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生物与环境——2022-2023年江苏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生物与环境——2022-2023年江苏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2 13: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生物与环境——2022-2023年江苏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31小题)
1.(2023 泰州)下列诗句中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 B.直挂云帆济沧海
C.飞流直下三千尺 D.花褪残红青杏小
2.(2023 泰州)我国的制酪技术历史悠久,《齐民要术》中记载:“其卧酪待冷暖之节,温温小暖于人体为合宜适。热卧则酪醋,伤冷则难成。”文中影响制酪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空气 D.阳光
3.(2023 泰州)下列行为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
A.植树造林 B.电器长期待机
C.焚烧秸秆 D.使用一次性筷子
4.(2023 泰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能减少污染,又能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快递瓦楞纸箱属于(  )
A.厨余垃圾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可回收物
5.(2023 宿迁)《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蔬菜种植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共生
6.(2023 宿迁)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B.生物能生长发育、繁殖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7.(2023 宿迁)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伐林垦荒 B.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C.出行多开燃油汽车 D.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8.(2023 宿迁)有关稻田养鱼的说法:①稻田中的水稻、浮游植物和鱼类都属于生产者;②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③若该稻田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少;④如果该稻田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可以采用养殖吃浮游植物的鱼类来进行生物防治。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2023 无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10.(2023 无锡)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11.(2023 无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都能够得到恢复
C.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D.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比自然因素更大
12.(2023 常州)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
D.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13.(2023 常州)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雪兔随季节不同毛色的深浅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利于雪兔防御敌害
C.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不利于物种的繁衍
14.(2023 苏州)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②③④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C.煤、石油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D.只有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5.(2023 苏州)韭黄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韭黄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培育的
B.影响韭黄形成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C.韭黄与韭菜叶片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
D.韭黄与韭菜颜色不同仅由遗传物质决定
16.(2023 连云港)地球上的生物千姿百态,由于在不同环境下生存,各种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可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C.草、鹰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和系统
D.此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7.(2022 宿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农田 B.一个池塘
C.骆马湖里所有的鱼 D.生物圈
18.(2022 盐城)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我们用行动来保护地球。以下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电视长时待机 B.倡导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 D.书本循环使用
19.(2022 苏州)倡导低碳生活,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C.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
D.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20.(2022 宿迁)“打造宜居之城,扮靓美丽新姿”,宿迁市先后三次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提倡(  )
①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②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③毁田建房,发展经济
④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022 连云港)保护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B.禁止利用各种生物资源,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
C.避免与治理污染,保护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2.(2022 南通)生活在海拔4500米的滇金丝猴,四肢短小、皮毛厚实,是为了在刺骨的寒风中减少热量的散失。这说明了(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不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人工选择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23.(2022 淮安)生活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能减少污染又能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过期药品 B.瓜皮果壳
C.金属制成的易拉罐
24.(2022 无锡)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
A.林下养鸡的林果场 B.稻鸭共生的水稻田
C.多施化肥的麦田 D.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
25.(2022 宿迁)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池塘里游动的小鱼,空中飞翔的小鸟都是生物。一位学生列出了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有循环系统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繁殖
26.(2022 泰州)黄羊和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池塘生态系统
27.(2022 盐城)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若该生态系统受到某重金属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该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  )
A.鹰 B.鸟 C.虫 D.草
28.(2022 无锡)科研小组测得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存留的甲基汞(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含量如下表所示。若这些生物恰好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的组成是(  )
生物 A B C D E
体内甲基汞的残留量(ppm/Kg) 0.07 8 1.9 64 0.35
A.D→B→C→E→A B.D→E→B→C→A C.A→C→E→B→D D.A→E→C→B→D
29.(2022 宿迁)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有害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草
B.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头鹰
