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提高练习
选择题
1.“哥伦布大交换”也被称为“大交流”,是指哥伦布在航行至美洲以后,一个包括动物、植物、文化、人群、传染性疾病和思想的,在美洲、非洲及欧亚半球之间的广泛交流。下列现象属于“哥伦布大交换”的是( )
A.美洲的烟草和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
B.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
C.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到中国
D.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2.“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正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市场与世界历史相互推动 B.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3.明清之际,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于到1893年,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这反映了( )
A.中国的茶叶生产日趋萎缩 B.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列强放缓了对华经济侵略步伐
4.19世纪后期,欧洲和北美的工业发展提升了其经济和军事实力,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阿根廷、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都通过主要产品的出口以及外国资本和劳动力增长带动起来。这不能反映出( )
A.工业革命促进国际分工向更广和更深发展
B.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巨大推动作用
C.工业化的发展使欧洲和北美发展趋于平衡
D.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5.19世纪各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
据上表可知19世纪末( )
A.俄国的农奴制阻碍了外贸发展 B.英国丧失全球贸易霸主地位
C.世界其他地区工业化程度更高 D.世界整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6.下图为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西欧资本输出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
A.资本输出缩小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差距 B.欧洲资本绝大部分流入经济发达地区
C.资本输出便利欧洲列强控制世界市场 D.资本输出缓和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7.约在1600年时,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磅,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有35万~65万磅,而经商队运进地中海的胡椒有300万~400万磅,丁香等有70万~100万磅,另外还有生丝50万磅。这些数字说明( )
A.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有限 B.地中海航线依然十分重要
C.贸易中心转移不明显 D.西葡两国争夺贸易主导权
8.成立于1600年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了如下条件——如果公司破产、欠债,不管出多大事儿,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由此奠定了有限公司制度的基础并影响至今。这一制度( )
A.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 B.保证了王室的尊贵地位
C.确立了财产私有的原则 D.奠定了大工厂制的基础
9.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属于股份制公司,它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
A.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C.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D.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10.下表为汉治萍公司在官督商办初期(1909年)的资本构成情况。由此可知该公司( )
A.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 B.已为外国侵略势力控制
C.冲击了政府民间设厂的禁令 D.对内社会招股认资困难
11.17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茶叶和其他地区的咖啡、巧克力、糖等物品,取代了长久以来由香料扮演的经济和文化的角色,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并开始成为欧洲饮食生活中的新宠。这说明( )
A.中国商品主导了欧洲的经济贸易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C.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发展 D.西欧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12.下图为某一时期的一幅全球贸易路线图。
据上图可知,该图描绘的是( )
A.1200-1400年的贸易状况 B.1400-1800年的贸易状况
C.1800-1900年的贸易状况 D.1900-2000年的贸易状况
13.1901年,摩根收购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摩根现象”的实质是( )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工厂制度的形成
C生产关系的调整 D.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17世纪初,荷兰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商业体系扩展到东西印度,把全球贸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如白银、香料控制在自己手中。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
——摘编自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兼谈西欧商人资本》
材料二 1925-1933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38%,1933年上海工厂数占当时全国12个大城市工厂总数的36%,资本额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资本额的60%。近代上海确立了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840-1949)》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在当时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姆斯特丹和上海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哥伦布大交换”是指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美洲、非洲和欧亚大陆的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既有美洲的物产流入非洲和欧亚大陆的现象,也有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化、人口流入美洲的现象,故选B项;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就已经与欧洲国家进行了贸易往来,故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不是“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故排除A项;古代的丝绸之路也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语言、宗教、文化,故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到中国不是“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故排除C项;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都是欧洲的城市,它们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反映的是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哥伦布大交换”,故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 由材料“正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拓展,加强了国家间的联系,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形成,故选B项;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故排除A项;世界历史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3.【答案】B
