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提高练习
选择题
1.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
A.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D.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
2.对比分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运成为我国第二大运输方式 B.我国内河航运发展停滞
C.铁路营业里程稳步增长 D.中国船业技术有待提高
3.王忠良被誉为“中国画火车第一人”,他完成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组的创作,让人们得以领略火车的魅力。火车的变迁不能从侧面体现出( )
A.交通变革和技术进步 B.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
4.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下列对于飞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飞机时代开始于1913年 B.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开通于1914年
C.欧洲国际航班和航线开通于1918年 D.20世纪5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主流
5.1950年12月,针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道路问题,周恩来提出了中国航空工业要走先修理再制造的道路。对此道路的提出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飞机制造技术薄弱 B.因朝鲜战争的需要
C.百废待兴,国家贫困 D.“一五”计划的限制
6.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7.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8.下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
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
9.2016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增长,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11%。下列属于大众旅游潮流出现的原因的是( )
①国民收入的增长
②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交通成本的降低
④交通工具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布局
图2 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比较图1和图2,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可知,由于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时期技术与管理方式得以革新,从而使得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故C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均排除。
2.【答案】C
【解析】 从表格信息不能得出“航运成为我国第二大运输方式”“中国船业技术有待提高”的结论,排除A、D两项;B项“发展停滞”表述错误,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稳步增长,C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材料直接体现了交通的变革和火车技术的进步,故A项不符合材料“从侧面体现出”的要求,符合题意,正确;火车的变迁从侧面体现出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4.【答案】B
【解析】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排除A项;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和国际航线在欧洲开通,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排除D项。1914年,美国旧金山到洛杉矶开通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B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百废待兴,国家贫困,资金匮乏,飞机制造技术薄弱,故A.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1950年12月”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该时期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应当是适应朝鲜战争的需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没有限制飞机制造的发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故B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女子地位低下。而随着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与发展,出现了“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现象,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
8.【答案】C
【解析】表格显示在全年客运总量中轨道交通总量高于公共电汽车总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比公共电汽车和轨道交通的价格,无法得出轨道交通价格低廉的结论,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C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国民收入的增长、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均是大众旅游潮流出现的原因,①③④故正确;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不是大众旅游潮流出现的原因,故②错误。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 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 ,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解析】本题以近现代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以城市交通的变化为线索对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的进步等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对城市化及其带来的各种城市问题给予注意和进行分析。考生在作答时要对近现代历史有较好的宏观把握和整合能力,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同时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材料提供了自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城市交通信号灯发展变化的历程,时间横跨一个多世纪,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同时涉及了科技、人文等方面。第一问,主要考查城市交通信号灯产生的历史背景,考生联系所学知识如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流人城市、工业城市出现、城市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増多、城市交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忙而复杂等方面知识即可作答。本问考查的虽然基本是所学知识,但需要考生提炼和综合。
第二问主要考查考生对 20 世纪重大科技成果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等。部通过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体现出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任何历史问题最终是人的活动和人本身的发展问题,所以本题的落脚点还要回到人类社
会和人的发展上。第三问集中考査了技术进步如何改变和改善了人们的杜会生活。这里需要考生考虑到不同层次,既有比较直接的问题,如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也有较深层次的问题,如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还有更高层次的如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亦即提高人们的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等。这一问是对前两间的深化,也是回到了历史研究的本源,力图引导考生既要注意到科技成果的巨大影响力与渗透力,也要看到人类社会生活和人本身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
【分析】总体来看,本题的考查,内容并不偏、难、深奥,主要集中于经济损域,要求的基本知 识亦多为主干知识但通过试题的合理设计,考生作答此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基本知识作依托, 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内,梳理和整合史实,而且要有比较宽阔的视野和敏捷、清晰的思路,以及层层深入的思维能力。这就体现出对历史素养的要求。在评分控制上,一、二问主要以考 查基本史实为主,赋分与知识量的比重不是很高,第三问需要有一定的抽象概括和提炼能力, 相对赋分比重较高,这也突出了对能力素养培养的要求。
11.【答案】示例一
观点: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功能不同。
说明:①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图1主要有衙署、武庙、军营、城墙、护城河等。②近代城市主要是经济生活功能,图2主要有工业居住混合区、商埠区与居民生活的老城区和新市区。
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近代城市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示例二
观点: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城建思想不同。
说明:①古代城市主要体现统治(镇压)性与秩序性。图1主要有官署、武庙、军营、城墙与护城河,体现了统治力与镇压性;而官府居中,布局方正,街巷井然,则体现了秩序性。②近代城市主要体现商业化与世俗化。图2有很大的商埠区,有主要是市民居住并包含商业中心的老城区与新市区,以及向城外延伸的工业居住混合区,主要体现了城市浓郁的近代商业气息和市民世俗生活特点。
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近代城建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示例三
观点:中国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的文化元素不同。
说明:①古代城市文化体现单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图1设有城墙,体现出集权政治下保守封闭的“围墙”文化;建有神庙,体现神权与皇权的结合;深沟高墙,布兵重重,注重防卫,体现专制政治的镇压力。皆为单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②近代城市体现中西混合的文化元素,且西方文化元素越来越强化。图2既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老城区,又有引入西方工业的工业居住混合区,建有西式新中心的商埠区,并修有西式铁路,大量地引入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文化中西交融,多元并举。
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近代城市文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示例四
观点:中国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的交通条件不同。
说明:①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交通依赖自然条件,城市主要依靠河运与陆上驿道(官道)。②进入近代,由于西方科技和工业文明引入,城市交通除传统的河运外,越来越依靠走电车、汽车的马路与走火车的铁路。
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近代城市交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解析】从图1中的衙署、武庙、军营、城墙、护城河等信息可以看出,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
从图2中的有工业居住混合区、商埠区与居民生活的老城区和新市区等信息可以看出,近代城市主要是经济生活功能,说明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功能不同,据此可以提炼出一个观点,然后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说明论证。
从图1设有城墙,建有神庙,深沟高墙,布兵重重,注重防卫,可以看出集权政治、神权与皇权的结合、专制政治的镇压力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从图2既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老城区、又有引入西方工业的工业居住混合区等信息可以看出,近代城市体现中西混合的文化元素,且西方文化元素越来越强化。
据此可以提炼出“中国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的文化元素不同”的论题,然后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来论述。同样根据材料信息还可以提炼出“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城建思想不同”“中国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的交通条件不同”等观点。论述过程做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即可。
试卷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