺铁性贫血,而若血红蛋白的某一处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便会形成异常的血红蛋白,即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5.【答案】B
【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糖不甩”的原料中包括糯米粉、糖浆、炒花生和煎鸡蛋等,所以“糖不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糖不甩”中的糖类和脂肪不含有N,B符合题意;
C、鸡蛋中含有蛋白质,经过高温煎煮,会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C不符合题意;
D、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氧化分解时比等质量糖类释放的能量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糖类含有的元素包括C、H、O,其中几丁质中还含有N;蛋白质含有的元素包括C、H、O、N,少部分还含有S;脂肪含有的元素包括C、H、O。
2、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但其一级结构未被破坏,即肽键没有断裂。特点是:不可逆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可恢复。
26.【答案】(1)0;0
(2)5;—CH3;
(3)7
(4)163
(5)7;126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该 外毒素为环状肽 ,所以有0个 游离的氨基 和0个 游离的羧基。
故填:0;0
(2)不同的氨基酸R基不同,图中有5种氨基酸,重复出现的R基是-CH3,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故填:5; —CH3 ;
(3)该外毒素为环状肽,有7个氨基酸组成,有7个肽键。
故填: 7
(4) 由氨基酸的结构式可知氨基酸分子式的通式可表示为C2H4O2N+R基,B框所示氨基酸的R基为-C4H9O2,所以B框所示的R基所构成的氨基酸的分子式是C6H13O4N,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3×1+16×4+14×1=163。
故填: 163
(5)该外毒素有7个肽键,故失去了7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7=126。
故填: 7 ; 126
【分析】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①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水解需水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③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④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⑤利用原子守恒法计算肽链中的原子数
在一个氨基酸中,若不考虑R基,至少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氨基酸在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失去部分水分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数目不会减少。
C原子数=氨基酸分子数×2+R基上的C原子数。
H原子数=各氨基酸中H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
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
27.【答案】(1)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砖红色
(2)苏丹Ⅲ染液;洗去浮色
(3)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会遮挡显色效果
【解析】【解答】(1)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检测成熟苹果果肉中的还原糖时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在50~65℃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故填: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砖红色。
(2)脂肪遇苏丹Ⅲ染液被染成橘黄色,苏丹Ⅲ染液是脂溶性的,可以溶解在酒精中,因此常用50%的酒精的酒精洗去染色液。
故填:苏丹Ⅲ染液;洗去浮色。
(3)双缩脲试剂的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 溶液,A液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因此检测蛋白质的过程若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则会产生Cu(OH)2沉淀,而且B液本身是蓝色,过量的话也会使溶液的蓝色加深,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
故填: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会遮挡显色效果。
【分析】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还原糖 蛋白质 脂肪
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苏丹Ⅲ染液或者苏丹Ⅳ染液
试剂使用注意事项 甲乙两液等量混合之后,现配现用 先加A液1-2mL,再加B液4滴。 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是否需要加热 50~65℃水浴加热 否 否
实验现象 砖红色沉淀 紫色 橘黄色或红色
28.【答案】(1)缺Mg
(2)A;Zn;Mg;Zn和Mg;与缺Zn和缺Mg都无关
(3)在缺Zn的完全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Zn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小叶病消失,幼苗恢复正常生长
【解析】【解答】(1)由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否含有锌元素和是否含有镁元素,实验还应遵循对照原则,因此实验分为三组,一组是全素培养液作为对照,一组是缺锌的营养液,一组是缺镁的营养液。因此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的缺Zn培养液和缺Mg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2)①A缸是完全营养液,因此A中的苹果幼苗长成生长。
②如果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则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小叶病;
如果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则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小叶病;
如果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则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
如果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无关,则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不表现为小叶病。
(3)若实验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于缺Zn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在B缸中加入适量的含Zn的无机盐,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形成前后自身对照。预期的实验结果是:一段时间后小叶病消失,幼苗恢复正常生长。
【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否含有锌元素和是否含有镁元素,因变量是苹果幼苗生长发育状况。
29.【答案】(1)C,H,O;糖原;糖类的摄取不足,机体缺少葡萄糖引起供能不足,促使脂肪分解
(2)某些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
(3)健康小鼠;可以缓解CIT模型小鼠的血小板减少症
【解析】【解答】(1)细胞中的糖类一般是由C,H,O元素构成的;多糖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过多的糖类摄入会在人体细胞中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一定条件下,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糖类的摄取不足,机体缺少葡萄糖引起供能不足,促使脂肪分解。
(2)某些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故为满足营养需求,生酮饮食中蛋白质的种类必须丰富多样,否则可能会影响人体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3)①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生酮饮食对于CIT模型小鼠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饮食类型和小鼠类型,因变量是血小板的数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结合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处理方法可知,第一组的处理方法应是正常饮食饲喂健康小鼠作为对照。
②据图分析,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的血小板数减少,故实验结果说明,生酮饮食对CIT模型小鼠的影响是可以缓解CIT模型小鼠的血小板减少症。
【分析】1、细胞中的糖类(主要能源物、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C6H12O6 五碳糖 核糖 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主要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有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有 提供能量
二糖C12H22O11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粒中 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和甜菜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乳汁中
多糖
(C6H10O5)n 淀粉 作物种子和变态根茎 储能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细胞
糖原 肝糖原 动物的肝脏 储能,调节血糖
肌糖原 动物的肌肉 储能
2、必需氨基酸是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对成人来说,这类氨基酸有8种,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和精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如果饮食中经常缺少上述氨基酸,可影响健康。
30.【答案】(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减少
(2)抗生素;移植的肠道菌群;加剧
(3)避免高脂饮食或者设法增加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
【解析】【解答】(1)与ND组相比,HFD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偏高,而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属于脂质,说明脂代谢紊乱。由图可知,HFD组粪便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相对含量减少。
故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减少。
(2)探究肠道菌群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另取20只大鼠,喂以含抗生素的饮用水杀灭肠道中原有细菌,建立肠道无菌大鼠模型。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移植的肠道菌群(移植ND肠菌组和移植HFD肠菌组)。由图可知,与移植ND肠菌组相比,移植HFD肠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胰岛素的含量均较高,说明高脂饮食大鼠的肠道菌群可加剧高脂饮食条件下的糖脂代谢紊乱。
故填:抗生素;移植的肠道菌群;加剧。
(3)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为了缓解糖脂代谢紊乱,可以采取避免高脂饮食或者设法增加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
故填:避免高脂饮食或者设法增加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中的氧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