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太空一日》第一课时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太空一日》第一课时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2 20:1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太空一日
(第一课时)
同学们, 作为炎黄子孙,一直以来,我们都用激情和超凡想象力,刻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
从嫦娥奔月、 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传说到“神舟”巡天、“嫦娥”落月、“北斗”升空, 经历了五千年风雨的中华民族,豪迈之情,腾空而跃;磨砺了五千年沧桑的中华大地,飞天之梦,磅礴腾飞!
导入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这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成为现实,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了解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本文的结构。
1.给下面句子中标黄的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 )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2)因为这种负荷( )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fú( )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chì

字词积累

(3)从载( )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
zài
字词积累

(4)我曾俯瞰( )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
kàn
yùn
(5)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 )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bǐng
2.正确书写下面句子中标黄的词语,查字典理解词义。
(1)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2)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字词积累
(3)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
千钧重负:极重的担子。比喻艰巨的任务或重大的责任。
(4)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文中指航天员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的错觉。
字词积累
了解作者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9时,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飞行,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5分安全返回地面,自主出舱,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这篇课文节选自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整体感知文本的方法:
1.浏览:一目数行,迅速提取主要信息。
2.借助小标题。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第一小节的标题: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谈,而是当时的真实情况,即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在“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直到“我”眨眼,地面指挥大厅里欢呼鼓掌,才表明“我”度过了生死难关。由此可见,航天员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进行着太空探险。
1.快速浏览全文,10分钟以内。
2.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第二小节的标题:我看到了什么
写了作者进入太空后的所见。这时,作者可以比较从容地欣赏天宇之间的美景,欣赏自己居住的地球的美景。由大到小的观察之后,他告诉我们,在太空中,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
1.快速浏览全文,10分钟以内。
2.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第三小节标题:神秘的敲击声
写的是作者遇到了平时训练以及各种预案中没有的情况。一个是“本末倒置”的错觉,一个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面对第一个情况,作者依靠意志力克服了这种错觉;面对第二个情况,作者却未能发现原因。虽然科研人员对这个声音进行了多次模拟,但都得不到作者的确认。
1.快速浏览全文,10分钟以内。
2.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第四节小标题: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仅就题目来看就出人意料。按照常人理解,毕竟是原路返回,怎么还会“惊心动魄”呢?原来,太空探险的确有很多未知数,飞船弦窗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裂纹,这就给航天员带来了紧张、压力与恐惧。
1.快速浏览全文,10分钟以内。
2.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
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
第三部分:“我”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时难受的感觉及遇到的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飞船返回地球途中的惊心动魄。
通过浏览,我们了解到杨利伟的太空一日充满了紧张和意外。
找找看,他都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痛苦、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阅读7~11段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
在地面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会,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令人难受、闭眼猛想、调整
阅读31~33段
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阅读35~37段
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很紧张、试图找出响声所在、边听边看。
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的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我的汗水出来了。这时候舱内的温度也在升高,但并没高到让我瞬间出汗的程度,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紧张。
阅读47~51段
—恐惧、紧张出汗,放心了,猜测可能没什么问题。
……
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当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6时14分,距离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动作。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也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吓一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阅读57~59段
这是充满紧张和意外的一日,通过浏览,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梳理如下:
险 情 主要内容 心理活动、举动
第一次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以为要牺牲,顽强忍受
第二次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 靠意志克服,适应
第三次 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
第四次 右边的舷窗出现裂纹 恐惧、紧张,猜测没什么问题
第五次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荡很厉害 吓一跳,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航天员: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作 业
通过搜索资料,了解关于载人航天飞行的相关情况,以“载人航天”为主题,制作一张手抄报。
同 学 们 再 见!