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哦,香雪》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哦,香雪》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2 17:0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哦,
香雪
铁 凝
孙犁,看过《香雪》之后,给铁凝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铁凝的《哦,香雪》,感受别样的诗情画意。
导入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梳理探究,把握情节
铁凝,1957年出生,籍贯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
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知人论世
曾被评为“中国最成功女作家”之一。早期作品主要描写普通的人和事,着力表现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理想追求,矛盾和痛苦,以细腻的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见长,文字柔婉清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她的作品关注文化反思和女性的生存境遇,一改以往的理想主义诗意境界,以犀利的笔触鞭挞生活的冷酷。
背景资料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背景资料
铁凝曾下乡四年,与一群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影响。铁凝的小说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痛苦与喜悦。
题目解说
你从这个题目中读出了什么?
题目 含义 表层 字面 解释概括基本含义
深层 主旨 指代意、比喻意、象征义
小说中标题的含义
分析标题作用答题思路
人物方面:
交代或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如《装在套子里的人》
情节方面:
概括小说主要事件,贯穿情节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祝福》
环境方面: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或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如《在烈日和暴雨下》
主题方面:
寄托作者情感,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如《祝福》
手法效果:
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生动形象,意蕴丰富,如《变色龙》
读者方面: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 引发读者思考。如问题式标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题目解说
你从这个题目中读出了什么?《哦,香雪》
1.小说主人公(香雪 人物)
2.文章的题材(抒情小说 主题)
3.作者对香雪的赞美(主题)
回顾
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提示:1、表层义(字面义、最浅层的含义)
2、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3、结合标题所用表达技巧:常用的有双关、比喻、象征等
4、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进行挖掘。
①表层义
“百合花”是以借代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新媳妇唯一的嫁妆)
②深层义
a、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b、百合花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纯洁、高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分析标题作用
小组讨论: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何用意(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
情节方面:
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人物方面:
通过写百合花衬托出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主题方面:
揭示文章主题,突出了小说人性美、人情美的主题。
读者方面:
以百合花为题,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理清情节
说说小说讲了什么事?(概述小说情节) 。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1982年6月
台儿沟
香雪,凤娇,北京,
火车来到台儿沟;姑娘们看火车;香雪换铅笔盒;夜归
梳理小说情节
序幕:火车开进台儿庄(1-3)
开端:姑娘们迎接火车(4-55)
发展:香雪渴望拥有铅笔盒(56-62)
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63-71)
结局:香雪夜归(72-82)
第二部分
把握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品味象征,欣赏青春笔调
问题探究:
1.从主人公香雪身上,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人物之美,她的身上有着怎样的青春旋律?
2.小说中出场人物众多,试作简要分析。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何异同?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表现?
原文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要论白,叫他们和咱香雪比比......”30
语言描写
美丽清纯
外貌描写
纯真无邪
心理描写
淳朴自尊
心理描写
自爱
“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47
“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62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70
香雪
1. 从主人公香雪身上,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人物之美,她的身上有着怎样的青春旋律?
③48段、57段: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生要不要台儿沟人……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
(渴求进步)
1. 从主人公香雪身上,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人物之美,她的身上有着怎样的青春旋律?
④70-77段:为了得到铅笔盒不惜走30里山路回家。
分析:在走山路时内心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坚毅执着)
【小结】
香雪:美丽清纯、纯真无邪、渴求进步、淳朴自尊 、坚毅执着……
刻画人物的技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2. 小说中出场人物众多,试作简要分析。
凤娇:泼辣大胆、淳朴可爱
女孩们:爱美、活泼、好奇、天真烂漫
北京话: 热心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何异同?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表现?
其他姑娘们 香雪
相同点
不同点
原因
都有着对山外世界的关注,以及对美的热烈的向往和追求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 卖。(注重外表美、物质)
香雪关注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错笔盒之类的学习用品
(追求知识、文明和进步)
①直接原因: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桌有带吸铁石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的同学常常取笑她。
②根本原因:拥有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别人的需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她比别人追求更高,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表现出来的思想,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的姑娘)
把握物象的象征义
姑娘们不再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而是关注火车上的故事。
姑娘们梳妆打扮,她们变得更加爱美。
姑娘们由观看火车上人们的打扮到后来的跟车上的乘客做买卖。
火车到来的这“一分钟”使台儿庄前后怎样的变化?
