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雪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
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
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
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
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
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
表现。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
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
氛围。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2)体会赐予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2、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2、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3、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2、推荐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你那里下雪了吗?》。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节来学习第二部分。
2、展示学习目标
(1)分析第二部分。
(2)理解重点句子。
(3)写作方法。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2、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4、理解重点语句含义: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5文章写法。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2、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3、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4、理解重点语句含义: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5、写法: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2、推荐作业:自读《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孙玉石)
附板书:
雪
鲁迅
江 江
滋润美艳(优美) 南 雪 北 旋转升腾(壮美)
的 的
雪 雪
怀念家乡 渴望战斗
教学反思:
2.1 雪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通过鲁迅的生平,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
3、??????????理解本文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
4、??????????比较阅读《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请学生回忆鲁迅的作品及我们已经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的附文,说说你对这篇课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还有哪些?
三、?????文本探究
1、请大家找一下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更喜欢朔方的雪)
3、鲁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1-3段。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
然后对比着引出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忙碌”,又不禁让人联想,“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
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词语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第三段,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4、鲁迅又是怎样来描写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场了。它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文本探究和研读
鲁迅对两种雪的态度怎样?(较难)
从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琢磨,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资料佐证: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说道:“站在沙漠上,看看飞砂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的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正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返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联系鲁迅的生平,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难点)
鲁迅之所以要呼唤自然本性的野性与爱,正是为了给人间的现实战斗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己。
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二、关键语句的品味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蕴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四、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五、对比阅读
《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雪???????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江南无雪
我居住的江南小城,一年里四季分明。立春过后,一场如酥的细雨刚下过,冬眠的小草开始露出碧绿的媚眼;夏天,赤日炎炎,有高大的梧桐树撑起遮阳的绿阴;立秋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那梧桐叶先是泛黄,再成古铜色,然后一片一片地飘落,冬天很快就要到了。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关于寒冷与飘雪的记忆。
冬至一过,凛冽的北风一日紧似一日。向晚,暮色越来越重了,街上除了少数几家摊店尚在营业以外,平常人家都早早关上了房门。肆虐的寒风被我关在门外,却从日晒雨淋的祖居老屋开裂后的木板缝隙里钻进来,依然呼呼作响寒气袭人。这时父亲就会买回几张白色的道林纸,裁成一条一条,调好了浆糊,让我帮忙着一起把能够封死的缝隙都粘上了纸条,准备过冬了。可是,家里没有酒,没有烧着木炭跳动着温暖光焰的火盆,当然也没有一种闲情而围炉夜话———那简直是冬日里的一种奢侈。
有时,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摄氏)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那雪,果如所料,说下就下了。不一会儿,先是“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像音乐家灵巧的两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动听!上初中时读过一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能背诵,说是“冬宜密雪,有碎玉声”,拟物状态,觉得妥帖。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现在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如果真的下雪了,“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只能眼见而听不见声音的。所以那时的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因为雪地雪景总是孩子欢乐的天堂。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只是我无法以藏在黑夜阁楼的心情而全部地领受的。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和在我耳边的哝哝絮语———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在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
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我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即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在那洁白的棉被底下,却隐藏着春天的消息,隐藏着农家的喜悦,也记录着我和伙伴们在那上边打滚的昨天……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淡漠到了生活中没有雪的日子也没有往心里想过。可是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当然也向往“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鲁迅《雪》)还要用皂珠或龙眼核给他做眼珠,还要从母亲的化装奁中偷来唇膏涂在他的嘴上……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曾经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江南凝云而且灰暗的天空下,已经多年没有雪。如果,“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雪,也是孩子们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个经历。后来,孩子又问:“爸爸,冬天怎么不下雪了?”