【解析】材料“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反映了中国茶叶出口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影响,说明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项;据材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可知,中国茶叶出口的下降是因受到外国冲击,而不是中国茶叶生产日趋萎缩,故排除A项: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而不是19世纪70年代,故排除C项;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步伐就不断加强,19世纪70年代并没有放缓,故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工业化使欧洲、北美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有所增长,但体现不出欧洲和北美发展趋于平衡,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可知,工业革命促进国际分工向更广和更深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非洲、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地区通过输出资源、产品,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在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故A项错误;从1889年各国的比重来看,英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依然最高,故B项错误;表格中所列举的国家贸易已经占据了全球贸易的绝大部分,说明世界其他地区相对落后,故C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1800年表格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达到66%,而1889年只有54%,可以推断其他地区的贸易获得很大的发展,世界正在成为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本输出是欧洲对亚非拉美的经济侵略,拉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差距,有利于欧洲列强对世界市场的控制,故选C项,排除A项;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绝大部分资本流入经济不发达地区,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资本输出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竞争,加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故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深刻的、长远的影响,材料仅说明1600年左右两条航线的运输状况,并没有否定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故A项错误:据材料“约在1600年时,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磅······而经商队运进地中海的胡椒有300万~400万磅······”可知,此时地中海航线运输商品数量多于好望角航线,说明地中海航线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开辟新航路以前,地中海航线垄断东西方贸易,而材料“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磅”说明地中海航线的地位受到冲击,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西葡两国,故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使投资人的利益得到保护,从而激发人们的投资热情,故选A项;材料与王室的尊贵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财产私有问题,故排除C项;工业革命奠定了大工厂制的基础,故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材料所述属于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之一,故选D项;开辟新航路之后英国才建立东印度公司,故排除A项:“自由主义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10.【答案】D
【解析】材料“资本构成情况”中官款、股本占主要地位,“礼和借款”来自民间,数量最小,可见该公司对内社会招股认资困难,故选D项;由资本构成情况无法确定其是否为资本主义性质,故排除A项;在该公司资本构成中,外资并不占多数,故排除B项;民间设厂的限制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就已经放宽了,故排除C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茶叶和其他地区的咖啡、巧克力、糖等物品······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并开始成为欧洲饮食生活中的新宠”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商品的主导作用,故排除A项;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西欧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故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由图中白银主要从欧洲流向亚洲和三角贸易等信息可知,这符合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状况,故选B项;新航路开辟前美洲处于孤立状态,故排除A项:1800—1900年间鸦片贸易、侵略战争等使得亚洲白银大量流失,故排除C项:1900—2000年世界经济的联系加强,资本投资加速经济全球化趋势,故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垄断组织得以出现,“摩根现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殖民地的掠夺,A项错误;工厂制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B项错误;材料与经济结构的变动无关,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4.【答案】
(1)原因: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荷兰发达的造船业和庞大的商船队;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的创新(股份公司、金融制度),雄厚的商业资本;垄断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印度洋的贸易;阿姆斯特丹的地理位置优越。
(2)地位:全国经济中心(或“全国工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
时代特征:阿姆斯特丹是欧洲近代早期商业资本的产物,而近代上海是工业资本的产物;阿姆斯特丹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而近代上海折射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特征;阿姆斯特丹代表了17世纪荷兰的崛起,而近代上海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民族的沉沦及近代化的艰难转型。
【解析】(1)据材料一“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可知,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据材料一“17世纪初,荷兰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据材料一“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可知,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的创新(股份公司、金融制度),雄厚的商业资本;据材料一“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可知,垄断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印度洋的贸易;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还有荷兰发达的造船业和庞大的商船队;阿姆斯特丹的地理位置优越。
(2)第一小问地位,根据材料二可知近代上海在当时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是全国经济中心。
第二小问时代特征,根据材料一可知阿姆斯特丹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要包括如下几点:阿姆斯特丹是欧洲近代早期商业资本的产物;阿姆斯特丹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阿姆斯特丹代表了17世纪荷兰的崛起。根据材料二可知近代上海的时代特征主要包括为如下几点:近代上海是工业资本的产物;近代上海折射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特征;近代上海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民族的沉沦及近代化的艰难转型。
试卷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