C.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传递的
D.该食物网共含有3条食物链
30.(2022 宿迁)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这种现象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31.(2022 连云港)如图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所有生物可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B.能量沿着图中的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C.太阳能→草→兔→鹰可表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D.图中只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仅是竞争关系
二.解答题(共6小题)
32.(2023 泰州)美丽的校园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丰富多彩的生物类群。初二(1)班的同学认养了其中两棵桔树,4月初发现桔树上有许多蚜虫,虫害严重的叶片出现黄斑。正当同学们商议是否要喷洒杀虫剂时,发现树上有不少瓢虫的幼虫和成虫都在捕食蚜虫。请据图分析回答:
(1)桔树属于校园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    ,虫害严重的叶片出现黄斑,影响叶进行    作用,导致    合成减少,桔树产量降低。
(2)同学们对瓢虫的发育过程进行长期观察,绘制了瓢虫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判断瓢虫属于    (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同学们最终决定利用瓢虫控制蚜虫,这种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作    ,请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
33.(2023 常州)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雪豹、牦牛等众多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如图是三江源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生物成分中的    和非生物成分。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雪豹、狼和金雕的数量减少会造成高原植物数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
(3)雪豹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自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4)三江源拥有冰川雪山、高海拔湿地、荒漠戈壁、高寒草原草甸等高寒生态系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多样性。此国家公园中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270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由    多样性决定的。
(5)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威胁,保护此地区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该措施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三江源再现美丽景象。
34.(2022 常州)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A属于    成分。生产者是    ,分解者是    。
(2)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在该生态系统中,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是    ,该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    。
(4)短时间内,若D大量减少,则B的数量会    。自然情况下,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5.(2022 徐州)生态浮岛能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降解水中氮、磷等物质的含量,是兼具污水治理、水景美化的实用生态设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生态浮岛中的绿色植物属于    。
(2)生态浮岛净化水质,主要是通过根的    (填结构名称)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无机盐,还能通过遮蔽阳光抑制蓝细菌等藻类进行    作用,控制其大量繁殖。
(3)如果大量含铅的污水流入该水域,一段时间后,在“水生植物→食草鱼类→食鱼水鸟”食物链中,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4)保护家乡良好的水环境要从自身做起,下列做法中不可行的有    。(填序号)
①节约生活用水
②随意捕捞水中的小动物
③向水中扔塑料制品、废旧电池等垃圾
④选用无磷洗涤用品
⑤将买来饲养的鱼、龟等宠物放生到水中
36.(2022 泰州)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其中一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中的草属于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    和非生物成分。鹰和蛇的关系是    。
(2)图二中的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草原植被得以恢复。上面事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7.(2022 盐城)盐城被誉为“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是生活在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有发达的气道为根输送氧气,稻谷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是我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体内具有发达的气道体现了生物能    一定的环境。
(2)稻谷中的淀粉被食用后,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    才能被人体吸收。
(3)稻谷晒干后贮藏,这是为了抑制其    (选填“光合”或“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贮藏时间。
(4)水稻有高茎,也有矮茎。科研人员用高茎水稻和矮茎水稻进行遗传实验,结果如图:
由实验二可以判断水稻的    茎是显性性状。从理论上推算,实验二的子代中性状表现为高茎的概率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1小题)
1.【解答】解:A.黄河远上白云间、直挂云帆济沧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中都不包含生物,描述的是自然现象,故不包含生命现象,ABC不符合题意。
D.花褪残红青杏小的诗句中花、青杏都属于生物,体现了植物的生殖过程,故包含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答】解:根据题干“其卧酪待冷暖之节,温温小暖于人体为合宜适。热卧则酪醋,伤冷则难成。”可知,文中影响制酪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故选:B。
3.【解答】解:A、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A符合题意;
B、长期处于待机状态的电器会耗费电能,不利于维持碳—氧平衡,B不符合题意;
C、秸秆焚烧造成雾霾天气,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不利于维持碳—氧平衡,C不符合题意;
D、使用一次性筷子造成林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维持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解答】解:根据垃圾分类知识可知快递瓦楞纸箱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D。
5.【解答】解:杂草与蔬菜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A。
6.【解答】解: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C。
7.【解答】解:A、伐林垦荒会破坏森林,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不利于实现碳中和,A做法错误。
B、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B做法错误。
C、出行多开燃油汽车,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实现碳中和,C做法错误。
D、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实现碳中和,D做法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①稻田中的水稻、浮游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养育其他生物,所以属于生产者;而鱼类属于消费者,错误;
②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故稻田养鱼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正确;
③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大鱼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此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错误;
④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若该稻田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可以采用养殖吃浮游植物的鱼类来进行生物防治,正确。