??“冬天怎么不下雪了?”——我怎么回答?那年冬天,我去四季如春的昆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竟纷纷扬扬下起大雪了,冻得毫无准备的我们只好躲在宾馆的空调房里,站在玻璃窗前欣赏“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雪景。本该有雪的地方没雪了,不该有雪的地方却下雪了,你说,老天怪不?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我怎么回答?大气污染?森林减少?冰山融化?地球趋暖?四季不再分明?“厄尔尼诺”现象?—我回答不上。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也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如果还有兴致,明早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什么时候,我们还能见到飘雪的日子?—不是在回忆中,不是在梦中,而是凌晨推门,眼前一亮:银世界,玉乾坤,天与地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自《雪》问世以来,对它的题旨的解说的争议很多。苏教版语文教材把本文编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意欲通过本文教学,从本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七——九年级阅读课的课程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点:????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感受。????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标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据此,我确定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在指导学生进行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地谈感受、议寓意、说理解、析语言,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诗的描绘的意境,理解课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赏析作品精美的语言,深入领会散文诗《雪》的丰富内涵。三、说教学过程:(一)快速抢答,激趣导入:模拟幸运52擂台赛的抢答题,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文章虽不长,却秉承了鲁迅的一贯风格,深沉冷峻,寓意深邃,文字较难理解,因此,我在导入环节中直接以作者简介为切入点,紧扣文本,以节省课堂时间。)这是一个中国文学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唯一一位位列世界十大文豪的作家,他就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斗士、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热风》等16种,其中,我们学过《呐喊》中的三篇小说《孔乙已》《故乡》《社戏》,学过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两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名篇《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出本文的生字词。2.交流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词,老师纠错、正音。3.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是的一种现代抒情体裁,从本质上来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诗的想象,从形式上来看,它又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对于这种具有诗情画意美的散文诗,大家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明确:学习散文诗最好的方法是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从而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4.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感知意境。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闭上眼睛,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读所描绘的画面。5.请同学们谈谈从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你认为鲁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两幅画面: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昂扬向上、飞旋升腾的江北雪景图。(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1.两幅雪景图为我们描绘出两种独特的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雪,你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2.同桌合作探究,以“我更喜欢的是_____的雪,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是一种_____美。”的句式互相交流自己对两个地方的雪的看法。3.班级交流,同桌两人一人作感情朗读,一人用刚才的句式作赏析。其他学生和老师作点评。老师明确:?南雪,滋润美艳之至,是一种温情宁静的柔美。但不长久,略有遗憾。北雪,冰冷坚硬孤独,旋转升腾,是一种大气磅礴的壮美。这两种美形成鲜明的对比,朗读时要把这两种不同的美用自己的声音给表现出来。4.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此处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喜欢北雪?为什么?(提示:可结合课后本文的写作时间谈谈当时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这种感情集中体现在哪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四)美读课文,领略意韵:1.??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描写雪吗?借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借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这种感情我们在朗读中如何体现出来呢? 2.??从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来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南雪:语调舒缓,语气轻柔;北雪:语调激昂,语气铿锵有力。3.?重点诵读描写南方雪野和朔方雪景的语句,然后选择图片给配解说词.(此环节是为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而设,使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五)同题写作,拓展延伸:1.雪是鲁迅的爱物,也是古代诗人们的最爱,在他们的笔下,雪花飘飘洒洒,?显尽风流。请打开你记忆的长河,从中撷取几朵美丽的”雪花”吧。学生交流写雪的古诗词。2.鲁迅在本文中写了雪中塑雪罗汉的情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一段雪地捕鸟的文字,你在雪地中做过其他的游戏吗?请用一段文字把自己游戏的情景描绘出来。(六)结束语:??????最后,让我们在《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优美的歌曲中共同领略北方雪的壮美吧!?自我评价:????本课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品味和赏析文章,重在感悟和体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进行同题写作,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1 雪
自主导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朔( )方 灼灼( ) 凛( )冽 眷( )念 荷( )戟
彷( )徨( ) 褪( )尽 胭( )脂 脂粉奁( ) 磬( )口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也就目光 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2)晴天又来 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太空。
3、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2)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
(4)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5、请写出“咏雪”的两句名句。
当堂反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中、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中、情)品读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特点?你能看出在这些句子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
(中、过)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情)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是什么样的感情?
(中、过)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能、情)揣摩“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含义。
参考答案
自主导学
1、注音 shuò zhuó lǐn juan he pang huang tuì yan lián ging
2、灼灼 消释 弥漫
3、略
4、(1)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突出了它的生机勃勃。
(2)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朔方的雪的孤独而倔强的性格。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未若柳絮因风起”
当堂反馈
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现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和对北方雪的赞美。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涵着生命,透露着生机。 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和引起下文对朔方雪的描写和赞美。
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对北方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颂。
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坚强和不屈的精魂。
课件16张PPT。雪鲁迅字词注音:博( )识
脂粉奁( )
消释( )
褪( )尽
升腾( )
凛冽( )( )bóliánshìtuìténgl?nliè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后自己自由朗读,完成下列任务:
1、用简短的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作简要评点。品味: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展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因为想象中的蜜蜂而充满生机,激发人对春天的联想。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对塑罗汉的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形象的词语既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勾画出雪那孤独不妥协的姿态。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的闪烁。 有动感,有斗志,如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就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出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作者比较欣赏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从文中哪些字句可以看出来 ? “消释”、“但是”,江南的雪未经磨练,并不能长久;北方的雪具有一种独立张扬的个性精神。探究:拓展延伸: 1、选取一种自然景物,摹仿本文,写出自己的感受。
2、读《秋夜》,体会鲁迅文字内的战斗力:在这篇文章中,哪种自然景物是战斗者的象征。zxxk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