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孔乙己 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孔乙己 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2 20:00: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5课、孔乙己
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括号前的一个字选择正确读音。
(1)、间(   )或 A、jiàn B、jiān
(2)、踱(   )步 A、duó B、dù
(3)、绽(   )开 A、zhàn   B、dìng
(4)、不屑(   ) A、xiè   B、xiāo
(5)、附和(   ) A、hé   B、h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作者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故事情节,布局精巧。
C.小说中用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D.小说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也有自然环境描写。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2)孔乙己便 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
(4)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 去了。
A.踱 涨 罩 走 B.走 羞 罩 走
C.走 涨 盖 爬 D.踱 羞 罩 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客观、专业的影评是引领电影市场走向健康和成熟的重要推手。
B.老师和家长们无时无刻都在关心即将步入考场的孩子。
C.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即使需要春风化雨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眼前。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孔乙己用手爬到酒店时的外貌,表现了孔乙己生活状况的潦倒和困苦。
B.文中写周围人对孔乙己的笑,表现了众人的冷酷和麻木,以及对弱者的践踏与鄙视。
C.掌柜反复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其目的是希望孔乙己到来,给店里带来快乐的气氛。
D.小说多角度刻画孔乙己的形象,主要采用了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6、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 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孔乙己到店, 可以笑几声, 至今还记得。
A、就 如果 就 那么 B、便 只要 就 因此
C、也 只有 才 所以 D、就 只要 才 因此
7.用恰当的词语替换下面句子的画线部分。
(1)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气、生活奢侈。 (______)
(2)孔乙己立刻显出精神萎靡、心神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________)
(3)他的眼色,很像真诚地请求掌柜,不要再提。 (_______)
8.学完本文后,××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以“品鲁迅作品,传鲁迅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辨作品] 第一小组收集了下面四篇作品,其中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  )
A.《阿长与<山海经>》    B.《父亲的病》
C.《藤野先生》 D.《社戏》
(2)[写串词] 活动中,第二小组的小轩同学为大家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强同学向大家介绍《孔乙己》。请你帮主持人写一段串词。
(3)[善探究] 下面是第三小组同学收集的鲁迅先生的名言,请任选一句,探究鲁迅的精神。
①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②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③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9.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0.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1.“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 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二)阅读《故乡》和《孔乙己)选段,完成后面的小题。
【甲】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乙】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选段的内容。
【甲】
【乙】
13.【甲】文中的“厚障壁”指什么?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14.【乙】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该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15.结合总文,回答问题。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大的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是否矛?为什么?

16.【甲】文中闰土和【乙】文中孔乙己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外貌、语言、动作上。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杨树下
舒小骅
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块。”“呦,怎么贵啦?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0月31日有改动]
17.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同情→
18.文中两次写到老邵“瞪我”。结合语境分析下列旬中的“瞪”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1)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⑦一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的眼光来讲述老邵的故事 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2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
(1)、A (2)、A (3)、A (4)、A (5)、B 2.A 3.A 4.A 5.C 6.C
7、 (1)(阔绰) (2)(颓唐不安) (3)(恳求)
8.(1) D 。
(2)示例:非常感谢小轩同学为我们分享了《社戏》中乌棚观戏这一浙江人文风情,接下来由小强同学为我们介绍展现特殊年代读书人形象的《孔乙己》。
(3)示例一:从①中“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可以看出鲁迅珍惜时间。示例二:从②中“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以看出鲁迅勇于实践。示例三:从③中“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可以看出鲁迅善用时间。
9.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环境。
10.(1)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
(2)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11.“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窃”是文言,“偷”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护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辩,这是强词夺理。
12.甲:又见闰土
乙: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13.文中的“厚障壁”指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这样的比喻写出了
“我”失望、痛苦的心情。
14.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作用:用萧索、凄清的自然环境营造悲凉的氛围,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
15.(1)不矛盾“欢喜”是因为闰土见到童年时的好友是高兴的;“凄凉”是因为二十多年
的贫苦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2)不矛盾因为孔乙已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无人关心,不能确切地知道他的死活,只能估计说“大约”;但他已失去最起码的生存能力,在那个世态炎凉、自私冷漠的社会里,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又说“的确”。
16.封建主义势力与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导致农村经济日益凋澈,农民生活日益困苦、加
上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束缚,让闰土由“小英雄”变成“木偶人”。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变化)的原因既有自己的不争气,也有社会的冷漠、人们同情心的普遍缺失,还有让他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牺性品的腐朽的封建文化教育制度。
17.讨厌 、 敬佩
18.(1)他认为我的“调解”伤害了他的做人原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所以……
(2)他认为我小看了,那样说他是对他诚实人格的侮辱,所以……
19.①“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可见老邵固执,生活艰辛;
②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善良、关心家人;
③“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诚实、朴实,正直。
20.通过我来讲故事,一是可以把自己融入到故事中,是见证者,是体验者,这样就容易拉近于读者的距离,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更方便展开叙事,叙事角度更自由灵活……
21.结尾环境描写既照应开头,暗含自己感情的变化,又借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寄寓作者赞美、敬佩、甚至歌颂老邵这样平凡而又善良、朴实而又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