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传天下 创新排比著美文 ——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精妙的语言将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打鼓的场面、铿锵的鼓声、击鼓的后生和雄壮的舞姿一一展现,将陕北特有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和后生敢于追求、敢于冲破束缚和羁绊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与鼓点高度统一,大量的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作品语言极其富有表现力,极适合朗读,因此,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使学生读出情味。本单元学习目标中强调,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且感受作者所寄寓的情思。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可能从影视资料上见过安塞腰鼓表演,但是并未现场去真切体验过这种腰鼓表演的雄壮,虽同在陕西,陕北的地域文化以及民俗特色学生也并不一定很了解。所以一定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去放声朗读,读出情味读出精神,通过朗读训练进入到语言内核,通过语言的赏析去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态度,理解腰鼓表演真正的内涵,做到以读促悟。
【教学目标】
1.学习作品中创造性使用排比营造的语言美。
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篇作品大气磅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创造性使用了大量的排比修辞手法,营造一种恢宏的气势。带领学生去理解这些排比使用之妙,品读排比句子所营造出来的恢弘气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确定此教学目标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通过朗读进入语言内核,体会排比的气势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课标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可以进入到语言内核,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意蕴,且帮助学生形成语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读出这种排比的气势美,以及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美,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稍有难度的,因此我确定此教学目标比本科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陕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不仅有享誉世界的信天游,更有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今天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领略这场黄土地上的狂欢。
【活动一 声情并茂读腰鼓】
美文不厌百回读,更何况这篇文质兼美的佳作,老师将课文内容进行了朗读编排,请大家合作:
【活动二 深入浅出品排比】
1.读完气势恢宏的文字,大家感受到本课在语言上多使用哪种修辞手法?排比。刘成章创造性将排比句式使用到了极致。下面,我们以第7段为例,大家按顺序找排比句: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大家思考:这个句子的语序老师能不能调整一下?调整为:没命了,发狠了,忘情了?
这三个词语是由递进关系的几个词构成的,在程度上一个比一个深,叫做递进式排比,朗读时要台阶式地加强语气。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觉得这个句子在语序上跟我们平时说话的语气不太一样,咱把它调整成我们平时说话的正常语序吧!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那大家感觉这每一个小句子首先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呢?
对,是比喻,这说明呀,我们的排比修辞手法可以和其他的修辞进行套用。
作者将一个正常语序的长句子倒装成两个小句子,有怎样的好处呢?
句子短,节奏更急促,更有力量,跟腰鼓表演急促的鼓声能够达到一种和谐统一。朗读时宜急促。
(3)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人们常常用壮阔形容场面,豪放形容气势,火烈形容氛围,这三个角度的词语组合在一个排比句当中,这种排比它叫做并列式排比,会使描述对象的特点,更加全面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并列式的排比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语气平分,停顿间隔均匀,而且我们将此句读得舒缓一些,也能够跟前文当中急促的鼓点,形成一个对比,张弛有度,跌宕起伏。请同学们合作朗读这几组排比句。
2.现在请同学们带上刚刚学习的分析排比句的方法,走进8到12自然段当中的排比句,选取你所喜欢的一组来进行品读。
(1)第八章段当中的排比属于句间排比,而且每一句当中有一组反义词,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属于排比与对比的套用,在读的时候后一个比前一个语气加重,读出这种对比的感觉。
(2)第9-11段的排比在形式上与前面有什么不同?
属于段间排比,使人想起四个字重复出现三次,属于与反复的套用。停顿稍长一些。
(3)排比除了句间排比、段间排比,还有词间排比,能在本文中找一处吗?
交织!旋转!凝聚!......动词有力度、层层升华,将表演推向高潮,仿佛置身其中。
【活动三 跳出课文探原因】
这篇作品当中类似的排比句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去将本课剩下的排比句进行分析,可以在作业本上进行整理,并且读出这种情味。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篇作品当中他为什么会使用这么多的排比句呢?
(1)排比的作用是铺排气势,能更好地将腰鼓表演的雄浑气势呈现。
(2)腰鼓的表演一般比较重复,而排比的修辞手法也是在不断地相似和重复过程当中营造气势,鼓声与排比的修辞,在形式和内容上会达到一种统一,便于通过文字将鼓声体现,形神统一。
【活动四 总结课文仿排比】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排比修辞的一些特点,我仿写了一个排比句,请同学们填空:
读排比,仿佛听到急促的鼓点,
读排比,仿佛看到 ,
读排比,仿佛感受到 ,
词与词, ,段与段,
像风一样自由,
像水一样沸腾,
像 。
好一个刘成章,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 !
作业布置:
同学们,前两周我们刚举行了中考百日誓师活动,作为助威团我们八年级学生全程参与。今天让我们也来活学活用创造性的使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仿写《安塞腰鼓》,再现百日誓师的震撼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