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水和水溶液 单元测试
注:本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12x3=36)
1.水乡绍兴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平水江水库亦称会稽山天池,是若耶溪的源头,请问平水江水库主要影响了哪个水循环环节 ( C )
A 水汽输送 B 降水 C地表径流 D 地下径流
2.产自水乡绍兴南部“若耶溪” 纯净水属于以下 ( B )
A纯净物 B 溶液 C悬浊液 D 乳浊液
3.杭州亚运会跳水比赛中,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减小的阶段是( D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小西同学在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B )
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蔗糖
5.20℃时A物质溶解度为15g,40℃时,A物质溶解度为30g。试分析上述状态下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C )
A.③④⑤⑥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③⑥
6.20摄氏度下 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无晶体析出),可采用的方法是( A )
①蒸发掉20克水; ②蒸发后18克水; ③加入 3.2克食盐;④加入5克食盐;
A.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②④
7.聪明的小强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小舟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如图)。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D )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
C、冷水、热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
8.右图表示M、N两9.20℃时,将50g硝酸钾分成几份依次加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硝酸钾质量/g 5 15.6 25 31.6 50
溶液质量/g 105 115.6 125 131.6 131.6
A.②溶液为饱和溶液
B.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①溶液恒温蒸发80g水后得到饱和溶液
D.⑤溶液升高温度可能得到不饱和溶液
9.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2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10.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11.下列四个相同的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同,D容器中的液体(和水不相溶)比水的密度大,如图4所示。当四个容器中的冰熔化后,A、B、C、D四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分别变为h1、h2、h3、h4,则( A )
A.h4>h1=h2>h3 B.h1=h2=h3=h4
C.h4>h1>h2>h3 D.h1=h2=h4>h3
12.如图1所示,将一薄塑料瓶瓶底剪去,用瓶盖将瓶口密封,倒入适量的水,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再将木快放入瓶内,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已知瓶身圆柱横截面积为S,忽略瓶和瓶盖的体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B.
C. 图2中,若在瓶内继续加入部分水(塑料瓶仍漂浮),不变
D. 图2中,若取出木块,放入实心铁球(塑料瓶仍漂浮),变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20分)
1.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架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种环节名称。
A.__蒸发__;B.__水汽输送__;C.__降水__;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E(填字母)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例具体说明 。
2.下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的B为 负 极。
(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氧气 ,可以用 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
(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3.分别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蔗糖溶液:溶质 蔗糖 ;溶剂 水 。
(2)碘酒(即碘的酒精溶液):溶质 碘 ;溶剂 酒精 。
(3)0.9%的生理盐水:溶质 氯化钠 ;溶剂 水 。
4.一木块漂浮于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如图(b)所示的变化,则温度变化的情况是__降温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增多__(填“增多”或“减少”)。
5、如表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甲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乙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2)3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甲 g,甲、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 之间。
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90g乙配成7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 g。
【答案】(1)乙; (2)36.3; 20℃-30℃; (3)58.4
三、实验探究(每空 2 共 32分)
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__冷凝水方向错误__②__温度计位置错误__。
(2)B仪器的名称是__冷凝管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碎瓷片,其作用是_防止爆沸腾
2.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需要氯化钠 10 克;
(2)称量和量取:用 天平 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用量筒、滴管量取 90 毫升的水。
(3)溶解:把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 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迅速溶解。
(4)下图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有两处错误操作,请帮他改正
试剂瓶的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 ;
用天平称量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
(5)若配制所用氯化钠已经受潮,那么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会: 偏小 (选填:“偏大”、“不变”、“偏小”)
3.小明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和G2;
③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和G4;
④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密度ρ。
(1)上述实验中,他测得G1=0.94N,G2=0.40NG3=1.10 N , G4的读数如图(b)所示,
则,G4= 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是 N,小石块的体积是 m3。
(3)石块的重力是 N。
(4)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5)若将小石块换成一个小盐块,其它步骤不变,不考虑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则他测得的盐块的密度ρ盐 与它的真实密度ρ盐相比,ρ盐 ρ盐(选填“>”“=”"或“<”)。
【答案】(1)1.10; 0.50; (2)0.1; 10-5; (3)0.26; (4)2.6x103; (5)>
四、分析计算
1.(10分)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的残留的溶液为2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为将洗涤剂洗去,妈妈和小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200g溶液)。
小丽采用的漂洗方法是:取3800g清水一次漂洗,然后“拧干”。
妈妈采用的漂洗方法是:取3600g清水平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进行两次漂洗,每次漂洗后都将湿衣服“拧干”。
采用小丽的漂洗方法衣服上残留洗涤剂的质量为
请计算妈妈经两次漂洗后的衣服上残留洗涤剂的质量。并说说哪一种洗涤方式更好。
2.(10分)小徐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x103kg/m3)
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
(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6.0x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
【答案】(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为10N; (2)上升; 桶内鹅卵石的质量为5kg