可见②④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
B、草原上的牛群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
C、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密不可分,C错误。
D、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的生物部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A、“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即小满时节小麦籽粒(果实)逐渐饱满,属于非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说明是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说明是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土壤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树是影响降水的原因,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D。
11.【解答】解: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错误;
B、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原状,B错误;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即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C正确;
D、有些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不比自然因素更大,D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够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低碳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更多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生活方式。C不符合题意。
D、多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仅仅浪费资源,还会加剧环境污染,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解答】解: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雪兔随季节不同毛色的深浅改变,这是一种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生物的觅食、避敌和生存繁衍。所以,ABC三项正确,D错误。
故选:D。
14.【解答】解:A、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图中①表示吸进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正确;
B、图中②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③腐生细菌真菌的将动植物遗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④煤、石油燃烧会排放二氧化碳,正确;
C、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石油是古代生物遗骸堆积在湖里、海里,或是陆地上,经高温、高压的作用由复杂的生物及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煤、石油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正确;
D、绝大多数动物作为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植物及细菌、真菌等都可促进物质循环,错误。
故选:D。
15.【解答】解:A、韭黄是是通过根茎繁殖的,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
B、韭菜在阳光下形成叶绿素;在黑暗处不能形成叶绿素,变成黄色的韭黄,因此影响韭黄形成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B错误。
C、韭黄是通过无性生殖来培育的,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因此韭黄与韭菜叶片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性状的表现也受环境的影响。所以,韭黄与韭菜颜色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D错误。
故选:C。
16.【解答】解:A、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错误;
B、图中的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草→鼠→蛇→鹰、草→鼠→鹰、草→兔→鹰,最长的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错误;
C、草、鹰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错误;
D、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此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正确。
故选:D。
17.【解答】解:ABD、“一片农田”、“一个池塘”、“生物圈”,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
C、“骆马湖里所有的鱼”,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C。
18.【解答】解:A、电视长时间待机会导致电力浪费,应该及时关闭电源或拔下插头。故A符合题意。
BCD、倡导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处理、书本循环使用都会减少资源浪费,利于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19.【解答】解: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破坏森林资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D。
20.【解答】解: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可减少污染和浪费,有利于保护环境。
B、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可减少碳排放,可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C、毁田建房,发展经济,破坏耕地,增加环境污染,不有利于保护环境。
D、植树造林,净化空气,有利于保护环境。
故选:B。
21.【解答】解:A、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的保护,A正确。
B、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各种生物资源,而不是禁止利用各种生物资源,B错误。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避免污染,治理污染,C正确。
D、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有利于维护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正确。
故选:B。
22.【解答】解:滇金丝猴四肢短小、皮毛厚实,是为了在刺骨的寒风中减少热量的散失,以维持体温的恒定,这是滇金丝猴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的生存和繁殖。可见A正确。
故选:A。
23.【解答】解:A、过期药品随意乱扔,会严重的污染环境,属于有害垃圾,不可以回收,A错误。
B、瓜皮果壳属于厨余垃圾,不可回收,B错误。
C、金属制成的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回收再利用,可节约资源和能源,C正确。
故选:C。
24.【解答】解:ABD、林下养鸡的果林场、稻鸭共生的水稻田、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都符合生态农业特点,属于生态农业。
C、多施化肥的农田,会造成水土的污染,不属于生态农业。
故选:C。
25.【解答】解:A、病毒是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因此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故A错误。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细菌、真菌、病毒、单细胞生物都没有系统。故B错误。
C、植物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菌、真菌、病毒体内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错误。
D、能生长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D正确。
故选:D。
26.【解答】解: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缺乏高大的植物,生长一些低矮的植被,善于奔跑的黄羊、跳鼠等动物,一般都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
故选:A。
27.【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题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鸟→鹰;②草→虫→鸟→鹰;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该生态系统受到某重金属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该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鹰。
故选:A。
28.【解答】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依题意,由表格可以推出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A→E→C→B→D。
故选:D。
29.【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若有害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因为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A错误。