文本细读
火车的象征意义(跨越载体)
火车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火车:作者抓住了“火 车”之于中国改革进程的特殊含义。相较于“台儿沟”,列车自带有现代性时间 意义上的后来者身份,是现代文明的隐喻。
大山象征:封闭、保守、传统、农耕文明
火车象征:开放、自由、进步、现代文明
小说中的那个“钢筋铁骨的巨龙”火车,震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的大山。
文本细读
自动铅笔盒
她不惜代价地从女大学生手中换来了自动铅笔盒。这个铅笔盒将改变她的身份,使她进入先进文明的行列,与山外的同学平起平坐,失去的自尊就能找回。得到新型铅笔盒,是香雪的个人需要,是获得尊严、实现自我的需要。铅笔盒不仅给了香雪巨大的力量,帮助一向胆子小的她战胜了走夜路的恐惧,还改变了香雪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自动铅笔盒:那个时代的现代文明,对知识的向往。
文本细读
木制铅笔盒
父亲亲手做给她的木头铅笔盒,遭到了同学们的取笑,心地单纯的她,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造成这种伤害的力量,主要不是同学,而是现代文明。让她受到伤害的,不只是铅笔盒,也包括闭塞的台儿沟所保留的一天只吃两顿饭的落后的生存方式。
木制铅笔盒:落后的生存方式,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文本细读
自动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知识载体)
当它远离香雪时,香雪是迷茫的、懵懂的,当它为香雪所拥时,香雪精神充实,前途光明。这个铅笔盒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带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也颇具象征义。按照过去主流思想或者作家的本意,它有着特殊的寓意:它代表着山外文明,是知识的象征。追 求它,意味着对未来的憧憬,对现代文明、知识的向往,对尊严的维护。
文本细读
木制铅笔盒象征:落后的生存方式,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自动铅笔盒象征:那个时代的现代文明,对知识的向往。
文本细读
《哦,香雪》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
01
火车是现代文明的推动力
02
铅笔盒是自尊和现代文明的象征
文本总结
总结
小说 细节描写 青春内涵
《百合花》 百合花、野菊花、 馒头、衣服破洞 战火中的青春美与人性美
《哦,香雪》 铅笔盒、火车 改革开发之初青春的梦想与追寻
第三部分
品味语言,欣赏诗化风格
体会意境,绘就淡雅环境
信息补充
诗话语言
信息补充:诗化语言
·
小说家孙犁这样评价:“从头到尾都是诗的小说。”
文本细读
诗化语言:淡化情节
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
文本细读
诗化语言:注重环境描写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
注重环境描写,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传统小说相比,散文化小说注重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生存状态等意境氛围的营造。
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模式
地理环境描写:
交代故事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为故事情节的发生做铺垫,交代人物生活的环境,提供人物行为的依据。
景物描写:
①交代人物生活的环境;②营造、渲染某种氛围、气氛,奠定情感基调;③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某种象征或暗示(如暗示社会环境,时代特征);⑥突出深化主题思想。
社 会 环 境 人设环境 表现人物的某种特点、某种性格、某种情感。
时代风貌 风土人情 为故事的发生和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可以从中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可以暗示主题思想。
文本细读
诗化语言:注重环境描写
(1)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悉悉萃萃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地林子啊! 72
 
作用:这是香雪刚从火车上下来,站在西山口,作者从香雪的视觉着眼,描写了一种景色,其特点是“空旷”,用以烘托香雪内心的孤单空虚和害怕。
文本细读
诗化语言:注重环境描写
(2)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73
作用:
①渲染了静谧空明的氛围。
②衬托香雪纯洁美好的心灵。
③为下文写香雪审视铅笔盒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文本细读
诗化语言:注重环境描写
作用:这是作者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景物,香雪想到“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又想到爹为了给自己挣学费而辛苦劳累,于是对眼前的景色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感受,表现出她内疚和犹豫不安的心理。
(3)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76
文本细读
诗化语言:注重环境描写
作用:这是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的一幅图景,预示着人物内心变得坚定,她想要通过知识改变乡村的封闭落后,烘托了香雪高昂的情绪、欢快的心情。
(4)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77
文本细读
诗化语言:注重环境描写
作用:“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兼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5)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81
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我写她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她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那么真切、感人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布置作业
1、香雪的身上展现了“渴求进步、淳朴自尊 、坚毅执着 ” 的青春旋律,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人的青春故事?
2、讲一讲属于你的青春故事。
文本总结
总结
结合时代背景,思考小说中不同时代年轻人的青春特点,感悟青春内涵、人性光辉。
《百合花》---“青春美和人性美”
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
表现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哦,香雪》---“对现代生活的向往”
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
展现“香雪”们青春的纯真和质朴,
展现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