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母鸡》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2 14: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 10个生字,会写“戒”“孵”等 1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恶”,正确读写讨“讨厌”“细声细气”“一撮儿毛”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经历,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预习单 多媒体课件 母鸡头饰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视频导入(课件出示 1)多媒体出示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请同学描述一下这是一只什么特点的母鸡。(可爱的,会啄人,充满母爱......)
2.师:这只可爱的充满母爱的母鸡带给了我们很多快乐,可是,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却因夫人养的那只母鸡正心烦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 14课《母鸡》。(课件出示 2)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母鸡)
二、任务一检查预习单
1、字词通关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3)。
(2)自由读,找生读,纠错后重读。
(3)指导读好儿化韵。
(4)分小组读。
(5)指导书写“戒”(课件出示 4)。
三、任务二初读感悟,把握文章脉络。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来。
(学生读书,做批注,圈画出相关句子,然后交流初步感受。)【出示课件 5】
2、理清课文脉络(1)交流文中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的句子。
(2)讨论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不敢再讨厌母鸡?并以此为依据把课文分成两段。
四、任务三还原情境,构建场域
创设“控诉状”和“表扬信”转换的情境,感悟老舍先生对母鸡态度的变化。(课件出示 6)
1、默读课文 1-3段,找出文中写老舍先生讨厌母鸡的三个事实,并尝试用精炼的词语进行概括。(课件出示 7)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第一段:抓住“嘎嘎”“没完没了”“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等词,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控诉状”中控诉原因一:叫声难听。(课件出示 8、9)
指导朗读第二段:抓住“不反抗”“欺侮”等词,概括:欺软怕硬。(课件出示 10)指导朗读第三段:抓住“发了狂”,听母鸡下蛋的叫声理解母鸡的自大、爱炫耀。
随机理解句子:(出示课件 1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体会画线部分夸张的写法。指导夸张的写法的朗读,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小结:(出示课件 12)老舍先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了母鸡让人讨厌的三个实例,事实清楚,写成了这封控诉信。下面让我们一起控诉吧!
4、配合读,再次体会“一向讨厌”之情。找一生戴着母鸡头饰扮演母鸡,师生配合读 1-3自然段。(出示课件 13)
5、出示表扬信,设置下节课悬念。(出示课件 14)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母鸡》4-10自然段,了解表扬信的表扬原因。(出示课件15)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1、出示“控诉状”复习讨厌母鸡的原因。
2、播放母鸡孵小鸡视频,引出表扬信。
二、任务一:聚焦事例,再识母鸡
1.快速浏览 4-10自然段,寻情感变化原因。问题:是什么原因让老舍先生把本该交给夫人的控诉状变成表扬信呢呢?请找出文中哪一段话直接写出了原因?讨论后交流。
2、品味语言,寻找感受“母爱”,默读 5-9自然段,找一找,在老舍先生写的这一封对母鸡的表扬信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可能是哪 4个词语?拿起笔来,重要的地方还可以画一画。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师填写表扬信,并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3、母鸡是怎样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呢?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 5——8自然段,读后小组合作交流,并在能体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关键词句处进行批注。
4、小组汇报:PPT随机出示,并指导朗读。
5、品读表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关键语句。
①负责: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②慈爱: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a.看看红色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多么强烈的对比啊!在这对比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看到肚子圆圆的小鸡雏,你是什么心情?看到消瘦的鸡妈妈,又是什么心情?读出这种心情变化。(带着感受读课文,入情入境)
③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讨论:
a.“它”是谁?“它们”是谁?
b.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c.想象画面读出勇敢。
小结:尽管内心也有怕,尽管敌人很强大,但它是“妈妈”,它不怕。
④辛苦: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思考:
a. “顶”是什么意思?这“顶尖锐”“顶凄惨”的叫声是在干什么?(发出警告)。b.指导读,请你像鸡妈妈一样发出警告吧!
6、细致鲜明的刻画,不禁让我们感叹!
出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思考:什么是英雄?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美敬佩)所以——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句话还能怎么说?作者为什么用“不敢”这个词?讨论交流小结:同学们,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情感的变化,这情感变化就是文章的线索,而前后态度的鲜明对比,更是写出了对母鸡的赞美与敬畏。
三、任务二:补充阅读,升华情感
透过文字,让我们看到了感动和震撼。老舍先生仅仅是在赞美鸡母亲吗?他还在赞美谁 出示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片段。师生配乐朗读后,提问:此刻你想说?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平时妈妈是否为我们做过哪些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感谢我们的妈妈呢?
四、任务三:对比异同,感受写作方法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出示表格)
五、推荐阅读:《老舍散文》
《母鸡》评测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一向 táo yàn ( )母鸡。到 fū dàn ( )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大声 tí jiào ( ),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 chéng jì ( )。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 dú shǒu ( )。
二、根据意思选填词语。
如怨如诉 颤颤巍巍 趁其不备 欺侮 凄惨 警戒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
2.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
3.凄凉悲惨。( )
三、下面的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选一选,填一填。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
2.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
3.结果,每一次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 )
四、根据课文内容选择。
1.本文是( )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A .老舍 B .丰子恺
2. “我”一向讨厌母鸡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鸡嘎嘎或如怨如诉的叫声 B 、欺软怕硬
C 、“我”曾在幼年时受了母鸡的惊吓 D 、下蛋后炫耀自己
3.文末“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其中“不敢”一词的含义是( )
A 、我害怕母鸡 B 、我敬佩母鸡
五、阅读课文中的语段,按要求做题。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讨厌母亲了。
1.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母鸡会怎么做?它的叫声是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鸡》课后反思
执教《母鸡》这节课后,我认真聆听了听课老师们的评价、学生的课后反馈,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伊始利用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注重学生的读书、写字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比如读书时的坐姿,写字时的坐姿、“三个一”的要求等,特别是学习生字时,对儿化韵的朗读指导和“戒”字的书写指导比较到位。
3、教学中,我力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控诉状”“表扬信”转化的情境,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我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是因为母鸡的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和居功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讨厌,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4、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课堂上,开展形式各样的朗读展示——自由读、小组赛读、齐读、师生配合朗读,让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特点,进而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5、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比如借助插图、反复诵读等;想象说话等。在教学中,我还极力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现语文味。构建了开放的语文课堂,使新课标的精神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