3.(12分)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________(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当t=140s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是多少?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
【答案】 (1)漂浮
(2)当t=140s时,注入的水的体积V水=vt=5mL/s×140s=700mL=7×10-4m3 ,
则G水=ρ水gV水=1.0×103kg/m3×10N/kg×7×10-4m3=7N;
所以液体对底部的压力F=G水+GM=7N+8N=15N;
(3)当t=40s时,正好是物块M处于刚刚开始漂浮的状态,则F浮=GM=8N,
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 所以深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水和水溶液 单元测试
注:本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12x3=36)
1.水乡绍兴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平水江水库亦称会稽山天池,是若耶溪的源头,请问平水江水库主要影响了哪个水循环环节 ( )
A 水汽输送 B 降水 C地表径流 D 地下径流
2.产自水乡绍兴南部“若耶溪” 纯净水属于以下 ( )
A纯净物 B 溶液 C悬浊液 D 乳浊液
3.杭州亚运会跳水比赛中,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减小的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小西同学在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蔗糖
5.20℃时A物质溶解度为15g,40℃时,A物质溶解度为30g。试分析上述状态下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③④⑤⑥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③⑥
6.20摄氏度下 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无晶体析出),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①蒸发掉20克水; ②蒸发后18克水; ③加入 3.2克食盐;④加入5克食盐;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7.聪明的小强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小舟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如图)。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
C、冷水、热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
8.右图表示M、N两9.20℃时,将50g硝酸钾分成几份依次加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硝酸钾质量/g 5 15.6 25 31.6 50
溶液质量/g 105 115.6 125 131.6 131.6
A.②溶液为饱和溶液
B.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①溶液恒温蒸发80g水后得到饱和溶液
D.⑤溶液升高温度可能得到不饱和溶液
9.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10.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11.下列四个相同的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同,D容器中的液体(和水不相溶)比水的密度大,如图4所示。当四个容器中的冰熔化后,A、B、C、D四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分别变为h1、h2、h3、h4,则( )
A.h4>h1=h2>h3 B.h1=h2=h3=h4
C.h4>h1>h2>h3 D.h1=h2=h4>h3
12.如图1所示,将一薄塑料瓶瓶底剪去,用瓶盖将瓶口密封,倒入适量的水,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再将木快放入瓶内,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已知瓶身圆柱横截面积为S,忽略瓶和瓶盖的体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C. 图2中,若在瓶内继续加入部分水(塑料瓶仍漂浮),不变
D. 图2中,若取出木块,放入实心铁球(塑料瓶仍漂浮),变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20分)
1.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架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种环节名称。
A.____;B.___;C.____;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E(填字母)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例具体说明 。
2.下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的B为 极。
(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氧气 ,可以用 检验;
(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3.分别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蔗糖溶液:溶质 ;溶剂 。
(2)碘酒(即碘的酒精溶液):溶质 ;溶剂 。
(3)0.9%的生理盐水:溶质 ;溶剂 。
4.一木块漂浮于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如图(b)所示的变化,则温度变化的情况是__ 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 __(填“增多”或“减少”)。
5、如表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甲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乙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2)3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甲 g,甲、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 之间。
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90g乙配成7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 g。
三、实验探究(每空 2 共 32分)
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__ __②__ _。
(2)B仪器的名称是__ 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碎瓷片,其作用是_
2.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需要氯化钠 克;
(2)称量和量取:用 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用量筒、滴管量取 毫升的水。
(3)溶解:把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 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迅速溶解。
(4)下图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有两处错误操作,请帮他改正
; 。
(5)若配制所用氯化钠已经受潮,那么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不变”、“偏小”)
3.小明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和G2;
③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和G4;
④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密度ρ。
(1)上述实验中,他测得G1=0.94N,G2=0.40NG3=1.10 N , G4的读数如图(b)所示,
则,G4= 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是 N,小石块的体积是 m3。
(3)石块的重力是 N。
(4)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5)若将小石块换成一个小盐块,其它步骤不变,不考虑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则他测得的盐块的密度ρ盐 与它的真实密度ρ盐相比,ρ盐 ρ盐(选填“>”“=”"或“<”)。
四、分析计算
1(10分)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的残留的溶液为2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为将洗涤剂洗去,妈妈和小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200g溶液)。
小丽采用的漂洗方法是:取3800g清水一次漂洗,然后“拧干”。
妈妈采用的漂洗方法是:取3600g清水平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进行两次漂洗,每次漂洗后都将湿衣服“拧干”。
采用小丽的漂洗方法衣服上残留洗涤剂的质量为
请计算妈妈经两次漂洗后的衣服上残留洗涤剂的质量。并说说哪一种洗涤方式更好。
2.(10分)小徐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x103kg/m3)
(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
(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6.0x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
3(12分)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________(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当t=140s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是多少?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