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2 11:0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新课导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品。了解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
2.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了解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关系,知道其造字方法。
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探究问题一:何为青铜器
青铜,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古代又称金或吉金。中国古代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从夏商周直至秦汉这段时期,时间跨度为2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同时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2.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请根据课本25页内容,探究问题二:青铜器发展历程。
商朝
原始社会末期
夏朝
青铜器已出现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七角星纹镜
山西陶寺遗址铜齿轮形器
开始发展
青铜器的发展达到鼎盛
二里头遗址
铜牌(夏)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3.探究问题三:青铜器有何用途功能
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①用途:
②功能: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
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周礼》
3.探究问题三:青铜器有何特点
特点一:数量众多、种类丰富
食器、水器、 酒器、礼器、厨具、兵器、农具 、杂器
特点二:制作工艺高超
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殷代熔铜的坩锅每个只能熔铜12.7公斤,铸造该鼎需要60多个坩埚同时拌熔,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①制模:先用泥土做一个模子;
②制范:模子烧制后用泥土包裹在外面;
③分范:将包裹好的泥土切分、剥离,成为外范;
④削模:将模子最外层刮去,并与外范重新组合;
⑤浇铸:进行高温焙烧,并趁热将青铜溶液倒进模和范中间的空隙中;
⑥完成:冷却后弄碎内外的模范,一件青铜器就完成了;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记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6-P27页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发现的地点是哪里及其发现者?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都有什么?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河南安阳,王懿荣
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的地位
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结绳记事
口耳相传
传说时代:
口耳相传
原始刻画符号
甲骨文
文明时代:
文字记录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
想一想,今天的汉字和甲骨文有什么关系?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关系:
汉字发展特点:复杂到简单 形象到抽象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
功能与用途
铸造工艺
甲骨文
发现:王懿荣
意义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典型代表
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下列有关青铜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夏朝
B.商周时已采用“泥范铸造法”
C.主要被用作饮食、祭祀、军事等
D.代表了夏商时发达的文明
A
2.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因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而引起广泛关注。而浙江良诸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同一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