BD、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①草→食草昆虫→吃虫鸟→猫头鹰;②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③草→鼠→猫头鹰;④草→鼠→蛇→猫头鹰;共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BD错误。
C、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C正确。
故选:C。
30.【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是仙人掌对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选:C。
31.【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由图所示生物、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A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一般是单方向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太阳能属于非生物成分,不属于食物链成分,所以,太阳能→草→兔→鹰可表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是错误的,C错误;
D、图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蛇→鹰,草→鼠→鹰,草→鼠→蛇→鹰,共4条。鹰与蛇是吃和被吃的关系,蛇和鹰又都以鼠为食,所以,蛇和鹰是捕食和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B。
二.解答题(共6小题)
32.【解答】解:(1)桔树是绿色植物,属于校园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蚜虫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取叶片中的汁液,受害部位会出现淡黄色的斑点,受害部位黄色斑点的形成使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叶片卷缩使光照面积减少,降低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因此产量降低。
(2)瓢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所以,用利用瓢虫控制蚜虫,这种防治害虫的方法叫做生物防治。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桔树→蚜虫→瓢虫。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光合;有机物
(2)完全变态;生物防治;桔树→蚜虫→瓢虫。
33.【解答】解:(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作为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图中的食物链有:“高原植物→牦牛→雪豹”、“高原植物→牦牛→狼”、“高原植物→岩羊→雪豹”、“高原植物→岩羊→金雕”、“高原植物→岩羊→狼”、“高原植物→鼠和兔→狼”、“高原植物→鼠和兔→雪豹”和“高原植物→鼠和兔→金雕”共有8条食物链。雪豹、狼和金雕的数量减少,牦牛、鼠、兔、岩羊的植食性动物会因为缺少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会造成高原植物数量减少。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太阳能。所以雪豹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自高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4)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三江源拥有冰川雪山、高海拔湿地、荒漠戈壁、高寒草原草甸等高寒生态系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此国家公园中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270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由基因多样性决定的。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治管理等。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保护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该措施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使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加了,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8;减少
(3)高原植物
(4)生态系统;物种;遗传
(5)建立自然保护区;自动调节
34.【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A阳光是非生物,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A是属于非生物部分,G细菌和真菌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G属于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食物链有①草→蝗虫→食虫鸟→鹰、②草→兔→鹰,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有2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草→兔→鹰。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因此,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第一营养级,因此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是草.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该生态系统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鹰。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若D大量减少,C会因为缺少天敌而增多,C捕食B,则B的数量会减少,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非生物;草;细菌、真菌。
(2)2;草→兔→鹰。
(3)草;太阳能(或光能);鹰。
(4)减少;自动调节。
35.【解答】解:(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因此,生态浮岛中的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2)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水的面积。因此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所以,生态浮岛净化水质,主要是通过根的根毛(位于成熟区)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无机盐。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可见,生态浮岛还能通过遮蔽阳光抑制蓝细菌等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控制其大量繁殖。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如果大量含铅的污水流入该水域,一段时间后,在“水生植物→食草鱼类→食鱼水鸟”食物链中,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食物链最末端的食鱼水鸟。
(4)①节约生活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①正确;②随意捕捞水中的小动物,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②错误;③向水中扔塑料制品、废旧电池等垃圾,会污染水体环境,③错误;④选用无磷洗涤用品,防止发生水华,能保护水资源,④正确;⑤将买来饲养的鱼、龟等宠物放生到水中,可能会引起外来物种入侵,⑤错误。所以,做法中不可行的有②③⑤。
故答案为:(1)生产者
(2)根毛;光合
(3)食鱼水鸟
(4)②③⑤
36.【解答】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图一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猫头鹰以蛇为食,同时猫头鹰和蛇都捕食鼠,所以猫头鹰和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2)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图二中丙含的有毒物质最多,说明其营养级别最高,位于第四营养级,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鹰。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1)生产者;分解者;捕食和竞争。
(2)鹰;自动调节。
37.【解答】解:(1)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水稻体内具有气道,使其适应水生生活。
(2)淀粉在口腔开始初步消化,形成麦芽糖,最终在小肠被完全分解成葡萄糖。
(3)贮藏农产品可采用低温、减少水分和氧气含量等方法,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延长贮藏时间。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若子代中出现了亲代中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所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由实验二可知,亲代都是高茎×高茎,子代中出现了矮茎,矮茎的基因组成是aa,其中一个a一定来自亲代,而亲代是高茎,因此亲代高茎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子代可能的基因类型有:AA(1/4),Aa(2/4),aa(1/4),其中AA和Aa均为高茎,占比75%(3/4)。
故答案为:(1)适应。
(2)葡萄糖。
(3)呼吸。
(4)高;75%(3/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